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强化练习题--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强化练习题--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7 09: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活动一
下面是一则校园记者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班级QQ群、校园广播、学校微信公众号三种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以得到更多同学的关注和响应。
(1)请根据这些媒介的传播特点对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如调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
招聘启事
复兴中学记者团拟招募两名校园记者,具体信息如下。
岗位职责:负责学校相关活动记录及照片拍摄,撰写新闻稿并宣传和总结学校活动。
招聘对象: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
应聘条件:1)热爱新闻工作,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新闻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2)有一定的摄像基础,对新闻记录相关工作有热情;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4)做事认真仔细,有耐心和责任心。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截止日期:12月31日。
校新闻社团编辑部
10月20日
①班级QQ群:                          
                          
②校园广播:                          
                          
③学校微信公众号:                          
                          
(2)请根据以上活动,概括QQ群、广播和微信公众号各有哪些语言特点。
媒 介 语言特点
QQ群
广播
微信公众号
2.活动二
你所在的高一(1)班将于本月底在学校大礼堂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会演。预热在即,班委会现邀请你参与讨论这次活动的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与会之前需提交一份宣传方案(草案),请选用两种媒介,参考媒介一的示例予以完善。
高一(1)班跨媒介宣传方案(草案)
媒介一:校园海报
宣传方案:以排演时的趣图为底本制作主题鲜明的海报,张贴于教学楼各个楼层。
媒介二:                          
宣传方案:                          
媒介三:                          
宣传方案:                          
3.活动三
学生会举办了“时事新闻短视频大赛”活动,同学们踊跃投稿。为了避免出现错误信息误导大家,需要你对收集到的视频文案进行审核。请你根据新闻的要素和特点,判断下面几则视频信息是否可信,并说出你的理由。
(1)信息1:近日,广东佛山,一只名为“咪咪”的小猫收获了“爱心奖状”。今年5月,“咪咪”的主人——一位多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奶奶不幸走失,小猫“咪咪”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成功将老奶奶带回了家。
(2)信息2:有媒体报道,某商场惊现现实版“忠犬八公”,一只小黑狗多日前与主人走散后,每晚蹲守在商场中,商场工作人员表示,每路过一个人,它就会抬头张望一下,如今小黑狗精神有点萎靡,希望它能快点和主人团圆。
                          
                          
                          
(2024河北沧州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短视频已成为这个时代极为醒目的媒介景观。它捕捉着日常色彩斑斓的瞬间,是市井烟火的一瞥,是人文风情的剪影,是社会百态的速览。不分职业,无论长幼,只要手机在手,就有“停不下来”的乐趣。但火爆的另一面,  ①  ,例如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质量、碎片式表达与知识连贯性、浅表化盛行与深思考退场等问题。
许多人未曾料到,  ②  :几分钟甚至数十秒,一个完整的表述单位已完成。我们时常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被压缩成八九分钟的短视频介绍,故事的来龙去脉已然清晰浮现。
许多专家对此作出解释:生活的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对付那些大型作品。作为这种生活节奏的呼应,从新闻即景、宠物逗乐、健身小知识到一段舞蹈、一曲演唱、一场球赛片段,各种短视频的内容如同一张简明表,没有什么微言大义需要沉吟再三、反复推敲,象征意象或者原型的破译成为画蛇添足。
令人担忧的是,短视频正在训练一种浮浅的阅读方式,它使人们的眼睛和思想只能适应若干文化碎片,厚厚的文化典籍与深奥的词句不堪重负,形式陌生的电影、音乐、绘画果断被弃。如果  ③  ,那么,民族的精神质量就可能从经典文化设置的标高迅速下滑。
