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6 23:2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结合地图分析古代文明区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
多分布在大河流域附近
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多元特征
各个文明区域不断拓展,相互连接起来
独立发展
与上一幅地图相比,各个文明区的分步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相互连接
文明的扩展主要是指区域文明不断扩大范围和影响力的过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标准:
1、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2、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一、打破孤立——古代文明的扩展
二、走向整体——古代世界的帝国
三、推动交流——文明的交流
材料1: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在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1.扩展原因
(1)必要性:人地矛盾突出,农业需要更多的土地,扩张及争霸战争的需要
(2)可能性:农耕文明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军事实力的提升
材料2: 亚述骑兵
亚述是古代两河流域北部的古国。公元前8世纪,亚述大举向外扩张,建立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几乎战无不胜。
农耕文明具备扩张的潜力
亚述骑兵
思考点:古代农耕文明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的原因
请结合材料与教材从扩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角度讨论
一、打破孤立——古代文明的扩展
一、打破孤立——古代文明的扩展
2、扩展的表现
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时埃及疆界
(疆域最大)
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统一后的疆域
方向:向东北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
原因:受自然条件影响(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
范围: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方式:武力征服
一、打破孤立——古代文明的扩展
根据P8及材料,






亚 述
亚述帝国
两河流域
小亚细亚
古埃及
方向: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
范围:
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前1595年赫梯人入侵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灭亡。赫梯后来被亚述所灭。
亚述帝国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且一度征服埃及。
方式:武力征服
2、扩展的表现
一、打破孤立——古代文明的扩展
3、希腊文明的拓展
古代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方式: 移民(殖民)
条件(原因):凭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可能性)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人多地少)、工商
业为主的经济需求(必要性)
方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
范围: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通过移民方式进行殖民
分散性:沿地中海北岸和黑海周边建立据点,呈现线状分布,未形成统一帝国
独立性:殖民城邦一般都沿袭母邦的制度和习惯,但又独立,不依附母邦。
希腊的海外殖民不仅和古代一般的民族迁移不同,更与近现代资本主义侵略有别,海外殖民通常由某一城邦发起,即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另立家园,即为子邦--殖民城邦,而殖民城邦与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都是平等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柏拉图
利用地图和材料,分析希腊文明扩展的特点
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 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 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希罗多德《历史》
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主要代表
扩展区域
扩展方式
特点
影响因素
扩张影响
古埃及、古巴比伦、亚述帝国
古希腊
西亚和北非的部分地区
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
移民(殖民)
被征服者服从征服者
殖民城邦独立自主,不受母邦控制
①自身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优势;
②自然条件的限制(多山、少地);
③工商业的发达程度。
①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④人地矛盾以及扩张战争的需要
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文明相互交流,促进大帝国的兴起
一、打破孤立——古代文明的扩展
结合教材,探究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拓展有哪些异同?
