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6 19:18:51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阳关
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课导入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三 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的基本事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学习张骞、班超的事迹,感受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体会“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家国情怀)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含义:
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
2、背景
①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②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材料1: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至匈奴单于, 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
材料2: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为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一、张骞通西域
3.目的:
▲张骞出使西域
(唐朝敦煌壁画·局部)
招贤令
自高祖以来,我国人民屡遭匈奴侵扰。现招募一勇士,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重赏!
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
张骞通西域的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为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一、张骞通西域
4. 过程: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100多人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汉武帝
一、张骞通西域
4. 过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线路图(公元前138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张骞
被匈奴扣十余年威逼利诱
出逃后
继续西行
历尽艰难
西迁已久安居乐业不愿打仗
前138年,张骞率100余人西出长安
再次被扣一年多才逃出
历尽艰辛回到长安
无法说服踏上归途
张骞的精神:
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探险,忠于祖国,不忘使命,信守承诺等。
一、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目的
影响
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未达成)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 张骞传》
一、张骞通西域
5. 意 义: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②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一、张骞通西域
材料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同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许多西域地区的山川、地形、物产、人口、风俗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材料2:没有张骞出使西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
▲丝绸之路图
阅读教材P80,在课本地图上标出“丝绸之路”主要经过的地方?
长安
河西走廊
中亚
西亚
西域
(今新疆地区)
欧洲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北非
1. 陆上丝绸之路:
北非
二、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中原传到西域
丝绸
漆器
新疆坎儿井
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
输出的主要是手工业品和技术
二、丝绸之路
西域传到中原
核桃
葡萄
石榴
苜蓿
良种马
乐器
歌舞
引进的主要是农作物和艺术
二、丝绸之路
你准备带领着一支驼队返回长安,可以带以下哪些物品?
汗血马
冶铁技术
凿井技术
漆器
石榴
丝绸
核桃
葡萄
新疆歌舞





5.丝绸之路的意义:
①.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②.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丝绸之路
山东沿岸
黄海
朝鲜
日本
东南沿海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南端 斯里兰卡
欧洲
汉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2条):
①从东南沿海出发,经中南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过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②从山东半岛出发,到达朝鲜、日本。
海上丝绸之路:
汉朝时,中国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
【课后活动2】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另一方面,它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另一方面,它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后活动2】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二、丝绸之路
乌垒城(今新疆轮台)
比一比
汉朝疆域与秦朝疆域,变化最大的是哪里?
【教材研读】阅读教材P82,填写表格内容?
时间
地址
职位
职责
管辖范围
意义
公元前60年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西域都护
乌垒城
1.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73年,东汉朝廷派班超出使西域。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23年,东汉该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2.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想一想】汉朝对西域的有效管理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表明自汉朝开始新疆地区就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张骞通西域
奠基
丝绸之路
保障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第一次
第二次
课堂小结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①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②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
设置西域都护府
班超出使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中考真题
1.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C
中考真题
2.从汉唐到明清,丝路沉浮几春秋。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
A
中考真题
3.《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到:“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
A
4.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西汉时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  )
A.洛阳 B.长安 C.开封 D.大都
B
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