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单元
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
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体会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弄清“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象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会认“延、昔、茅、炕、旦、媚”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作者是在追寻什么。 思维能力: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审美创造: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活动流程:任务一 :触摸诗人笔下的爱国情怀 环节一:了解作者和背景。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环节五:拓展阅读,延续延安精神。 情境导入:播放歌曲《延安颂》。 人们都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样一个地方呢?在革命胜利这么多年以后,追寻延安又有什么意义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了解作者和背景。
链接“资料袋”,读一读,介绍作者。 祁念曾:笔名祁星。河南洛阳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成就:作品获中国写作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当代文学研究一等奖、全国报告文学一等奖等。 主要作品:诗集《人生之恋》,散文集《红烛之歌》《宝鸡漫游》,报告文学集《千秋业》,评论集《新时期文学》等。 简介背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那里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煤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间,日军大举“扫荡”,加上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都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却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阅读“资料袋”。 学生回答收获的信息。
活动意图:通过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背景。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一、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初读要求: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课文,关注以下生字的读音。(出示课件) yán xī máo kàng dàn mèi 延 昔 茅 炕 旦 媚 重点:“延”读二声yán,不读yàn;“炕”读kàng,不读kēng。 3.巧妙识字,交流方法 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课本中其他要求认识的字,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指导: 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火+亢=炕 女+眉=媚 一+日=旦 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茅-矛+早=草 4.指导多音字“露”的读音。(出示课件) 点拨:请大家查阅字典,看看“露”有几个读音;再出示词语“露水、露面”,请学生辨析;最后归纳总结——小杨刚一露(lòu)头,就暴露(lù)了目标。 理解词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追寻:是跟踪寻找的意思。 满目琳琅: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琳琅,精美的玉石。 毫不犹豫: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一点不迟疑。 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脊梁:①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文中指宝塔山所代表的延安精神。②指脊背。 辉煌:(形)光辉灿烂。 明媚:明丽妩媚,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二、指导朗读 注意划分节奏,找出诗歌的韵脚。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全诗押的是“ānɡ”,第一小节中的韵脚是光、阳;第二小节韵脚是香、场;第三小节韵脚是琅、炕;第四小节韵脚是响、梁;第五小节韵脚是煌、翔;最后一小节韵脚是想和阳。全诗除第五小节外,其余都是隔行押韵的,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气势,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分别读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学习多音字和理解词语。 朗读诗歌,感受画面。
活动意图: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字、词。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说说这首诗歌着重讲了哪几个地方? 读文后,讨论交流 。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2.想一想:诗歌可以分为几大节,分别讲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读感受,教师指导。 首诗可以分为三大节: 第1、2节:写人们追求延安精神。 第3、4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5、6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学生初读课文。 交流、分享整体感受。
活动意图: 初步读通课文、读懂句子,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对课文整体进行把握,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这也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要素目标。
环节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学习第1节 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点名分享讨论结果。 诗人把自己对延安精神的追寻比作什么呢? 预设:诗人把自己对延安精神的追寻比作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二)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的是什么?请用“——”画出相关语句。说说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蹶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 南泥湾开荒: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封锁和边区的灾荒,给边区带来极大的经济困难。南泥湾在延安的东南,距延安约45公里。这里虽然人烟稀少,满目荒凉,但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于耕种。1940年秋,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杨家岭讲话: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杨家岭发表,使延安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源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号召下,延安鲁艺及文化界走出去、下基层,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预设: 事物代表叮咚的流水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梨花的清香毛泽东及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开荒的蹶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讲话的会场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三)学习第3节 阅读诗的第三小节,思考并回答问题。 (1)“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预设:比喻。这里将高楼大厦比作雨后长出的春笋,雨后的春笋长得很多很快,以此来形容高楼大厦的大量出现。 (2)从“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中可以看出什么? 预设:“琳琅”是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满目琳琅”形容家用电器数量很多,质量很好。 (3)“破旧的茅屋”代表了什么? 预设: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 (4)“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的是什么? 预设: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 (5)这一节的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预设:对比。“永远告别”和“忘不了”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在永远告别贫穷生活的今天,不能也不应该忘记曾经的斗争生活。 (四)学习第4节,同桌交流: (1)“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着什么? 预设:代表现代化。“宇宙”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有了航天飞机,我们就能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有多种功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仿佛在奏出美妙的交响乐。 (2)“老牛破车”代表着什么? 预设: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这种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 (3)怎样理解“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预设:“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可以“毫不犹豫丢掉”。“宝塔山”是延安精神的扎根之地,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4)第3、4小节中哪些事物形成了对比? 预设:今日的“高楼大厦”“家用电器”与昔日的“茅屋”“土炕”形成对比,今日的“宇宙飞船”“电子计算机”与昔日的“老牛破车”形成对比。 (五)学习第5节 指名朗读这两节诗,边读边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为什么不能失去延安精神? 句子: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便不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正因为延安精神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追寻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 (六)学习第6节 ,思考问题: (1)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排比。每句都有两个“追寻” ,后一个“追寻”是对前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暖”“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2诗人追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追寻? 预设: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因为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七)概括诗的主旨 朗读诗歌,交流,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现在我们的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这种精神。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 四、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思考、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学习事物的象征意义。 学生默读。 讨论、思考、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意图: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全文层面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深刻感受延安精神。
环节五:拓展阅读,延续延安精神。
1.阅读:母亲,延安,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 母亲 延安 闪过去一座山,又一座山,终于看见层层相接的窑洞了。延河水唱着歌向前流去,蓝天下,宝塔山放着光辉。啊母亲延安,你多年不见的儿子回来了,又投进了你温暖的怀抱。 喧闹的锣鼓唢呐声响起来,陕北大秧歌扭起来,这不是1943年的“红火”情景吗?我们被热情的人群簇拥着向大街走去。“这是胜利桥。” 延安人骄傲地告诉我们: “这是1952年造起来的。”我们走上桥,顺着直通大街的路上望去,变了,一切都变了。 延安啊,我对你是这样熟悉,而现在却又如此地陌生。在这里出现了在某些中小城市看到的虽小但非常热闹的街道景色。在笔直而又平坦的街道两旁有各种商店,扩音器里不断传出优美的歌声。长途汽车满载着旅客,明亮的车厢里闪耀着人们满意幸福的目光。所有这一切让我无法辨认。但我又怎么会不认识你呢?在街道南端的山坡上的窑洞,那不是过去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吗?在街道的中心,靠西边山下的房屋,那不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吗?我们走进延安城里,这里出现了奇迹!真正的延安城原来在这里,我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仿佛突然间回到北京的街巷,大街是那么宽阔,崭新的楼房林立。更使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夜晚的灯光,正从街道、房屋、窑洞中亮起来。当年窑洞里的小油灯不见了, 代替它的是无数明亮的电灯。 延安,你为祖国经受了何等的艰难困苦,你为祖国哺育了多少优秀儿女,使祖国不仅有晴朗的白天,也有明亮的夜晚。延安,你就是明灯,永远照耀着祖国大地!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回到延安后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延安从革命圣地到现代化城市的巨大变迁,同时强调了延安精神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深远影响。作者通过对比延安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表达了对延安变化的惊叹和对延安精神的崇敬之情。 2.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有何感受? 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学生1:我知道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我们在朗读诗的时候,对诗的韵脚要适当地加以突出。 学生2:诗中有几个有代表性的事物,我不太明白,但是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学生3:学了这首诗我知道延安精神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在生活中,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不畏困难,努力向前。 朗读课文。 交流、探讨。 分享学习感受。
活动意图: 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延续延安精神,努力做好自己!
课堂总结:这堂课,我们跟随着诗人走进延安,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窑洞温热的土炕,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沿着诗人的足迹,接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手里的传家宝,将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作业布置: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为什么要追寻? 比喻→延安精神很重要 对比→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反问→延安精神不能丢 排比→追寻一切美好 延安精神是什么? 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 为人民服务 团结一心……
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 能体会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弄清“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象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
延安,我把你追寻
(部编版)四年级
上
www.21cnjy.com
第7课时
一
素养目标
目录
学习活动
二
课后作业
三
板书设计
四
素养评价
五
一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会认“延、昔、茅、炕、旦、媚”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作者是在追寻什么。
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二
学习活动
活动流程
任务一 触摸诗人笔下的爱国情怀
环节一:了解作者和背景。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环节五:拓展阅读,延续延安精神。
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延安颂》。
了解作者
环节一:了解作者和背景。
祁念曾:笔名祁星。河南洛阳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成就:作品获中国写作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当代文学研究一等奖、全国报告文学一等奖等。
主要作品:诗集《人生之恋》,散文集《红烛之歌》《宝鸡漫游》,报告文学集《千秋业》,评论集《新时期文学》等。
简介背景
环节一:了解作者和背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那里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煤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间,日军大举“扫荡”,加上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都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却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停顿。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延 昔 笋 茅 炕 旦 媚
yán xī sǔn máo kàng dàn mèi
生字我来读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识字方法
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火+亢=炕 女+眉=媚 一+日=旦
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茅-矛+早=草
多音字
多音字
露
lòu
露面
lù
露水
小杨刚一露(lòu)头,就暴露(lù)了目标。
理解词意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追寻:是跟踪寻找的意思。
满目琳琅: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琳琅,精美的玉石。
理解词意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毫不犹豫: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一点不迟疑。
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脊梁:①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文中指宝塔山所代表的延安精神。②指脊背。
理解词意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辉煌:(形)光辉灿烂。
明媚:明丽妩媚,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指导朗读
注意划分节奏,找出诗歌的韵脚。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指导朗读
注意划分节奏,找出诗歌的韵脚。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全诗押的是“ānɡ”,第一小节中的韵脚是光、阳;第二小节韵脚是香、场;第三小节韵脚是琅、炕;第四小节韵脚是响、梁;第五小节韵脚是煌、翔;最后一小节韵脚是想和阳。全诗除第五小节外,其余都是隔行押韵的,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气势,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思考:说说这首诗歌着重讲了哪几个地方?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诗歌可以分为几大节,分别讲了什么?
