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本练习分为第I卷(选择题) 和第II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00分,练习用时60分钟。
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不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练习卷上。
第Ⅰ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1.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完全听命于周天子。但是此时出现的霸主却多采用“尊王”的战略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并使本国的对外政策合法化。这一现象
A. 表明宗法制仍然有重大的影响 B. 说明周王依然有至尊权威
C. 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加快了周王室的灭亡进程
2. 唐朝前期在中央掌握决策大计的是三省宰相班子,唐朝后期即逐渐过渡到翰林学士和枢密使手中。这反映了唐朝
A. 中枢政制的演变 B. 官僚政治的成熟
C. 中央集权的强化 D. 行政效率的提高
3.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朝为行省、路、府、州、县五级。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B. 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加
C. 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D.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4. 伯里克利曾经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作出了这样的陈述:一个公民只要在某一方面是杰出的,就可以优先予以公职,这不是一种特权,而是对功绩的肯定与回馈。在这里,伯里克利
A. 要求法律保证社会公平 B. 反对以道德水平作为公民的资格条件
C. 强调对才能的充分重视 D. 认为所有公职都要体现对功绩的回馈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二历史 第 1 页 (共8 页)
5. 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与英国、法国均不同,美国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
A. 代议制是民主实现的唯一形式 B. 民主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C. 美国的民主形式优于其他国家 D. 总统制共和政体是民主主流
6.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以象征汉族十八省团结的十八星旗为国旗。1911年12月,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临时参议院会议通过决议,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达成以五族共和为建国之本的共识。这一变化表明辛亥革命
A. 践行了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思想
B.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C. 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D. 实现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转型
7. “克服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指的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8. 1978年5月7日,国务院下发通知,提出要有条件、有计划地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要规定合理的奖励、计件工资办法,严格控制奖金总额和计件超额工资。这表明
A.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B. 政府尝试突破计划体制束缚
C. 经济体制改革序幕的拉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主体
9. 有人讲到古代某一人才选拔制度时指出:“流风所及,绝对的道德化更易令奸狡之徒竞相奔逐,以刻意伪饰的德行示人,沽名钓誉,以此来博揽声望,求取名利,由此投机矫饰行径渐起,士风为之败坏。”这一制度指的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二历史 第 2 页 (共8 页)
10. 明永乐年间,在殿试之后增加从二、三甲进士中选拔庶吉士的考试,所选庶吉士来源于全国各省。此后又实行各省乡试按定额录取,会试分南、北、中卷,按比例录取,并对边远落后地区给予充分照顾。这些措施意在
A. 扩大政府统治基础 B. 提高官员行政能力
C. 兼顾各地经济差异 D.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11. 19世纪中后期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西方文官制度
A. 与中国科举制初衷一致 B. 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
C. 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D. 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
12. 1851年, 英国常任文官人数为4万人, 1901年达11.6万。而到1968年,文官人数已高达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战后的增长更为迅速,在环境事务部等部门已占全部文官的52%——60%。这种变化表明英国
A. 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B. 君主立宪存在严重的弊端
C. 冗官的问题日益突出 D. 政府的社会干预职能扩张
13.当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逐渐失去了对乡村社会教化主体的控制,使得乡村社会的教化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失范状态,地方社会对中央的向心力于是逐步消失殆尽。据此,当时乡村教化结构的变化
A. 最终使得科举制迅速瓦解 B. 表明清朝中央集权开始丧失
C. 直接导致清政府走向灭亡 D. 凸显了晚清政治结构的变化
14.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
A. 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
B. 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C. 加强干部思想建设,提高治国水平
D. 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15. 2005年,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但我国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坚持党管干部,不搞“两官分途”,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造成我国公务员制与西方公务员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的影响 B. 西方公务员制存在重大缺陷
C. 东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 D. 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二历史 第 3 页 (共8 页)
16. 下表为先秦典籍记载的内容,这些反映出周朝
记载 出处
毋坏屋, 毋填井; 毋伐树木, 毋动六畜, 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周文王·伐崇令》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 而为之守禁, 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 《周礼·地官》
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逸周书·聚篇》
A. 保护生态的法律体系完整 B. 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C. 人与自然间长期和谐共存 D. 最早制定生态保护法律
17. 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商定,去繁减重,编成《大明律》,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由此可见,明初
A. 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B. 以法治国成为上下共识
C. 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 D. 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成
18. 新中国成立后历次通过的宪法都包括序言和四章。1954年宪法的目录顺序为“序言” “总纲” “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了“国家机构”前面。宪法结构顺序的这一变动
A. 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B. 昭示着人民当家作主
C.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 完善了国家民主法治
19. 汉代的互市成为汉民族与匈奴、鲜卑、乌桓等边疆少数民族进行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汉朝以铁器、丝织品和其他手工艺品及粮食等,交换少数民族的牛马及土特产品。这反映了
A. 各民族群众可以自由进行贸易 B. 汉朝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汉朝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D. 中原与边疆生产方式的差异
