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光现象 单元综合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萤火虫不是光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江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皮影戏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B.色光的三原色为红蓝紫
C.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如图,教室里装有智能大屏,老师可以在屏幕上直接书写,大屏两侧装有普通板,老师也可以在两侧黑板上直接书写,上课时,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关于每位同学都能看到字的主要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B.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都发生了漫反射
C.屏幕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D.屏幕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5.下列说法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A.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B.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
C.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
D.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
6.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出正确选项( )
A.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 2.1 m B.小春距离她的像 5 m
C.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 4.6 m D.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 2.1 m
7.如图是一只红喙绿羽毛的鹦鹉,把它放在一间只有红光照射的房间里,我们看到鹦鹉( )
A.鹦鹉的喙是红色的 B.鹦鹉的羽毛是绿色的
C.整个鹦鹉是红色的 D.整个鹦鹉是黑色的
8.红外线体温检测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测量体温时不用跟人体直接接触,可以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的交叉传播。下列哪些仪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
A.验钞机 B.交通测速器
C. B超仪 D.电视遥控器
9.中午12∶00时,若太阳光垂直射入纸板上一个很小的“△”形孔,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形状是( )
A.“ ”形 B.“ ”形
C.“ ”形 D.“ ”形
10.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方便观察到像,实验应该在明亮的地方进行
B.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A的像将无法与蜡烛B重合
C.为了准确找到像的位置,后面的蜡烛B也要点燃
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所成的像会变小
11.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将三角形小孔正立放置对准点燃的蜡烛,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像,下列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B.半透明纸上会看到正立的像
C.若只将三角形小孔更换成圆形小孔,半透明纸上像的形状不会改变
D.若只将小孔靠近蜡烛,半透明纸上像的大小不变
12.如图所示,两块等大的平面镜A、B直立在地面上,A、B高为1.05米,相距0.2米。有一束激光与竖直方向成45°角射到平面镜B的上边缘,经多次反射后射到地面。从第一次照射到平面镜B的上边缘开始计数,激光束射到地面时共经历的反射的次数为( )
A.4 B.5 C.6 D.7
二、填空题
13.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①日食和月食②水中倒影③小孔成像④池底“变浅”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前两空选填序号);我们能看到各色花瓣,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在花朵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光的三原色是 。
14.“猴子捞月”这一成语故事中,猴子在水中看到的是月亮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已知月亮距离地球3.8×108m,水深2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
15.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 °。远远望云,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面6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 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如图甲所示,将红、绿、 三种色光以相同比例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如图乙所示,用一束绿色激光照射到一个白色气球表面,若要将此气球尽快射破,则要把气球上被照亮的区域用颜料涂成 色,气球能被激光射破,说明了光具有 。
17.2019年12月26日,我国全境都可观察到天空中壮观的日食天象。日食发生的原因是 ,位于中间位置的是 (太阳/地球/月球)。
18.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能绕水平轴MN转动,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小明垂直镜面向前移动8cm,他与像的距离改变 m,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能沿水平滑轨AB和CD左右滑动,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1m处,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m;先将平面镜沿水平滑轨移动20cm,则小明像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再移动支架使平面镜沿水平方向靠近小明50cm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如图所示,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色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
(1)若将红光改为白光,则光屏上会出现彩色光带,这一现象称为光的 。光屏上a点处的光斑 (填“一定”或“可能”)是红色的,a点 方的不可见光可应用于验钞机;
(2)若将红光改为紫光,则光屏水平向 移动,紫色光斑可位于a点处。
21.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窗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则看到的像是 (实/虚)像,你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 (随/不随)窗平移;你若将乙图Q窗户转动150°打开,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之间距离将 (变大/不变/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同时A点的像移动轨迹是 (直线/曲线)。
三、作图题
22.完成下列光学作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3.按要求作图: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24.如图,画出点光源S通过右侧窗口照亮的范围。
四、实验题
25.如图所示,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和物体的颜色有了更多的了解。
(1)将一块红色玻璃加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则白屏上将会呈现出 色;
(2)拿掉玻璃,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 (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3)综上所述,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的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的光决定的;
(4)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让荧光物质发光的区域是 (选填:“A”、“B”或“C”)。
26.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张纸板ENF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1)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并保留光路,最后在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平面镜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 ;
