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数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气温”这一熟悉的情境中引入数的大小比较问题,观察数轴上表示不同数的点的位置,发现归纳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与点在数轴上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掌握借助数轴比较数大小的方法,逐步建立利用数轴解决数的问题的意识。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轴作为理解抽象数的概念的形象化载体,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是一种必备的手段.通过比较数的大小这个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逐步促进学生建立主动借助“形”来研究“数”的意识,由数到形,再能由形到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理解数轴上点的位置与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比较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 在引入负数之后,数的大小比较出现了新的问题,利用数轴能让无形的数变得有形,让大小比较这种在小学阶段纯数的问题转化为点的位置的形象观察,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优势,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意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发现
1月某天,南京4点,8点,14点,18点,23点的气温值如表格所示:
时间 4时 8时 14时 18时 23时
气温(℃) -3 0 5 3 -2
【设计意图】 1.请将这5个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2.请将-3,0,5,3,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3,0,5,3,2的点,将这5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
4.观察点的顺序、数的顺序,你发现了什么?
5.在数轴上再找一些数验证你的发现.
【设计意图】 借助“气温”这个学生有生活经验的情境,复习数轴相关知识,引入数的大小比较结果.通过对点位置的观察,促使学生发现数轴上表示的数的“越往右越大,越往左越小”,并能利用这一规律由数值大小确定点的位置,由数到形.
(二)讨论总结
【设计意图】 经过观察感受之后,将体会用语言进行总结,掌握数轴上点的位置与其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三)尝试应用
例1: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并用“<”连接各数:
(1)-0.5和-0.6; (2)2.5,0和-2.5;
(3)-1.5和-0.5;
(4)-6和-4;
(5)-0,5,-4.5,0,3,-2,5;
(6)-0.8995和-0.8994
【设计意图】 从熟悉的正数比大小入手,学会使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在画图困难时,能分析位置特征来比较数的大小.
【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 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例2:已知A,B,C为数轴上的三个点,请你根据以下条件将点A,B,C及原点O这四个点按数值从小到大排列.
(1)点A、B都在原点右边,且点A离原点较远,点C在原点左边;
(2)点A、B都在原点左边,且点A离原点最远,点C离原点最近;
(3)点A在点B右边,点C表示负数且在点A,点B之间.
【设计意图】 借助不同条件,复习总结数的大小与数轴上对应点位置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明确点的位置条件对应的数量意义.
(四)回顾总结
点的位置→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再次明确重点:点的位置与数的大小的关系,使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