武力战争(征服)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文明交流
农耕与海洋文明的扩展潜能
武力征服
海外殖民
古代文明的扩展
各大帝国的兴起
促进
推动
文明的扩展
波斯帝国(春秋)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战国)
罗马帝国
意为统治区域、统治权力,特别是一个民族通过武装征服统治其他部落或族群建立的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
三大帝国共同的特点是: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
二·走向整体——古代世界的帝国
早期波斯
居鲁士时期
冈比西斯时期
大流士时期
波斯帝国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1)兴亡
①兴起: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帝国。
②衰亡:
公元前499-前449年,希波战争。波斯入侵希腊失败,由盛转衰。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为了称霸希腊,打着为希腊复仇的旗帜,率军远征波斯帝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所灭。
1.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公元前330年)
二·走向整体——古代世界的帝国
①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
②地方: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制约;
③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④经济制度:铸币制度;赋税制度(货币税和实物税)。
(2)统治措施:
材料1: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玛兹达(代表光明与幸福的最高之神)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材料2:大流士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在全国修建驿道,最长的一条称为“御道”…大流士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
完备的交通道路
统一的货币制度
完善的税收体系
(2)波斯帝国扩张的影响:
材料:事实上,亚历山大帝国和后来的罗马帝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复制了波斯帝国的统治模式。因此,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罗马古典文明提供了借鉴。
—亓佩成《论波斯帝国政治体制的流变》
①积极:总结西亚北非地区的古代文明,为其它文明提供借鉴;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的开发;位于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②消极:通过武力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1)兴亡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成功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2)统治措施
①政治: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②文化:推广希腊文化。
二·走向整体——古代世界的帝国
2.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公元前323年)
1、含义: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去世,庞大的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3 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 300 年的时期,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 、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 、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时代,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知识拓展
希腊化时代
2、统治方式: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①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
②在波斯,以波斯正统人自居,沿用波斯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穿波斯服装,推广波斯礼仪,与波斯人通婚; 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特点:
因俗而治;加强专制;笼络当地贵族;实行融合政策;推行希腊化
【课堂探究】亚历山大东征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1: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同时,东方文化中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等不断在对希腊文化进行着反向渗透。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1)积极:
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②建立统一的大帝国,加强了地区经济的联系与发展;
③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2)消极:
①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②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
3.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
(1)兴起:
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前27年帝国建立。2世纪左右达到鼎盛。
(2)扩张:
征服意大利;向地中海地区扩张,把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
①政治上:实行帝制,大力发展奴隶制;地方实行行省制。
②经济上: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③文化上: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国教
④法律上:以罗马法维护统治
(3)统治措施: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全球通史》
二·走向整体——古代世界的帝国
(4)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影响逐渐扩大,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公元313年,罗马政府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并存,使其取得合法地位。《圣经》是重要的经典。于392年被定位罗马帝国国教。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正式分裂,东派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自称公教(即天主教)。
(5)罗马法:
材料:在共和国时期,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保证了对外战争的胜利,共和国内部社会稳定,罗马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平民权益的法律。在帝国时期,罗马法又增加了许多内容,以调解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巩固了帝国的统治和统一。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最重要的也许是,基督教在一个混乱不宁的时代在老百姓感到无家可归、为生活所抛弃之时,提供了友谊。……在旧秩序的法律和哲学日益落后于潮流、日益行不通之时,基督教为弱者和地位微贱者提供了顺应潮流的东西和希望。
——《全球通史》
知识拓展 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罗马建城
罗马帝国
东西两个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前323年
476年
395年
前509年
前27年
1453年
前8世纪
前450年
535年
《罗马民法大全》
十二铜表法
形成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法律形式)
发展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适用范围)
完备阶段:形成体系
习惯法: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规定来调整社会关系,具有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垄断并随意曲解法律。
公民法(前6C-前3C早期):只适应罗马本邦公民的法律。公民法偏重公法轻私法,形式僵化。