(2)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小明改变入射角的度数收集记录了下表的数据。
次数 1 2 3 4
∠i 20 30 40 50
∠r 20 30 40 5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
27.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选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点燃/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实)像。
(4)移动蜡烛 (A/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本实验中,重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 。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向右移动/向左运动/不变)。
2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公元4世纪前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和解释,如图甲所示,为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小华按照课本中的方法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针孔照相机,将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顶部减去,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2)小华在制作小孔时,把小孔戳成三角形,但用它来观察蜡烛,半透明膜上仍然呈现出了烛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3)于是他又将三角形改为方形和圆形,半透明膜上像的的形状不变,说明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将蜡烛远离方形小孔,则所成像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华无意间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戳了两个小孔,用它来观察蜡烛,则半透明膜上会 。
A.只会出现一个像
B.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两个像
C.出现两个重合的像
2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M为玻璃板的左表面,N为玻璃板的右表面。
蜡烛位置 物体到玻璃板M面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N面的距离/cm
A 5.5 5.1
B 8.0 7.6
C 4.5 4.1
(1)在实验过程中,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 立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在白纸上用笔记下 (蜡烛/玻璃板)的位置。取甲、乙两支等大的蜡烛,将蜡烛甲放在玻璃板的左侧,则蜡烛乙应放在玻璃的另一侧。在图(2)中人眼应沿 (A/B/C/D)方向才能看到甲的像;
(2)为了判定所成的像是否为虚像,人眼应在图(2)中沿 (A/B/C/D)方向观察光屏;
(3)小明同学在白纸上记录的蜡烛和玻璃板的位置,他测出了蜡烛甲、乙的中心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表中,他发现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总是比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小,小明在实验操作中对 (物距/像距)测量可能是错误的。
3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图甲)和光的反射规律(图乙)的两个实验。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实验中使用的是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这是为了 。
②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 。
③在棋子 B 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人在 A 侧透过玻璃板 (能/不能)看到棋子 B, (能/不能)看到棋子 A 的像。
④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 B 一侧翻转 90 度,则在此过程中,棋子 A 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 ,棋子 A 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
⑤实验时小明发现棋子 A 的像较暗,很难使棋子 B 与之重合,用手电筒对着玻璃照射棋子A 的像, (选填“能”或“不能”)使像变亮。
⑥实验中也有同学选择蜡烛进行实验,从观察实验现象的角度,说出使用蜡烛进行实验的一 个好处 。把作为物体的蜡烛 A 放在镜面前,把另一支蜡烛 B 放在镜面 的另一侧,蜡烛 B (要/不要)点燃。
⑦实验后,小明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 A'B'照射时,如图所示,会发现像比原来亮 多了,这是因为( )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光照到像上后,人的感觉不同
(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①图中的光屏是由两块可折转的硬纸板 P 和 Q 组成,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利用光的 现象来显示光束路径;两块可折转的硬纸板还可以用来研究 。
②在某次实验中测得光线 AO 与 ON 的夹角为 40°,则此时的反射角为 ,当 AO 垂直镜 面入射时,其反射角为 。
③在实验中若把入射光线 AO 绕 O 点逆时针转过 10°,则反射光线将绕 O 点沿 方向转过 °。
④如果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 方向射出,这表明 。
(3)关于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这两个实验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
B.甲中的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乙图中的活动板也要与镜面垂直
C.这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用到刻度尺这个测量工具
D.人看到甲图中烛焰在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五、综合题
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平视显示系统
汽车行驶时,驾驶员的视线始终要观察前方区域,当需要观察仪表盘上的信息时,驾驶员的注意力会短暂地转移到仪表盘上,如果此时前方出现异常情况,驾驶员可能无法及时采取措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设计了一种平视显示系统。汽车平视显示系统又叫挡风玻璃仪表显示系统,平视显示系统的显示器放置在中控台上,它能把仪表的主要信息映射在驾驶者前方的挡风玻璃上(如图甲所示),驾驶员通过挡风玻璃就可以同时看到前方路况和行驶信息。
(1)挡风玻璃所成的显示器的像,是光的 (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2)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和玻璃的夹角 显示器和挡风玻璃的夹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乙所示,若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置偏低,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4)平视显示系统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容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 。
第3章 光现象 单元综合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萤火虫不是光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答案】D
【解析】A.光只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A错误;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仅仅只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
C.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故C错误;
D.综上所述,以上说法均不对,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江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皮影戏
【答案】D
【解析】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时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所以说雨后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江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皮影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把影子的影态反映在荧幕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B.色光的三原色为红蓝紫
C.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答案】A
【解析】A.雨过天晴时,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分成各种彩色光,故A正确;
