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与妻书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彀”同“ ”,
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念”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与
2.充
3.望
4.卒
5.以
6.为
7.之
8.其
9.当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古义: 。
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古义: 。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3.吾家后日当甚贫
古义: 。
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4.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 。
今义:模仿。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称心快意
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3.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4.瓜分之日可以死
5.不可数计
6.汝幸而偶我
7.卒不忍独善其身
8.意洞手书
9.当尽吾意为幸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1.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特殊句式:
译文:
2.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特殊句式:
译文:
3.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特殊句式:
译文:
4.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特殊句式:
译文:
5.吾与并肩携手。
特殊句式:
译文:
6.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特殊句式:
译文:
7.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特殊句式:
译文:
8.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特殊句式:
译文:
9.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特殊句式:
译文:
10.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特殊句式:
译文:
六、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他在官场上混迹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用尽了积蓄,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 )
2.芸芸众生,平凡者不可计数,卓越者凤毛麟角。( )
3.这对兄弟经过数十年的离散,今天终于得以破镜重圆,不禁悲喜交集,抱头痛哭。( )
4.经过调研,李华对当地的土壤环境有了全面的了解,调查报告写得洋洋洒洒,可惜写到一半纸短情长了,只得搁笔先出去买纸。( )
5.忠节至多造就一些失败的英雄,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独善其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 )
6.经过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他在田径比赛中终于取得了称心快意的好成绩。(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司马青衫,“司马”指军事主官的僚属,有职无权;“青衫”指青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后用“司马青衫”比喻极度悲伤。( )
2.望日,即农历每月十五日。“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3.鼓,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文中四鼓指凌晨三点至五点。( )
片段阅读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儿刻已念有六岁矣,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亦不得不于死中求生也。儿今日极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惟从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为大人分忧,甚为抱憾,幸有涛兄及诸孙在,则儿或可稍安于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后切不可过于伤心以碍福体则儿罪更大矣。幸谅之!
(节选自方声洞《赴义前别父书》,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字母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惟A祈B大C人D得E信F后G切H不I可J过K于L伤M心N以O碍P福Q体R则S儿T罪U更V大W矣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
强:使动用法,使……强大
B.只以国家不能保
保:保全
C.即为身家计
计:考虑
D.则儿或可稍安于地下也
或:有时
3.下列选项与“亦瞑目于地下矣”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儿或可稍安于地下也
B.百姓乐用
C.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D.以其无礼于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不孝完淳[注]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 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 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呜呼!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
(节选自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有删改)
[注] 夏完淳:明末诗人,抗清英雄,明末抗清大臣夏允彝之子,抗清将领陈子龙的弟子,十六岁英勇就义于南京。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得以身报母矣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死亦何负于双慈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C.淳之身,父之所遗
舆薪之不见
D.父得为忠臣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慈”,指两位母亲。古时在别人面前称母亲为家慈。
B.“嫡母”,宗法制度下妾所生的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
C.“先”,可指首要的人或事,在本文中指崇尚。
D.“哀”,悲痛、悲伤,“哀”连用,指悲痛不已的样子。
6.请简要概括夏完淳在选文中交代了哪几件事情。
三年模拟练
(2024湖南长沙长郡中学等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狱中与诸甥侄书
范晔①
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行己在怀,犹应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吾少懒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政始有向耳。为性不寻注书,心气恶,小苦思便愦闷,口机又不调利,以此无谈功。至于所通解处,皆自得之于胸怀耳。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
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政可类工巧②图绘,竟无得也。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趣,千条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谓颇识其数尝为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
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
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亦尝以授人,士庶中未有一豪似者。此永不传矣!