4.提高媒介素养,首先要了解媒介的特点。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短视频”的特点。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三年模拟练
一、(2024辽宁多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材料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效益越来越占据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大众文化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娱乐活动也逐渐增多。这种大环境背景为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流行提供了便利。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报纸、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介的主导地位都被自媒体动摇了,因为自媒体具有开放性和传播性等特点,所以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通过在网络上复制、转发等方式,一些网络语言便会随之传播开来。
网络语言流行的文化原因是大众文化对趣味性的追求。大众文化的核心就是尽一切办法让人们高兴。由此可见,大众文化的内涵就是娱乐大众,通过为大众营造简单直观的愉悦氛围,增强大众的愉悦感受。所以就出现了流行音乐、商业电影、通俗小说等,这些带给人们愉悦感受的产物给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丰富的语料库,同时也为网络语言影响传统媒体、新媒体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在网络上,人们聊天、看帖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宣扬自己的风格,比在现实生活中少了很多拘束,再加之当代社会中的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压力都在不断增大,所以需要一个发泄的场所。网络中人们互相不知道对方是谁,所以更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情感。
网络语言流行的另一原因是自我表达的需求。每一个社会个体都会存在一些从众心理,当网络上都在流行某一种用法时,网民的第一想法是自己要紧跟时代潮流,生怕自己落后。因而这种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更快,使用频率也更高。同时,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网民更加关注个性化的表达。
虽然我国网民众多,其中包含大量年龄段高的“老”网民,但是一些流行的网络用语主要还是被运用于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一代网民中。也正是这群年轻的群体,接受新鲜事物、受到大众文化影响更快,他们喜欢大众文化,喜欢追求趣味性的活动,喜欢在新式的娱乐活动中获得新鲜感。同时在语言行为上更加倾向简单的表达方式,并且希望通过这种简单的表达方式提高趣味性和新鲜度,获得直观的刺激感受和冲击效果,尤其是受到时下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更愿意追求个性,追求与众不同。他们更喜欢网络流行歌曲而不是抗战歌曲,更喜欢通俗的小说作品而不是古典小说作品。这些都是他们有兴趣去创造、运用、传播网络语言的重要原因,这些新奇的网络语言更加符合他们的情感表达,是他们追求个性化的得力工具。
(摘编自张璇《当代网络语言的
特点及流行的文化原因》)
  材料二:
关于网络语言的争议由来已久,不少学者认为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化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虽然网络语言更加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但是网络语言形式不够规范,人们为了表达意思,经常会使用一些不规范的词汇和句子。青少年在汉语言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长时间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将会逐渐养成不规范的语言习惯,导致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在很多网络语言中,一些网民甚至为了张扬个性,博得更多关注,故意使用一些错别字来曲解汉语言的意思。我们知道,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个成语的由来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典故,而仿照成语形式进行网络语言的创造,容易导致原有成语被严重亵渎,失去其固有的含义。学生群体如果经常使用这类词语,很可能在写作中不自觉融入这种不伦不类的网络词汇,严重影响我国汉语言成语的表达与运用。
