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7张PPT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7张PPT含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6 22:0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抗日神剧=抗战爱情化+共军神圣化+国军懦夫化+日军白痴化
严肃历史被过度娱乐化
杀死一个鬼子真的很难
自1937年7月,至1946年1月,抗战期间,中国军各部队累,消耗弹药18.2亿余颗。 ——《抗战期间全国各部队主要械弹损耗数量表》
在中国的战事耗费了日本战争总开支的35%……另外还有396040名日本人战死,更多数量的日军受伤。在中国一方,中国动员了1400万人,总伤亡3211419人——包括1319958人阵亡,1761355人受伤,130126人失踪。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杀死一名日军,则消耗4595.5发弹药,牺牲3.3个中国人。
统编版|纲要上|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23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第 部分

正面战场的抗战
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战时内迁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反攻阶段
1937年
7月
1938年
10月
1945年
8月
1945年
9月
七七事变
武汉、广州失守
大反攻
抗战胜利
全面抗战的三个阶段(中国VS日本)
“两个战场、两条路线”
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 正面抗战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 敌后抗战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的关系: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战役 时间 意义 结果
淞沪 会战
太原 会战
徐州 会战
武汉 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8
—11月
1937.9
—11月
1938春—5月
1938.6
—10月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取得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是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取得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12
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阅读教材P142—143,梳理正面战场的主要会战
1937.11.12
上海失守
1937.11.8
太原失守
1938.5.16
徐州失守
1938.10.27
武汉失守
胜利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1)淞沪会战(1937.8.13-11.12)
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
“如果进行以消灭南京中央政权为目的的全面对华战争,不过三四个月内就可以争取结束。”……日本统帅部认为,占领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切断其对外联系”,迫使中国政府尽快屈膝投降。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淞沪会战?
①通过速决战,能打击南京政府的作战决心,实现其预期的在华政治和经济利益。②攻占上海这一中国金融和工农业中心,有利于迫使南京政府就范。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2)太原会战(1937.9—11)
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
——《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1937年9月28日电)
“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长官?此谓我死国活,国活我死。”
——第九军军长郝梦龄
郝梦龄
①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国共合作的典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历时一个多月,太原失守。
1、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3)徐州会战(1938.1—5)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共歼敌1.8万人,缴获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大炮50余门,以及其他武器和军用物资。…给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以有力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中国军队损失1.95万人 。
——《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记录》
1、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李宗仁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看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 “中国没有一件能与日本比拟,如果战争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自然也感到困难, 可是日本感觉到痒的时候,中国已痛不可忍了!”
——《汪精卫传》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 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能坚持四年以上而不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经济破产的, 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内力量和国际环境更无法支持长期的战争, 我们已经抗战两年, 我们差不多已走了整个抗战和取得胜利道路的一半。”
——王明《坚持抗战国策克服投降危险》
中国速胜?
中国必亡?
vs
王明
汪精卫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5)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背景: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
②内容:提出了抗战的三个阶段,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4)武汉会战(1938.6-10)
①过程:1938年6月中旬,日军调集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共毙伤日军近四万人。
②结果:1938年10月27日,武汉失守。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从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1、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面对十余万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1942.1)
面对10余万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重兵防御,输死抵抗。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人民的大胜利,他们不肯投降,他们决心为自由,为土地而战,他们是打不败的人民。
——《我们为何而战之中国战事》
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英国《泰晤士报》
国际: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接连败退
1、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2、战时内迁
(2)表现:
—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国立长沙
临时大学
国立西南
联合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国立昆明
师范学院
云南师
范大学
合并
1937年9月10日
1938年4月2日
迁址更名
解散
1946年7月31日
1984年更名
(1)原因:
①日军侵略不断加深;②保存抗战力量
①政治: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
②经济:沿海工业内迁
③文化:高校内迁 — 西南联合大学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2、战时内迁
材料1 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实现了政府内迁、工厂内迁企业内迁、学校内迁、文物内迁等。…….西南大后方接纳和安置了大批内迁的机关、工厂、学校和人口,保存和发展了抗战力量。
——陈平原《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材料2 (工厂)内迁后,不仅生产原有产品,而且努力生产武器弹药和其他军需用品,支持抗战事业。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工业内迁的作用:
①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布局;
③保存抗战力量,鼓舞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
高校内迁的作用:
①促进大后方教育的发展,为抗战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
②为战后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做了人才储备。
—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3)影响:
川江岸上的转战物资
知识拓展: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 冯安邦中将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王凤山少将等32名少将。
积极作用:
局限: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
(2)广大官兵浴血奋战,鼓舞了士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
(3)有力地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
(4)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
(5)为工厂设备、学校等内迁赢得了时间,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1)抗战初期实行片面抗战,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2)中国丧失大片国土。
第 部分

