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6 17:4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近年来,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出圈”。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对推动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2024年6月19日)
材料二:
“古城变没变?”面对笔者的问题,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潮州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站在城墙上望去,韩江、韩山立于前,“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尽显魅力。
漫步广济桥,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
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文化根脉的跳动是实现活化利用的驱动力。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
“晚上没事了,沿着古城走一走,真是有灵气!”茶入盖碗,沸水冲泡,郭金線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
(摘编自《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人民日报》2024年6月18日)
材料三:
灯光渐暗,音乐渐起,江西南昌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里座无虚席。追光灯再度亮起,演出现场氛围升温。台上相声演员长褂一甩,抛出精心设计的“包袱”,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边品茶、一边互动,品味用南昌方言讲述的历史和故事,体验感“拉满”。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旅行时的选择,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走进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寻找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头戴花、身着马面裙在福建泉州古城找寻“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踪迹:跟随电影《长安三万里》在陕西西安感受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转变。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文化体验越来越成为他们注重的旅游内容。一项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的调查显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文旅”在“旅”也在“文”,如何更好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恰恰构成了各地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魅力。因此,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需要注重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县域旅游走红,许多县城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这背后,既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等共性因素,也在于不少县城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了游客目光、提升了旅游品质。在河北正定县,独具韵味的古城、古香古色的巡游表演,让“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在湖北竹溪县,立足非遗山二黄戏曲打造的武陵不夜城给游客带来充满国风和烟火气的独特体验。从实践来看,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不“复制粘贴”、避免同质化,才能以有活力、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激发文旅新动能。
推动文旅融合,并非只是原封不动地对文化进行呈现,而是要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达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目的。比如,参观博物馆渐成风尚,许多观众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而是希望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就要求博物馆在深入研究文物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布展,用好智慧导览、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以深入浅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故事。再比如,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借助新潮的玩法、丰富的民俗、个性的文创“出圈”,密码也正在于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守正创新,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历史文化更加可感、可知、可参与,这同样是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的内在要求。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更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符合广大游客期待,也将孕育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摘编自邹翔《“文旅”在“旅”也在“文”》,《人民日报》2024年6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狂飙》《繁花》《我的阿勒泰》等电视剧的热播,使得拍摄地迅速“出圈”,进而带动了当地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B.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州人,郭金耀不仅热爱这座古城,更欣喜于它的变化,认为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
C.作为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里的方言相声演出,满足了越来越多的人旅行时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的需求。
D.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立足非遗打造特色的文化产品,河北正定县成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成为网红旅游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了影视对当地文化旅游的促进作用,所以加大了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也势必催生大批优秀的作品。
B.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座古城要持续“潮”起来,就要保护好文化遗存,并对它活化利用,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根脉的跳动。
C.相较于纯粹的“看山看水看风景”,现在人们的旅游更注重的是旅游所带来的文化体验,更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
D.如今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如何更好地推动文旅的融合,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浙江湖州利用先民们在沿海盐碱地上发明的筑墩栽培技术,结合现代智能化温度控制与雾喷节水灌溉技术,解决了柑橘种植难题。
B.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以当下流行审美作为配色基调,将水墨画表现方式和绒花制作手艺结合,设计出诸多新样式,博得广泛赞誉。
C.画家李方玉在临摹馆藏兰竹花鸟作品真迹的基础上,不断观察,反复实践、锤炼,画出了有新面貌、新意境、新情趣的竹画作品。
