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27 10: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石能源的种类、组成及特点。知道甲烷的可燃性和主要用途;
2.了解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认识化学在能源合理利用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降低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影响的方法和措施,意识到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4.初步应用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5.认识能源开发利用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知道其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化石能源的种类、组成及特点;
难点:初步应用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三、学习过程
【课前任务】
1.知识回顾:酒精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2.调查家中所用燃料的种类,并分析此类燃料的优缺点。
【课堂探究】
环节1 化石能源的利用
任务一:阅读教材P169-170,说一说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元素组成和综合利用。
任务二:天然气主要含有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CH4),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甲烷的元素组成?
任务三:观看甲烷燃烧及其产物的检验实验视频,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分析甲烷的性质及元素组成。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2)
分析
任务四:如果按下表所示的化石能源储量和年产量,估算大约多少年后将可能没有可开采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在图7-23中表示你的估算结果,并谈谈你对化石能源使用与开发的看法。
【对应训练1】下列鉴别氢气和甲烷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B.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有氢气和甲烷的集气瓶口
D.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对应训练2】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 或“混合物”)。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村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2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任务五:请根据三种化石燃料的组成分析其燃烧后的产物,再联系分析其造成的环境问题。
任务六:阅读教材P174,说一说有哪些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任务七:分析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原因。
任务八:阅读教材P175,总结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任务九:列举其他的新能源,试着分析如何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对应训练3】下列关于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是一种化石燃料,最终将被耗尽
B.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物质
C.煤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煤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对应训练4】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SO2。下列措施不能减少SO2排放的是( )
A .燃煤时提供充足的氧气
B .推进“煤改气”、“煤改电”
C .使用地热能等新能源
D .循环利用工业尾气中的SO2
【对应训练5】下列措施: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③使用无铅汽油;④改用压缩天然气。 其中能够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是( )
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课后任务】
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
四、课堂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2.石油古称“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具有可燃性 B. 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 是可再生能源 D. “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3.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核能 B.风能 C.地热能 D.煤
4.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5.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B.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C.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和稀硫酸
D.该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
6.目前人类生活、生产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来自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大连市家用燃料经历了“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的变化过程。结合下表提供的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燃料 主要成分 热值(约) 爆炸极限
煤 C 2.9×107J/kg
液化石油气 C3H4、C4H10 4.6×107J/kg 1.5%~9.5%
煤气 H2、CO 1.9×107J/m3 6.9%~69.5%
天然气 CH4 4.5×107J/m3 4.8%~13.5%
(1)煤作为家用燃料时,常将煤饼制成蜂窝状使用(如图所示),可提高其利用率。说明其中的原理。
(2)相同质量的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均完全燃烧,煤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少。解释原因。
(3)与煤气相比,以天然气为家用燃料除了可以避免中毒外,还具有哪些优点?(写两条)
答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石能源的种类、组成及特点。知道甲烷的可燃性和主要用途;
2.了解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认识化学在能源合理利用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降低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影响的方法和措施,意识到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4.初步应用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5.认识能源开发利用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知道其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化石能源的种类、组成及特点;
难点:初步应用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三、学习过程
【课前任务】
1.知识回顾:酒精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答案】C2H5OH+3O22CO2+3H2O;放出大量的热量。
2.调查家中所用燃料的种类,并分析此类燃料的优缺点。
【答案】如天然气,是一种较清洁的能源,燃烧热值高,经济实惠,但天然气在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使人窒息,且会因发生爆炸而造成伤亡。
【课堂探究】
环节1 化石能源的利用
任务一:阅读教材P169-170,说一说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元素组成和综合利用。
【答案】化石能源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煤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将强热,可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物质。
(2)石油是一种黏稠油状液体,主要含碳、氢元素,将石油加热并使用催化剂炼制,再利用
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可分离出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任务二:天然气主要含有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CH4),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甲烷的元素组成?
