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第2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1、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qǐ qiú qiǎo miào yún xiāo ping fēng
( ) ( ) ( ) ( )
答案:乞求 巧妙 云霄 屏风
解析:
分析:这个题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掌握情况,乞求:指请求给予;祈求。巧妙:精巧美妙;灵巧高妙。云霄:云端 云上 。霄 xiāo ①云:云霄。 ②天空:重霄;九霄云外。屏风,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补充诗句,再填空。
乞 巧
作者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 七夕指的是农历( ),是传说中( )鹊桥相会的日子。
(2) 《乞巧》是( )代诗人( )描写民间乞巧盛况的名诗,体现了( )..
(3)“乞巧”是指向织女乞取( )的意思。这时。人间女子通常对着( )用五彩线穿针。
答案:(1)七月初七 牛郎织女 (2)唐 林杰 人们追求幸福的心愿(3)智巧 月亮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察学生对古诗基础知识的掌握,再一个就是把握古诗的主要思想。乞巧这首诗通过叙述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的情景,展示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它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形近字组词。
乞( ) 渡( )
气( ) 度( )
绕( ) 偷( )
晓( ) 喻( )
答案:乞求 气球 渡河 摄氏度 缠绕 晓得 偷偷 比喻
解析:
分析:每一组词都是形近字,有一部分相同的,但是它们的偏旁不同,所以读音、意思也就不一样了。所以,组的词也就不一样了。乞求:指请求给予;祈求。巧妙:精巧美妙;灵巧高妙。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加紧的物体上。纠缠;搅扰。知道 明白的意思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
4、填空
(1) 写出下面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深( )沉( )长河( )应悔( )
(2) 《嫦娥》一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借( )的故事抒写了( )。
答案:(1)暗 消失 银河 应该后悔 (2)唐 李商隐 嫦娥奔月 诗人孤独凄凉的心情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字词意思的理解、掌握。以及对古诗内容的把握。解释的这四个词都出自《嫦娥》。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正是本诗的特色。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
5、《嫦娥》的作者是( )朝诗人( )。 我还知道他写过很多诗,最喜欢他写的“ ( ),( )。”这句诗。
答案:唐 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解析:
分析:这个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作者朝代的把握,同时还要积累有关的诗句。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他的诗有五百多首,我们只要掌握几首就可以。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作者朝代的把握
6、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宵”的音节是( ),它是( )结构的字,部首是( ),组词( )。
(2)“霄”是( )结构的字,部首是( ),第八笔是( )。
(3)“屏”的部首是( ),去掉部首余( )画。
答案:(1)xiao 上下 宝盖 (2)上下 雨字头 点(3)尸 六画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察学生对字典的运用,掌握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时应用.
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1.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 ,数清部首笔画.
2.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
3.按这个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项,并从这一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
4.数清所查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按这一部中笔画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补充)部首查字法的运用:
部首的位置一般是:上、下、左、右、外;一般部首没有,可查中间.中间也没有可查左上角.
几个不受同时具备,可按下面顺序查:上下都有,查上不查下左右都有,查左不查右;内外都有,查外不查内.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字典的运用
7、补充词语
( )河桥 ( )碧霄
( )秋月 ( )灵药
答案: 渡 看 望 偷
解析:
分析:这个题考查了学生对动词的运用情况。动词,就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子句都有一个动词,要表示第二个动作时可使用不定词、动名词、对等连接词、从属连接词或增加子句等方法连结。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8、.我能根据音节写词语。
píng fēng là zhú cháng é qǐ qiú qiǎo miào yún xiāo
( ) ( ) ( ) ( )( ) ( )
答案:屏风 蜡烛 嫦娥 乞求 巧妙 云霄
解析:
分析:这个题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掌握情况,屏风,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乞求:指请求给予;祈求。云霄:浩瀚无际的 。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9、 拼一拼,写一写。
qiǎo hé yún xiāo dù ɡuò pínɡ mù xiǎo dé tōu tīnɡ tōu dù qǐ tǎo
( )( ) ( ) ( ) ( )( ) ( )( )
答案:巧合 云霄 渡过 屏幕 晓得 偷听 偷渡 乞讨
解析:
