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6 21:26:52

文档简介

贵阳市南明区永乐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九年级 历史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阿布辛贝神庙是古埃及的建筑奇迹。埃及人运用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把神庙设计成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奠基日,旭日的光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材料体现了( )
A.古埃及建筑的发展历程 B.古埃及对外交流频繁
C.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 D.古埃及文明领先世界
2.14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农村出现主要体现在( )
A.农村商品经济的产生 B.货币地租的实行
C.租地农场的出现 D.分散的手工工场最先出现在城市中
3.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己生产,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等。据此可知,庄园( )
A.经济自给自足 B.限制领主特权 C.保护公共秩序 D.权利义务交织
4.“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据此可知该法典( )
A.涉及范围广泛 B.维护封建贵族利益C.成文时间最早 D.严格划分等级界限
5.“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在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C.农村赋税的沉重 D.大学具有一定自治权
6.1200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学生的人身不可受到市民的伤害,普通的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学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学生只能由宗教法庭审判。这说明了( )
A.大学有免赋税特权 B.大学有司法特权C.大学有教育自主权 D.大学是文化中心
7.他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同时将光影与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歌颂了女性的自然美及生命的活力。他是( )
A.但丁 B.达·芬奇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8.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的是( )
A.西欧基督教文化 B.拜占庭文化 C.阿拉伯文化 D.天主教文化
9.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第一次统一“百余国”的是( )
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本州
10.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下列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大化改新 B.种姓制度 C.《汉谟拉比法典》 D.奴隶制民主政治
11.如图所示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学生自制的穆罕默德经历年代标尺,“A”处没有完成。“A”处的正确选项应是( )
A.统一阿拉伯半岛 B.在麦加城传教 C.迁居麦地那 D.对外发动扩张战争
12.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不惜重金延揽人才,搜集古籍,设置国立文化翻译机构,同时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与此措施相对应的表述是( )
A.“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B.“神人同形同性”
C.“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D.“认识你自己”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文明古国·成果卓著】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是这一王国的文明象征,那么,这个奴隶制国家是 。
14. 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15.【立法典范】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组成《 》。
16.【帝国衰落】东征的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 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国势日渐衰弱。
17.【文明成就】阿拉伯医学著作《医学集成》和《 》,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1分。
18.(11分)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历慎思同学以“封建时代的欧洲”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任务一 【解读史料——呈现中古西欧】
材料一 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利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摘编自[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通史》
(1)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以法兰克王国为开端的。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3分)
任务二 【展示图片——剖析千年帝国】
材料二
材料三 西部帝国陷落的直接原因当然是外部日耳曼部落的强大,这些北方人在帝国崩塌的悲剧中扮演的角色我们也都看到了。但是,反思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一条真理,即外部因素不能毁掉什么,一件事物的灭亡只能是从内部的腐烂开始。
——摘编自[美]迈尔斯《罗马史》
(2)在欧洲,继古希腊、罗马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千余年,后来却衰落了。请写出材料二示意图①②处的内容,并依据材料三,分析“西部帝国陷落”的原因。(4分)
任务三 【阐述史事——见证中古西欧】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庄园法庭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城市居民的身份 大学的兴起
(3)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气象。请你从上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西欧的乡村与城市”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4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10分,共20分。
19.(10分)下列是关于西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13世纪是西欧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是香槟集市),这些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城市居民要取得法律规定的身份,依法纳税者才享有市民权利,他们逐渐成为一支新的社会力量……教会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之间流行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二 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这是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此外,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出现了第一批大学。随后一个世纪中,在帕多瓦、那不勒斯和萨拉曼卡创办了一些大学;14世纪,在中欧的布拉格、克拉科夫和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些大学。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
符松涛《中世纪大学对西欧教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1世纪中叶城市兴起以后,欧洲社会随之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封建庄园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11-14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与大学兴起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分)
20.(10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善于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事关兴衰之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日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主张参照隋唐封建制,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646年(大化二年),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政治危机。而拜占庭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日本和拜占庭帝国分别是如何应对各自统治危机的 (2分)
(2)日本、拜占庭帝国面对危机时对其他先进文明所持的不同态度分别给两国带来了什么样的不同结果 (2分)
材料三 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姜智红《论文明的多样性》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阿拉伯人在文化上为什么能取得辉煌的成就。用史实说明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3分)
(4)通过对上述各国兴衰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3分)答案:
1.(C)
2.(C)
3.(A)
4.(A)
5.(B)
6.(B)
7.(B)
8.(B)
9.(A)
10.(A)
11.(C)
12.(A)
13.古代埃及。
14.但丁。
15.《罗马民法大全》。
16.君士坦丁堡。
17.《医典》
18.(1)答:特点:以土地为基础;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存在契约关系。(任答三点即可)
(2)答:①西罗马帝国灭亡;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外族入侵;奴隶制危机; 统治者的腐败。(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3)答:示例:
选出三例为“庄园法庭”“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城市居民的身份”。
题目:西欧的乡村与城市
论述:中世纪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
总结:中世纪的西欧农村庄园盛行,城市发展,城市的居民发生变化,呈现出一幅西欧乡村与城市的独特的社会风貌。
19.(1)答:变化:商品经济(国际贸易)有所发展;市民阶层成为新的社会力量;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世俗文化)的兴起。影响:庄园经济逐渐衰落。
(2)答:特点: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课程内容丰富;分布在中心城市。
(3)答:认识:随着城市的兴起,为了适应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要,大学在工商业繁荣的城市逐渐兴起。
20.(1)答:日本:向中国学习,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化改新);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2)答: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拜占庭帝国: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3)答: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各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阿拉伯人开放、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性格等。改进并传播阿拉伯数字。(其他史实,符合题意也可)
(4)答:一个国家或民族须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并根据自身特点加以改造和创新,才能推动其文化的不断发展(或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封闭致使文明衰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