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32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32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6 21: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新课导入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乾清宫
养心殿西暖阁
--- ---- ---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和面临的挑战》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盛世之疆
学 习 目 标
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海南岛、台湾及其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盛世之治
盛世之危
清代皇帝世系表
后金
清前中期
清后期
1840年
盛世图卷
疆域扩展
经济繁荣
这是帝国时代最恢宏的一个盛世。这个盛世历康、雍、乾三朝,持续100多年…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
论财力,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政局稳定
“康乾盛世”
三位皇帝的政治接力
“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若要将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
——康熙
“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雍正
“皇祖、皇考至朕躬百余年来,皆亲揽庶务,大权在握…
——乾隆
清朝皇帝的一天
4:00 起床 13:00 会见臣工
5:00 早课 15:00 批阅奏章
7:00 御门听政 16:00 会见臣工
9:00 批阅奏章 17:00 鉴赏文物
11:00 经筵日讲 20:00 就寝


盛世之治: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奏折制度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①特点:迅速,机密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雍正帝借奏折搜集情报,故虽身居大内,而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以称之为奏折政治。
皇上还不知道的时候,同僚们已经知道了
我和皇上独有的小秘密
收交
通政司
转递
内阁
票拟
贴黄
单独呈送密封奏折
亲手批阅后返回
题本
奏折
1、奏折制度
◎雍正奏折批示示意
为什么说奏折制度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奏折制度的实质是官员与皇帝的单线联系。通过单线联系,皇帝能够多渠道了解信息,使官员之间互相监督,自己则从中充分地展示权术,或进行私人感情笼络、或挑拨离间,令臣子相互猜疑,由此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雍正给凉州镇总兵宋可的批示:
年羹尧颇不喜尔,尔须加意防范,勿露破绽,被伊指摘。
2、设置军机处
性质:中枢秘书机构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处理西北军务→辅佐皇帝处理机要政务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
满洲贵族组成
决定军国大事
南书房
草拟御旨
处理奏章
康 熙
军机处
辅佐皇帝
处理机要事务
雍 正
内阁:沿袭明制所设的中枢机构,主要由汉族官员担任官职,处理国家一般政务。
2、设置军机处
军机大臣没有定额,以六至八人为常。人数多少均由皇帝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无论事情多复杂,一定在三句话内讲完。跪承旨意后,匆匆回军机处…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太监也不得在侧。
思考:军机处有何特点、影响?



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内部
合作探究
君主专制的发展总体上有什么规律?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巩固
中外朝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明 设内阁
清 设军机处(顶峰)
总体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非线性发展)

西汉
隋唐

明清

反弹
一省制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巩固
中外朝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反弹
一省制
3、大兴文字狱
指旧时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从而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影响
①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③文化统一有利于政治统一,维护君主专制
在乾隆后期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毁祸自行销毁不在其内。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株连九族!
盛世之疆:疆域的奠定

明朝
清朝
盛世之疆
对比明清疆域图,观察疆域有何变化?
1.东南地区
荷兰殖民者
侵占台湾
2.东北地区
沙俄势力入侵黑龙江流域
3.西北地区
蒙古:噶尔丹叛乱新疆:大、小和卓叛乱
4.西南地区
准噶尔势力南下,侵扰地方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 隶属福建省
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雅克萨之战爆发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边疆的巩固与管理
新疆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
蒙古
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设立盟、旗两级单位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金瓶掣签制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廷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大活佛转世,设立了“金瓶挚签”制度,特颁发两金瓶,一贮北京雍和宫,一贮拉萨大昭寺。
凡蒙藏大活佛如达赖、班禅等转世时,均须将所觅若干个“灵童”的名字署于象牙签上,置签于瓶中,分别在雍正宫、大昭寺,由理藩院尚书或驻藏大臣监督掣定,此后遂成定制。
西藏
政府册封达赖、班禅
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民族事务:中央设置理藩院专管民族事务
内地事务:分立18省,分设总督、巡抚
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土” 土司制度
“流” 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

强化中央统治、推动社会进步
1.边疆的巩固与管理


地域 疆域治理措施
台湾 收复→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沙俄 侵占→签订《尼布楚条约》
新疆 平定→设伊犁将军
蒙古 平定→设盟、旗二级统治
西藏 册封、派遣驻藏大臣、颁布《章程》
西南地区 改土归流
少数民族地区 设置理藩院专管民族事务
内地十八省 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 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总体特征:形式多元、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东北至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1316万平方公里
南到
南海诸岛
奠定中国疆域的空间范围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促进民族交融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清朝前中期疆域奠定有什么意义

