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伯牙鼓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伯牙鼓琴》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7 10:3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艺术之美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单元导读:
古琴
瑶琴
玉琴
七弦琴
有三千多年历史。
这把古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
伯牙鼓琴
(1)图中俩人是谁?
俞伯牙 钟子期
(2)他们正在做什么?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在倾听。
(3)有谁知道这两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伯牙,姓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字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人物介绍
一个是上大夫,一个是樵夫,他们的地位悬殊这么大,他们之间究竟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伯牙鼓琴”是什么意思?
解题
鼓是什么意思?

伯牙鼓琴:伯牙弹琴。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锺子期 少选 汤汤乎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zhōnɡ
shǎo
shānɡ
wéi
wèi
我会读
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
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 /死。伯牙/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
鼓琴者。
感情朗诵
要把课文读好,除了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好课文的停顿,请标出节奏再读课文。
学习任务二:再读课文 理解大意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刚刚弹琴时伯牙想着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
锺子期 /死。
锺子期死后。
伯牙摔琴断弦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终生不再弹琴
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知晓文意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如果把课文分为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
弹琴
破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从这两句中的哪些词你想到哪些画面?
从这两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两个不起眼的词中看出了他们的心灵相通?为什么?
心灵相通、心有灵犀、默契
他们彼此是如此了解,可以称的上是什么?
知音
研读弹琴:

少选之间
研读破琴:
锺子期 /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可是这样一个难得的知音却离伯牙而去了,伯牙的心情会是怎么样呢?
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锺子期死后,伯牙很伤心,很痛苦,很绝望。
他做出了什么举动?
你认为破琴弦值得吗?
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情谊怎么样?
情谊深厚
从资料袋中你知道些什么?
想象拓展
伯牙既然是琴仙,那他的琴声除表现了高山流水,还表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景物?
白雪 、 清风 、 金光
炊烟 、 明月 … …
想象拓展
模仿句式,想象写话,写好后先同桌交流。
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1.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2.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鼓琴而志在金光,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鼓琴而志在炊烟,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善哉乎鼓琴,闪闪乎若金光。
善哉乎鼓琴,袅袅乎若清风。
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自主作业
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