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强化练习题 8 *中国建筑的特征(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强化练习题 8 *中国建筑的特征(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7 09: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 *中国建筑的特征
基础过关练
(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方的哥特式教堂被誉为“大艺术”,东方可以称作“大艺术”的,非中国园林莫属。
西方园林景观大多排斥自然的塑造,力求体现造园的严谨与理性,体现造园家一丝不苟的精神,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建造,突出人工美在园林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中国古代园林惯以山水为骨干,以池水为中心,亭、台、轩、榭、楼、阁建在池水的周围,假山、叠石、荷池  ①  ,构成和谐的景观。亭台楼榭、曲院回廊无不巧妙安排,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旨趣。园林布局自由,以小见大,体现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理念,营造出典雅精致、曲折含蓄、变化无穷的意境,从而构成幅幅令人  ②  的艺术画境,使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虽然中国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但雅集却  ③  ,出现在各个时代和各类园林中。园林的景致引人入胜,先贤的风雅令人神往。对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游览场所,更是生活场所,他们在园林中实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地栖居”,将饮酒、作诗、品茶、弈棋、赏曲、鉴古等活动升华为艺术,从而造就了堪称“大艺术”的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的旨趣是回归自然,体悟自然。今天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更需要的或许并非向外的追寻,而是向内的回归。所有的答案早已蕴藏在中国园林中,等待着脚步匆忙的现代人归来和发现。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根据文段内容,简要分析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在构园技艺上的不同。
                          
                          
(2024广东广州阶段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有四种,它们是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
  ①   庑殿顶是指屋顶上有四面坡、五根脊,是级别最高的屋顶。北京故宫级别最高的建筑使用的是重檐庑殿顶。歇山顶顾名思义,就是建筑山墙上出了一个檐子,匠人们干活间隙可在檐子上歇会儿。歇山顶的外形别致漂亮,多被颐和园这类园林使用。悬山顶是指屋顶悬在山墙之外。庑殿顶、歇山顶和悬山顶均是明朝以前的古代建筑经常使用的屋顶。  ②  ,就是使用大量烧砖和石灰将房子屋顶的木头砌在墙里,这样既能防水,又能防止木头腐烂。硬山顶常见于北京民居四合院。
中国古代因为没有防水材料,常常使用石灰,但是石灰不防水,所以中国古代建筑很少使用平顶。欧洲古建筑使用的火山灰(硅酸盐)是天然水泥,其防水性能优异,所以平顶建筑远多于古代中国。
4.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加点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个秘密我是绝对不会告诉你的。
B.是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像我这么做的。
C.教室讲桌上的那本语文书是我的。
D.“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如是说。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三年模拟练
(2024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材料一: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成就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的,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甚至于消亡。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
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强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的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适履,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起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
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还是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英、美、苏、法、荷、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适合于他们本国特殊作风的建筑。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
[节选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
建筑(代序)》,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约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榫卯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效果。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
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抑或是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
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
这些年,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节选自阮仪三《呼唤中国建筑
内涵的回归》,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要增强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我们就能提炼旧建筑中的中国质素,创造适合的建筑。
B.因为中国的建筑历史悠久,人文和历史环境独特,所以中国的建筑独具特色,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
C.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这与西方近年来倡导的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是一致的。
D.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等,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是邻里关系却冷漠和功利得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城市如果在建筑上完全失掉了自己的艺术特性,那在文化表现和观瞻上会受到影响。
