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BERLIN
1961
柏林墙
1961~1990
COLD WAR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冷战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 '冷战'。"
-﹣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 (1946年1月20日)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COLD WAR
高墙筑立,铁幕降临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一·高墙筑立,铁幕降临
1945年5月8日 美国驻苏参赞 乔治·凯南
“人们在欢呼雀跃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美国驻苏联参赞乔治·凯南
“ 战 争 才 刚 刚 开 始 ?”
GDP占全球66%
钢铁产量占全球61%
汽车产量占全球80%
黄金储备占全球75%
The United States VS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The United States 战后的美国
苏联经过战争的冼礼,成为有能力同美国抗衡的军事和政治强国。它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武器制造技术也处于领先水平。通过战时的领土调整,它的领土面积扩大了69万平方公里,战略地位进一步増强。……在苏军控制的范围内,不少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道路。
战后的苏联
全球扩张的国家大战略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
冷战爆发的缘由
经济利益:
资本主义制度,追求开放的海外市场
The United States
意识形态:
向世界传播西方制度与价值观的使命
1944年10月21日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并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
苏联:
保障国家安全的大战略—建立势力范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各种经济和政治势力在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结果。
——斯大林
冷战爆发的缘由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1945年2月
资本主义必然导致战争
西部边境安全担忧
建立势力范围
美
国
苏
联
全球扩张的国家大战略
保障国家安全的大战略
冷战
苏联建立势力范围威胁美国大战略
意识力量不及美国而产生不安全感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
发表《和平砥柱》的演讲
正式拉开冷战的序幕
1946
1946
1946
1947
凯南长电报
诺维科夫长报告
杜鲁门主义
2月22日
3月5日
9月27日
3月12日
1946
1947
“铁幕演说”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
8000字“长电报”
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
苏联驻美大使
诺维科夫的“长报告”
断定美谋求世界霸权
美国总统杜鲁门
发表国情咨文
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冷战表现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政治
文化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7年提出“马歇尔计划”
扶持和控制西欧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成立“北约”
1955年成立“华约”,
--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949年成立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1949年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1947年成立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冷战推动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苏联“反和平演变”战略
冷 战 高 潮 之 一
柏林危机告急!
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1949年,德国分裂。
324 天封锁
20 万架次
250 万吨
1398 架次/天
(东西柏林地图)
(美军进行空运)
第三次柏林危机——柏林墙的修建
“玫瑰计划”
边防中心共有567辆装甲运兵车、48个大型榴弹发射器、48座反坦克炮、156辆装甲车、2295辆其他车辆以及992只猎犬。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或“强化边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
“反法西斯防卫墙”
冷战高潮之二——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惊魂
1962年10月16日~10月28日
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赫鲁晓夫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回忆
加勒比海地区
两分钟之内到达佛罗里达
五分钟之内即可覆盖美国三分之一的国土
威力比广岛原子弹大20~30倍
高墙筑立,铁幕降临
冷 战 的 基 本 特 点
1.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
2.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3.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
4.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
自我控制机制
5.不对称不完全
6.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但美国优势并不足以直接挑战苏联
对苏联的伤害大于美国
两极格局未能囊括所有国家地区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牵制两极格局
缓和美苏对抗
萌发多极力量
军事威慑
遏制政策
军备竞赛
缘由
空间、解决方式
力量
裂缝之下,多极趋势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二·裂缝之下,多极趋势
5043人成功
3321人被捕
239人死亡
260人受伤
裂缝之下,何以为家
一位妇女透过缝隙观察墙外的世界
一对年轻的父母把刚出生的孩子给他的爷爷奶奶看看
一对老人通过绳索送给孩子新婚礼物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大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73年:英国、丹麦等国加入欧共体
欧洲成为世界另一个力量中心
·西欧·
神武景气与日本经济的腾飞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多极力量的孕育-资本主义阵营
二、裂缝之下,多极趋势
波兹南事件(1956)
匈牙利事件(1956)
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1968)
中苏关系破裂
中国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
·中国·
★北京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莫斯科
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多极力量的孕育-社会主义阵营
二、裂缝之下,多极趋势
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万隆会议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多极力量的孕育-“第三世界”国家
二、裂缝之下,多极趋势
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
——尼克松,1971年
国 际 形 势 变 化
二·裂缝之下,多极趋势
墙终崩溃,冷战终结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962.10
1979
缓和
顶峰
1985
1991
紧张
瓦解
收缩
冷战终落幕
▲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
▲ 1987年美苏领导人签署中导条约
▲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 拆除柏林墙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两极崩溃
三·墙终崩溃,冷战终结
推倒柏林墙——1990.6.
“现在,我们要确保没有哪堵墙能再次把人们分割开,这告诉我们,没有高墙能把人们拒之门外,没有打不破的高墙”。
——德国总理默克尔
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重构
1991年~至今
一超多强
多极化格局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
多极化
BR ICS
G
7
三·墙终崩溃,冷战终结
中美新冷战?
新墙又起?
2024
三·墙终崩溃,冷战终结
冷战的启示
太平洋足够大,
容得下中美两国
所有物理世界的墙都是可以破的,只有人们心中的墙才是最为牢固的。
——习近平
1.(2024·阳泉)1950年10月15日民主德国进行选举,在某电台的报道中,用“德国苏占区”来表示民主德国;用“所谓的人民选举”来表示这次选举,用“苏联批准的报纸”来表示民主德国的报刊。在“区域工作日”和“与柏林交谈区”栏目中,苏联扮演着民主德国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和民主德国人民的“伙伴和同盟”的角色。该电台的宣传( )
A.使德国逐步摆脱战败国的国际形象
B.凸显了苏联对民主德国的政治影响
C.渗透了东西方阵营冷战对立的思维
D.有助于民主德国重新融入国际社会
B
[解析] 据材料中“用‘德国苏占区’来表示民主德国”“用‘苏联批准的报纸’来表示民主德国的报刊”“伙伴和同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背景下德国分裂为东西两德,西德为联邦德国,东德为民主德国,民主德国受苏联控制,材料内容体现了苏联对民主德国的政治影响,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民主德国,强调其受苏联影响较大,和“摆脱战败国的国际形象”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苏联对民主德国的影响,没有涉及西方,排除C项;在冷战和两极格局下,民主德国受到苏联控制,实际上不利于民主德国融入国际社会,排除D项。
2.(2024·潍坊)20世纪五十年代亚非会议召开前后,美国等西方媒体宣称此次会议“不过是一次午后的茶会”“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的领导权”;美国总统准备向国会提出新的经济援助计划,企图以此来影响参加国的立场,美国还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扬言要保卫台湾不受武装侵犯。西方上述举措根本目的是( )
A.制造第三世界的内部矛盾
B.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
C.极力维护现存的国际秩序
D.应对多极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五十年代,大量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面临相同的任务:巩固政权、发展经济,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合的要求。西方不希望看到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挑战现存的以西方为核心的国际秩序,C项正确;A、B两项仅仅是手段,构不成根本目的,排除;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排除D项。
3.(2024·无锡)1971年秋,美国环保署空气污染治理小组访问苏联,与苏联专家展开研讨。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期间,两国共同签署了《美苏环保合作协议》,空气污染治理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说明美国( )
A.尝试主导建立全球治理体系
B.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地位
C.试图弥合美苏意识形态分歧
D.寻求缓和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加强合作,说明美苏两国寻求缓和冷战对峙局面,D项正确;由材料得不出是美国尝试主导建立全球治理体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美国和苏联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加强合作,没有体现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排除B项;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不可能弥合,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