网络语言本身是在网络环境中创造出来的适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网络语言是不符合语言逻辑和使用规范的,甚至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青少年是重要的网络用户,在长期接触网络的过程中,这种错误的语法会对学生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如果长期用网络语言代替真正的汉语言,会影响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影响我国汉语文学的正常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如果不加以约束,大肆流行的网络语言,势必会影响我国汉语言文化的对外输出。我国汉语言文化有着与其他国家语言文化不同的发展历史,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迄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图案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笔画,由最初的象形逐渐演变为象征,现代的汉语文字更加简单实用,但是依然保留了汉字传统的形、声、意。而网络语言则毫无章法可言,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甚至不少网络语言与汉语言使用规范相背离,这对我国汉语言的正确运用和文化传播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摘编自张春梅《网络语言对
汉语言文化的影响研究》)
  材料三:
在网络时代,为了发挥语言的最大价值,网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而原有的表达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一现状,言语中的词汇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窘态,仿拟符合语言经济学要求也是其优势所在。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仿拟者利用既成的语言实例或者已经固化的语言单位的框架进行模仿,对实时语境中的交际事件进行概念化的语言表征,使得有限数量的符号能满足大量新出现客观事物的命名。再者,仿拟辞格具有造词、仿语、拟句、仿篇的功能,而且本体和仿体之间共享似曾相识的认知背景,能起到凝练、含蓄的表达效果。
语言是活的,是表征和构建社会的载体。网络流行语是民众凝聚广泛共识的指示器,源源不断的热点事件和社会问题被代入仿拟中,不应只将其视为一种语言现象,而是要将其置于时代大背景下,从宏观角度思考,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对流行语中的仿拟修辞手法,要辩证地看待它,使其朝着更理性的方向发展,以逐渐提高人们生活中的正能量。
(摘编自尹星《网络语言中“仿拟”现象管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民通常都有一种赶时髦、追潮流的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会加快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促进社会发展。
B.青少年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如果能长期借鉴一些网络语言,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C.汉语言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代的汉语文字在继承汉字传统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简单实用。
D.运用仿拟辞格,语言的本体是否被大众熟知并不重要,只要仿体足够新颖,同样能得到大众的认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对比了网络流行歌曲和抗战歌曲,是为了呈现两种不同风格的曲风,意在指明当下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B.材料二运用了假设论证,主要针对网络语言使用乱象,如果不对其加以约束,势必会影响汉语言文化的对外输出。
C.材料三指出言语中的词汇“供不应求”的现象,是为了说明信息时代网民需要用大量的新词来满足自己的网络表达需求。
D.三则材料虽然都与网络语言有关,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何正确对待和运用网络语言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3.下列选项中,网络词语的仿拟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巨婴”,本义指体形巨大的婴儿,而现在被用来形容心理年龄不够成熟,仍停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类人缺乏独立性。
B.“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语,表示一件快乐的事情要分享出去共同庆祝。
C.“菜鸟”,常被用来形容差劲的新手,在网络游戏中经常有玩家戏称自己为菜鸟,即刚玩不久,技能还不够成熟。
D.“吃土”,指穷到没钱吃饭只能吃土,后来引申为网络购物超出预算。网友常在过度购物时自嘲花销太大,下个月“吃土”。
4.“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林黛玉发疯文学”在网络走红,引起网友广泛讨论。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林黛玉发疯文学”受年轻人追捧的原因。(4分)
                          
                          
                          