B.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错误;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教室里装有智能大屏,老师可以在屏幕上直接书写,大屏两侧装有普通板,老师也可以在两侧黑板上直接书写,上课时,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关于每位同学都能看到字的主要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B.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都发生了漫反射
C.屏幕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D.屏幕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上课时,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说明光线向各个方向都能传播,因此,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老师可以在屏幕上直接书写,此时所写的字属于发光体,相当于光源,因此,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看到这些字。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下列说法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A.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B.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
C.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
D.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
【答案】A
【解析】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0°;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时
入射角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出正确选项( )
A.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 2.1 m B.小春距离她的像 5 m
C.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 4.6 m D.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 2.1 m
【答案】B
【解析】A.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所以,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由图知道,视力表距离平面镜2.9m,则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2.9m,故A错误;
B.由图知道,小春距离平面镜为2.5m,则她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2.5m,则小春距离她的像为
2.5m+2.5m=5m
故B正确;
C.由图知道,视力表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2.9米,人到镜面的距离为2.5米,故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
2.9m+2.5m=5.4m
故C错误;
D.由图知道,人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2.5米,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2.9米,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
2.9m-2.5m=0.4m
故D错误。
故选B。
7.如图是一只红喙绿羽毛的鹦鹉,把它放在一间只有红光照射的房间里,我们看到鹦鹉( )
A.鹦鹉的喙是红色的 B.鹦鹉的羽毛是绿色的
C.整个鹦鹉是红色的 D.整个鹦鹉是黑色的
【答案】A
【解析】A.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把红喙绿羽毛的鹦鹉放在一间只有红光照射的房间里,所以当红光照时,嘴仍呈红色,故A符合题意;
B.绿色只反射绿光,吸收其他色光,故此时翅膀呈黑色,故BCD错误。
故选A。
8.红外线体温检测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测量体温时不用跟人体直接接触,可以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的交叉传播。下列哪些仪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
A.验钞机 B.交通测速器
C. B超仪 D.电视遥控器
【答案】D
【解析】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交通测速器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来进行遥控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中午12∶00时,若太阳光垂直射入纸板上一个很小的“△”形孔,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形状是( )
A.“ ”形 B.“ ”形
C.“ ”形 D.“ ”形
【答案】A
【解析】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一个很小的“Δ”形孔的纸板上,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像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方便观察到像,实验应该在明亮的地方进行
B.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A的像将无法与蜡烛B重合
C.为了准确找到像的位置,后面的蜡烛B也要点燃
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所成的像会变小
【答案】B
【解析】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错误;
B.为了使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A的像将无法与蜡烛B重合,故B正确;
C.若将B点燃,则透过平面镜会观察到两个烛焰,不易确定像的位置,故将未点燃的蜡烛移动方便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故 C错误;
D.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像与物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D错误。
故选B。
11.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将三角形小孔正立放置对准点燃的蜡烛,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像,下列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B.半透明纸上会看到正立的像
C.若只将三角形小孔更换成圆形小孔,半透明纸上像的形状不会改变
D.若只将小孔靠近蜡烛,半透明纸上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C
【解析】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在半透明纸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小孔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C正确;
D.若只将小孔靠近蜡烛,半透明纸上的像会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两块等大的平面镜A、B直立在地面上,A、B高为1.05米,相距0.2米。有一束激光与竖直方向成45°角射到平面镜B的上边缘,经多次反射后射到地面。从第一次照射到平面镜B的上边缘开始计数,激光束射到地面时共经历的反射的次数为( )
A.4 B.5 C.6 D.7
【答案】C
【解析】如下图,∠DCF等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Rt△DCF中,DF=CF=0.2m,所以每反射一次,光线下移0.2m,发生反射的次数
所以包括在C点的反射,一共发生6次反射。
故选C。
二、填空题
13.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①日食和月食②水中倒影③小孔成像④池底“变浅”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前两空选填序号);我们能看到各色花瓣,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在花朵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光的三原色是 。
【答案】 ①③ ②⑤ 漫反射 红、绿、蓝
【解析】[1][2]①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③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一个倒立的实像;
④池水变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⑤黑板反光是镜面反射,是反射现象;
⑥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是光进空气中的小水珠多次折射形成的;
所以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①③;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②⑤。
[3]花瓣表面凹凸不平,太阳光照射在花朵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看到各色花瓣。
