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生物与环境(精讲课件)-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共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1讲生物与环境(精讲课件)-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共7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27 15:3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
广东专用
第01讲 生物与环境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
01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03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04
专题进阶·拓展应用
目录
CONTENTS
知识固本+方法技巧+考向精析
易错易混
中考新题型
考点要求 新课标要求 考查频次 命题预测
生物的特征 能够描述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根据生物的共同特征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近5年未考查 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及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考点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考查的命题点有:生物特征及生命现象的判断、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区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区别生物与环境的三种关系、判断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圈的范围和概念。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等以文字的形式呈现。食物链和食物网通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食物链的写法、生物数量关系变化、食物链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有毒物质流动的特点。有关生物圈相关知识点主要以选择题和资料分析题等方式进行考查。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能够理解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能说出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 5年4考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能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5年4考 食物链、食物网 能找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会写食物链。说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5年5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认识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认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年2考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影响
影响 适应
环境
生物
科学探究
呼吸
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排出废物
生长和繁殖
由细胞构成(除病毒)
新教材强化点
遗传和变异
需要营养
共同


合作
竞争
竞争
共生
捕食
寄生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
同种
生物
不同种
生物
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方法
观察
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调查
新教材强化点
生态系统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续上表
生态系统
组成
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
阳光、水、空气等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的书写;
能量和物质流动的渠道;
有毒物质的累积
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范围
生态系统
考点四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考点三
科学探究
考点二
生物的特征
考点一
生物圈
考点五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考向01 生物及生物特征的判断
考向02 生命现象的判断
考向0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考向02 科学探究的过程
考向03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考向1 生态因素
考向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考向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考向2 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向3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稳定性
考向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如鲸需要浮出水面进行换气
如落叶、动物排汗、排尿、呼 气。
如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如种子萌发(生长)
开花结果(繁殖)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 同一株碧桃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变异)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如洋葱与洋葱根尖细胞
考点一 生物的特征
知识固本
生物的7大特征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强记口诀』 生物的特征
营养呼吸废物去,生长繁殖能应激;结构单位是细胞,都会遗传和变异
『生物文学』 与生物特征有关的成语、古诗或谚语等
1、朵朵葵花那像太阳;望梅止渴—— 。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3、孔雀开屏、蜻蜓点水;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5、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长
繁殖
遗传
变异
考点一 生物的特征
知识强化
考点强化记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物及生物特征的判断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考点一 生物的特征
【典例1】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母鸡孵卵 B.种子萌发成幼苗 C.膝跳反射 D.排出汗液和尿液
【典例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木马病毒 B.烤乳猪 C.蘑菇 D.珊瑚
膝跳反射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C
ABD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C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物及生物特征的判断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考点一 生物的特征
【变式训练1】《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下列生命现象与“惊弓之鸟”体现的生物特征不同的是(   )
A.人看到梅子时会分泌唾液
B.羚羊发现猎豹后迅速奔逃
C.含羞草受触碰后叶子合拢
D.蜻蜓飞行时用尾轻触水面
【变式训练2】夏天,小明在学习时不住地出汗,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呼吸
D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繁殖
A
考向精析
考向2 生命现象的判断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考点一 生物的特征
【典例3】(2018·广东·中考真题)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新情境】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描绘了桃花、水鸭的生命现象
A
【变式训练1】【新考法】生命科学前沿
“辛西娅”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单细胞生物。科研人员先将“山羊支原体”的内部挖空,再向其中注入人工合成的一种名为“蕈(xún)状支原体”的DNA,最后新的支原体开始自我繁殖,成为“人造生命”。据此,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成为判断“辛西娅”是生物的依据?( )