D.县将传统徽文化与现代戏剧演出巧妙结合,以徽州古城为演出剧场,推出“徽州府有囍”沉浸式戏剧演出,激发城市商业活力。
4.古城保护中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4分)
5.小李的家乡作为一个小众旅游景点,应如何谋求自身旅游业的长足发展?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①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②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若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③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双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④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⑤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⑥“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⑦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⑧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⑨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⑩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拦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坐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浑身一股逼人的英气,这正是“我”仰慕的英雄气概,遇到心目中的英雄令“我”颤抖不已。
B.小说前后“我颤抖不已”和“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和不舍。
C.“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布衣”代表和平宁静的生活,“鼓角声”“铠甲”代表战争。
D.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心理的转变,对“我”的言论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内心产生了触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小说写“我”在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枕着一片芦苇遇见周瑜,首尾呼应,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理解。
B.小说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素雅、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战前紧张激烈的氛围,为周瑜的出场做了铺垫。
C.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这一细节,营造“我”和周瑜相见的氛围,推动故事的发展:“艾”与“爱”谐音,象征友爱和睦。
D.小说采用梦境方式穿越历史时空,通过类似寓言的方式寄寓人生道理,以女性的视角看待英雄人物,表达了珍爱和平这一主题。
8.请以周瑜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9.联系《念奴娇·赤壁怀古》,探究苏轼心中的周瑜和本文塑造的周瑜各是怎样的英雄形象?(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平!”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时,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大后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造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11.有关加点词的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崩,古人关于死有不同的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妻子,古代的妻子和现代汉语不同,文中指的是妻子儿女。
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如升级叫迁谪、左迁,降级叫右迁。
D.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为官有方,而又不贪恋官职。在济南相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之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却改名换姓暗中离去。
B.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率军讨伐。
C.曹操年少之时不被人们所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尚义任侠、放荡不羁,但是梁国桥
玄、南阳何顺二人却认为当时曹操非同常人。
D.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东平毕谌因为亲人被挟持而离开曹操,也没回到曹操身边,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
元稹
雨滞更愁南瘴毒,月明兼喜北风凉。古城楼影横空馆,湿地虫声绕暗廊。
萤火乱飞秋已近,星辰早没夜初长。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满卧床。
【注】元和十年元稹被贬为通州时所作,一说元和五年被贬江陵时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心情随着天气变化:阴雨连绵时,诗人心情压抑:天气放晴,明月升起,刮起凉风,诗人心情转好。
B.“南瘴”“暗廊”等突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湿地”照应“雨滞”,表现出当地的气候、地理特点。
C.颈联点明夏末转秋的季节,在对夜景的描绘中暗含诗人纷乱的心绪,使尾联的抒情水到渠成。
D.尾联中诗人想象自己的孩子在千里之外看着自己所寄的满床家书,运用对写手法,借写对方来写自己。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郑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女子思念情人来形容自己渴望得到贤才。
(2)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
(3)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中的自身之苦、国运之恨,以及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常以“管弦”“丝竹”代指音乐,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表达送客无音乐的遗憾,又以“____________”表达在远谪之地无音乐的苦闷。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三、课内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7分)(17-22题每题2分,23题5分)
1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以前的诗一般称为古体诗。近体诗指的是格律诗,唐以后也有诗人用古体写诗,有“歌”“行”“吟”等载体,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B.古体诗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曹操的《短歌行》是四言,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五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
C.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般逄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颔联与颈联)讲究对仗。如杜甫的《登高》一诗,句句皆律,被称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18.下列各句中,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订还是没有站在村民的角度来全面考虑。
B.处在“阿拉伯之春”漩涡中的叙利亚和利比亚,可说“同是天涯沦落人”,而不同的是,利比亚的卡扎菲已被西方武力支持的反对派打死,叙利亚的巴沙尔还在苦苦地挣扎中。