分析:这个题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掌握情况,巧合 拼音:qǐao hé 英文:coincidence 基本解释 [coincidence] 恰好吻合;正巧一致 如此巧合 详细解释 恰好相合或相同。渡 ①由水面过到对岸:远渡重洋 渡船 ②通过或由此到彼:渡过难关 ③过河的地方:渡口 古渡 ④指渡船:轮渡度与渡的区别度:度过对于时间来说的,屏幕,也称显示屏,是用于显示图像及色彩的电器。晓得,,知道 明白的意思。偷渡,秘密地渡过某一水域,偷渡出境。
点评:这个题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掌握情况
10、火眼金睛,对的打对,错的打错。
(1)“长河”指很长的河。( )
(2)《嫦娥》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 )
(3)“乞巧”指的是阳历的七月初七。( )
答案:× × ×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只有理解了内容的意思,才能判断对错。 “长河”出自《嫦娥》“长河渐落晓星沉”,意思是银河,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乞巧”指的是乞巧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是农历的七月初七。
点评:主要检测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11、选择合适的解释
今宵( ) A、 用云母做的屏风
碧霄( ) B、 古代的节日,又名七夕
云母屏风( ) C、银河,天河
乞巧( ) D、浩瀚无际的青天
长河( ) E、今夜
答案:E D A B C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积累情况,。这五个词都是古诗句里的词语,要想弄明白这些词语,我们必须要弄明白诗句的意思。七夕今宵看碧霄: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
点评:检查学生对诗句词语意思的积累情况。平时要多读、多背。
12、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 ) 月初 。那天是( )、( )鹊桥相会的日子。
(2)《乞巧》这首诗是唐朝诗人( )写的;《嫦娥》这首诗是唐朝诗人( )写的。
答案:(1)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那天是牛郎 、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2)《乞巧》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林杰写的;《嫦娥》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写的。
解析:
分析:这个题考查了学生诗句的有关知识的积累、默写情况。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13、解释诗句
(1)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答案:(1)今晚是七月初七,人们早早的来到户外,仰望浩瀚无际的青天,因为今天晚上牛郎织女要在鹊桥相会。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因为她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解析:
分析:这个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诗句意思的把握,只要把全诗的意思背下来,就不难解释这两句了。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14、我会连
端午节( ) ①农历九月初九( ) A闹花灯吃元宵
重阳节( ) ②农历元月十五( ) B祭月吃月饼
中秋节( ) ③农历八月十五( ) C插茱萸登高
元宵节( ) ④农历五月初五( ) D包粽子赛龙舟
答案:端午节 ④ D 重阳节 ① C 中秋节 ③B 元宵节 ② A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以及这些节日的习俗。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 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点评:这样的题只要掌握了方法才能做好。
15、 将下面的字加一个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肖 ( )( ) 度( )( )
尧 ( )( ) 俞( )( )
答案:霄 碧霄 渡 渡河 晓 晓星 偷 偷偷
解析:
分析:这个题的要求就是在已有字的基础上给它加偏旁,那就会有很多新字了,再给组成的新字组词。 霄:上宽下窄,上面“雨”字头写的要宽一些,横要短些,下面“肖”宜窄居中。晓:天刚亮的时候,注意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短右长,由上面没有点。偷:私下里拿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右面“俞中撇捺要张开,盖住下面。”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
16、《乞巧》填空
(1)七夕指的是农历________,是传说中________鹊桥相会的日子。宵的意思是________,霄的意思是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人们过节时________的心情和________的心愿。
(3)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 。
答案:七月初七 牛郎织女 晚上 浩瀚无际(2)欢快 追求幸福(3)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相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的掌握。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
17、补充诗句。
嫦 娥
云海屏风( ) ,
长河( )沉。
嫦娥应悔( )。
( )夜夜心。
乞 巧
( )
( )
( )
( )
答案: 烛影深 渐落晓星 偷灵药 碧海青天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关键就是生字的默写。“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霄 xiāo ①云:云霄。 ②天空:重霄;九霄云外。屏风,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
点评:对于古诗的默写,都是基于读懂的基础之上,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背熟才能进行默写。
18、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乞( ) 霄( ) 渡( ) 晓( ) 偷( )
吃( ) 宵( ) 度( ) 浇( ) 愉( )
答案:乞求 吃饭 碧霄 今宵 渡河 摄氏度 晓得 浇水 偷偷 愉快
解析:
分析:每一组词都是形近字,有一部分相同的,但是它们的偏旁不同,所以读音、意思也就不一样了。所以,组的词也就不一样了。霄 xiāo ①云:云霄。 ②天空:重霄;九霄云外。宵指晚上,上面是宝盖,不是雨字头。渡 ①由水面过到对岸:远渡重洋 渡船 ②通过或由此到彼:渡过难关 ③过河的地方:渡口 古渡 ④指渡船:轮渡,度与渡的区别度:度过对于时间来说的。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