5.在网络时代,网络语言注定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语言的价值,消除其消极影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2024湖北武汉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材料一:
网络的出现真正改变了文学经典的存在样式、传播方式和接受需求。从早期PC端的红楼同人小说、各红楼网站贴吧到当下移动端各传播平台、视频和有声读物,图文、视媒、声媒三大传播方式的叠加融合使得《红楼梦》的存在远远超出一部小说或影视作品的定义。
对经典的传播而言,媒介并非一个中立的传播工具,其本身就是一种隐喻的意义和语境“修辞”。每种媒介自身都包含着影响传播内容、价值取舍的相关因素的方式密码,都借助自己塑造的媒介环境提供一种创造“个性”意义的场所和条件,一旦和受众产生具体的文学互动关系,就会使这种互动呈现出一定的价值偏向。比如聚集在“天涯社区”贴吧的红迷们,形成了强烈的解密式阅读趣味;哔哩哔哩网站聚集着大量喜欢《红楼梦》鬼畜视频、热衷于通过弹幕分享自己感受的Z世代青年;抖音则是《红楼梦》美妆、美食爱好者的集散地。故而媒介作为经典传播风格和氛围的创生者,本身已成为传播内容的一部分,成为一个具有价值偏向性的意义生产空间。
因此媒介技术究竟是向善还是向恶,当今时代对经典的传播来说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都非简单对错之判。虽然对当下的传播现状不能悲观,但也绝不能乐观,因为我们多大程度上能够把控技术带来的问题,规避文学产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警惕大众化、娱乐化、碎片化的趋向,依然取决于我们如何以及在什么意义上使用媒介。
新媒体与文学经典传播的关系是一种多层次、反馈复杂的交互影响,具体表现在它们之间不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还关涉审美、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话语权力及资本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但文学毕竟是人学,阅读和接受经典的最终目的是影响并塑造人,因此,观照人的精神世界是文学传播和接受的永恒主题。新媒体与文学经典传播的结合,对读者而言无论是功用的还是娱乐的,最终的旨归依然是自身审美艺术素养的提升和人生存在意义的确认。从利用问卷星所进行的全国调查来看,对于“您阅读和学习《红楼梦》的最大收获”一问,10623份答卷中选择“感悟人生存在的意义”占比66.27%,仅次于“丰富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的66.73%,由此可见,对文学经典精神境界的追求,已成为阅读经典最重要的动力和期望之一。
(摘编自李丹丹《新媒体视域下
<红楼梦>传播现状及规律》)
  材料二:
数字媒介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互动性。互动性从根本上改写了传统新闻文本的构成法则——文本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固定的叙事形式,亦不再拥有相对稳定的意义结构,而是在互动的作用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参与、探索的叙事空间,最大限度地激活了文本的开放性内涵,为用户打开了一个意义协商空间。不同的互动实践与方法,形成了不同的语义规则,亦形成了不同的意义生成方式。因此,互动可以在修辞维度上加以认识——互动的语言,即修辞的语言。
在时间维度上,用户可以自主地选择故事在时间维度的“展开”方式,并从容地处理 “沿途”的页面悬停时长,由此决定叙事“前行”的时间结构,如内容呈现的顺序、方向和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时间意识。当不同的信息模块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逻辑时,用户便可以在自由选择中建立特定的时间概念或时间意识。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央视新闻推出的融媒体产品《亚运山水间》,设置了富春江、良渚、西湖、钱塘江四个“探险”板块,用户点击不同的板块,即可触发漂流、迷宫、龙舟和射箭四个不同场景的游戏,从而体验特定场景的游戏内容。不同的选择顺序,形成的是不同的内容呈现顺序和结构,这便从根本上改写了传统新闻的内容呈现顺序,由此摆脱了文本意义生成所高度依赖的时间逻辑。例如,“良渚”板块主要讲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历史文化,“西湖”板块注重呈现当下的自然美景——不同的选择顺序,决定了不同的感知模式,亦在时间维度上形成了不同的杭州印象。
在界面功能上,融合新闻允许用户长时沉浸、随时切换、及时退出某个场景,并允许用户在悬停时能够在空间场景中任意移动、放缩,比如拖动地图查看某个点位、放大画面查看某处细节等,全面浏览并深度挖掘界面空间中的信息。在《亚运山水间》中,用户进入“富春江”的船只,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自由地游览、观赏每一处景观细节。可见,用户通过对悬停时间的处理与支配,改变了叙事进程中的情节展开时长,而探索时间越久,意味着用户越有可能突破经典叙事中的时间限制,进入深度阅览状态,进而捕捉到画面中更多的细节,获得更为丰富的新闻信息。
