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唐 雎 不 辱 使 命
——没有辜负出使任务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按东周、西周、秦、齐、燕、韩、赵、魏、楚、宋、卫、中山12国编次,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文学常识
《战国策》与成语:
安步当车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门庭若市 画蛇添足 鹬蚌相争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我国古代史书的几种体例
1.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例如:《国语》《战国策》《三国志》。
2.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3.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汉代司马迁所独创。
例如:《史记》《汉书》。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古代官方编辑的正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4.语录体:通常是对人物言论的汇编。
例如:《论语》。
文体知识
唐雎不辱使命
自学提示
板块一:自读文章,梳理实词文意
板块二:理解内容,析人物形象
板块三:探究写法,学语言特色
板块四:探“本心”,悟“亚圣”情操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派
对……说;告诉
想要
交换
表示祈使语气
答应
施与恩惠
很好
虽然如此
愿意
代词,它
不
同“悦”高兴
因此
派
到
出使
用
从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译 文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听从、答应
为什么
况且
使动用法,使……灭亡
表转折
凭借
幸存
把
作为
忠厚长辈
所以
在意
增广、扩充
违背
轻视
…的意愿
回答
这样
表顺承
即使
哪里只是
现在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掉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方圆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译 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愤怒的样子
对……说
曾经
听说
横尸在地,伏:使……倒下
天子 发怒
平民
赤脚
用
碰、撞
罢了
平庸无能的人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横尸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译 文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主谓之间
“苍”
的
内心
发作
吉凶的征兆
从
和、加上
变成四个人
表修饰
如果
一定
这样
拔
起来
那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百姓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立起来。
译 文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胆怯
道歉
到
明白
表转折,可是
的
只
因为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道:“先生请坐,哪里至于这样!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译 文
唐雎不辱使命
自学提示
板块一:自读文章,梳理实词文意
板块二:理解内容,析人物形象
板块三:探究写法,学语言特色
板块四:探“本心”,悟“亚圣”情操
事件起因
易地
企图用“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安陵君拒绝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语气委婉,有理有据。
谨慎软弱,缺乏才干,知人善任
激烈三次对抗
展现“士”之品质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者,轻寡人与?”
秦王怫然怒:“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曰……”
秦王贪得无厌、阴险狡诈盛气凌人,狡诈
表现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秦王骄横狂妄,不可一世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口气强硬,用的反问句,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突出其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的形象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与臣而将四矣。”“挺剑而起”
表现唐雎敢于斗争,不畏强暴,视死如归,智勇双全,爱国忠君,从容镇定,有凛然正气,
对比,映衬突出人物形象
情绪变化
不悦
怫然怒
色挠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委婉地拒绝秦王易地的要求
唐雎的“布衣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变化原因
.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秦王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前后对比
3、针锋相对,言之有据。唐雎历数三个刺客的事情,证明“士之怒”的影响之大;警告秦王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从气势上压倒秦王,为下面“若士必怒”作铺垫。
2、面对敌人,正面迎敌,言之有理有节,强调“道义”。态度坚决,立即否定,在诘问和嘲讽中激怒对方。
1、开始言辞委婉,口吻屈从
傲慢
4、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唐雎义无反顾,用武攻迫使秦王屈服。
唐雎奉命于危难之间,孤身入虎狼之秦,不为谎言所动,不为威胁所屈,针锋相对,言行一致,不辱使命,真乃“ ”人也。
士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士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士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士是我们的
噫,微“ ”人,吾谁与归?
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坚持真理、不畏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