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6课《全神贯注》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6课《全神贯注》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9 14:1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6课《全神贯注》同步训练
1.看拼音,写汉字。
yāo qǐng zhì yǒu yí shì
( ) ( ) ( )
gū lū chī mí suǒ mén
( ) ( ) ( )
答案:邀请 挚友 仪式 咕噜 痴迷 锁门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学生容易把“邀请”的“邀”写成 “吆”。还有部分学生容易把“痴迷”的“痴”字写成“吃”。痴迷:因为迷恋于某种事物或迷恋于某个人,全身心投入,不能自拔。仪式:多指典礼的秩序形式,如升旗仪式等,在古代这个词也有取法、仪态或者指测定历日的法式制度的意思。
点评:对于学生易出现错误的词语,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比一比,组词。
估( ) 哨( ) 仪( )
咕( ) 锁( ) 议( )
答案:估(估计 估算) 咕(咕咚) 哨(口哨 哨子) 锁(锁门 唢呐)
仪(礼仪 仪式) 议(议论 争议)
解析:
分析: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点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题几组形近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3.多音字组词。
qiāo( ) jìn( ) gān( )
悄 劲 干
qiǎo( ) jìng( ) gàn( )
答案:
qiāo(悄悄话) jìn(有劲) gān(干净)
悄 劲 干
qiǎo(悄然) jìng(强劲) gàn(才干)
解析:
分析:悄:他正和他的妈妈说悄(qiāo)悄话呢。一声响亮的枪声,打破了悄(qiǎo)然无声的小镇。劲:他力气很大,非常的有劲(jìn)。现在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以确保未来强劲(jìng)、稳定和平衡的增长。干这个多音字声调发生了一些变化,比较容易识记。
点评: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应该重点掌握,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打扰—( ) 感触—( )
杰作—( ) 猛然—( )
答案:干扰 感受 佳作 骤然
解析:
分析:对于近义词的题型,只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打扰:扰乱人心或注意力。感触:指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感情他在这方面深有感触。杰作:指出色的制作。猛然:突然,忽然猛然站起来。
点评:只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5.给画线的字注音。
痴迷( ) 端庄( )
邀请( ) 仪态端庄( )
答案:chī duān yāo yí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仪态端庄:多数是形容一个人的仪表姿态大方而且端正严肃,举动庄重。痴迷:迷恋于某种事物或迷恋于某个人,全身心投入,不能自拔。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应理解词语的意思。
6.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激烈 猛烈
(1)( )的争吵持续了一个小时。
(2)台风越来越( ),大树被连根拔起。
答案:激烈 猛烈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相近词语的掌握,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激烈:指(动作、言论)剧烈;(性情、情怀)激奋,刚烈。猛烈:强烈;激烈。
点评: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7.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信仰敬奉。 ( )
(2)形容一个人胆量大。 ( )
(3)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 )
答案:(1)信奉(2)胆大妄为 (3)固执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难度不大。(1)信奉(2)胆大妄为 (3)固执:这三个词语都是学生比较容易写错的,教师在讲解时应让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识记。而第一个能在题目中就有答案。
点评:只要对词语的意思掌握,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8.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罗丹是法国大雕塑家,他的朋友茨威格是法国大作家。 ( )
(2)罗丹把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径自走出门去。( )
(3)“径自”就是“直接”的意思。 ( )
(4)“端详”的近义词是“安详”。( )
(5)《思想者》是罗丹的作品。( )
(6)“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茨威格的名言。( )
答案:(1)╳(2)√(3)√(4)╳(5)√(6)╳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1)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19世纪法国 ( http: / / baike. / doc / 1599551.html" \t "_blank )最有影响的雕塑家。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所以是错误的。(4)端详:动词,仔细地看,侧重看清、知道每一个细节。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端详的近义词有打量(6)“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罗丹说的。
点评: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只要对课文内容熟悉,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9.写反义词。
怀疑—( ) 公开—( ) 出现—( ) 明白—( )
答案:相信 保密 消失 糊涂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怀疑:是指心中存疑。公开:指面向大家或全球(世界),不加隐蔽;把秘密公布出来。出现:显露出来;产生出来。可以是实际事物,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明白:使人容易了解;清楚;明确。
点评:只要词语的意思掌握,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10.选择义项。
(1)注:①灌入;②(精神、力量)集中;③解释字句的文字;④记载;
大雨如往( ) 注册( ) 注解( ) 全神贯注( )
(2)名:①名字,名称;②名字叫作;③名义;④名声;⑤有名声的;⑥说出;⑦量词
莫名其妙( ) 世界闻名( ) 名医( ) 一名工人( )
姓李名红( ) 命名( )
(3)触:①接触,碰;②触动,感动
一触即发( ) 感触( )
答案:(1)① ④ ③ ② (2)⑥ ④ ⑤ ⑦ ② ① (3)① ②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学生应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大雨如往:下的雨很大。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世界闻名:非常的出名。一触即发: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