C.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突现人物内心。
D.官场混迹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用尽了积蓄,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真叫人不得不说一句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好郁闷”啊。
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静女其变:美好。 B.俟我于城隅:等待。
C.自牧归荑:归还。 D.洵美且异:实在,诚然。
2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樯橹灰飞烟灭”中“档”用的是借代的修辞,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一致。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中,“青衫”是指青色单衣,唐代宫低的服色为青色。
C.“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译为: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深林战栗,层巅震惊。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中,词人自比廉颇,写自己功绩显赫,壮心不已,表达了豪迈之情。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 惟觉时之枕席(睡觉)
契阔谈 (同“宴”,宴席,宴会) 方宅十余亩(方形)
B.使快弹数曲(赶快) 秋月春风等闲度(平常,随随便便)
少无适俗韵(韵律) 羁鸟恋旧林(约束)
C.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去来江口守空船(离去回来)
对酒当歌(应当) 何时可掇(拾取,摘取)
D.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青冥浩荡不见底(天空)
一去三十年(离开) 在用相存(问候、探望)
22.下列对《声声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作于秋天,“乍暖还寒”既体现了天气逐渐变冷,也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B.词人在痛苦中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只能借酒浇愁,风送雁声反而更增添了自己的悲愁。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D.风急、雁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一系列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
23.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在校大学生因其蕴含的巨大商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调查,大学生旅游市场有着区别于其他旅游市场的特征。
其一,大学生大多仍为消费者,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因而在旅游过程中讲究经济实惠。此外,长期在学校生活、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对旅游中的各种经历津津乐道的大学生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其二,大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其出游时间与目的地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在黄金周或周末出游,而且多数选择到学校周边及周边城市景点。其三,大学生因长期在学校生活,缺乏旅游经验,出游顾虑较多。如果旅游企业能够为大学生消除安全、购票、食宿等方面顾虑,大学生出行将更依赖旅游企业。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底气”有“信心或勇气”之意,积蓄底气需要广泛地学习,积极地实践,不断地磨练……我们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前途无量: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积蓄自己的底气:底气越足,我们就越能够有成就、有建树、有贡献、有发展……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C
  2.B
  3.B
  4.①古城格局保持不变,充满 “立体感”,尽显魅力,如城墙、江水、古桥、小巷、老厝等格局依旧;②在古城保护中注重文化传承,如广济桥上的非遗展示与传承;③合理利用文化资源,让文化浸润城市肌理,如通过讲述牌坊故事等感受文化底蕴。
  5.①挖掘地方文化特色,避免同质化,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②注重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讲好文化故事,让游客感受深厚文化底蕴;③推动文旅融合,在守住历史文脉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采用新潮玩法、丰富民俗、个性文创等吸引游客;④关注游客旅游需求的转变,提升旅游供给的 “文化味儿”,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体验需求。
  (二)现代文阅读 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 A
  7. B
  8. ①外貌描写,如 “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生动展现周瑜英气逼人的形象;②语言描写,通过 “我” 与周瑜的对话,展现周瑜的英雄观念和内心想法;③神态描写,“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 等神态变化,体现周瑜心理的转变过程;④对比衬托,以 “我”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周瑜英雄形象的别样理解,衬托出周瑜作为传统英雄的形象特点以及内心的矛盾变化。
  9. ①苏轼心中的周瑜是年少成名、雄姿英发、功成名就、婚姻美满、儒雅潇洒的英雄,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若定,尽显英雄气概;②本文塑造的周瑜英气逼人、有英雄气概,但同时也有着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被 “我”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英雄的独特理解所触动,是一个有血有肉、内心复杂、形象立体的英雄形象,体现出英雄也有平凡人的情感和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 D
  11. C
  12. B
  13. (1)天下将要大乱,不是闻名于世的杰出人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大概就是您吧!
  (2)众人都为毕谌担心,太祖说:“一个人对他的父母孝顺,难道不也会对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所需求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 D
  15. ①被贬谪的愁苦。诗人被贬,身处南瘴之地,环境恶劣,家书满床却无法与孩子相见,抒发了被贬的痛苦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②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与复杂心情。雨滞时愁南瘴毒,月明时喜北风凉,通过天气变化表达内心的忧愁与欣喜交织。③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的感慨。萤火乱飞、星辰早没、夜初长等景象,暗示时光推移,诗人在贬谪中对自身命运和前途感到迷茫。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6.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举酒欲饮无管弦;终岁不闻丝竹声
  (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三、课内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7 分)
  17. D
  18. D
  19. C
  20. C
  21. D
  22. D
  23. 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大学生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大学生对旅游中的各种经历津津乐道。
  四、作文(60 分)
  24.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