20. 唐太宗时期,唐朝境内居住着大量外国侨民,仅广州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这些外国侨民可以享受“国民待遇”,自由生活、经商、学习、参加科举考试,有不少人在中央或地方的官府中任职。这反映了唐朝
A. 国家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B. 文明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C. 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D. 经济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二历史 第 4 页 (共8 页)
21、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
A. 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B. 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
C. 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D. 受到了《万国公法》的影响
22. 有学者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从天而降的全新事物,它的出现与设计,与历史上中国的族群政治与边疆政治的传统有直接关联。”这一观点意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开创了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 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
C. 照搬了治理边疆的传统模式 D.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采取联邦制或其他形式,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材料中的“基本国情”指的是
A. 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B. 国内各民族平等地位的实现
C. 各民族聚居情况及文化的特点 D.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实现
24.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又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这种变化是基于
A. 国际国内形势变化 B. 放弃了意识形态斗争
C. 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D. 不结盟运动迅速发展
25.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共二十大提出
A. 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
B.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建设“一带一路”,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
D. 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二历史 第 5 页(共8 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历史
选择题答题表(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其中26题24分, 27题26分, 共50分。)
26. (24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董仲舒认为,变法使秦民“贪庚、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 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说: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引司马迁的记载,将“秦民大悦” “家给人足”统统删掉,大概他认为这是溢美之调,有悖史实。其他如王安石与朱熹也是肯定与否定两种看法。
新中国教科书完全一边倒的正面评价始于1956年,其视角主要在于实现了中央集权,结束了贵族政治,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2014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俊伟在《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中指出:商鞅变法建立了以官僚体系为依托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变法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为了支持战争,他采取弱民、夺民、愚民的措施,大力加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这样的变法缺乏人文主义关怀,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商鞅把礼乐、孝悌、诚信、仁义、非兵、休战等视为危害国家的“虱害”,执意铲除。连坐使居民相互监督,降低了人文道德水准。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辩》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董仲舒否定商鞅变法的原因。 (12分)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二历史 第 6 页 (共8 页)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评价历史事件的因素。 (12分)
27. (26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样的结论就是主张以法律为治了;建立(轮番)制度就是法律。那么,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应该承认邦国必须设置若干职官,必须有人执政,但当大家都具有平等而同样的人格时,要是把全邦的权力寄托于任何一个个人,这总是不合乎正义的。
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的良好的法律。人民可以服从良法也可以服从恶法。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人民应该拥有统治自己的权利,“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可是,他马上意识到在一个大国中实际操作的困难。又提出,人民拥有最高权力的体现应该是选举人民自己的代表。从“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到建立由人民代表组成的立法机关,是其理论中最具智慧的表述。
他把自由分为“政治的自由”和“哲学上的自由”。特别强调自由是“可以说或写一切法律所没有明文禁止说或禁止写的东西”,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认可”。为有效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政治自由和生命安全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摘编自李宏图主编《欧洲近代政治思想史论》
材料三 (1832年议会改革法)兹再颁令: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并根据普通法或衡平法执有任何依租簿而获得的土地或产业之产权,或依除自由产权外的任何其他租佃方式而获得,不论享用该项权利限于其本人终身,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二历史 第 7 页 (共8 页)
或另一人终身,或任何其他诸人终身,或为任一较大的产业代管; 其净年值除缴纳该项土地之一切租税及费用外,不少于十镑者,即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代表该项土地或租地所在州郡,或隶该州郡之某一区某部分,或某一范围,参加下届国会。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的“法治”主张。 (9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的观点并做一简要评论。(13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4分)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二历史 第 8 页(共8 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 号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A A D C B C A B B A C D D
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D C B C A D B A B C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其中26题24分, 27题26分, 共50分。)
26. (24分)
(1)原因:商鞅变法造成社会道德滑坡,不符合儒家德治思想; 吸取秦朝严刑峻法、二世而亡的教训; 董仲舒提升儒学地位的需要。(12分)
(2)因素:史学家的史识、史德; 社会环境影响; 现实的需要; 史学观念、史料的变化发展。(12分,言之有理,任答三点即可。)
27. (26分)
(1)主张:法治优于人治; 主张用法律治理国家是合乎正义的; 国家有好的法律且人们都遵守它才是法治国家。(9分)
(2)观点:保证政治自由,就应该选举人民自己的代表,建立由人民代表组成的立法机关; 自由是有限度的,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防止统治者滥用权力才能保证政治自由。(9分)
评论:孟德斯鸠的观点否定了封建专制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4分)
(3)评述: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推动议会制度改革。议员选举仅限于成年男性,且有严格的财产资格限制。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4分,言之有理即可。)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