在空间维度,用户通过一定的导航选项或条件选项,可以自由地决定新闻内容的可见性,从而以互动为基础,形成不同的导航空间形态,或形成不同的虚拟空间图景,以此重组融合新闻的意义结构。换言之,某些内容能否显现并进入意义结构之中,完全取决于用户的个性偏好与自主选择。例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于2022年负责创建了一个融媒体项目——基于街道壁画地图的交互式时间轴《黑人的命也是命》。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2020年非洲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开枪射杀后,美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反种族主义艺术品。进入作品界面后,用户可以根据艺术品类型、艺术家身份、创作时间、涉及的社会议题等类目对内容进行筛选,还可以点击地图上的作品名称,查看作品的具体信息。这种自主选择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文本的“输出”内容,而且改变了文本的呈现方式,亦影响了用户的解读方式,如用户对于种族议题的观点和态度。
(摘编自刘涛、刘锦鹏《通往数字世界的修辞学:
融合新闻叙事的数字修辞体系构建》)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改变了文学经典的传播方式,这些传播方式的融合使《红楼梦》不只以传统小说的方式存在。
B.媒介作为经典传播风格和氛围的创生者,能以不同方式影响传播内容,成为传播内容的一部分。
C.数字媒介使传统新闻文本封闭、固定的叙事形式变得不固定,其意义完全由用户动态生成。
D.融合新闻允许用户支配悬停时间,对界面信息深入探索,使其可能突破经典叙事中的时间限制。
7.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是文学经典阅读的重要内驱力,但在文学产业化过程中,由资本因素带来的大众化、娱乐化、碎片化趋向对此产生了负面影响。
B.体验《亚运山水间》项目时,如果用户点击“西湖”板块,那么他将在体验对应的场景游戏的过程中领略杭州自然美景,这样的感知模式将带给他独特的杭州印象。
C.用户在体验《黑人的命也是命》项目时,可以在壁画地图的界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目,查阅相应的内容,这样的新闻呈现将影响他的信息获取和观点形成。
D.材料一“提供一种创造‘个性’意义的场所和条件”,与材料二“为用户打开了一个意义协商空间”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
8.结合两则材料,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媒介的“修辞”作用的一项是(3分)(  )
A.抖音播放量超1000万的红楼视频合集有一部分涉及仿妆话题,其中一条红楼美妆视频评论就超过10万,这种由媒体营造的精致化生活氛围吸引大众与之同频共振。
B.国产志怪类动画《神弦曲:猫儿与时光铃铛》在首支预告的动画场景绘制中使用AI技术出图,其中三分之二的背景制作都使用了AI技术。
C.新华社推出的 AR作品《天地工程》,允许用户在日常生活场景中,通过自由移动、放大或旋转火箭,自主体验火箭发射的过程,使用户对科技强国有切身体会。
D.“2023 北京国际设计周”与天坛公园主办的天坛赏月直播活动,在展示传播新锐设计产品的同时,融入古建、古乐与中秋之月的互动场景,彰显文化与诗性。
9.下列图表是关于《红楼梦》相关传播情况的调查。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除了原著,您还通过哪些渠道了解
《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多选)
表1
新媒体时代,您对《红楼梦》
传播现状的态度(单选)
选 项 小 计 比 例
非常满意 2433 22.9%
基本满意 7061 66.47%
不满意 908 8.55%
非常不满意 221 2.08%
表2
A.从表1及材料一可知,图文、视媒、声媒等多渠道传播方式,使经典《红楼梦》的传播变成文化产业链的一环,技术的便利带来了新的传播契机和可能。
B.从表1受众了解《红楼梦》的渠道占比看,占比最高为视频类,说明在当下短平快的整体传播背景下,视频成为人们获取相关知识时最受欢迎的方式。
C.从表2《红楼梦》当下传播现状的满意度来看,近九成的受众表示满意,可见当下的媒介技术是人们可接受的,体现了文学经典传播大众化的趋势。
D.表2中有约一成的受众对传播现状不满意,可见对于经典的传播,从长远来看,新媒体传播方式前景不容乐观,表一“学校课堂”占比低验证了这一点。
10.两则材料在论及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时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答案 (1)(示例)①(班级QQ群)各位,校新闻社团要招募记者了!如果你是高一、高二的学生,有写作爱好和一定的新闻鉴赏能力,并希望用你的热情唤起更多的人,那么,来吧!来加入我们!在12月31日之前将你的个人简历发至邮箱××××。
②(校园广播)同学们,下面广播一则招聘启事。学校新闻社团准备招聘两名记者,主要负责活动记录及照片拍摄,撰写新闻稿并宣传和总结学校活动。招聘对象为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请有意向应聘的同学将个人简历发至指定邮箱,截止日期为12月31日。邮箱地址为××××。
③(学校微信公众号)号外!号外!复兴中学新闻社团招募啦!
部门描述:你可愿让同学们随时随地欣赏到你拍摄的美照 你可愿深入同学内部倾听他们的心声 你可愿在各大活动中做美丽的“捕捉者” 你可愿将眼中的颜色、心中的声音让更多人体会 来吧,对面的男孩女孩看过来!
人才来源:才华横溢的高一高二的俊男靓女看过来,即将奔赴战场的高三师哥师姐谢绝围观哦~
最佳途径:按下发送键,把你美好的人生经历以邮件的方式投进邮箱××××就OK了!
