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课件(20张PPT) ★★解读命题特点和趋势,备战2025安徽中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课件(20张PPT) ★★解读命题特点和趋势,备战2025安徽中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7 08:4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解读命题特点和趋势,备战2025安徽中考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衡量考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遵循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命题,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既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又注重对考生的学科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秉承安徽中考历史试题一如既往的传统,充分体现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创新性、探究性、教育性、时代性。试卷结构合理、题量适中,且图文并茂、形式活泼。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教材,但相关材料又不拘泥于教材范式,重点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安徽中考历史学科开卷考查的特点。
一、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结构分析
(一)2020—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题型及结构分析
 题型 年份   单项选择 辨析改错 材料解析 活动与探究
题量 分值 比率 题量 分值 比率 题量 分值 比率 题量 分值 比率
2020 15 30 42.9% 1 8 11.4% 2 20 28.6% 1 12 17.1%
2021 15 30 42.9% 1 8 11.4% 2 20 28.6% 1 12 17.1%
2022 15 30 42.9% 1 8 11.4% 2 20 28.6% 1 12 17.1%
2023 15 30 42.9% 1 8 11.4% 2 20 28.6% 1 12 17.1%
2024 15 30 42.9% 1 8 11.4% 2 20 28.6% 1 12 17.1%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安徽中考历史的主要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和活动与探究题。试题设计十分精炼,文字简洁,图文并茂。安徽历史中考试卷中,单项选择题15题(共30分),辨析改错题1题(共8分),材料解析题2题(共20分),活动与探究题1题(共12分)。整套试卷满分70分,体现了中考历史试题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二)2020—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考点分布研析
考点 年份   中国史 世界史 综合运用
古代史 近现代史 安徽地方史 总分 古代史 近现代史 总分
2020 18 24 0 42 4 24 28 0
2021 12 36 0 48 12 10 22 0
2022 16 30 0 46 2 22 24 0
2023 24 22 0 46 4 16 20 4
2024 20 30 0 50 4 16 20 0
(三)2020—2024年安徽历史试卷考点详析
年份 题号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1 原始农耕生活 商鞅、韩非主张的相同点 郡县制 老子、孔子的思想 汉字的演变
2 战国时期的变法 东晋南朝江南商业发展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推恩令” 秦朝的法律
3 休养生息政策 元朝都城平面示意图 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 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 重文轻武政策
4 三省六部制度 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军机处的设立 科举制的影响 元、清时期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5 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辛亥革命民主思想宣传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江南经济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
6 封建道德礼教受到冲击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土地改革 中国近代教育 古田会议
7 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红军长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
8 全民族抗战 新中国“一五”计划 中美关系的出发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9 人民积极参加工业化建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古代希腊文化 城市改革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0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艺复兴 罗马法学成就 法国大革命
11 《汉谟拉比法典》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1787年宪法 工业革命的影响
12 西欧庄园 中世纪大学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新经济政策
13 工业革命的开展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一战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
14 粮食危机推动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美国经济发展的弊端 罗斯福新政 冷战 冷战
15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 苏联模式的消极影响 西欧一体化的影响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 联合国职责
16 阪泉之战、西域都护、唐蕃和亲、土尔扈特部返回新疆 九一八事变、萨拉托加战役、玻利瓦尔、斯大林格勒战役 张仲景、顾恺之、《资治通鉴》、汤显祖 《齐民要术》、徐悲鸿、王进喜、袁隆平 活字印刷术、商务印刷馆、《定军山》、“信息时代”
17 南昌起义及其背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外交 巴黎和会与中国山东问题 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发展情况及其影响 洋务运动、“一五”计划
18 西方殖民掠夺对非洲造成的破坏、非洲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建议 宋朝海外贸易、中国茶叶贸易 新航路开辟的交通科技条件及交通科技条件对世界的影响 西欧庄园、13世纪欧洲新经济、新阶级的出现 早期殖民扩张、“门户开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9 从梁启超生平看戊戌变法 中国入选世界遗产项目(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革命胜利的法宝 清朝前期的中国与世界 东罗马帝国、大化改新、唐都长安(文明发达)
二、深研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命题特点
2024安徽中考主要变化:落实新课标理念
内容要求 第3题: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13页 直接考查
学业要求 第11题:能够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认识古代世界各个文明的发展状况及代表性成果 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29页 直接考查
教学提示 第17(3)题:要求为博物馆文物拟写宣传语 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21页 迁移运用
第19(2)题:运用表格或年代尺制作一份简要的梁启超年谱 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16页 迁移运用
第19(3)题:要求以史论结合的叙述方式谈谈对梁启超的认识 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22页 直接考查
三、2025年安徽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加强“三个研究”——课标、教材、真题。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
首先,课程标准是常规教学、中考备考、试题命制的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发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树立历史自信,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重点研读课标关于教学内容、学业质量、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新课标关于“学业质量标准”内涵的描述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对“7—9年级学业质量标准”的描述,其内容为“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此三个方面依次从“点”“线”“面”描述了三年历史学习后学生应达到的历史学业成就,三个方面彼此联系,相得益彰,且每个层次均包含了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积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历史统编教材其性质是国家教材,体现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有明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到统编历史教材具有的培根铸魂的功能。
研究教材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更是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学科能力的重要保证,研究教材各个部分的内容(包括课文和辅助系统),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大胆取舍,有的放矢,确保突出重点,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3)研究中考真题,预测中考趋势
目前,全国历史中考真题因地方政策的不同,有开卷和闭卷两种,难易程度也不同,但中考突出能力和素养立意考查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近三年大多数省份中考真题的共性。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清晰地知晓安徽省中考真题命制的特点和导向,对教学内容做出大胆删减,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真正做到提质增效。关于真题的研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重点研究安徽省近三年中考真题命制的特点和导向,明确选择题、材料题及活动与探究题出题的频次和分值;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板块、分题型、分主题地筛选近三年全国各地区中考真题并进行分析探究;重视安徽省各地区九年级阶段性试题、诊断性试题等。
做优质题,不盲目刷题。
中考总复习阶段,各种模拟卷应接不暇,但不能过繁、过多,要精选习题。通过做题弄清中考着重考查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点怎么考,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每次练习、测评之后,须重视对错题的整理和重做。要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类辨析,再通过反复训练达到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做到举一反三,题不二错。
掌握技巧,科学审题作答。
对各类题型的分析方法、作答方式等进行专项训练,突破重难点,以求融会贯通,熟练运用。
选择题 读材料 1.关注关键词句:时间或表示时间的句子、空间、人物、设问的关键词等
2.关注标点符号:如省略号后的文字往往与答案有重要关联;分号可能表明并列、转折等
3.关注逻辑与关联词:可能体现出转折、假设、因果、递进、否定、肯定、赞扬、贬抑等方面的意思
析选项 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材料信息,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绝对化
材料题 读懂 设问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答案在材料中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在教材中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结合材料和教材
4.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答案在设问间的递进关系中
读透 材料 1.标题是本题的主题,确定答题范围
2.题引是对本题主题的解读,往往与最后的开放性设问有关
3.正文中的标点、时间、国别、人物及材料中的高频词等是解题关键
4.出处会给解题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活动与 探究题 有专题讲解,见《提升作业》P336,这里不赘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