【答案】为了验证甲烷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首先,将甲烷气体点燃,使其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为了验证氢元素的存在,把一个干燥且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由于水蒸气冷凝而在烧杯内壁形成的水滴,以确认氢元素的存在。接下来,为了验证碳元素的存在,可以将燃烧后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用以确认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这两个现象共同验证了甲烷由碳和氢元素组成。
任务三:观看甲烷燃烧及其产物的检验实验视频,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分析甲烷的性质及元素组成。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2)
分析
【答案】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CH4+2O2CO2 + 2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CaCO3↓ + H2O;甲烷具有可燃性,燃烧后有H2O和CO2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任务四:如果按下表所示的化石能源储量和年产量,估算大约多少年后将可能没有可开采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在图7-23中表示你的估算结果,并谈谈你对化石能源使用与开发的看法。
【答案】合理开采化石能源,提高燃料利用率。
【对应训练1】下列鉴别氢气和甲烷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B.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有氢气和甲烷的集气瓶口
D.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答案】D
【对应训练2】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 或“混合物”)。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村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混合物 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H4+2O2CO2 + 2H2O
环节2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任务五:请根据三种化石燃料的组成分析其燃烧后的产物,再联系分析其造成的环境问题。
【答案】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是碳元素,其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等,一氧化碳是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化石燃料中还含有氢元素,燃烧生成水;化石燃料的杂质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化石燃料的杂质中含有氮元素,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导致雾霾。
任务六:阅读教材P174,说一说有哪些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答案】1.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改进脱硫设备;
2.天然气代替煤;
3.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加大尾气检测力度,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4.开发和利用新的清洁燃料及能源。
任务七:分析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原因。
【答案】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放热量高;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2H2O,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且可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原料来源广泛。
任务八:阅读教材P175,总结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答案】原理:Zn+H2SO4=ZnSO4+H2↑。锌粒和稀硫酸分别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所以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任务九:列举其他的新能源,试着分析如何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答案】其他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改变能源结构,多使用清洁燃料等。
【对应训练3】下列关于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是一种化石燃料,最终将被耗尽
B.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物质
C.煤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煤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答案】C
【对应训练4】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SO2。下列措施不能减少SO2排放的是( )
A .燃煤时提供充足的氧气
B .推进“煤改气”、“煤改电”
C .使用地热能等新能源
D .循环利用工业尾气中的SO2
【答案】A
【对应训练5】下列措施: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③使用无铅汽油;④改用压缩天然气。 其中能够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是( )
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课后任务】
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
四、课堂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答案】A
【解析】A、石油是混合物,A正确;
B、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不可再生的,B错误;
C、煤不充分燃烧会生成 CO,C错误;
D、西气东输是运输的天然气,D错误;故选A。
2.石油古称“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具有可燃性 B. 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 是可再生能源 D. “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答案】 C
【解析】A、石油能燃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液体,不符合题意;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
D、“烟”是石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核能 B.风能 C.地热能 D.煤
【答案】 D
【解析】A.核能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B、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C.地热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D.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答案】 C
【解析】A、风能为清洁能源,使用风能不产生污染性物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减少污染,提高利用率,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且污染环境,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D、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减少污染,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B.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C.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和稀硫酸
D.该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
【答案】 A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可以选用图示装置制取氧气,符合题意;
B、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不符合题意;
C、图示为制取氢气,则C中物质为活泼金属和强酸,不一定是锌和稀硫酸,不符合题意;
D、该收集气体的方法是排水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目前人类生活、生产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来自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大连市家用燃料经历了“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的变化过程。结合下表提供的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燃料 主要成分 热值(约) 爆炸极限
煤 C 2.9×107J/kg
液化石油气 C3H4、C4H10 4.6×107J/kg 1.5%~9.5%
煤气 H2、CO 1.9×107J/m3 6.9%~69.5%
天然气 CH4 4.5×107J/m3 4.8%~13.5%
(1)煤作为家用燃料时,常将煤饼制成蜂窝状使用(如图所示),可提高其利用率。说明其中的原理。
(2)相同质量的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均完全燃烧,煤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少。解释原因。
(3)与煤气相比,以天然气为家用燃料除了可以避免中毒外,还具有哪些优点?(写两条)
【答案】 (1)将煤饼制成蜂窝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时会更充分,放出更多的热量
(2)根据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煤气的含碳量比液化石油气少,因此充分燃烧后,煤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比液化石油气更少
(3)燃烧产生的热量高;更加安全
【解析】(1)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促进燃烧,将煤饼制成蜂窝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时会更充分,放出更多的热量,故填:将煤饼制成蜂窝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时会更充分,放出更多的热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