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理查德.阿克莱特
理查德.阿克莱特,出身贫穷,当过理发师,卖过假发,开过酒馆。一心想发大财的他盯上了棉纺织业,发明了新型的水力纺纱机,开办了第一家水力棉纺纱场,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晚年,阿克莱特已经成为英国最富有的纱厂主。
一名理发师的传奇人生
工 业
革 命
影响世界的
中外历史纲要下10课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的概念
任务一:阿克莱特建立工厂,首先会考虑哪些因素?
制度
市场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钱乘旦
工业革命的背景
9
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材料二: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是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18世纪中期,英国每年批准专利不到300项,19世纪中期上升到4500项左右。这些专利被迅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推动了众多行业的进步。
——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
君主立宪制
材料三:18世纪的圈地运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议会颁布了大量的“圈地条例”。圈地运动建立新型的资本主义大农业经济体制,单位面积产量有明显提高。……史家克里德特认为:圈地运动使失去收入来源的小农被迫转入乡村工业或向城市迁移,从事纺织、冶铁、木材加工、酿酒等家庭副业。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9
经济保障:圈地运动的开展为工厂提供大量劳动力和原料。
圈地运动
“羊吃人”
zh
返回
制呢业发达,羊毛的需求量大
zh
资产阶级贵族为获取高额利润,圈占土地养羊
农民被迫离开土地
自由劳动力 成为雇佣劳动者
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zh
充足的原料 自由劳动力
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四:在1698至1775年这一时期,(英国)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600%之间。1698年,英国约15%的海运贸易是与其殖民地进行的,但是到1775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33%。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市场动力:
1、国内:农业资本主义迅
速发展。
2、国外:英国是世界上最
大的殖民帝国。
材料五: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技术支持:手工工场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制度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原料 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资金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市场 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了生产经验,
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总结
工业革命的进程
任务二:阿克莱特会选择哪一行业?
棉纺织业
作为商人,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需求大的行业
纺织行业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
蒸汽轮船
1814年
英国人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动力革新
交通工具革命
19时祭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闭环
英国
欧洲北美
辐射
工
业
革
命
发
展
推动
税收
立法
直接投资
推动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19c60s-20c初)
(1)动力: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与使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876年贝尔——电话
1866年西门子——发电机
1877年爱迪生——留声机
(2)交通: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1876年,奥托——内燃机
1886年,卡尔本茨——汽车
内燃机VS蒸汽机
效率更高
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
(3)新兴产业:化学化工兴起,采取化学方法加工或合成新材料, 石油化工业发展。
(4)旧产业部门: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焕发出新的活力。
1866年诺贝尔——硝酸甘油炸药
1869年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任务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技术来源
发展时序
主要能源
动力发明
重点产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技术与生产未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近代科学为指导
以英国为中心辐射他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美、德最为突出
煤炭
电力、石油
瓦特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以棉纺织业开始,
以轻工业为主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
重工业部门
任务四: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生产力每1000年才增长1倍,而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GDP增长了约4倍。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
命中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生产力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发展迅速,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经济繁荣。
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水晶宫
左轮手枪
天文望远镜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
大企业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组织: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材料二:普通工作日从每天早上6点准时开始,每天有半小时的早餐时间、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以及下午半个小时的喝茶时间……工人迟到2分钟将会被扣除半小时的薪水……如果不是跟工作相关的原因,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工作期间禁止聊天……
——科林·霍姆斯《欧洲经济史档案》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阶级结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中间阶级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
1832年议会改革
议会改革
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
英国宪章运动
爆发工人起义;推动资产阶级改革和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
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社会生活:人口数量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材料三:1915年,其中(工厂)女工为245026人,占工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还现了教师、医生、护士、记者等知识妇女。职业角色发生变迁改变了性别分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模式,女子的地位随之变化。
——王晓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
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社会生活:人们的文化素质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1878年,为了给铁路工人提供娱乐,英格兰北部曼彻斯特市成立牛津路足球俱乐部,此即曼联前身。