敲黑板:只等你两个月哦!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截止时间12月31日!
(2)(示例)QQ群:多用口语,多用第二人称,注重对话和交流。
广播:多用口语,语言连贯、流畅、简洁,避免听觉上的歧义。
微信公众号:注重趣味性。如开头用“号外”、正文化用歌词,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能引起阅读者的注意。不要长篇大论,配图不可缺少,高质量的配图有助于增加阅读量。
2.答案 (示例)媒介二:校园广播
宣传方案:将会演时间、地点以及会演节目的特色以广播的形式告知师生。
媒介三:电子投屏
宣传方案:将会演时间、地点以及会演节目的特色在校园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这是一份校园文化艺术节会演的宣传方案,要求是跨媒介宣传。所给例子是“校园海报”,拟写宣传方案时应写出“宣传思路”,即怎么宣传,宣传特色是什么,等等。
“跨媒介宣传”的媒介有校园广播、宣传册子、电子投屏、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选择其中两种,写出宣传思路即可,宣传思路因宣传媒介的不同而不同,如微信公众号宣传可以配图,广播宣传可以用语言表达出会演节目的特色,等等。
3.答案 (1)判断结果:不可信。
理由:新闻报道要求语言客观准确,本则新闻出现了“超强的记忆力”这类不严谨的语言;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奶奶被小猫带回家,脱离事实。该视频信息不符合新闻真实性、准确性的特点,故不可信。
(2)判断结果:不可信。
理由:“有媒体报道”并未具体指出媒体的名称;“某商场”也并未指出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该视频信息不符合新闻准确性的特点,故不可信。
4.答案 ①内容丰富且贴近日常生活。②受众广。③时长短,只有几分钟甚至数十秒。④内容简明,无须深思。
解析 由“它捕捉着日常色彩斑斓的瞬间,是市井烟火的一瞥,是人文风情的剪影,是社会百态的速览”可概括出:内容丰富且贴近日常生活。由“不分职业,无论长幼”可概括出:受众广。由“几分钟甚至数十秒,一个完整的表述单位已完成”可概括出:时长短,只有几分钟甚至数十秒。由“各种短视频的内容如同一张简明表,没有什么微言大义需要沉吟再三、反复推敲”可概括出:内容简明,无须深思。
5.答案 ①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②短视频竟然这么短 ③浮浅的阅读方式变为常态
解析 ①处,由后文“例如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质量……问题”可知,短视频火爆的另一面是其带来的问题,故可填“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之类的内容。
②处,由横线后面的冒号可知,此处所填内容要能引出后文;后文“几分钟甚至数十秒,一个完整的表述单位已完成”强调短视频时长之短,而前文中的“未曾料到”有出乎意料之意,故可填“短视频竟然这么短”之类的内容。
③处,由前文“短视频正在训练一种浮浅的阅读方式……形式陌生的电影、音乐、绘画果断被弃”可知,语境强调这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如果”后是针对这种情况的假设。故此处可填“浮浅的阅读方式变为常态”之类的内容。
三年模拟练
1.C A.“这种心理会……促进社会发展”于文无据。B.“如果……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错误,原文是“青少年在汉语言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长时间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导致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受到极大影响”。D.“语言的本体是否被大众熟知并不重要”错误,原文是“仿拟者利用既成的语言实例或者已经固化的语言单位的框架进行模仿”“本体和仿体之间共享似曾相识的认知背景,能起到凝练、含蓄的表达效果”,可见语言的本体被大众熟知这一点很重要。
2.A “是为了呈现两种不同风格的曲风,意在指明当下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错,材料一举例说年轻一代网民更喜欢网络流行歌曲而不是抗战歌曲,是为了阐释年轻一代网民之所以喜欢网络语言,是因为他们更注重追求个性化和与众不同的表达。
3.B “巨婴”“菜鸟”“吃土”都是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创造的,而“喜大普奔”是几个词语的缩略语,其仿拟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4.答案 ①“林黛玉发疯文学”语言凝练含蓄,趣味十足,与众不同,符合年轻人个性化的表达需求。②年轻人可以借助“林黛玉发疯文学”,在网络上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情感,从而缓解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
