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7.4 物质的溶解性 课件--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7.4 物质的溶解性 课件--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27 21: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

7.4 物质的溶解性
探索溶解现象
第7章
“—”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1. 理解溶解性的概念,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如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
2. 掌握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性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3. 能够运用物质溶解性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如物质的溶解、结晶等。
新知导入
在我国某些盐碱湖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碳酸钠,盐是指氯化钠。人们在冬天可以直接从湖中捞出碱,夏天可以取湖水晒盐。
探究新知
为什么可以“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新知导入
任务一
冬天捞碱 夏天晒盐
新知导入
任务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妈妈告诉我一个小妙招,用汽油可以洗掉衣服上的油渍。这是为什么呢?用了什么原理?
模块一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
定义: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某种溶剂中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溶解性。
提出问题: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呢
探究新知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任务二
1、在相同条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而食盐、蔗糖在水中易于溶解。
2、衣服上的油渍在水中很难洗去,而在汽油或酒精中易于洗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这样的事实:
探究新知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任务二
猜想一
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质性质有关。
猜想二
物质的溶解性和溶剂性质有关。
猜想三
物质的溶解性和温度有关。
探究新知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任务二
【实验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钠、氢氧化钙各1g,再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加入2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你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到A试管中的氯化钠全部溶解,氢氧化钠几乎没有溶解,有很多固体剩余。
你得出的结论: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探究新知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任务二
【实验2】取2支试管,各加入少量固体碘,往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少量水和少量酒精,振荡,观察现象。
你观察到的现象:
A试管中的碘几乎不溶解,B试管中的碘
全部溶解,形成棕色碘的酒精溶液。
你得出的结论: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探究新知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任务二
【实验3】取1支试管,加入3g硝酸钾,然后加入5mL水,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 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发生的变化。
你观察到的现象:
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试管加热后,未溶的
硝酸钾固体又逐渐溶解。
你得出的结论: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硝酸钾3g
水5ml
探究新知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任务二
实验结论: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氯化钠可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则微溶于水。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碘较难溶于水,却易溶于酒精。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对于硝酸钾等多数物质,温度越高,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探究新知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任务二
探究新知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任务二
观念构建
探究新知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任务二
一些固体物质(如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而对于气体,除温度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其在水中的溶解。
探究新知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任务二
探究新知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任务二
拓展:你知道干洗的原理吗 干洗剂是什么化学成分?
呢绒、毛、丝绸等高级衣料用水洗会引起皱缩、变形和损伤,或不易洗净,故常采用干洗的方法。干洗剂是由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少量水(或不加水)及乳化剂组成的。有机溶剂的作用是溶解衣物上的油污(常用的有轻石油烃和氯代烃),表面活性剂能防止溶于溶剂的污垢微粒再沉积。干洗剂尽管对清洁油性污渍非常有效,但对水溶性污渍的去污效果却不明显。
例1、下列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达到饱和状态
B.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
C.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课堂典例
【答案】D
【解析】A、没有指明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B、不是100克溶液,是100克溶剂。
C、没有指明温度,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是不变的。
D、符合溶解度的定义,正确。
故选D。
例2、下列对物质溶解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
C.溶解性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课堂典例
【答案】C
【解析】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强弱不同,如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够无限的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解性大小只与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有关,如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例3、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品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课堂典例
【答案】A
【解析】温度不变,向烧杯内加水后,部分硫酸铜晶体溶解,还有部分品体剩余,所得溶液还是原温度下的硫酸铜的饱和溶液,虽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增加,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未变,故溶液颜色不变。故ABC三项说法错误。温度不变,硫酸铜的溶解度不变
模块二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探究新知
物质的溶解度
任务三
概念:人们常用溶解度来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一般用符号S表示。
探究新知
物质的溶解度
任务三
物质的溶解度
探究新知
物质的溶解度
任务三
物质的溶解度
任务三
探究新知
物质的溶解度
任务三
物质 氢氧化钙Ca 碳酸钠 C 氯化钠 NaCl 硝酸钠 NaN 硝酸铵 N 蔗糖
溶解度/g 0.173 21.5 35.9 87.6 192 204
20℃时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
任务三
探究新知
物质的溶解度
任务三
溶解度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常温下(20℃)物质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人们根据常温下(20℃)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分为易溶物、可溶物、微溶物和难溶物等。
探究新知
物质的溶解度
任务三
不(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0 0.01 1 10
溶解度
溶解性
注:难溶,习惯上称“不溶”,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这种关系。怎样绘制溶解度曲线呢?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探究新知
1.用实验方法测定不同温度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填表。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2.以温度为横坐标,以物质的溶解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标出不同温度下相应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为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3.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否找到硝酸钾在 50℃、70℃时的溶解度
对应在曲线上可以找到一定温度的溶解度。
138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图一
图 二
图1是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2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从图上的曲线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P
P点的含义是什么?所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例图上P点表示:硝酸钠在40℃时溶解度为100克,对应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A点在曲线下方,表示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A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曲线以上区域的点所表示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固体。