点评: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只要理解词语,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1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邀请(yǎo yāo)   挚友(zhì zhí)
痴迷(chī cī) 仪态端庄(yī yí)
答案:yāo zhì chī yí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邀请:为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挚友:交情深厚的朋友。学生要注意“仪态端庄”的态的写法。仪态端庄:形容一个人的仪表姿态大方而且端正严肃,举动庄重。
点评:学生应扎实的掌握汉字的书写,这样就容易找到答案。
12.缩句。
(1)同学们正全神贯注地听着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丹正全神贯注的雕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学们听音乐。
(2)罗丹雕刻。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对缩句的掌握。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点评:此题目很简单,掌握改缩句的方法,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3.加偏旁,变新字。
义——( )( ) 古——( )( ) 执——( )( )
答案:仪 仪式 估 估计 挚 挚友
解析: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并掌握汉字的偏旁,这三个要加偏旁的字都是独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字的字义去加偏旁。例如:“义”可以变成议:议论;还可以变成蚁:蚂蚁。“古”可以变成苦:吃苦;还可以变成故:故事。
点评: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去识记。
14.查字典。
(1)“痴”字共( )画,第四笔画的名称是( )。
(2)“咕”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组词为( )。
答案:(1)13画 点 (2)G 口 咕咚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用音序法查字典,所以必识记汉字两个汉字。(1)“痴”:傻,无知:~人说梦。~钝。~愚。白~;精神失常,疯癫:发~。~癫。(2)“咕”:拼音:gū,笔画:8,释义;象声词:(a.鸟的叫声;b.小声说话,后一个“咕”均读轻声)。
点评:只要我们准确的记住这两个汉字,我们很快的就能找到答案。
1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微笑 ( )的端详 ( )地争吵
( )的目光 ( )的雕塑 ( )的感触
答案:甜美 仔细 激烈 慈祥 精美 人生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微笑、争吵、目光、雕塑都是学生们容易观察到的,而且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样子去写修饰词语。像其他的词语我们应该学会多积累,熟练地掌握住。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6.用下列词语造句。
(1)莫名其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神贯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成绩一向很好的小明这次考试居然没有及格,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
(2)学习需要我们全神贯注,不能三心二意。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理解的掌握情况。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点评:学生要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找到答案是不难的。
17.填一填。
(1)常说嘴里顺,( )。
(2)见人说人话,( )。
(3)大人不记小人过,( )。
答案:(1)常写手不笨(2)见鬼说鬼话(3)宰相肚里能撑船
解析:
分析:本题是要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谚语的掌握,学生平时应注意积累。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熟能生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看人们在说话办事的过程当中应变能力很强。能够做到见风使舵。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要别人的宽容和大度,人在屋檐下就该低下头,尽量少给大人们计过的机会吧!
点评:学生应注意谚语的积累,理解谚语的本意,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
18.补充成语。
全神( )( ) 仪态( ) ( ) 莫( )其( )
答案:全神贯注 仪态端庄 莫名其妙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全神贯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仪态端庄:形容仪表和神态十分美好。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理解不了其中之巧妙,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点评: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词语,并且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9.换偏旁变新字
议---( )( ) 智---( )( )
估---( )( ) 唢---( )( )
答案:仪 仪式 痴 痴迷 咕 咕噜 锁 锁门
解析: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并掌握汉字的偏旁,这几个字的偏旁都比较容易找到,“议”去掉偏旁后是独立的一部分,这个可以换成“蚁”“仪”很多这样的字。“智”去掉偏旁后是独立的一部分,这个可以换成“痴”很多这样的字。其他两组去掉偏旁后还是独立的一部分,这类比较容易书写。
点评: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我们可以首先去掉偏旁,在采用试着加偏旁的方法,书写正确的答案。
20.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1)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 一会儿后退 嘴里叽哩咕噜的 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 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2)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 手不停地挥动 一刻钟过去了 半小时运去了 罗丹越干越有劲 情绪更加激动了
答案:
(1) , , , ; , 。
(2),…… , , , 。
解析:
分析:本题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掌握。省略号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55004 / 11101108.htm" \t "_blank ),在汉语中的基本形式是位于中线的六个小圆点(…… ( http: / / baike. / view / 77300.htm" \t "_blank )),占两个字的位置;工具书和科技文献有时用三个小圆点,占一个字的位置。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用12个小圆点表示,自成一行,占四个字的位置(…………)。省略号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55004 / 11101108.htm" \t "_blank )不拆开移行,六连点要排在同一行。分号(;)表示介乎句号和逗号的停顿的标点符号。用法如下:然而,大部分人都因爲分号用法复杂,而不会多应用“;”。在大部分印欧语系的语言,分号的名称为“Semicolon”,有“半个冒号”之意,以显示其外形如“:”。