[4]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14.“猴子捞月”这一成语故事中,猴子在水中看到的是月亮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已知月亮距离地球3.8×108m,水深2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
【答案】 虚像 反射 3.8×108
【解析】[1][2]水中月亮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成的是虚像。
[3]因为月球距地球3.8×108m,由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水中月亮距水面距离等于月球距地球的距离,所以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8m。
15.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 °。远远望云,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面6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 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60 140 6 不变
【解析】[1]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是
90°-30°=60°
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
[2]当入射角增大10°,因此反射角也增大10°,即反射角为变为
60°+10°=70°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70°+70°=140°
[3]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已知小鸟距水面6m,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6m。
[4]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小鸟向下俯冲还是向上飞,像和小鸟等大,所以若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该“倒影”的大小不变。
16.如图甲所示,将红、绿、 三种色光以相同比例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如图乙所示,用一束绿色激光照射到一个白色气球表面,若要将此气球尽快射破,则要把气球上被照亮的区域用颜料涂成 色,气球能被激光射破,说明了光具有 。
【答案】 蓝 黑 能量
【解析】[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因此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2] [3]黑色能够吸收所有色光,当绿色激光照射到黑色的气球上,气球就吸收了激光的能量,能量足够多了气球就会爆,气球能够被激光射爆,说明光具有能量。
17.2019年12月26日,我国全境都可观察到天空中壮观的日食天象。日食发生的原因是 ,位于中间位置的是 (太阳/地球/月球)。
【答案】 光沿直线传播 月球
【解析】[1][2]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地球上的人进入月球的影子区域,看不见太阳,从而发生日食现象。
18.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能绕水平轴MN转动,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小明垂直镜面向前移动8cm,他与像的距离改变 m,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虚 0.16 不变
【解析】[1]根据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小明同学在镜中的像是虚像。
[2]小明垂直镜面移动8cm,由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小明镜中的像也垂直镜面移动8cm,那么他与像的距离变化量为
8cm+8cm=16cm=0.16m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小明垂直镜面向前移动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1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能沿水平滑轨AB和CD左右滑动,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1m处,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m;先将平面镜沿水平滑轨移动20cm,则小明像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再移动支架使平面镜沿水平方向靠近小明50cm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不变 不变
【解析】[1]据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可知,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1m处,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1m。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将平面镜沿水平滑轨移动20cm,小明的位置不变,则小明像的位置不变。
[3]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移动支架使平面镜沿水平方向靠近小明50cm他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20.如图所示,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色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
(1)若将红光改为白光,则光屏上会出现彩色光带,这一现象称为光的 。光屏上a点处的光斑 (填“一定”或“可能”)是红色的,a点 方的不可见光可应用于验钞机;
(2)若将红光改为紫光,则光屏水平向 移动,紫色光斑可位于a点处。
【答案】 色散 一定 下 左
【解析】(1)[1][2][3]当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从上到下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偏折能力最弱,所以a点处的光斑是红色的;紫光偏折能力最强,所以a点的下方为紫外线,紫外线可以验钞。
(2)[4]若将红光改为紫光,紫光偏折能力最强,则光屏水平向左移动,紫色光斑可位于a点处。
21.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窗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则看到的像是 (实/虚)像,你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 (随/不随)窗平移;你若将乙图Q窗户转动150°打开,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之间距离将 (变大/不变/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同时A点的像移动轨迹是 (直线/曲线)。
【答案】 虚 不随 先变大后变小 曲线
【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玻璃看到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
[2]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则在P窗户中的像将不随窗平移。
[3][4]若将乙图Q窗户转动150°打开,在0~90°时,窗框上的A点离玻璃的距离变远,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距等于像距可知,像远离物,距离变大。在90°~150°时,窗框上的A点离玻璃的距离变进,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距等于像距可知,像靠近物,距离变小。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之间距离将先变大后变小。开窗过程中,窗户的运动轨迹是曲线,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的连线始终与玻璃垂直,因此A点的像移动轨迹是曲线。
三、作图题
22.完成下列光学作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答案】
【解析】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3.按要求作图: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法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入射角为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也为,先画出法线,在法线右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为,如图所示
24.如图,画出点光源S通过右侧窗口照亮的范围。
【答案】
【解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从点光源S过右侧窗户的最上端和最下端分别作出边缘的两条光线,两条光线之间即为光线能到达的范围,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5.如图所示,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和物体的颜色有了更多的了解。
(1)将一块红色玻璃加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则白屏上将会呈现出 色;
(2)拿掉玻璃,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 (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3)综上所述,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的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的光决定的;