(有删改)
[注] ①范晔:《后汉书》作者。②工巧:技艺高明的人。
温故知新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至于能不——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
2.汝等或不悉知——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3.年三十许政始有向耳——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4.则其旨必见——才美不外见(《马说》)
5.博赡不可及之——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6.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
习题演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自谓颇识A其数B尝为人言C多D不能赏E意或F异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耻”,意动用法,“耻作文士”在文中指以做一个文士为耻。韩愈《师说》中的“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耻”与此意思相同。
B.“金石”,文中指金属玉石之类,比喻心志的坚贞、事物的坚固。《荀子·劝学》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金石”与此意思相同。
C.“赞”,有杂赞、哀赞及史赞之分,文中指史赞,就是作史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与《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相当。
D.《前汉》,即《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范晔在狱中写给甥侄的一封信,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因为是书信,故全文侃侃而谈,平易近人,读起来真切感人。
B.在信中,范晔说自己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树立志向,是一个晚熟的人。他天性不喜欢钻研书本,口才木讷,因此无法凭借口舌获取功名利禄。
C.对于古往今来的有关著作及其评论文字,范晔大多都不太认同;而对于《后汉书》,他则认为,自古以来,规模宏大,思虑精密,没有哪一家能做到这样的。
D.作者对文学只求形似而缺少内涵的毛病的指正,以及对非雅之音的完全否定,都有自己的创见,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
(2)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亦尝以授人,士庶中未有一豪似者。
5.结合原文简要概括范晔对班固编纂的《汉书》的评价。(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一、
1.够 能够
2.廿 二十
二、
1.①给予 ②连词,和 ③连词,与其 ④赞成 ⑤结交、同盟
2.①扩充 ②当作,抵偿 ③填充,充满
3.①望日。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②希望 ③向远处看 ④名望,声望
4.①终于 ②士兵
5.①介词,凭借 ②介词,用 ③介词,把
6.①介词,跟,同 ②介词,替 ③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④当作,作为
7.①代词,指这件事 ②代词,他 ③助词,的 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8.①代词,他们 ②表示祈使 ③代词,他们的 ④代词,自己的
9.①应该 ②在(某时) ③面对,向 ④掌管,担当
三、
1.幸福
2.……的原因
3.两个词,“后”,将来,未来;“日”,日子。
4.想象,揣摩
四、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舒适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名词作状语,哭着
4.名词作状语,像切瓜一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死亡
5.名词作状语,用数字
6.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
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
8.名词作状语,亲手
9.形容词作名词,幸事
10.形容词作动词,敬爱
1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
五、
1.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句,主语为“几家能彀”,谓语为“称心快意”,正常语序为“几家能彀,称心快意”。
译文:有几家能够称心如意(地生活)呢
2.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与使……无宁……”。
译文:与其我先死,不如你先我而死。
3.特殊句式:省略句,“先”后省略了介词“于”,完整句子为“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
译文:谁知道我最后还是比你先死呢
4.特殊句式:判断句,“为”表判断。
译文:小厅旁边有一间屋子,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
5.特殊句式:省略句,“与”后省略“汝”,完整句子为“吾与(汝)并肩携手”。
译文:我同你并肩携手。
6.特殊句式:省略句,“以”后省略“之”,完整句子为“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
译文:希望今后如有远行,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我。
7.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奈之何”。
译文:那么就比死更痛苦了,我们将怎么办呢
8.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中心词是“天下人”,定语是“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正常语序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之而离之天下人”。
译文:不该死却死和不愿分离却分离的天下人。
9.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中心词是“钟情”,定语是“如我辈”,正常语序为“如我辈钟情者,能忍之乎”。
译文:像我们这样富于感情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
10.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这就是我敢任性赴死而不顾你的原因。
六、
1. 司马青衫:比喻极度悲伤。不合语境。
2.√ 不可计数:不能计算。形容很多。
3.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不合语境。
4. 纸短情长:简短的信纸上写不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不合语境。
5. 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不合语境。
6.√ 称心快意:符合自己的心愿。
七、
1.√
2. “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 文中四鼓指凌晨一点至三点。
片段阅读练
1.答案 GNR
解析 “切不可过于伤心”既是“得信后”的表现,也是“碍福体”的原因,所以“切不可过于伤心”前后均应断开;“则”是连词,表承接,一般位于下半句话的开头,“则”前应断开。故应在G、N、R三处断开。
2.D 或:也许。
3.B “亦瞑目于地下矣”是状语后置句。A、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而B项为被动句。
[参考译文]
男儿活在世上,(如)不能建功立业来使祖国强大,让同胞享受幸福;(如今能为祖国)奋力拼搏而死,也是最快乐的事了。况且为国家而死,也是道义应当坚持的。我如今已经二十六岁了,对于家庭原本有应尽的责任。只因为国家不能够保全,那么本人和家庭也不能保全,就是替本人和家庭考虑,也不能不在死中求生。我今天竭尽全力驱逐清政府,是尽自己对国家的责任,也就是用来保卫本人和家庭的方法。将来革命成功,我们家里的人,都是中华新国民,子孙后代,也可以长久地过上没有忧虑的生活,那么我即使死了,也会在地下瞑目了!只是从今以后,一切家事都不能替您分忧,心中很是遗憾,所幸还有涛兄以及众多孙子在,那么儿子也许能够在地下稍微安心了。只是请求您收到这封信后,一定不要过于伤心,有碍于您的身体健康,(那样的话)我的罪过就更大了。希望您能谅解!
