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1课时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复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情感态度】
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体验类比地进行研究是学习时获取新知
的重要途径,从而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
不等式性质3的运用,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关系列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甲、乙两家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更大优惠?
解:设累计购物x元.
当0<x≤50时,两店_________.
当50<x≤100时,_________店优惠.
当x>100时,在甲店需付款______元,在乙店需付款______元.
分三种情况讨论:
(1)在甲店花费小,列不等式:____________.
(2)甲店、乙店花费相同,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3)在乙店花费小,列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比地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解问题1中的不等式和方程.
【教学说明】
可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上面的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战果.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归纳结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注意:在系数化为1时,若遇到需要运用不等式性质3,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
(2)- ≥18.
2.当x取什么值时,3x+2的值不大于的值.
3.一次知识竞赛共3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一道题得-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获得优秀(90分或90分以上),则小明至少答对了___道题.
4.已知方程组的解x与y的和为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
5.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1>的解集是x<1/2,求a的值.
6.已知不等式4x-3a>-1与不等式2(x-1)+3>5的解集相同,求a的值.
7.当k是什么自然数时,方程2/3x-3k=5(x-k)+6的解是负数?
8.当x取什么值时,代数式 的值不小于7/8-的值,并求出此时x的最小值.
【教学说明】题1可由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解题过程.其它学生在草稿纸上解答,教师巡视,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板书完后,教师给予点评,加深印象:题2~3,教师给予提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寻找不等关系;题4~8,先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寻找解题思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解答.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部分习题来讲解.
【答案】1.解:(1)去分母得:
2(2x-5)≤3(3x+1),
4x-10≤9x+3,
-5x≤13,
x≥-13/5.
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2)化简得:2(x-1)-4/3(2x+1)≥18,
6(x-1)-4(2x+1)≥54,
6x-6-8x-4≥54,
-2x≥64,
x≤-32.
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2.解:由题意得:
6x+4≤7x-3
-x≤-7.
x≥7
3.24 解析:设小明答对了x道题,则4x-(30-x)≥90,5x≥120,x≥24.即小明至少答对了24道题.
4.解:将两个方程相加得2x+2y=1-3a.
∴x+y= .
∵x+y>0,∴>0,
∴a<1/3.
5.解:化简不等式得(1-a)x>-1.
∵x<1/2,∴1-a<0.∴x<
∴=1/2,∴a=3.
6.解:解不等式4x-3a>-1得,4x>3a-1,x>;
解不等式2(x-1)+3>5得,2x-2+3>5,2x>4,x>2;
由于上述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同,∴=2,∴a=3.
7.解:解方程得x=<0,
6k-18<0,k<3,
故自然数可取k=2,1,0.8.
解:依题意: ≥-,
解得x≥-1/4,即当x≥-1/4时,代数式的值不小于-的值,此时x的最小值为-1
4.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同,只是在系数化为1时,若遇到运用不等式性质3,一定要改变不等号方向.
2.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9.2”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课主要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自主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