时间观念增强
社会生活:人们的生活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兴起,生活习惯改变。
社会问题
材料四:在工厂制度之下,厂主就是厂主,而工人则永远是工人,他们之间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无论是思想观念言谈举止,还是饮食服饰、生活环境都迥然不同……工厂主为了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对工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固定在某一处,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
——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
资产阶级研究》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泰坦尼克号”结构图
材料五:早在1790年,格雷格就在工厂附近建立了学徒之家,井开始从孤儿院和那些多子女又无力抚养的贫穷家庭中招收童工,签署7年的合同,吃住全包,有人专门管教。
——《棉花帝国》
童工现象激增
材料六:泰晤士河有“皇家之河的美誉”。工业化来临彻底改变了泰晤士河的命运…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其中许多人并非溺水死亡,而是因为喝进了污染的河水。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
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四千人死亡
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
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美国、德国崛起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全球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逐步扩展
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开始交融
殖民掠夺
武力侵略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在两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闭关锁国,爆发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重。
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坚持对外开放;
坚持科技创新。
总结: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方面
(1)生产力与产业结构:生产力大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全面展开。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生产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3)社会阶级结构: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展开斗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4)社会生活: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消极方面:
(1)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童工现象激增、疾病与犯罪等社会问题。垄断组织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的消极现象。
(2)世界面貌与格局:彻底改变世界的面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拉丁美洲和亚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建立殖民统治,逐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1.(2024·深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是一个岛国,孤悬海外,正好为突变提供了温床。英吉利海峡的宽窄适宜,能够为通商提供便利,又能抵御外敌。不列颠岛不大不小,刚好可以养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又便于统一。材料强调英国工业革命是( )
A.与欧亚大陆距离适度的结果
B.欧洲刺激英国经济的结果
C.经济地理因素相结合的结果
D.“大陆均势”外交战略的结果
C
[解析] 根据材料“岛国,孤悬海外,正好为突变提供了温床。英吉利海峡的宽窄适宜,能够为通商提供便利,又能抵御外敌。不列颠岛不大不小”可知,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是地理位置、版图、经济等要素,因此是经济地理因素相结合的结果,C项正确;与欧洲大陆距离适度只是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有利条件之一,并非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而不是欧洲大陆,当时欧洲并未发生刺激工业革命的经济变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的“大陆均势”外交战略,排除D项。
2.(2024·通化)在18、19世纪的英国议会圈地中,田地由混杂交错的条田和开放的荒地转变为相对规则的围田;住房由集中于村庄中心转变为分散到圈地之后的分配地上;道路体系也相应进行了调整,道路更宽更直;耕地中的排水系统得到了改造。由此可见,英国的圈地运动( )
A.导致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一定程度重塑了乡村景观
D.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C
[解析] 根据材料“转变为相对规则的围田”“道路体系也相应进行了调整”等可知,在18、19世纪的英国议会圈地中,农村田地逐渐规范工整,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因此,圈地运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乡村景观,C项正确;材料表明英国的圈地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乡村景观,没有涉及财富分化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圈地运动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没有体现其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市场等要素,排除B项;材料表明英国的圈地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乡村景观,没有提及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等内容,排除D项。
3.(2024·湛江)英国的工厂主习惯于让别人乞求自己采用他们的新发明,至于这个发明的原理则完全不想知道。像德国那样邀请科学家从事某种研究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做有很大的侥幸因素在内。这可以用来说明英国(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缓慢的原因
B.科学研究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德国
C.工业革命采用的工业模式更先进
D.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特点
A
[解析] 根据材料“像德国那样邀请科学家从事某种研究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做有很大的侥幸因素在内”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作为发源地遥遥领先,德国还比较落后,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主趋于保守,不积极主动地采用新发明,最终落后于德国,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英国人思想转向保守,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落后,但是英国的科学研究是否落后于德国在材料中无从得知,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工业模式,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主要是由工匠完成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更多与科学理论相结合,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保守做法,而不是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特点,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