19、抄一抄,争取积累下来。
月色如水 月色溶溶 月明星稀 花好月圆
月黑天高 清风明月 月色朦胧 新月如钩
答案:月色如水 月色溶溶 月明星稀 花好月圆
月黑天高 清风明月 月色朦胧 新月如钩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词语的抄写情况。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月亮的词语,月光皎洁柔和,如同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形容月色美好的夜晚。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月色朦胧:月光下的景色很模糊,不是很清楚。新月如钩:一月中最新在天空出现的月亮就像一弯金钩。
点评:对于词语的抄写不单单是抄写下来就可以了,好要弄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
20、阅读《嫦娥》填空。
(1)这首诗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 ):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
第二层( ):凡人对仙人的感叹。
(2)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答案:(1)一二句 三四句 (2)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因为她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解析:
分析: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正是本诗的特色
点评:检查学生对多音字及易错字的读音
21、填空
(1)《乞巧》一诗的作者是( )。“乞巧”的意思是( )。这首诗描写的是( ),这个节日在每年的( )。
(2)《嫦娥》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诗中“云母屏风”指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诗人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____________的感受。
答案:(1) 林杰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人们欢度七夕节,充满美丽幻想的情景。 农历七月七日(2) 李商隐 用云母做的屏风 是孤独凄凉的心境
解析:
分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
22、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1)乞巧节就是(中秋节 农历七月初七)
(2)乞巧节来历跟(织女 嫦娥)的传说有关。
(3)“晓星”指的是(明亮的星 拂晓的星)。
答案:(1)农历七月初七(2)织女(3)拂晓的星
解析:
分析: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点评:这样的题只要掌握了方法才能做好。
23、想一想,写一写
霄(九霄) 悔( ) 烛( )
消(消息) __( ) __( )
偷( ) 晓( )
__( ) __( )
答案:后悔 诲 教诲 蜡烛 茧 结茧 偷偷 喻 比喻 晓星 饶 饶命
解析:
分析:悔huǐ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悔。诲huì教导,明示:教诲。诲人不倦。茧jiǎn
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蚕茧。晓xiǎo天明:晓市。拂晓。破晓。报晓。知道,懂得:晓畅。晓得。分晓。使人知道清楚:晓示。晓谕。饶ráo富足,多:富饶。饶裕。饶舌(多话)。宽恕,免除处罚:饶恕。饶命。尽管:饶这样,他还不同意。另外增添:饶头。买十饶一。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组词掌握运用。
24、课内精彩阅读
嫦 娥
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落----------( )
沉----------( )
(3)请写出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答案:(1)云母屏风烛影深 碧海青天夜夜心 (2) 升 浮 (3)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古诗内容、生字的掌握。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正是本诗的特色。全诗精致伤感,蕴含深厚。沉chén没入水中,与“浮”相对:沉没。沉渣。沉浮(喻盛衰消长)。石沉大海。沉鱼落雁。静影沉璧。落下,陷入:沉陷。重量大:沉重。浮fú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力,浮萍。浮沉。漂浮。
点评:对于古诗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5、快乐阅读
八月十五这天早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机智地与逄(pǎng fēng )蒙周旋(quǎn xuǎn)。逄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dǎo dào )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箱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疾”选择正确的解释。
疾步向前( ) 深恶痛疾( )
“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A病,身体不舒服; B快,迅速; C恨; D疼痛
(3)按要求完成填空。
①用“ ”划出描写嫦娥心里活动的句子。可以看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
②找出描写逄蒙气势汹汹的词语:
答案:(1)páng xuǎn(2)B C (3)① 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 善良 ②提 闯进 威逼
解析:
分析:这篇短文考查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对形近字字音的掌握,逄páng姓。要与逢区分开。第二题是考察学生对多义字意思运用的掌握。“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A病,身体不舒服; B快,迅速; C恨; D疼痛 疾步向前:迅速,表示速度很快。深恶痛疾:恶,厌恶;,: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只要弄明白词语的意思,生字的意思也就会明白了。这个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写出了嫦娥的善良。
点评:对于短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