(4)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让荧光物质发光的区域是 (选填:“A”、“B”或“C”)。
【答案】 红 不能 透过 反射 C
【解析】(1)[1]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白色反射所有色光,故换一块红色玻璃加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则白屏上将会呈现红色光。
(2)[2]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蓝色屏,蓝色屏只会反射蓝光,吸收其他色光,故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3)[3][4]由(1)(2)可知,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5]在光的色散实验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光屏上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将荧光物质涂在白屏上,荧光物质发光的区域应该是C区域。
26.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张纸板ENF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1)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并保留光路,最后在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平面镜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 ;
(2)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小明改变入射角的度数收集记录了下表的数据。
次数 1 2 3 4
∠i 20 30 40 50
∠r 20 30 40 5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
【答案】 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或换用不同颜色的铅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靠近 使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1)[1]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实验中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实验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或换用不同颜色的铅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2)[2][3]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反射光线面镜;为了保证实验不具有片面性,故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3)[4]以ON为轴旋转NOF纸板,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NOF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27.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选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点燃/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实)像。
(4)移动蜡烛 (A/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本实验中,重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 。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向右移动/向左运动/不变)。
【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比较物像大小 未点燃 等效替代 虚 A 相等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不变
【解析】(1)[1]玻璃既能反射成像,又能透光,利用玻璃板能看到A蜡烛的像,也能看到玻璃板后方的B蜡烛,当B蜡烛和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B蜡烛的位置就是A蜡烛像的位置,所以利用玻璃板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3][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方法,属于等效替代法。
(3)[5]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6][7][8]要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实验,多次实验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9]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只取决于物体的位置,蜡烛的位置不变,它在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就不变。
2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公元4世纪前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和解释,如图甲所示,为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小华按照课本中的方法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针孔照相机,将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顶部减去,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2)小华在制作小孔时,把小孔戳成三角形,但用它来观察蜡烛,半透明膜上仍然呈现出了烛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3)于是他又将三角形改为方形和圆形,半透明膜上像的的形状不变,说明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将蜡烛远离方形小孔,则所成像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华无意间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戳了两个小孔,用它来观察蜡烛,则半透明膜上会 。
A.只会出现一个像
B.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两个像
C.出现两个重合的像
【答案】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倒立 无关 变小 B
【解析】(1)[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2]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小华在制作小孔时,把小孔戳成三角形,用它来观察蜡烛,半透明膜上仍然呈现出了烛焰的倒立的像。
(3)[3]他将三角形改为方形和圆形,半透明膜上像的的形状不变,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这说明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4)[4]将蜡烛远离方形小孔,物距变大,所成像大小将变小。
(5)[5]小华无意间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戳了两个小孔,光线穿过两个小孔都会成像,所以用它来观察蜡烛,则半透明膜上会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两个像,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M为玻璃板的左表面,N为玻璃板的右表面。
蜡烛位置 物体到玻璃板M面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N面的距离/cm
A 5.5 5.1
B 8.0 7.6
C 4.5 4.1
(1)在实验过程中,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 立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在白纸上用笔记下 (蜡烛/玻璃板)的位置。取甲、乙两支等大的蜡烛,将蜡烛甲放在玻璃板的左侧,则蜡烛乙应放在玻璃的另一侧。在图(2)中人眼应沿 (A/B/C/D)方向才能看到甲的像;
(2)为了判定所成的像是否为虚像,人眼应在图(2)中沿 (A/B/C/D)方向观察光屏;
(3)小明同学在白纸上记录的蜡烛和玻璃板的位置,他测出了蜡烛甲、乙的中心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表中,他发现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总是比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小,小明在实验操作中对 (物距/像距)测量可能是错误的。
【答案】 垂直 玻璃板 A B 像距
【解析】(1)[1][2]在实验过程中,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在白纸上用笔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3]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甲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方向蜡烛甲所在一侧。
