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6 21: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课标要求】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一)背景
1.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倾销,沿海农民和工商业者纷纷失去生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据教材及材料,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一、太平天国运动
4.洪秀全、冯云山等吸收基督教教义,创立“拜上帝会”组织。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与盘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自然灾害加剧了人民群众的反抗。
“拜上帝会”……这个宗教宣布了只有“上帝”才是真神,其他一切向来为人所崇礼的对象都是妖魔,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平等的……既然一切人都是有平等权利的上帝的子女,那么,为什么农民不该起来粉碎封建主义的等级制度呢?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一)背景
一、太平天国运动
据教材及材料,梳理太平天国革命的经过。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揭开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序幕。
1.前期:
浮雕《金田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
(二)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
(2)永安建制(1851.12):初步建立政权。
(二)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
(3)1853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占领南京并更名为天京,在天京定都。
太平军在九江湖口与清军作战
太平军北伐
(4)1853—1856:北伐、西征——达到军事上的鼎盛。
(二)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
2.前期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据教材及材料,归纳《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制度与分配制度。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
分配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圣库”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制度: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二)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
在南京之外,太平天国的农村政策同样宣告失败,对信徒而言,财富共享与土地均分的梦想仍未实现。即使在太平天国经年统治下的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农民最后还是得照旧交粮纳税……后勤补给的需要,以及经常与官军——他们也需要粮草——作战的耗费,导致中国最富庶的区域一度沦为荒漠。
——(美)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
【思考】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试根据教材及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归纳。
①革命性: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空想性: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未真正实行。
(二)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
3.由盛转衰——天京事变(1856)
据教材及材料,简述天京事变的背景,并指出影响。
一统山河,五十七里有半。
满朝文武,三百六行都全。
——时人讽刺太平天国的对联
图:天王府遗址
洪秀全的王冠以纯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项链一串,亦重八斤。他穿着的金龙袍亦有金纽扣。洪秀全进膳时,鼓声、钹声、锣声与炮声高作。洪秀全外出时,身着金纽金龙袍,乘坐由美女手签的金车。
……每天早上有800到1000名穿着体面的女子跪在东王府门口听候吩咐;杨秀清外出时,仪仗多达千数百人,以舞龙、舞狮开道。
——(英)罗伯特·J·弗雷斯特《天京游记》
背景: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后,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二)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太平天国后期民谣(版本一)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统,依旧让咸丰。
——太平天国后期民谣(版本二)
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二)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
4.重振太平天国的尝试
(1)背景:
①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②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同清政府勾结。
洪秀全对基督教教义的诠释悖逆正统,而贸易商则恐惧太平天国会强力查禁鸦片……当太平天国的叛乱已是强弩之末,在蒸汽动力、吃水浅的砲舰护卫下,一支外国佣兵与清军并肩作战,一同对抗太平天国。这支名为“常胜军”的佣兵,是由来自美国麻萨诸塞州的冒险家华尔领军,华尔死后,遗缺由信仰虔诚的英国砲科军官“中国的戈登”接任。
———《追寻现代中国》
华尔
戈登
阅读教材及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
(二)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
有一批忠心耿耿、不屈不挠的汉族封疆大吏在满洲八旗不敌太平军时,起而对抗太平天国。这批接受儒学教育的文士警觉到太平天国威胁了祖宗基业,痛心太平天国依恃基督教攻讦传统的价值体系。……曾国藩的兵勇成为官军以外的重要防御力量。以湘江为名的“湘军”成为太平天国的死敌之一,并在清政府克复南京城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追寻现代中国》
③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央权力下移。
左宗棠
曾国藩
李鸿章
胡林翼
(二)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
(2)措施
①军事:任用陈玉成、李秀成等新兴将领,取得三河、浦口大捷。
陈玉成
李秀成
三河镇大捷(1858)
(二)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
洪仁玕
②政治:1859年,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
干王(洪仁玕)的见闻较之其他诸王和领导人广阔些,甚至超过了洪秀全,他很了解英国及欧洲列强所以强盛的奥秘。
——容闳《我在美国和中国的生活追忆》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根据其在香港期间积累的与欧洲各国相关的知识而写成……从洪仁玕的一系列主张中,19世纪欧洲近代化波及亚洲的时代特征显而易见……《资政新篇》的近代化路线,是之后中国人一直追求的理想。
——(日)菊池秀明《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
【思考】《资政新篇》提出了什么主张?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应如何认识?