A.“辛西娅”体内有DNA B.“辛西娅”可以人工合成
C.“辛西娅”可以繁殖 D.“辛西娅”是由“山羊支原体”合成的
【变式训练2】【新情境】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龙年春晚歌曲《上春山》是一场美妙绝伦的对古诗词的致敬之旅,其中的诗句也蕴含着生命的现象。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薄寒能几许,春雨满池塘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C
“辛西娅”可以繁殖,具有生命现象,可以作为判断“辛西娅”是生物的依据。
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精准析考向
考向2 生命现象的判断
考向精析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考点一 生物的特征
观察法
1
2
3
4
5
6
7
直接用肉眼或借助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如观察黑猩猩的行为、观察植物的形态等
通过分析从调查对象(样本)处获得的数据 、资料,得到某结论的研究方法。如人口普查、市场调查、走访调查等
调查法
实验法
比较法
测量法
科学推测法
文献法
一般指实验室模拟实验法,即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单一变量,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是指根据已有证据,通过逻辑思维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看法
指根据某一规则给测量对象的某些特性分配数值的研究方法。它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量表等工具来完成
是通过查阅、整理、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以研究某一问题或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方法
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多用来比较化石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知识固本
1.科学方法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知识固本
2.科学探究的过程-6大步骤
01提出问题
02作出假设
03制订计划
04实施计划
06表达和交流
05得出结论
每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实验设计的其他条件是相同且适宜的。
一般选取多个实验对象并进行重复实验,对实验结果求取平均值。
实验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即接近自然状态的组为对照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即人为控制变量的组为实验组。
01
02
03
单一变量原则
重复原则
对照原则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知识固本
3.科学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遵循的3大原则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考点二 科学探究
实验视频回顾
实验过程 内容速记
作出假设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制订计划 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 水份 ,需要给鼠妇提供 干燥 和 潮湿 两种环境
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 值。用10只的目的是
;计算平均值的目的是 。
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在实验结束后,应该将鼠妇 。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黑暗
光亮
平均
减少实验误差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放归大自然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避免偶然性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向精析
考向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典例1】调查校园内植物种类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调查过程只记录自己喜欢的植物
D.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调查时要如实记录,而不是可凭个人感觉和喜欢来进行记录
C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向精析
考向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典例2】(2020·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调查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B.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C.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D.调查过程中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记录
调查时要如实记录,而不是可凭个人感觉和喜欢来进行记录
D
【变式训练1】
东营市被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为及时掌握东方白鹳的动态变化情况,科研人员对东方白鹤的个体数量和雌雄比例进行了统计,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文献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变式训练2】 【新情境】再现学习场景
生物小组的同学要去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四位同学进行了分工,在分工时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执,原来他们是为了记录的事儿,你认为他们设计的记录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要记录生物的数量 B.要记录生物的名称
C.要记录生物的生活特点 D.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忽略不计
D
A
空中偶尔飞过的鸟类和昆虫也是记录的内容
认知生物的种类、生存环境等选择调查法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向精析
考向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例1】(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滕州红荷湿地内哪种荷花的花期最长
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
C.抱犊崮山上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D.台儿庄运河中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
科学探究步骤口诀
提出问题问原因,猜想假设要大胆;设计实验定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它;
收集证据细分析,得出结论靠数据;评估交流不可少,探究过程要完整。
科学问题
“美”是主观感受,不是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向精析
考向2 科学探究的过程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变式训练1】【新考法】 实验情境
为研究性格形成的机制,研究人员选取“负责任”母鼠(善于舔舐和清洁幼崽)和“不负责任”母鼠(不善于舔舐和清洁幼崽)进行亲子抚养实验,观察幼崽成年后的性格特点,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变量是母鼠的抚养方式
B.组别4的抚养方式是“负责任”母鼠抚养
C.实验结果说明幼崽成年后的性格特点与其生母无关
D.实验启示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利于其形成良好的性格
A
组别 幼崽来源 抚养方式 幼崽成年后性格特点
1 “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负责任”母鼠抚养 安静,放松
2 “不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不负责任”母鼠抚养 敏感、紧张
3 “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不负责任”母鼠抚养 敏感、紧张
4 “不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 安静,放松
1和3做对照,2和4做对照,变量是抚养方式;
1和4做对照,2和3做作对照,变量是幼崽来源
考向2 科学探究的过程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变式训练2】【新考法】 数据分析
海南果农开展火龙果促花增产实验,探究夜晚不同时间段使用LED灯照明的增产效果,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处理是夜晚无照明 B.各实验组的照明时长相同
C.增产效果乙>丙>丁 D.丙组处理方法最具推广价值
C
增产效果丙>乙>丁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甲 乙 丙 丁
夜晚照明时间段 ① 18:30 22:30 22:30 02:30 02:30 06:30
