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7 06:3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教学内容来源 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课例名称 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目标设定依据
课标相关要求 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自然地理差异; 2、说出其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课时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征——区域性与综合性,而构建学生的地理学科意识成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相关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部分内容教材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节所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第九章《青藏地区》的重点。本节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为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精准调研)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目标 (达成目标的活动+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能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 2、认识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特殊自然环境下的独特高原风光。 3、结合青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认识高寒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识要点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评价任务设计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
任务1 教学活动的环节二、三完成交通运输的概念及方式
任务2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在第三个教学环节的后半部分完成
任务3 环节四完成学习目标三,让学生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运用 评价要点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环节一: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条目导入 老师问:同学们知道这几句描述的是哪个地区吗? 学生活动 答:青藏 利用图片工具,导入新课 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地区-青藏地区。
环节二: 教师活动 找寻西藏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5页图9.3,并思考以下问题: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描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过渡:你能说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吗? 非常棒,这就是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的原因。 收拾行囊 学习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根据所学我们来模拟一次高原之旅,时间我们选择在暑假期间参考课本86页,考虑到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出发前我们需要准备什么物品?为什么? 看下图,回答:去青藏地区你要带哪些物品呢?(说明理由) 选择交通 问:如果让你去西藏旅行,你会选择飞机?火车?自驾游?还是骑行呢?为什么? 过渡: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修建这条铁路,要克服的自然障碍主要有哪些? 这条铁路的建成对青藏地区有什么意义? 条铁路意义非凡,我们选择了解青藏铁路线,还有一个原因,青藏铁路沿线风景优美被誉为最美高原天路,请同学们,看课本八十七页第二题,青藏铁路线,你能看到哪些景观呢?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了解几处景观 1.阅读后作答。(简易) 2.分小组讨论 高原山地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凉,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降水少,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学生答:以上都带;高寒 以小组为单位,畅所欲言,并在班级内分享。 答: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答:结束了青藏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促进青藏地区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促进西藏、青海的经济发展 可可西里、青海湖、念青唐古拉山、错那湖.....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三: 教师活动 过渡:我们了解到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那么这种高寒的自然特征又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结合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思考青藏地区适合发展什么农业? 阅读p88图9.11,说一说青藏地区的农业是什么?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民族风俗 青藏地区独特的在环境下,青藏地区居民的吃穿住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具有高原的色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 学生活动 答: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 原因:青藏地区气候高寒,高山草甸分布广,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压的特殊高原环境。 答:青稞和小麦。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河谷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水源充足,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生长。 整合诸多地理要素,演绎推论地理事物的特征,加强地理学科综合性特征。
教师活动 达标检测: 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 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方。据此完成2-4题。 2.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该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 A.肥沃的黑土地 B.水源较好的绿洲 C.山间盆地 D.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3.不属于该地区的优良畜种是( ) A.三河马 B.牦牛 C.藏绵羊 D.藏山羊 4.该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 A.青稞、小麦 B.油菜、甘蔗 C.大豆、花生 D.葡萄、哈密瓜
七、板书设计
青藏地区: 世界屋脊 位置与范围 自然环境特征:高寒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高寒牧区 河谷农业区 饮食起居习俗 自然环境特征 农业
八、课后反思
技术融合创新情况 能力点 时间节点 技术使用 达成效果
5分 图片
诗词导入,图文并茂
教学反思 对于这堂课,在备课前,我认真思考了这局部内容, 决定打破常规复习套路,另辟蹊径。我的考虑是摆脱对 细节的关注,从整体上架构复习框架。
教研组评价 本堂课依照课标要求,本着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 地理的思想,精心设置情境,制作课件,到达了预期的 教学效果。领导和其他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获益良多
学生反馈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 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猎取教学反应的信息,在信息反 应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展,学习中的感情体 验等猎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觉教师在课堂上 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习 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 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因此,以后我注意多与同学个别沟通,了解他们的 解题思路与方法,平常上课也多从他们的能力角度讲解, 以求答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