主张:向西方学习。
时代特征:“西学东渐”
认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缺乏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真正实行。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864年,清军攻陷天京。
清军攻陷天京(1864)
攻打天京的“洋枪队”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农民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和先进阶级的领导。
阅读教材及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德)卡尔·马克思《中国纪事》
浮雕《金田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
【思考】以上两则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是否矛盾?据此并结合教材内容及材料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
两者不矛盾。前者论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后者论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
影响: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②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削弱了专制集权统治。
(三)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
二、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目标:“自强”和“求富”
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洋务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对内:镇压太平天国
对外:抗击列强侵略
维护清朝统治(自救)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1861年,同文馆
1863年,外语学堂(广方言堂)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1867年,天津机器局
1872年,学童赴美国留学
1872年,轮船招商局
1877年,开平矿务局
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0年,水师学堂
1885年,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水师
1890年,汉阳铁厂
——参考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洋务运动的成就有哪几类?从中如何看待洋务新政?
1、军事工业;2、民用企业;3、教育人才;4、新式海军
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二、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
汉阳铁厂
1、边疆危机
左宗棠
李鸿章
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大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根据教材和地图,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哪些地区遭遇边疆危机?
“塞防” 与“海防” 之争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2、西北塞防
1864年,新疆内乱
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占领伊犁
1875年,左宗棠发兵平乱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西北渡过危机。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三、西南门户
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将矛头对准中国,12月战争爆发
1884年8月,法军进攻台湾未果,转而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船政局
1885年3月,广西镇南关大捷
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法国占领越南
1885年台湾建省,强化管辖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4、中日甲午战争
强兵为富国之本……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68明治天皇《亿兆安抚之宸翰》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企图对外扩张,中国成为既定目标;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外部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加紧侵略扩张,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日本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台湾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8月,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
李鸿章“避战保船”
北洋海军失去制海权
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
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丰岛
平壤
黄海海战
旅顺
威海卫
4、中日甲午战争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四、中日甲午战争
项目 内 容 危害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通商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马关条约签署场景
更严重破坏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民族危机
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列强侵略转为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中日甲午战争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帝国主义势力划分
门户开放(补充)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
核心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还辽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本课小结
1851 1856 1860 1864 1875 1878 1883 1885 1894 1895
太平天国运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 镇南关 黄海 反割台
大捷 海战 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国家出路探索
反清:太平天国
护清:洋务运动
君主专制制度的承继
君主专制制度的延续
内部权力下移,外部侵略加剧
君主专制制度结束
探究任务:“光荣的徒劳”——光荣
材料一:太平天国坚决拒绝不平等条约……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革命精神。
——罗尔纲
材料二:这次侵台战争中,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侵台日军近4.9万人,随军夫行2.6万多人,战死者4600余人,负伤者约2.7万人。侵台日军死伤的人数比甲午中日战争中死伤的人数多了近一倍。
——虞和平、谢放《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材料三:在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之时,中国宜购造轮船,运粮揽货,以济公家之用,略分洋商之利……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 ——李鸿章
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起反抗
洋务运动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
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
探究任务:“光荣的徒劳”——光荣
材料四:太平天国与清王朝的对抗是一场异常严酷的阶级斗争……对灭亡的恐惧,对胜利的渴望,迫使各集团不同程度的借鉴先进,促使各派政治力量开始分化,从不同营垒中走出的开明之士不约而同地迈开了走向新时代的步伐,开始了顺应历史方向的新竞争。
——姜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助产士——兼论特殊环境下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康有为
孙中山
在失败之后仍对中国社会的政治进程起促进作用
探究任务:“光荣的徒劳”——光荣
材料五: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吧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洋务运动的发展,本身会呼唤人才。机器、大炮、轮船、电报,饱读八股制义、高头讲章的士子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因此,出现了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因此在风起稍开之后,又出现了以西学为主的自强学堂,甚至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古老的书院制度以其顺乎潮流的变化表现了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促进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变
对民族资本主义起到了诱导作用
改变社会的思想观念
探究任务:“光荣的徒劳”——徒劳
材料二 “众小尔们要一心扶主,不得大胆。我差尔主下凡作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们要遵,一个不顾王顾主都难。”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回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着斩首不留。
于是,从经济、政治到观念,历史在绕行一周后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时代的局限是真正的局限。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从金田到天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当封建制度还没有东西可以取代的时候,太平天国不能不回到封建制度。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阶级局限性:提不出新的改革方案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政治等级森严
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
探究任务:“光荣的徒劳”——徒劳
材料三 (西人)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陈行,铁路通达,果足恃钦?