(2)[4]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此在甲的像的位置上放光屏,在B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甲的像,便可以判断像是否为虚像。
(3)[5]测量时,没有从玻璃板靠近物体的一侧测量物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
3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图甲)和光的反射规律(图乙)的两个实验。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实验中使用的是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这是为了 。
②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 。
③在棋子 B 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人在 A 侧透过玻璃板 (能/不能)看到棋子 B, (能/不能)看到棋子 A 的像。
④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 B 一侧翻转 90 度,则在此过程中,棋子 A 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 ,棋子 A 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
⑤实验时小明发现棋子 A 的像较暗,很难使棋子 B 与之重合,用手电筒对着玻璃照射棋子A 的像, (选填“能”或“不能”)使像变亮。
⑥实验中也有同学选择蜡烛进行实验,从观察实验现象的角度,说出使用蜡烛进行实验的一 个好处 。把作为物体的蜡烛 A 放在镜面前,把另一支蜡烛 B 放在镜面 的另一侧,蜡烛 B (要/不要)点燃。
⑦实验后,小明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 A'B'照射时,如图所示,会发现像比原来亮 多了,这是因为( )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光照到像上后,人的感觉不同
(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①图中的光屏是由两块可折转的硬纸板 P 和 Q 组成,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利用光的 现象来显示光束路径;两块可折转的硬纸板还可以用来研究 。
②在某次实验中测得光线 AO 与 ON 的夹角为 40°,则此时的反射角为 ,当 AO 垂直镜 面入射时,其反射角为 。
③在实验中若把入射光线 AO 绕 O 点逆时针转过 10°,则反射光线将绕 O 点沿 方向转过 °。
④如果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 方向射出,这表明 。
(3)关于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这两个实验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
B.甲中的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乙图中的活动板也要与镜面垂直
C.这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用到刻度尺这个测量工具
D.人看到甲图中烛焰在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不能 能 不变 先变大再变小 能 点燃的蜡烛的像更清晰 不要 C 漫反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40° 0° 顺时针 10 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ABD
【解析】(1)①[1]平面镜不能透光,不能确定像的位置,所以不能选用平面镜而选用玻璃板,这样既能透光让小明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又能反射光,让小明看到棋子A的像。
②[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当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和玻璃板前面的棋子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③[3][4]在棋子 B 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则棋子B被挡起来了,不能看到,而由于玻璃板仍然位于原处,仍可以看到棋子A的像。
④[5][6]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 B 一侧翻转 90 度过程中,由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故棋子 A 的像大小不变。棋子 A 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在玻璃板反转过程中先变大后变小。
⑤[7]用手电筒对着玻璃照射棋子A 的像时,由于玻璃板对光的反射,会有一部分光反射到棋子A上,使棋子A反射出的光增多,故可以使像变亮。
⑥[8]蜡烛本身就是光源,使用蜡烛进行实验,点燃的蜡烛的像更清晰,更方便观察。
[9]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把另一支蜡烛 B 放在镜面 的另一侧时,不需要点燃蜡烛B,以免造成干扰。
⑦[10]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 A'B'照射时,平面镜会对光进行反射,照到物体AB上,使物体变亮,故像会变亮。
(2)①[11]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光屏后,能够利用光的漫反射现象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
[12]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因此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②[13][14]光线 AO 与 ON 的夹角为 40°,即入射角为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40°。当 AO 垂直镜 面入射时,则入射角为0°,此时反射角也为0°。
③[15][16]入射角与反射角关于法线对称,因此若把入射光线 AO 绕 O 点逆时针转过 10°,则反射光线将绕 O 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10°。
④[17]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 方向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3)[18]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和体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需要多次实验,其目的都是为找到普遍规律,故A正确;B.因为像与物体的连线始终与平面镜平面垂直,所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这个实验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要求实验中的活动板也要与镜面垂直,故B正确;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需要测量物像到镜面的距离,需要用到刻度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不需要测量长度,所以不需要刻度尺,故C错误;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人看到烛焰在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故D正确。故选ABD。
五、综合题
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平视显示系统
汽车行驶时,驾驶员的视线始终要观察前方区域,当需要观察仪表盘上的信息时,驾驶员的注意力会短暂地转移到仪表盘上,如果此时前方出现异常情况,驾驶员可能无法及时采取措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设计了一种平视显示系统。汽车平视显示系统又叫挡风玻璃仪表显示系统,平视显示系统的显示器放置在中控台上,它能把仪表的主要信息映射在驾驶者前方的挡风玻璃上(如图甲所示),驾驶员通过挡风玻璃就可以同时看到前方路况和行驶信息。
(1)挡风玻璃所成的显示器的像,是光的 (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2)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和玻璃的夹角 显示器和挡风玻璃的夹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乙所示,若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置偏低,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4)平视显示系统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容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 。
【答案】 反射 等于 远离 厚度
【解析】(1)[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显示器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2]根据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和玻璃的夹角等于显示器和挡风玻璃的夹角。
(3)[3]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低,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远离挡风玻璃。
(4)[4]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厚度,两个面都会反射成像,所以能形成两个像,形成重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