果实产量(千克/公顷) 1980 4693 9474 2940
考向2 科学探究的过程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例1】(2017·广东揭阳·中考真题)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
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实验
A
实验设计原则口诀
对照原则要记牢,单一变量控制好;
等量原则不可少,实验重复更可靠;
科学原理为依据,实验设计要合理。
一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除光照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土壤湿度等都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形成对照实验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向精析
考向3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例2】(2019·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菁菁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她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将在各处观察到的鼠妇数量记录下来(如下表所示)。
根据记录表中数据推测,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干燥 D.较高气温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向精析
考向3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地点 鼠妇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花园的石块下 24
种花的花盆下 18
草地里 2
B
【变式训练1】【新情境】文学谚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某课外小组为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
A.鼠妇数量和湿度 B.光照和湿度
C.光照和温度 D.温度和湿度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第1组 1只 明亮 适宜 潮湿
第2组 1只 阴暗 适宜 干燥
A
多只鼠妇
潮湿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向精析
考向3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变式训练2】【新考法】 数据分析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用10只正常生活的鼠妇作为研究材料,记录数据如下表。
下列关于该小组探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鼠妇适合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吗
B.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该小组设置了对照实验
C.探究中如果实验结果与作出的假设不一致,可修改实验结果
D.该探究实验的结论:经过10分钟,鼠妇全部在阴暗的环境中
B
时间(分钟)环境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 9 7 6 5 5 4 3 1 0
阴暗 1 2 3 4 5 6 6 8 10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
可以重新进行假设
实验现象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向精析
考向3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同种生物
合作: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竞争:繁殖期间,雄狒狒为争夺雌狒狒
而斗争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
竞争: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养料和水分
共生: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
捕食: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寄生:蛔虫寄生在人的肠道中
光: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温度: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水: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靠近水源的地方会出现绿洲
空气:大雨过后,蚯蚓纷纷从土壤中爬出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固本
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1、温度: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2、光照: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
3、水:沙漠上多不毛之地,近水处出现绿洲
4、捕食: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5、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1、荒漠中的骆驼尿量少,出汗少
2、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3、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4、保护色
5、拟态
6、警戒色
1、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大树底下好乘凉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植物能防风固沙,净化空气
5、植物使空气变得清新、湿润
6、鼠破坏森林、草原、农作物
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影响环境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知识固本
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图解助记』 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对小麦的作用
(1)没有阳光、空气和水,小麦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温度过低,小麦种子不能萌发或者生长缓慢。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强化
考点强化记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生物文学』 有关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诗词
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对生物的影响)
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对水的影响)
3.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对水的影响)
4.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对生物的影响)
5. 河中飞尘起,野田无生草。 ( 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
温度
温度
阳光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强化
考点强化记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态因素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典例1】(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广州公园里落羽杉叶片颜色常出现由绿变红的现象。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主要与水分有关
B.主要与温度有关
C.主要与土壤有关
D.主要与空气有关
B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气温下降,广州公园里落羽杉叶片中的叶绿素被分解,使叶呈现出黄色、红色的色素显现出来。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态因素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典例2】(2021·广东湛江·中考真题)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典例3】(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鹰和兔在食物链“草→兔→鹰”中的关系是
(  )
A.互利共生 B.种类斗争 C.捕食 D.寄生
非生物因素:温度
非生物因素:温度
生物因素:竞争
非生物因素:温度
C
生物因素:捕食
C
【变式训练1】【新情境】 生物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作为一种新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海洋牧场像放牧牛羊一样,利用自然海洋环境、规模化渔业设施,在海上“造田”。技术人员发现,越往大海深处,藻类植物就越少,这给养殖带来一定的困难。大海深处藻类植物分布较少,影响藻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无机盐