万民法(前3C中-公元3C):适应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产生于共和国晚期(罗马不断进行军事扩张,为满足统治的需要)。万民法形式较为灵活。
自然法(前1C):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被誉为“自然法之父”的西塞罗提出,自然法不是实在的或具体的法律,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和规范色彩的正义论与价值观,其基本的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和正义。
罗马法的基本精神:
①保护私有财产;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③注重程序,无罪推定。
材料: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影响:
①对罗马: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②对后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步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罗马法 对后世的影响
陪审制度 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 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
“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资产阶级以立法的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
保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
知识拓展 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6)帝国衰落:
①过于庞大的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②边境压力逐渐加大
原因:
分裂: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奴隶制时代结束,历史进入了新的封建制阶段。
4世纪末(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灭亡:
古代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统治时间 BC550年—BC330年 BC336年—BC323年 BC27年—AD1453年
主要统治者 大流士一世 亚历山大 凯撒、屋大维
统治措施 1.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1.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君主专制; 2.地方实行行省制 ; 3.推广希腊文化。 1.实行帝制,大力发展奴隶制;
2.基督教在4世纪成为国教;
3.成熟罗马法,《民法大全》。
共同点 1、版图范围: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疆域广阔; 2、建立途径:武力扩张,军事征服; 3、政权特点:君主专制;依靠军队、官僚体系维持; 4、保持较长时间的政局稳定,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民族矛盾的加深,帝国(帝制)不可避免地走向分裂、没落。
梳理古代世界三大帝国的统治概况并总结其共同点
总之:
扩张战争充满着暴力和灾难;
扩展了农耕文明区,客观上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促进了亚欧非之间经贸、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促进了各文明间的交融互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领 域 科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技术 农耕技术
冶铁技术
2.文艺 神话故事
雕刻艺术
3.文字 向东
向西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北非一些地区。
起源于西亚,逐渐扩展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希腊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
古代西亚字母
古代埃及字母
古代印度字母
……

西
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1.交流的总趋势:
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2.交流的表现:
三·推动交流——文明的交流
罗马出土的汉代丝绸
新疆出土的罗马纺织品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影响:①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往来。
②促进了大国的兴起(西汉和大秦)
“丝绸之路”:文明相互交流,融合,传承,发展之路
3.丝绸之路
(1)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
(2)罗马帝国时期:
①通过丝绸之路,与汉朝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②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
③2世纪,已有罗马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课堂小结
古代文明的扩展
各大帝国的兴起
不同文明的交流
促进了
推动了
农耕文明的拓展:
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海洋文明的扩展:古希腊
波斯帝国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文明的多领域传播:农耕技术、冶铁技术、
神话故事、雕刻艺术、字母文字
丝绸之路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威海)下图呈现了棉花栽培在欧亚非大陆的传播情况。这表明( )
A.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
B.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C.农耕文明具有扩展能力
D.古代文明交流内容单一
C
[解析] 根据题干示意图可知,棉花栽培源于印度地区,农耕文明因其经济优势,具备了稳定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C项正确;仅由材料示意图不能得出多元一体的结论,且世界文明也不是多元一体,排除A项;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24·兰州)10世纪前后,唐和大食文献均载有一个情节相似的商人与鲸鱼故事,古罗马史籍也有相似记载,古印度同样有一些情节相近的佛本生故事。商人与鲸鱼故事的源头在印度,原型是商人与摩竭鱼佛本生故事。这反映( )
A.中华文明文化圈的影响扩大
B.地域交流影响多元文明发展
C.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共同性
D.古代印度文明的引领性发展
B
[解析] 根据材料“商人与鲸鱼故事的源头在印度”,而中国、古罗马也有类似的故事或记载,这说明古代不同地域之间有文化交流,而这种交流又丰富了各自文明,所以材料反映了地域交流影响多元文明发展,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印度文明的向外传播,不是中华文明的影响扩大,排除A项;古代文明即使有某些相似性,但整体上来说古代文明发展进程是各具特色的,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一个故事源头在印度,不能说明古代印度文明的整个水平如何,排除D项。
3.(2024·南宁)据历史文献记载,波斯帝国建立了以波斯波利斯——苏萨之间的主干道为核心、覆盖帝国全境的御道网络。其中,呼罗珊大道成为波斯帝国与中亚、南亚交通的主干道,它与穿越上美索不达米亚前往叙利亚的传统亚述商路联结,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段的主干道。这表明波斯帝国的道路建设( )
A.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
B.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C.服务于对外军事征服的需要
D.开辟了亚非之间的新商路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波斯帝国道路沟通中亚、南亚以及沟通陆上丝绸之路西段,有利于东西交流,B项正确;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继承波斯基本制度,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波斯帝国道路发达,便利帝国内部以及帝国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交往,军事征服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根据材料“它与穿越上美索不达米亚前往叙利亚的传统亚述商路联结,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段的主干道”可知,只是传统商路的畅通,并没有沟通亚非,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