解析 “林黛玉发疯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仿拟”,“仿拟辞格具有造词、仿语……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网民更加关注个性化的表达”,年轻一代网民“在语言行为上更加倾向……追求与众不同”。“林黛玉发疯文学”符合以上特点,语言凝练含蓄,趣味十足,与众不同,符合年轻人个性化的表达需求。
“当代社会中的人,不论是学习……表达自己的心理情感”,年轻人可以借助“林黛玉发疯文学”,在网络上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情感,从而缓解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
5.答案 ①利用网络语言传播速度快、使用频率高的特点,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引导网民在网络上合理、规范地表达情感、追求个性。②规范网络语言,加强对网络语言使用的正确引导,及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网络用语,提高网络语言的创作水平。③要将网络语言置于时代大背景下,从宏观角度思考,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辩证地看待它,使它朝着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解析 由“这种从众心理……使用频率也更高”“在网络上,人们聊天……表达自己的心理情感”“网络语言……关注个性化的表达”“网络语言形式不够规范……不规范的词汇和句子”等可知,网络语言传播速度快,使用频率高,而且网民需要一个场所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缓解生活压力,并且网络语言让网民更关注个性化的表达,但是,网络语言不够规范,可能影响语言的规范性和青少年的语言表达,因此,应利用网络语言传播速度快、使用频率高的特点,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引导网民在网络上合理、规范地表达情感、追求个性。
由“网络语言本身是在网络环境……影响我国汉语文学的正常发展”“网络语言则毫无章法可言……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可知,应规范网络语言,加强对网络语言使用的正确引导,及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网络用语,提高网络语言的创作水平。
由“网络流行语是民众凝聚广泛共识的指示器……生活中的正能量”可知,要将网络语言置于时代大背景下,从宏观角度思考,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辩证地看待它,使它朝着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6.C “其意义完全由用户动态生成”错误。由材料二“数字媒介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互动性……为用户打开了一个意义协商空间”可知,原文是说数字媒介和用户是互动的,其意义并不是完全由用户动态生成的,选项的说法绝对化。
7.A “由资本因素带来的大众化、娱乐化、碎片化趋向对此产生了负面影响”于文无据。
8.B 由两则材料可知,媒介“修辞”指的是在媒介与用户的互动中提供的场景空间及价值影响因素。B项体现的是AI技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不能体现媒介的“修辞”作用。
9.D “从长远来看,新媒体传播方式前景不容乐观”错误,与材料一“对当下的传播现状不能悲观,但也绝不能乐观”的观点不符。表2中对传播现状不满意的受众只占约一成,不具备代表性。表1“学校课堂”占比低也无法验证“新媒体传播方式前景不容乐观”这一观点。
10.答案 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在文学经典传播中,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指出新媒体传播方式应观照人的精神世界。互动着眼点偏向于新媒体传播。
②材料二侧重论述在融合新闻中,用户在基于新媒体打造的自主时空里对新闻文本意义的构建作用。互动着眼点偏向于用户。
解析 由材料一“新媒体与文学经典传播……关涉审美、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话语权力及资本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最终的旨归依然是自身审美艺术素养的提升和人生存在意义的确认”分析可知,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在文学经典传播中,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指出新媒体传播方式应观照人的精神世界。互动着眼点偏向于新媒体传播。
由材料二“在时间维度上,用户可以自主地选择故事在时间维度的‘展开’方式……形成一种独特的时间意识”“在界面功能上,融合新闻允许用户长时沉浸、随时切换、及时退出某个场景……空间中的信息”“在空间维度,用户通过一定的导航选项或条件选项……新闻的意义结构”分析可知,材料二侧重论述在融合新闻中,用户在基于新媒体打造的自主时空里对新闻文本意义的构建作用。互动着眼点偏向于用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