首诗可以分为三大节:
第1、2节:写人们追求延安精神。
第3、4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5、6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学习第1节
诗人把自己对延安精神的追寻比作什么呢?
环节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诗人把自己对延安精神的追寻比作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的是什么?请用“——”画出相关语句。说说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蹶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南泥湾开荒: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封锁和边区的灾荒,给边区带来极大的经济困难。南泥湾在延安的东南,距延安约45公里。这里虽然人烟稀少,满目荒凉,但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于耕种。1940年秋,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杨家岭讲话: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杨家岭发表,使延安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源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号召下,延安鲁艺及文化界走出去、下基层,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事物 代表
叮咚的流水 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梨花的清香 毛泽东及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开荒的蹶头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讲话的会场 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学习第3节
阅读诗的第三小节,思考并回答问题。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比喻。这里将高楼大厦比作雨后长出的春笋,雨后的春笋长得很多很快,以此来形容高楼大厦的大量出现。
环节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从“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中可以看出什么?
“琳琅”是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满目琳琅”形容家用电器数量很多,质量很好。
“破旧的茅屋”代表了什么?
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
环节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的是什么?
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
这一节的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永远告别”和“忘不了”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在永远告别贫穷生活的今天,不能也不应该忘记曾经的斗争生活。
学习第5节
指名朗读这两节诗,边读边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为什么不能失去延安精神?
环节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便不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正因为延安精神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追寻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
学习第6节 ,思考问题: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环节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排比。每句都有两个“追寻” ,后一个“追寻”是对前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暖”“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诗人追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追寻?
环节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因为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概括课文的主题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现在我们的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这种精神。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
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环节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阅读:母亲,延安,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
母亲 延安
闪过去一座山,又一座山,终于看见层层相接的窑洞了。延河水唱着歌向前流去,蓝天下,宝塔山放着光辉。啊母亲延安,你多年不见的儿子回来了,又投进了你温暖的怀抱。 喧闹的锣鼓唢呐声响起来,陕北大秧歌扭起来,这不是1943年的“红火”情景吗?我们被热情的人群簇拥着向大街走去。“这是胜利桥。” 延安人骄傲地告诉我们: “这是1952年造起来的。”我们走上桥,顺着直通大街的路上望去,变了,一切都变了。 延安啊,我对你是这样熟悉,而现在却又如此地陌生。在这里出现了在某些中小城市看到的虽小但非常热闹的街道景色。在笔直而又平坦的街道两旁有各种商店,扩音器里不断传出优美的歌声。长途汽车满载着旅客,明亮的车厢里闪耀着人们满意幸福的目光。所有这一切让我无法辨认。
阅读:母亲,延安,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
但我又怎么会不认识你呢?在街道南端的山坡上的窑洞,那不是过去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吗?在街道的中心,靠西边山下的房屋,那不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吗?我们走进延安城里,这里出现了奇迹!真正的延安城原来在这里,我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仿佛突然间回到北京的街巷,大街是那么宽阔,崭新的楼房林立。更使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夜晚的灯光,正从街道、房屋、窑洞中亮起来。当年窑洞里的小油灯不见了, 代替它的是无数明亮的电灯。 延安,你为祖国经受了何等的艰难困苦,你为祖国哺育了多少优秀儿女,使祖国不仅有晴朗的白天,也有明亮的夜晚。延安,你就是明灯,永远照耀着祖国大地!
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
环节五:拓展阅读,延续延安精神。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回到延安后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延安从革命圣地到现代化城市的巨大变迁,同时强调了延安精神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深远影响。作者通过对比延安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表达了对延安变化的惊叹和对延安精神的崇敬之情。
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有何感受?
我知道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我们在朗读诗的时候,对诗的韵脚要适当地加以突出。
诗中有几个有代表性的事物,我不太明白,但是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学了这首诗我知道延安精神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在生活中,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不畏困难,努力向前。
三
课后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诗。
课后作业
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为什么要追寻?
比喻→延安精神很重要
对比→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反问→延安精神不能丢
排比→追寻一切美好
延安精神是什么?
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 为人民服务 团结一心……
五
素养评价
素养评价
能体会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弄清“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象征意义。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