点评:逗号和句号我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我们应该熟悉省略号、分号的用法。
21.读读下列句子,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A、用于说话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用于引文的省略
C、用于列举的省略
(1)罗丹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
(2)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
(3)“呜卟,呜卟,呜……”( )
(4)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 )
(5)只见蓝天白云之下,一架架风车在慢慢地转,一群群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这样的景色真让人着迷。( )
答案:(1)A (2)C (3)B (4)B (5)C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省略号的运用。省略号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55004 / 11101108.htm" \t "_blank ),在汉语中的基本形式是位于中线的六个小圆点(…… ( http: / / baike. / view / 77300.htm" \t "_blank )),占两个字的位置;工具书和科技文献有时用三个小圆点,占一个字的位置。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用12个小圆点表示,自成一行,占四个字的位置(…………)。省略号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55004 / 11101108.htm" \t "_blank )不拆开移行,六连点要排在同一行。“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用在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禁等。”
点评:考查学生对省略号的运用,只要理解句意,了解省略号都有哪些作用,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22.照样子写出下面句子的歇后语。
例:棒打鸭子——刮刮(呱呱)叫
狗头上长角( )
大姑娘坐轿( )
开弓不放箭( )
答案:装羊 头一回 虚张声势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狗头上长角,装羊:假装善意。大姑娘坐轿,头一回:长这么大第一次见过,孤陋寡闻。开弓不放箭,虚张声势:跃跃欲试;虚张声势。
点评: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理解歇后语的本意,很容易找到答案。
23.课内阅读。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运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地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写出5个描写罗丹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破折号表示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前 后退 踩 挥动 停下来 (2)意思的转折 (3)罗丹全神贯注地进行雕塑创作。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1)动作的词语:不是静止,而是表示运动的词语。(2)破折号:破折号是一种标号,它的作用是:引进对前文的注释、说明,表示声音的延长或中断,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的转换等。(3)罗丹一直在在那不停的忙活,都是用来说明他在全神贯注的工作。
点评:这些题目都是比较主观的题目,只要学生的把意思的答对即可。
24.课外阅读。
鲜花
又是一年花开时,小学校新来的女教师接到一个任务:放学后照看一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校长说:“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偷的。”
“偷?”二十一岁的女教师想像不出校长怎么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放学后,女教师来到花坛边,望着姹紫嫣红的鲜花,她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香中。忽然,她发现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你过来!”女教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二年级的同学。
“你怎么不回家?有什么事儿吗?”女教师问。
“我……我想……我想要枝花。”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 “
你想要哪一枝?”女教师微笑着,拉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花坛边。小男孩看了一会儿,指着一枝很艳的玫瑰,说:“这一枝,行吗?”“好,这枝花儿属于你了!”女教师真诚地说,“但是你准备怎么办?如果你把花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几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看;如果我现在帮你摘下它,你就只能玩一会儿了。你打算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说:“我把它留在这里,明天我再来看它。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女教师微笑着点点头。
第二天傍晚,有二十多个孩子找女教师,等着要一枝属于自己的花儿。他们同那个小男孩一样,都同意把自己的花留在花坛里。
鲜花盛开最美的那一个月,女教师把学校花坛中所有的鲜花都送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却没有发生往年经常被偷走的事情。相反,一群孩子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她照看花儿,一直到深秋,鲜花和绿叶全部枯萎,孩子们还有期盼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开放。
(1)概括一下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往年”孩子们为什么老爱偷学校花坛里的花?你认为他们是小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新来的女教师照看花坛后,孩子们又为什么不偷花,反而帮老师照看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年轻的女老师在照看花坛的时候,通过对孩子们的教育,让他们不再采摘鲜花而主动的帮忙照顾鲜花。
(2)往年”孩子们偷学校花坛里的花是因为他们喜爱鲜花。这不叫偷,因为他们采摘鲜花只是出于对花的喜爱,他们并不懂得怎样去保护鲜花。
(3)因为老师告诉他们鲜花摘下来以后就会枯萎喜欢鲜花就应该去保护鲜花的道理。
(4)文章最打动我的是女老师的和蔼可亲,让孩子们很愉快的明白怎样去喜爱鲜花 。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去寻找答案。(2)“偷?”二十一岁的女教师想像不出校长怎么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这句足够可以看出,不是偷。而是对鲜花的喜爱。(3),一群孩子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她照看花儿,一直到深秋,鲜花和绿叶全部枯萎,孩子们还有期盼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开放。老师在无形中告诉孩子道理,没有去直接批评孩子,掌握了一个好的教育方法。(4)这位女老师很有耐心,喜欢和孩子交流。文章最打动我的是女老师的和蔼可亲,让孩子们很愉快的明白怎样去喜爱鲜花 。
点评:这些题目都是比较主观的题目,只要学生掌握课文的主旨思想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