B.我们的传统习惯和趣味有很多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可以在建筑上呈现出来。
C.研究遗存的木屋和民居,可以领略中国传统建筑所蕴含的精湛技术和丰富文化。
D.西方人追求物化了的概念,中国人崇尚人与人和睦相处,这说明中国的建筑理念更好。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王澍教授领衔设计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整个建筑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随处可见,木结构、青石砖等传统元素也被使用。
B.天都城是一处位于杭州市临平区的建筑群,内有缩放设计建造的埃菲尔铁塔,并且有“法式宫廷花园”。
C.大连修建了一座威尼斯水城,连意大利著名广场的“钟楼”也在其中,许多外国游客都慕名前来参观。
D.山西临汾斥巨资修建了外貌逼真的“天安门”,还在尧庙广场建造了高达50米的华门,当地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门”。
4.材料一和材料二所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相同,请简要说明。(4分)
                          
                          
5.假如你是一名中国的现代建筑师,两则材料给你未来的建筑设计带来了哪些启示 请简要作答。(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答案 (示例)①浑然一体 ②流连忘返 ③一脉相承
解析 ①处,语境形容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整体感强,非常和谐,可用“浑然一体”。浑然一体:成为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②处,语境是说中国古代的园林布局有一种艺术美,让人留恋,可用“流连忘返”。流连忘返:原指沉迷于游乐而忘了回去。后形容沉醉、留恋于优美的景致。③处,语境是说“虽然中国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但雅集却秉承了一个传统,可用“一脉相承”。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
2.答案 从形式上看,上下两句结构整齐,音节和谐,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从内容上看,上下两句意思相近,互相补充,凝练地概括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带给人的感受。
解析 分析对偶修辞的表达效果,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与“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在形式上字数相同,结构一致,词性对应,音韵和谐;在内容上,“不出城郭”与“身居闹市”,“获山水之怡”与“得林泉之趣”互相补充,概括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带给人的感受,语言准确凝练。
3.答案 西方园林往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中国园林则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与周围的自然景致水乳交融,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西方园林科学、严谨、理性、一丝不苟,中国园林注重体悟自然、营造意境、回归内心。
解析 结合“西方园林景观大多排斥自然的塑造”可知,西方园林往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结合“中国古代园林惯以山水为骨干……构成和谐的景观”可知,中国园林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与周围的自然景致水乳交融,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结合“力求体现造园……一丝不苟的精神”可知,西方园林科学、严谨、理性、一丝不苟;结合“营造出典雅精致、曲折含蓄、变化无穷的意境”“中国园林的旨趣是回归自然,体悟自然”“向内的回归”可知,中国园林注重体悟自然、营造意境、回归内心。
4.C 文中加点的“是”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A.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强调的作用。B.用在句首,加重语气。C.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D.指示代词,这样。故选C。
5.答案 ①什么是庑殿顶呢 ②明朝后期出现的硬山顶
解析 第①处,结合后文“庑殿顶是指屋顶上有四面坡、五根脊,是级别最高的屋顶”可知,此处介绍的是庑殿顶,再根据横线后的问号可知,这里是在问什么是庑殿顶,所以此处应填“什么是庑殿顶呢”之类的内容。第②处,前文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有四种,它们是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和悬山顶均是明朝以前的古代建筑经常使用的屋顶”,故后文应是说明朝后期出现了硬山顶,所以此处应填“明朝后期出现的硬山顶”之类的内容。
三年模拟练
1.C A.“只要……就……”表达绝对,材料一原文为“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强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B.“因为中国的建筑历史悠久,人文和历史环境独特,所以中国的建筑独具特色,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和类型”因果颠倒,材料二原文为“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D.“虽然很先进、很科学”错,材料二原文为“似乎很先进、很科学”。
2.D “中国的建筑理念更好”于文无据。
3.A A项与材料二的观点“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相符。B项和C项强调生硬模仿西方建筑,D项强调生硬模仿传统建筑。
4.答案 ①举例论证。如材料一举了雕刻、寺塔的例子,材料二举了木屋、四合院等例子来阐述观点。②对比论证。两则材料都把中西方建筑进行对比,突出中国建筑的特色。
解析 ①举例论证。如材料一“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举了雕刻、寺塔的例子来阐明观点;材料二“早在约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效果”“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前厅、后房”,举了木屋、四合院等例子来阐明观点。②对比论证。两则材料都把中西方建筑进行对比,突出中国建筑的特色。如材料一“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材料二“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
5.答案 ①建筑不脱离传统基础,保持中国的艺术特性和传统精神。②参考中国建筑艺术藏库的遗宝,吸收其中的智慧,在未来创造具有中国质素与美感的建筑。③研究古老木屋的结构技术和传统民居的文化特色,让未来建筑设计回归中国建筑内涵。
解析 ①由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大可痛心的”,可得出:建筑不脱离传统基础,保持中国的艺术特性和传统精神。②由材料一“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加以聪明的应用”,可得出:参考中国建筑艺术藏库的遗宝,吸收其中的智慧,在未来创造具有中国质素与美感的建筑。③由材料二“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学生也很少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邻里融洽”,可得出:研究古老木屋的结构技术和传统民居的文化特色,让未来建筑设计回归中国建筑内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