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7 09:5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说起《三国演义》,你们记忆最深,了解到最多的怕是非诸葛亮莫属了,那么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他的事迹呢?
三顾茅庐
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他是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
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全名 《三国志通俗演义》。 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
学创作影响深远。
作者介绍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120回,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期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方面的种种斗争。
作品介绍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作品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
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
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
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
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
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
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
开始写起。
背景介绍
题目解读
三 顾 茅庐
指次数
拜访之意
点明了“拜访”的目的地
文题概括了事件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基础知识
拜谒(yè) 愧赧(nǎn) 鄙贱(bǐ) 箪食壶浆(dān) 顿开茅塞(sè) 今番(fān) 叱(chì) 侥幸(jiǎo) 岂可相强(qiǎnɡ) 纶巾(ɡuān) 鹤氅(chǎnɡ)
汉室末胄(zhòu) 谬举(miù) 倾颓(tuí) 吴会(kuài) 沔水(miǎn) 殆(dài) 民殷(yīn) 存恤(xù)
屏人促席(bǐng) 刘璋(zhāng)
失礼 傲慢 疏懒 如雷贯耳 经世之才 思贤如渴
基础知识
拜谒:拜见;瞻仰(陵墓、碑碣)。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贯,贯穿,进入。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思贤如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也说求贤若渴。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大。
经世奇才: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过盛浆。
课文分成哪几个部分?试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①)写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
初读感悟
第二部分(②③)写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
第三部分(④)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简要概括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初读感悟
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
精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精读感悟
因为汉室衰败了,而董卓、曹操等人夺取了国家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想要在天下伸张正义,又苦于自己才疏学浅,能力不足,只好请人称“卧龙”的诸葛孔明相助,帮助自己完成大业。
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玄德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
精读感悟
其礼太过
关羽
张飞
玄德
麻绳缚来
亲往拜谒 侍立阶下
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精读感悟
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精读感悟
结合第二部分内容,偶遇诸葛均之后,见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还经历了那些挫折?
波折一:诸葛亮昼寝未醒,阶下等候。
波折二:诸葛亮醒而未起,继续等候。
波折三:诸葛亮更衣戴冠,半晌乃出。
再读第2自然段,思考:写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起有什么作用?
精读感悟
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暮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访极有可能见到诸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做了铺垫。
刘备得知诸葛亮正在睡觉,为什么不让童子叫醒诸葛亮而要在阶下等候近三个时辰?
精读感悟
刘备的耐心等候,不去惊醒先生,是心诚的表现,体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的诚意;另一方面,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富有波澜。
精读感悟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动作(下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
神态(拱立阶下)
语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刘备却称孔明为“大贤”并称“拜见”)
可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精读感悟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暗示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的雄才大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写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
这四句诗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精读感悟
①写出诸葛亮的气宇轩昂、神异不凡
②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确实有将相之才,又为下文的一再邀请做了铺垫。
整体感悟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第3自然段中“隆中对”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
一论曹操:拥兵万,挟天子以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州:用武之地、其主不能守,将军可取(交通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只能做外围,不能作为主要根据地)
四论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但刘璋暗弱(愚昧软弱)不懂存恤贤才,如有贤明者可得。
五论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渴”。
第3自然段中,诸葛亮针对刘备的询问,所阐述的内容体现了什么?
精读感悟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三分天下,以“人和”取胜的策略。体现了诸葛亮虽归隐却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的睿智,以及他心怀天下的抱负。
精读感悟
诸葛亮在隆中给刘备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三条策略:
一是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之抗争;
二是团结孙权,作为后援;
三是夺取荆、益二州,见机行事,成就大业。
整体感悟
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精读感悟
你认为使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②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是虽逢其时、未逢其主的权宜之计。
③诸葛亮关心民生疾苦,刘备一再以“苍生”为请,两人的政治观念不谋而合。
精读感悟
认真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从诸葛亮交代诸葛均“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的这一番话中,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不贪恋富贵功名,知恩图报
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整体感悟
诸葛亮:
①高风亮节;
②仁心爱人;
③聪睿过人;
关羽:
①稳重;
②顾全大局。

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整体感悟
张飞:
①鲁莽;
②直爽。
刘备:
①求贤若渴;
②虚心求教;
③礼贤下士;
④待人宽和有耐心;
⑤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整体感悟
文中主要写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些关羽、张飞的种种表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关、张的表现,在作品中正好有力地反衬出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他们愈不赞成,就愈显得刘备“思贤若渴”。刘备求贤的精神表现得愈充分,就愈能看出他的抱负。
延申感悟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任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
延申感悟
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①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②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
③要学习诸葛亮,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课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