4.A A.都是介词,用。B.介词,对于/介词,在。C.助词,相当于“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动词,成为/动词,做。
5.C “先”,在本文中指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6.答案 ①交代了两位母亲的赡养之事。②交代如果妻子生的不是男孩,千万不要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
解析 由“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可知,交代了两位母亲的赡养之事。由“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可知,交代如果妻子生的不是男孩,千万不要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
[参考译文]
不孝完淳今天死了,把身体奉献给父亲,不能用身体来报答母亲了。唉!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家门福分衰微浅薄,又没有兄弟。我一个人死不足惜,所悲痛不已的是全家八口人(今后)用什么来维持生计呢 即使如此,就这样吧。我的身体,是父亲留给我的;我的身体,是为国君所用的。为父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负两位母亲呢 但慈母抚育我十分辛劳,教我学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爱宽厚,千百年来少有。大恩未曾报答,让人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嫡母托付给义融姐,把生母托付给昭南妹了。我死之后,妻子生的遗腹子是男孩,那就是家门的幸运;如果不然,千万不要抱养别人的孩子立后嗣。唉!有朝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死后可以千百年地立庙享受祭祀,哪里只是享受麦饭和猪蹄,不至于成为饿鬼呢 如果有人妄言抱养别人的孩子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不化之人,决不饶恕他!太悲痛了!人哪有不死的呢 贵在死得其所。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的分内事。
三年模拟练
温故知新
1.同“否”
2.全,都
3.表示约数
4.同“现”,显现,出现
5.比得上
6.依据
习题演练
1.答案 BCE
解析 “自谓颇识其数”中,“自”是主语,“谓”是谓语,“颇识其数”是宾语,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B处断开;“尝为人言”作谓语,省略主语“吾”,句子结构完整,后面C处断开;“多”是“不能赏”的主语,二者构成主谓句,后面E处断开。
2.B “文中指金属玉石之类,比喻心志的坚贞、事物的坚固”“意思相同”错误。钟磬类乐器/金属玉石之类。
3.D “对非雅之音的完全否定”错,原文“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表明真正达到了音乐的最高境界时,雅与不雅没有什么区别,虽说非雅之音很少有值得称许的地方,但其中的意旨神韵却没有穷尽。
4.答案 (1)(后来)文章有所转变进步,只是才气缺乏,思维钝涩,因此每每持笔写作,那些所写成的文章,恐怕没有一篇完全令人满意的。
(2)虽说(非雅之音)很少有值得称许的地方,但其中的意旨神韵却没有尽头。我也曾以此授人,可惜百姓中没有一个酷似的。
解析 (1)“但”,只是;“殆”,大概,恐怕;“全称”,完全令人满意。
(2)“许”,称许;“极”,极点,尽头;“士庶”,士人和庶民,泛指百姓。
5.答案 ①班固任情断代为史,没有先例,无法进行辨析。②《汉书》后面的“赞”文在义理上近乎无所取,只有“志”值得推许。③内容广博宏富,但史料的处理和评判还不够完美详细。