和明朝相比,清朝将蒙古、新疆等边疆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下,还因地制宜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 清朝疆域图(1820年)
盛世之危:统治危机初显

1.内部危机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这场斗争持续九年…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
嘉庆初年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的清单共109号……全部家产不下8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两。——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
——(清)汪士铎
1741年:1.4亿→1840年:4.1亿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严重
农民起义频发
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
白莲教支派天理教攻入紫禁城留下的痕迹
内忧:
人地矛盾+贫富矛盾+政治腐败 阶级矛盾激化 农民起义
1.内部危机
P80 史料阅读

英国礼单
天体远行仪、地球仪、望远镜;
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座钟;
榴弹炮、卡宾枪、连发手枪、巨型战舰模型等
中国回礼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等计92项479件。
英国国书
㈠开放宁波、舟山、天津为贸易口岸;
㈡得到舟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
㈢得到邻近广州的一块地方,以便转运。
乾隆回复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高宗实录》
新兴工业文明
传统农业文明
2.外部危机:贸易危机
来自西方的压力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推行闭关自守政策
清政府的应对措施
①仅保留广州一处通商
②十三行商人代管对外贸易
③约束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
④禁止民船出海贸易
天朝上国的心态
如何看待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① 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② 思想: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盲目自大
③ 政治: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及西方的扩张
影响
① 积极:初期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 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顺治时期
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康熙时期
四口通商(粤闽江浙)
乾隆时期
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1644建立全国性的政权
1688颁布
《权利法案》
1640年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1729设军机处
1765英国工业革命
1775美国独立战争
1689《尼布楚条约》
1757
一口通商
1793
马戛尔尼访华
1789法国大革命
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1840鸦片战争
蓬勃崛起的工业文明
辉煌逐渐落幕的农业文明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味地故步自封、闭门造车,会与历史发展潮流擦肩而过。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迎头赶上,转危为安。
2.外部危机:中西差距拉大
本课小结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疆域的奠定
统治危机的
初显
康乾盛世
君主专制的发展
乾纲独断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经略边疆
疆域奠定及地方管理
统一台湾
反击沙俄
管辖西北
共治西藏
民族管理制度
改土归流
内部危机
外部危机及其对策
1.(2024·福州)清康熙朝至乾隆五年(1740年)编纂完成了《大清一统志》,该志“自京畿达于四裔,为省十有八,统府州县千六百有奇。……宪古证今,眉列掌示,图以胪之,表以识之”。据此可知,这一举措( )
A.利于强化疆域空间认知
B.有助于解决边界领土争端
C.拓展了清朝前期的疆域
D.表明国家主权意识的形成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大清一统志》是清代官修地理总志,以“图”“表”标识,这有利于人们直观地认识本国的疆土范围,有利于强化疆域空间的认知,A项正确;边界领土争端不会因一方进行标识而解决,排除B项;该志是对已有疆域的记录,并不能拓展疆域,排除C项;国家主权意识是近现代的产物,排除D项。
2.(2024·潍坊)若运用下图研究清朝历史,可反映出当时( )
A.对外贸易萎缩 B.人地矛盾尖锐
C.种植结构调整 D.重农抑商强化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清前期到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在增加,但是仍低于粮食总需求量,说明人口增长很快,人均粮食占有量也没有提高,可见人地矛盾尖锐,B项正确;材料数据信息体现的是国内粮食生产状况,未涉及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农作物种植结构,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经济政策的调整,未涉及商业发展,排除D项。
3.(2024·赣州)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明清时期( )
A.朝廷海洋意识不足 B.民间贸易已被禁绝
C.有效抵制列强侵犯 D.政府缺乏守疆意识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日本倭寇和西方势力,明清两朝不主动加强海防,而是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设立水师战船也只是为了捕盗缉奸,由此可见传统的陆地主导意识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清两朝海防意识不足,A项正确;民间贸易已被禁绝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这种措施不能有效抵制列强侵犯,排除C项;明清两朝缺乏海防意识,不是守疆意识,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