——《张靖达公(树声)奏议》
学习西方技术,却保留封建制度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一方面,中国经受了列强的多次侵犯,被迫签订了从《天津条约》到《马关条约》的160多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西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索日渐影响中国社会。另一方面中国…在力图抗拒列强侵略的动机下 、开始仿效西方的办法谋求“自强”,产生了一些新的资本主义因素……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近代中国逐渐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2024·西安)咸丰二年(1852年),清代漕粮海运,仅实行于江苏省。咸丰三年,清政府宣布,将浙江全省以及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等处“漕米,同办海运”。由上海招商船承雇,装载海运至天津。与上述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
A.列强逐渐控制中国航运业
B.国内政治局势的剧烈变化
C.政府扶持民族航运业发展
D.近代造船工业兴起的影响
B
[解析] 据本题材料“将浙江全省以及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等处‘漕米,同办海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镇江、扬州,江路受阻,国内阶级斗争的影响和运河淤塞,以及近代火车、轮船等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导致清代漕粮河运逐渐废止,因此材料所述变化与国内政治局势的剧烈变化有直接的关系,B项正确;1852年列强并未控制中国航运业,排除A项;“同办海运”指的是政府兴办海运,不是政府扶持民族航运业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近代造船工业兴起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
2.(2024·茂名)有学者指出:“这一滚雪球式的民团联盟甚至曾从东山扩展到县城,包围城市,击溃了守城的太平军,并重新任命清政府的代理人。就像昔日东山的乡村英雄们解救了低地地区(明朝末年的一场叛乱)的精英并将该县置于他们的保护之下一样。”该学者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
A.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引起了政治权力结构变动
C.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序幕
B
[解析] 根据材料“击溃了守城的太平军,并重新任命清政府的代理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地方的民众击溃了太平军,并重新任命管理该地区的官员,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引起了清政府政治权力结构变动,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层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排除C项;武昌起义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排除D项。
3.(2024·郴州)英国在华报刊《字林西报》评价中国洋务运动时说道:“开办同文馆、派遣一百名留学生、翻译科学著作、用外国方法训练士兵、建造军火库、开矿、架设电报等举措本该对中国有益,但是,这一改革的深层动机是坏的。”该评论意在说明洋务运动( )
C
A.呈现官僚化经营管理色彩
B.并未孕育出社会革新力量
C.旨在维护落后的封建体制
D.近代外交的主权意识缺失
[解析] 根据材料“这一改革的深层动机是坏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国藩等地主阶级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进行了洋务运动,因此题干中“这一改革的深层动机是坏的”表明当时仍然固守落后的封建上层建筑,C项正确;题干并非剖析洋务运动官僚化管理色彩,该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因此“洋务运动并未孕育出社会革新力量”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关于近代中国外交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得出近代外交的主权意识缺失的认识,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