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25 08: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签订《辛丑条约》签订“二十一条”签订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上海APEC会议温家宝访问欧洲五国及欧盟总部江泽民、胡锦涛与布什会晤 材料一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
投降的外交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
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
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
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新中国初期外交外交的涵义?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和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定条约和协定。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削弱)(壮大)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中国)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最突出特点)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外交
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背景(1)“另起炉灶”(3)“一边倒”(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内容“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利大弊多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中间道路“一边倒”:倒向哪边?“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相矛盾吗?为什么?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矛盾。因为:
美国:支持蒋内战,对新中国政府不承认,
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孤立
苏联:支持中国人民
中国:为了在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的地位
注意:“一边倒”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
开拓外交新局面1949年: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5年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1953年,中国与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谈判。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并倡导。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2、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指什么?
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一九五四年四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周恩来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求同”和“存异”分别指什么?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同时希望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
存异指各国可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扶蒋反共朝鲜战争53抗美援朝胜利支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治、经济、军事49冲破……与17国建交53和平五项原则54日内瓦会议55万隆会议资本主义阵营(美)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冷战成果 建国初期的外交1、不属于我国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3、新中国外加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事件划分的理论4、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5、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它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参加
B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
C亚非各国存在矛盾和分歧
D亚非各国有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D6、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