【变式训练2】【新情境】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诗句中的鼠与雀、狐与兔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仅捕食 B.仅竞争
C.合作和捕食 D.竞争和捕食
D
B
都要吃粮仓中的粮食,竞争关系
兔要吃草,狐要吃兔,捕食关系
缺少阳光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态因素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例1】(2018·广东·中考真题)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例2】(2020·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活不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B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考向精析
考向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与移栽植物,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A
生物的生活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关系
生活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指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变式训练1】
沙漠中的植物叶片大都细小。这是因为叶片小(  )
A.有利于减小对风的阻力
B.有利于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C.有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
D.有利于植物减少水分的蒸发
【变式训练2】 【新情境】文学谚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桉树是一种能够“驾驭火灾”的植物,不仅能在火灾中生存,也能在火灾后迅速重生。植物在周期性火灾中能够生存下来,说明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依赖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
C
D
沙漠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
生物适应环境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考向精析
考向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考点四 生态系统
知识固本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等。
组成: (1)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组成成分 概念 举例
生物部分 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和藻类(依据新教材),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给自身利用,并且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绿色植物和藻类
消费者 主要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藻类为食 动物
分解者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细菌和真菌等
非生物部分 阳光、水、空气等也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考点四 生态系统
知识固本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植物、藻类是生态系统中的 ;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
或间接以植物或藻类为食,因而叫做 。
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的关系。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考点四 生态系统
知识固本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
,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网
吃与被吃
食物链
考点四 生态系统
知识固本
2.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食物网的书写注意事项
1.食物链的只有 和 两部分,没有分解者;
2.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终点:是最高级的消费者;
3.箭头一定指向捕食者,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
有毒物质的富集
当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含量随着生物体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渐 。
如“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被有毒物质污染后,鹰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 。
生产者 消费者
生产者
最多
考点四 生态系统
知识固本
3.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稳定性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 的;
(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 。
自动调节能力
有限

考点四 生态系统
知识固本
3.生态系统类型和稳定性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
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强记口诀』 食物链
『生物文学』 有关生态系统的诗词、俗语等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反映了食物链中动物之间的 关系;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的 ;
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
生产起点高消终,并无分解和非生,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递减去流动。
考点四 生态系统
知识强化
考点强化记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捕食
物质循环
自动调节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典例1】(2024·广东·中考真题)推进深远海养殖是“打造海上新广东”的重要举措之一,养殖的鱼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典例2】(2020·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如图画出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鹰和兔对牧草的生活都没有任何影响
B.该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一般情况下,草原上各种生物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D.牧草的生活受到阳光 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
A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典例3】(2020·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是指落下的花瓣。以下对这个诗句中涉及的生物学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存在着物质循环的现象
B.细菌和真菌参与了“化作春泥”的过程
C.“落红”最终被分解为有机物
D.“春泥”中的部分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无机物
C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典例4】(2020·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阳光 B.池塘中的水草和鱼
C.图中所有生物 D.整个池塘
整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池塘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
D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变式训练1】【新情境】航空科技
2024年4月,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的斑马鱼、金鱼藻等组成了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如图),科学家还提供了LED光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
B.鱼类的粪便供金鱼藻食用
C.斑马鱼呼气仅释放二氧化碳
D.斑马鱼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A
植物---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
腐生细菌、真菌---分解者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变式训练2】【新情境】再现生活场景