曲线以下区域的点所表示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曲线上的交点表示什么含义
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例图上交点表示:硝酸钾和硝酸钠在70℃时溶解度相同。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推测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
②发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③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如6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80℃时则相反。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学以致用: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具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部分固体物质符合这一规律,如硝酸钾、硝酸钠等,其溶解度曲线呈“陡升型”。
受温度影响较小: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其溶解度曲线为“缓升型”。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其溶解度曲线呈“下降型”。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陡升型:例硝酸钾
缓升型:例氯化钠
下降型:例氢氧化钙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2.图一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与最小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可以判断斜率越大,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硝酸铵的溶解度迅速增加,所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硝酸铵。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斜率最小。温度变化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不明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是氯化钠。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3.在 0℃时,图一中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怎样的
由图片可知,在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硝酸钾<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钠<硝酸铵
探究新知
溶解度曲线
任务四
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约是多少 80℃时,140g硝酸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根据图片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约是45g。
根据图片可知,100g水中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80g,所以140g硝酸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不是为饱和溶液。
探究新知
对于溶解度的应用
任务五
在生产和科研中,人们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找到有利于物质溶解和结品的温度区域,分析不同温度下溶液是否饱和,还能依据曲线变化计算溶解和结晶的量。
探究新知
对于溶解度的应用
任务五
实际应用
任务五
探究新知
如图,配制不饱和溶液。随着温度下降,溶质的溶解度减小,至60℃时形成饱和溶液②。当温度继续下降时,溶解度也进一步减小,晶体不断析出,依次经历状态③和④。
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人们可以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控制晶体的析出。
探究新知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因此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粗盐的提纯。
晒盐 熬盐
实际应用
任务五
探究新知
对于溶解能力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如硝酸钾),还可以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硝酸钾冷却结晶
实际应用
任务五
实际应用
任务五
探究新知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水中混有的泥沙颗粒
蒸发结晶工业制盐
实际应用
任务五
探究新知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制药过程中的过滤结晶
课堂总结
例4、已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2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克甲:3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在20℃时进行比较,正确的是( )
A.B. C. D.无法确定
课堂典例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知道10°C时甲的溶解度为5g×5=25g,在30°C时乙的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为20%,即80g水中溶解了20克溶质,那么在100g水中能溶解25g溶质,故可以求出在30°C时乙的溶解度为25g,所以在10°C时甲的溶解度和30°时乙的溶解度相等,而甲乙的溶解度都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20°C时甲的溶解度要大于25q而乙的溶解度要小于259,所以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为 > ,与B一致。故选B。
例5、20℃时,1千克水中溶解50克A物质恰好达饱和,则A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为(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课堂典例
【答案】B
【解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溶解性是由20°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决定的):1、难溶或不溶:<0.01g;2、微溶: 0.01~1g;3、可溶:1g
~10g;4、易溶:10g。【解答】20°C时,1千克水中溶解50克A物质恰好达饱和,那么100g水中饱和时能够溶解5gA。5g<10g.因此A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为可溶,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
例6、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20℃的100克物质A的饱和溶液样品若干份,下列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有( )
①取样品升高温度至 60℃将变为不饱和溶液
②取样品降温度至10℃仍是饱和溶液
③取样品升温至 60℃,加入80 克物质 A,固体恰好全部溶解
④加入20克水降温度至0℃仍是饱和溶液
⑤蒸发掉 20克水,再恢复到20℃仍是饱和溶液
⑥配置图中C状态下的此溶液100g,需要的水比100g样品中含有的水要少
A. 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
课堂典例
【答案】C【解析】20℃,物质4的溶解度为30g,100g物质4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
×=23g,水的质量为77g。①60°C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110g,那么77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A的质量:77g==84.7g>23g,因此变为不饱和溶液,故①正确;②降低到10℃时,物质A的溶解度变小,肯定还是饱和溶液,但会有晶体析出,故②正确;③根据①中的计算可知,60℃时,77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A84.7g。80g+23g=103g>84.7g,因此物质A不能全部溶解,故③错误;④77g水加入20g水变成97g水;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15g,那么97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A的质量为:97g×=14.55g<23g,因此为饱和溶液,故④正确;⑤2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30g。蒸发掉20g水,还剩57g水,其中能够溶解物质A的最大质量为57g=17.1g<23g,因此恢复到20℃时仍是饱和溶液,故⑤正确;⑥C状态下溶质的质量比100g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少,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需要的水更多一些,故⑥错误。因此正确的有五种。故选C。
课堂典例
模块四 练习与实践
1、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
A、温度相同
B、是否搅拌
C、食盐和蔗糖质量相等
D、食盐和蔗糖颗粒大小相同
课堂典例
【答案】A
【解析】要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需要控制在相同的温度下,可以比较在相同量的水中溶解食盐和蔗糖的质量的大小,可以比较相同量的食盐和蔗糖全部溶解需要的水的质量,颗粒大小不需要控制。故选A。
2、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时,10 克硝酸钾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B、℃时,10 克硝酸钾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C、把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D、℃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的食盐溶解度36克
【答案】D
【解析】A、在描述某一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饱和溶液,这里没有说饱和溶液,故A错;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标准是100g溶剂,这里没有说100g溶剂,故B错;
C、在描述某一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这里没有说温度,故C错误;
D、℃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的食盐溶解度36克,正确。故选D。
分层作业
3、参照下表(A 物质的溶解性表),在常温20℃时进行如下实验,则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37.5% B.23.1% C.28.6% D.60%
课堂典例
温度℃ 20 50
溶解度(克) 30 100
课堂典例
【答案】A
【解析】根据A物质的溶解性表可知,20°C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50°C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100g;④烧杯为50°C时100g水中加入60gA物质,此时A物质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7.5%.故选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