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教科版2024)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章末复习)(课件)32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教科版2024)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章末复习)(课件)32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28 23:2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章末复习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体系架构
1
走进实验室
科学探究
七个环节
常用的测量仪器
长度
控制变量法
种类及作用
选择方法
单位
测量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米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换算关系
·测量工具
·使用前: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及零刻度线
·使用时: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时间
误差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的其本单位:秒
·常用单位:时、分、毫秒
·换算关系
测量工具:停表(秒表)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人
·减小方法
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基础知识过关
2
有关物理学
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
物体长度及时间测量
误差与错误
1
2
3
4
基础知识过关
2
一、有关物理学
1.物理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其涉及力、热、声、光、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火箭升空(力的运用)
火山喷发产生声和热
现代大都市电力的电力运用
基础知识过关
2
2.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万有引力
望远镜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伽利略结合两个小孩将透镜组合后的发现
奇妙的风
飞机(伯努利原理)
基础知识过关
2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七个环节)
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基础知识过关
2
4.控制变量法
在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例】研究降落伞的面积这个因素时,我们只改变降落伞的总质量,而保持其他所有因素不变。
答题格式:①当……不变/相同时,……与……有关
②当……不变/相同时,……随……增大/减小而……
基础知识过关
2
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
1.长度测量仪器
刻度尺
盒尺
2.时间测量仪器
秒表
电子停表
常用
常用
基础知识过关
2
3.质量测量仪器
4.温度测量仪器
托盘天平和砝码
体温计
温度计
基础知识过关
2
5.体积测量仪器
量筒
6.力的测量仪器
弹簧测力计
7.电的测量仪器
电流表和电压表
基础知识过关
2
三、物体长度及时间测量
1.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换算关系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1km=103m
刻度尺
基础知识过关
2
②长度的估测
1cm
拇指宽度
1dm
拳头宽度
1m
手臂长度
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
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乒乓球的直径约4cm
基础知识过关
2
知识点拨
【例】下列关于长度的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dm
B.中学生步行时,一步的距离大约是2m
C.一支新的中华牌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7.5dm
D.教室门的高度大约是2dm
解析: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cm=8dm,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步行时,一步的距离大约是40cm=0.4m,故B不符合实际;
C.一支新的中华牌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7.5cm=1.75dm,故C不符合实际;
D.教室门的高度大约是2dm=20d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A
基础知识过关
2
③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会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单位(cm)
量程(0~10cm)
分度值(1mm)
会选: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基础知识过关
2
会放:刻度尺要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

×
会读: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基础知识过关
2
会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为使认录结果更准确,通常采用多次测测量结果由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准确值:
估读值:
1.1cm
0.02cm
单位:
cm
物体的长度为:
1.12cm
(或1.13cm)
分度值:
基础知识过关
2
知识点拨
【例】如图所示的四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有(  )
A
解析:
由图乙可知,刻度尺放置时歪斜,放置方法不正确;图丁中,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视线不正确;甲和丙放置和读数方法正确。
故选:A。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基础知识过关
2
知识点拨
【例】小丽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后,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物体长度为______cm。
3.50
解析: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物体从0.00cm开始到3.50cm测量结束,故物体长度为3.50cm-0.00cm=3.50cm。
故答案为:1;3.50。
1
基础知识过关
2
2.体积的测量
①体积单位:
国际单位: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
(L)、亳升(mL)等。
换算关系
1L=1000mL 1L=1dm3 1mL =1cm3
量筒
②量筒的使用
“看”:看单位、_______和_______,选择合适的量筒;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_______或凸液面的_______相平。
量程 
分度值 
最低点 
最高点 
基础知识过关
2
3.时间的测量
秒表
①时间单位:
国际单位: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1h=3600s
②停表的读数
a. 小盘:如图所示,红白相间的格子,每一格代表0.5min。
b.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即分度值为0.1s。
基础知识过关
2
知识点拨
【例】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
220.5s
解析:
图中停表的小刻盘分度值为0.5min,读数为3min,且超过3-4中间的半刻线;大刻盘的分度值为0.1s,读数为40.5s,停表的读数为:
3min40.5s=220.5s
基础知识过关
2
③时间的估测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普通中学生跑完1000m用时3~4min
成年人1min脉搏跳动约70次
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0.2s
基础知识过关
2
知识点拨
【例】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成年人走路时每一步的距离大约是75cm
B.正常人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为100次以上
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dm
D.物理书的纸张厚度约1mm
A
解析:
A、成年人走路时每一步的距离大约是75cm,故A正确;
B、正常人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为60~100次,故B错误;
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故C错误;
D、物理书的纸张厚度约70μm=0.07mm,故D错误;
故选:A。
基础知识过关
2
四、误差与错误
误差定义 使用正确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测至估与直实值之间的差异(不能说是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区别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探作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且能够避免的。 误差不是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兔的,但可以通过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来想办法减小误差。
误差种类 产生原因 特点 减小误差的办法
系统误差 由于实验仪器本身不精确,实验方法粗略,实验原埋不完善等产生的误差。 若偏大,每次都偏 可通过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的设计原理等办法减小误差。
偶然误差 由于各种因素对测量的人、测量仪器和测量物体影响而产生的误差。 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直的办法减小误差。
基础知识过关
2
【减小误差方法】
①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采用更高精确度的测量工具;
③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辅助法:适用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等。
基础知识过关
2
地图测绘仪   
棉线法:适用于测较短的曲线长度,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化曲为直: 把曲线变为直线
基础知识过关
2
滚轮法:适用于测较长的曲线长度,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累积法:适用于测量纸厚、细铜丝直径等。
基础知识过关
2
知识点拨
【例】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和长度,四次测量数据分别为:
2.34cm、2.36cm、2.63cm、2.36cm,其中只有一个数据错误,则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2.63cm
2.35cm
1mm
基础知识过关
2
知识点拨
【例】关于误差与错误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
B.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再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也能减小误差
B
解析:
A、错误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A正确;
B、改进测量方法也能减小误差,误差还存在了,故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正确;
D、改进测量方法,如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B。
能力提升
3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1.关于物理量、单位及其测量仪器对应不完全正确的是(  )
C
A.A
B.B
C.C
D.D
能力提升
3
【减小误差的方法】
2. 阅读以下短文,圈划出你认为与事实不相符的语句,并加以纠正。
在测量长度、时间及其他物理量时,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读数时粗心,都会造成误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分度值大些的测量工具来消除误差。纠正你认为不合理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数时粗心形成错误;分度值大些的测量工具增大误差,误差不可消除
能力提升
3
【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点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
(1)请指出小明测量中的一个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前后测量了四次,读数分别是18.10cm、18.11cm、18.12cm、18.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cm,该课本的宽度应记为_____cm。他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错误
C.只要测量时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或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D
18.11
18.42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