图为南海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内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白鹭和河虾之间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C.有毒物质积累量最多的是浮游植物
D.图中生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4条
白鹭
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B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变式训练2】【新情境素材】生态文明
“一鲸落,万物生”是指大海中一头鲸鱼尸体的坠落,是万物诞生的开始。鲸落始于盲鳗、睡鲨等食腐动物的啃食,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入驻。鲸骨的脂类在厌氧细菌的分解中释放硫化物,有些硫细菌可通过氧化这些硫化物来制造有机物,为深海贻贝、蛤等软体动物提供营养。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成为一大批海洋生物的宜居场所。根据材料说法错误的是( )
A.鲸落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B.盲鳗、睡鲨属于消费者
C.硫细菌属于生产者
D.厌氧细菌属于分解者
B
说法正确
食腐动物是分解者,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
说法正确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向精析
考向2 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典例1】(2023·广东·中考真题)红树林是全球濒危动物勺嘴鹬迁徙途中的“能量补给站”之一。如图为勺嘴鹬在红树林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该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勺嘴鹬是生产者
B.共有5条食物链
C.箭头可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D.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消费者
4条
图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C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向精析
考向2 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典例2】(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学现象。下列正确表示该现象中一条食物链的是( )
A.树→蝉→螳螂→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典例3】(2021·广东湛江·中考真题)图为海洋生态
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为④→③→②→①
B.①是生产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C.②③④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
D.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增,④最多
A
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
①→②→③→④
最少
最少
C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向精析
考向2 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变式训练1】【新思维】建模思维
如图为“草—羊—蚓—鱼—禽—菌”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
B.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有利于物质循环
C.蚓粪为食用菌提供无机物
D.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牧草→肉羊→羊粪→蚯蚓→蚓粪→食用菌
生态系统=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蚓粪为食用菌提供有机物
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
B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向精析
考向2 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变式训练2】【新考法】数据分析 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若这些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能正确表示这条食物链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乙→丙→甲→丁
D.丙→甲→丁→乙
【变式训练3】【新情境】时事热点2024年3月10日,日本民众在东京都北区王子车站附近举行集会,反对核污染水排海,日本多次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日水排入海洋,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藻类→草食鱼→肉食鱼→鲨鱼”食物链中,体内放射性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藻类 B.草食鱼 C.肉食鱼 D.鲨鱼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中,营养等级越低,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B
食物链中,营养等级越高,累积的有害物质就越多
D
【典例1】(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使用的塑料废弃后通过填埋、日晒、海浪冲刷等作用,被分解破碎成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成为污染物。目前,在多个生态系统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这一现象说明( )
A.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不会造成影响
B.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不会造成影响
C.各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D.城市、海洋等生态系统互不相干
C
考向精析
考向3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稳定性
各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典例2】(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为防治红树林虫害,有人在红树林周边堤岸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为害虫的天敌提供必要的栖息环境。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食物网更复杂 B.生物种类增加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D
考向精析
考向3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稳定性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变式训练1】建模思维如图是某池塘一角,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完整的食物链
B.能量沿着食物链“水草→鱼→鸭”逐级递减
C.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D.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鸭的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
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A
考向精析
考向3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稳定性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考向精析
考向3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稳定性
【变式训练2】【新情境】古诗词文化
古人也很关注身边的生物以及生物现象。下列诗句或者俗语,能体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考点四 生态系统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考点五 生物圈
知识固本
生物圈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概念
生物圈
范围
类型
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考点五 生物圈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典例1】教材母题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B.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D.生物圈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三大生态系统
生物圈包括森林、海洋、湿地、农田、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