解析 由“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可知,班固任情断代为史,没有先例,无法进行辨析。由“后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可知,《汉书》后面的“赞”文在义理上近乎无所取,只有“志”值得推许。由“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可知,内容广博宏富,但史料的处理和评判还不够完美详细。
[参考译文]
我因为狂妄放肆而遭杀身之祸,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你们都将我当作罪人而鄙弃我。但我一生的行状自己心里清楚,还是可以追寻的,至于能否做到,(尤其是)头脑中所想到的,你们或许不能全部知晓。
我小时候学习怠惰,成熟得晚,到了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树立志向。我天性不喜欢探求注释书籍,脑子不灵光,稍微费些精力便烦闷,口齿又不伶俐,因此无法凭借口舌获取功名利禄。至于所获得的一些见解,都出于自己内心对事物的领悟。(后来)文章有所转变进步,只是才气缺乏,思维钝涩,因此每每持笔写作,那些所写成的文章,恐怕没有一篇完全令人满意的。
我常以做一个文士为耻。一般的文章的缺点在于只求形似而缺少内涵,或只顾及情感的表达而忽视文采藻饰,或词不达意而影响主题的表达,或过分注重音韵而妨碍了文意。虽时有擅长写文章的人,但大多数都不免有这些毛病,正好比技艺高明的人绘画,(似乎好看,)最终无法得其神。我常以为,文章是用来寄托情志的,因此应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若以意为主,那么文章的主旨必然会显现;做到了以文传意,那么其文辞就不会流于俗套。这样以后才能引出美好的思想内容,发出美妙的辞韵。这当中各人的情性旨趣,虽然各种各样,名目繁多,但在这不同之中有着一定的规律法度。我自己认为很懂得其中的规律,也曾经跟人谈起,但大多数人都不能欣赏,我以为这或许是各人看法不同的缘故吧。
我完成了《后汉书》的编纂后,便进一步掌握了其中的头绪。我详细观览古往今来的有关著作及其评论文字,大概很少有可以使人赞同的。班固最负盛名,他任情断代为史,没有先例,无法进行比较、辨析,但《汉书》后面的“赞”文在义理上近乎无所取,只有“志”值得推许。(我所著的《后汉书》,)内容的广博宏富不一定比得上他,但对史料的处理和在编纂方法和体例上的创新不一定比之有愧。我所著的各种传论,都有精深的意旨,因为带有评判裁夺的意味,所以就写得简明扼要了。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篇序论,笔势纵横自如,实在是天下的奇作。其中那些切中时弊的文字,往往不逊色于贾谊的《过秦论》。我曾经将《后汉书》与班固的《汉书》进行过比较,(结果)不仅是不感到惭愧而已。我曾想把诸志全部写成,凡是《汉书》中有的都要撰写得更完美详细。虽然史实不用面面俱到,但要使人看完文章后有十分详尽的印象;(我)又想凭借某些历史事实在文章里发表议论,来匡正一代的得失,这一设想又未能成为现实。《后汉书》里的“赞”文,自然体现了我杰出的见解与思想,几乎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文字变幻无穷,同是议论文字,内容却各不相同,以至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来称许它。这书刊行以后,应当会获得知音赞赏的。自古以来,规模宏大,思虑精密,没有哪一家能做到这样的。因为怕世人大多贵古贱今,不能详细了解,所以就恣意狂言罢了。
我对于音乐,鉴赏识别能力比不上亲手弹奏的能力,而以所精通的不是雅乐为憾事。然而达到了音乐的最高境界,雅与不雅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当中的意趣,用言语是说不尽的。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其从何而来。虽说(非雅之音)很少有值得称许的地方,但其中的意旨神韵却没有尽头。我也曾以此授人,可惜百姓中没有一个酷似的。这一技法(恐怕将)永远失传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