敌后战场的抗战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沦陷区人民的斗争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背景: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2)战法: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
(3)意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麻雀战
地道战
地雷战
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
120师贺龙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115师聂荣臻)
晋冀鲁豫
敌后抗日根据地
129师刘伯承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2.沦陷区人民的斗争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毛泽东
沦陷区抗日宣传标语
1941年,大同煤矿工人举行罢工和暴动,一部分工人参加了八路军。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先后派人前往北平、天津等大中城市,组织联络当地的秘密党员、进步青年和爱国人士,渗透到敌人内部,获取不少情报。
沦陷区党组织还通过秘密交通线安排转移大量干部和进步人士,不断向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帮助。
(1)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2)领导组织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
(3)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2)特点: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3)时间、指挥:
1940年下半年 彭德怀
(4)意义:
①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
◎百团大战形势图
②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使一切悲观、失望、动摇、妥协心理的谬误,都被充分暴露出来,从此抗战必胜,更加不容有丝毫的怀疑。
——《国民公论》四卷三期社论
3.百团大战(1940.8-12)
1939年以来,日本在华北地区实施“囚笼政策”,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把抗日根据地与其他地区、根据地与根据地之间隔离开来。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③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4. 1941年 “皖南事变”
(1)背景:
①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②日本在战略相持阶段对正面战场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政策。
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事变后,中共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真相。
(2)事件:
(3)结果:
中共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打击反共高潮,一面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皖南事变”。
项英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5.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1)政治上:
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2)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根据地百姓参加投票
根据地拥护减租减息
(3)军事上:
进行反“扫荡”,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
(4)思想上:
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纠正了“左”倾错误,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名词解释:三三制
三三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在政权机构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对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区别/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领导阶级
阶级利益
战场范围
作战方式
作战路线
战略地位
联系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
防御战
游击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
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相互依存、相互配合,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归纳总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联系与区别?
第 部分

东方主战场
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三、东方主战场
(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2)海外华侨在陈嘉庚等侨领的号召和领导下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海外华侨支援抗战
少数民族抗战浮雕
海外华侨捐资的救护车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
1.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
三、东方主战场
1941.6.22
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7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初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3.11
通过《开罗宣言》,决定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
1942—1945
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联合国家宣言》
三、东方主战场
3.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2)与英美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条约;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
中国远征军将领戴安澜
材料: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中国远征军
三、东方主战场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材料1: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2: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3:中国的抗战是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计划接近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1941.5.27
(1)中国战场开战最早,持续时间最长。1931年就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2)中国战场抗击日本的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总兵力。
(3)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4)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得到了国际公认。
第 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共七大
胜利进程
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共七大会场
1.中共七大
(1)背景:
(2)时间、地点:
(3)内容:
(4)意义: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1945年4月至6月(延安)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4月
1945年5月
1945年8月
美国、苏联
1945年8月9日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
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
中共七大的召开
2.胜利进程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的声明,解放区战场全面反攻
中国战区日本签字投降仪式
1945.8 美国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了团结抗战;
(2)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3)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
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
漫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向东望,看我们的百万雄师,
配合英勇的盟军,浩浩荡荡,
扫残敌,如猛虎驱羊踏破那小扶桑。
河山再造,日月重光。
胜利的大旗,拥护着蒋委员长!
我们一同去祭告国父,在紫金山旁。
八年血战,千万忠魂,
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
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
不负我们血染沙场。
——原中央大学校长 罗家伦《凯歌》
从《凯歌》中,你能得出抗战胜利有哪些原因?
能发现作者缺失的地方吗?为什么?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盟军的有力援助;
④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身份立场影响事实判断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近代首胜: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大国重立: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3)民族复兴: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本课小结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敌后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东方主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初):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
《论持久战》
战时内迁(工业、高校)
正面战场的意义
敌后战场的开辟
敌后战场的抗战:发动百团大战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
敌后战场的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
为什么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意义、原因
实战演练
1.(2024·盘锦)1933—1936年,伪满重刊《清实录》,日本指派专人对《清实录》逐卷检查,将有碍日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改”,如将“倭”字改成“日”字,将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记载大段删除。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打破东亚传统宗藩秩序
B.淡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C.消解隔阂实现东亚共荣
D.推动伪满州国史学发展
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3年到1936年期间,日本占据东北地区,受到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重新刊刻《清实录》,而日本将有碍日本的内容大量删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篡改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进而淡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这一时期东亚的传统宗藩秩序已经荡然无存,排除A项;C项描述是日本制造的美化日本侵略的舆论,不是日本删改《清实录》的目的,排除;日本的上述举措不利于满洲史学的发展,排除D项。
实战演练
2.(2024·哈尔滨)1937年11月在武汉成立了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宣传部下属的国际宣传处,该处多次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并在重庆专门建造外国记者招待所。1942年初,重庆成了名副其实的“远东战场的新闻中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重视海外宣传与军事斗争的配合
B.国共合作抗战引起国际社会瞩目
C.英美逐渐加强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D.希望依靠外交手段解决中日战事
A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国际宣传,组织外国记者到前线采访,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战,把战时陪都重庆发展为“远东战场的新闻中心”等,反映了当时的中国重视海外宣传与军事斗争的配合,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际社会瞩目国共合作抗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列举英美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排除C项;希望依靠外交手段解决中日战事与“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不符,排除D项。
实战演练
3.(2024·盐城)1942年3月,重庆《中央日报》指出,缅甸东吁(又称同古、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还是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泰晤士报》称“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上述评论表明,该战役( B )
A.推动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B.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C.扭转了国军缅甸战场的困局
D.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企图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境内的英勇作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B项正确;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该战役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但材料未体现扭转国军缅甸战场的困局,排除C项;第一次长沙会战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企图,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