D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考点五 生物圈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变式训练1】
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曾经从大洋深处带回了海洋生物样品。发现在4500米的深海生物体内,检测出了微塑料颗粒。这说明(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微塑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D.微塑料只出现在水域环境,土壤中没有
B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解题关键1:谁变化谁被影响
红杏出墙(红杏发生变化,也就是红杏被影响)
大树底下好乘凉(环境发生变化,也就是环境被影响)
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影响环境
解题关键2:给出特点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特点
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
骆驼排尿少,
企鹅皮下脂肪层厚
动物的保护色等
生物适应环境
专题进阶·拓展应用
辨别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易错易混
考点五 生物圈
考向精析
考向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变式训练2】生态文明建设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A.“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B.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C.围湖造田、填海造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D.我国制定的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A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寄生和共生
判断关键:分析这种关系对双方的影响
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那里获取利益而对后者造成损害
举例: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从人体吸收营养,对人体造成损害
共生:双方都能从这种关系中获得好处或至少一方受益而另一方不受害
举例: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而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生存环境和营养物质
捕食和竞争
判断关键:观察相互作用方式及其结果
捕食:生物之间存在直接的捕食行为
竞争:生物之间对有限资源的争夺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捕食)
水稻与杂草(竞争)
专题进阶·拓展应用
辨别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易错易混
实验组和对照组
判断关键:理解两者的定义和实验设计原则
实验组:接受特定处理或条件的组别
对照组:不接受特定处理,作为比较标准的组别
二者角色不同:
实验组的变量或因素被操纵或改变,以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而对照组则保持不变,作为参照。
举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正常状态下,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因此阴暗一组为对照组,有光一组为实验组。
考点二 科学探究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辨别对照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易错易混
专题进阶·拓展应用
生产者:具有双向箭头并且是所有箭头的起点
无机环境:具有双向箭头并且是所有箭头的终点
分解者:无双向箭头并且是所有箭头的终点
食物链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食物链:D →A
依据图判断食物链
易错易混
生产者
无机环境
分解者
消费者
深圳市红树林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过冬候鸟的天堂,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红树植物9科16种,鸟类194种,其中23种为珍稀濒危物种。每年12月,深圳气温适宜,阳光妩媚约有10万只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深圳湾停歇。根据以上描述完成各小题。
(节选)1.深圳湾红树林成为候鸟过冬的天堂,体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改变环境
B.环境适应且影响生物
C.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且影响环境
专题进阶·拓展应用
2024年广东中考新题型。
选择题由一材多题改为3组大主题情境素材,每个主题下有5道小题,共计30分。
候鸟迁移是受温度的影响,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候鸟在红树林过冬又说明了候鸟适应了红树林的环境。
C
大主题情景素材一
中考新题型
专题进阶·拓展应用
2.红树林动植物资源丰富,如图是其中几种生物食物网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是捕食关系,也是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最多
D.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共有3条
3.对于红树林这一生态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树林属于海洋生态系统,造氧量在各生态系统中最多
B.红树林里的所有树木、动物、微生物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D.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比农田生态系统强
C
该食物网有3食物链:
甲→乙→丙→丁→戊;
甲→己→丁→戊;
甲→己→戊
最少
D
湿地
还缺少非生物成分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专题进阶·拓展应用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理念,彰显着“共同体”责任意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绿色动力。
(节选)1.“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物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B.“蝙蝠昼伏夜出”体现了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C.“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D.“变色龙随环境改变体色”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D
体现的是生物适应环境
大主题情景素材二
中考新题型
专题进阶·拓展应用
2.“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相关理解错误的是( )
A.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生命共同体中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保持不变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肾”之称
D.“林”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
生命共同体中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相对稳定的而不是保持不变的
备考建议:
预测2025年广东省中考选择题更趋向于大主题情境素材题。在平时的备考中要重视专题化,通过小专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对知识整合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024广东)“月宫一号”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图甲),舱内有小麦、生菜、黄粉虫(富含动物蛋白,可食用)和微生物等。志愿者在舱内完成了370天的封闭实验。
专题进阶·拓展应用
生物作图
中考新题型
专题进阶·拓展应用
(节选)
(3)“月宫一号”初步建立了完整的生命保障系统。请在图乙中,用“→”和文字补充人与其他生物的物质循环关系 。
食物、氧气、水
二氧化碳
动物蛋白
废物
开放性设问
中考新题型
专题进阶·拓展应用
(4)如果未来你到月球上的基地开展科研工作,你最想研究的生物学问题是: 。
回答合理且与生物学相关即可。
如:微重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备考建议:
面对开放性的题型。首先要仔细审题,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如2024年广东34(4)小问,关键词是“地球”和“科研”,只有紧扣题干答题,才不会丢分,因此审题非常重要。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
广东专用
下节预告
谢谢
聆听
第02讲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
功能的基本单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