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唐德刚先生曾说:中国自有近代外交以来,出现过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和李鸿章各算一个,顾维钧因未有决策权,只能算半个外交家。
柬埔寨莫尼克公主说:“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为什么周总理能够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
他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
他在外交工作中体现了哪些智慧和原则?
第14课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2、分析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内外环境;
3、认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古代外交 中国近代外交 中国现代外交
中国外交的演变
朝贡外交
屈辱外交(不平等条约)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影响外交的因素
①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②国家力量;③国家性质;④国内外形势。
材料1:英国伯默斯顿: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材料2: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当天,就向全世界郑重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VS
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思考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态度如何?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1950年12月11日的封面,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一年多。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整个封面以红色基调为主,一大群飞舞的蝗虫围绕着毛主席,“蝗虫”寓意着广大的中国老百姓。
思考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态度如何?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1951年6月18日的封面,周恩来首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封面标题是:“共产党人周恩来”。下面小字说明:“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政治上敌视;经济上封锁;
外交上孤立;军事上包围。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1949年6月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1、背景
(1)国际 :
①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封锁政策;
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国内:
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屈辱的外交;
②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
2、外交总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政策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而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改变了我国半殖民地时期的外交地位,使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各国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被孤立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
3、外交成就
(1)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协定。
中苏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条约的签署,使得中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当时为反对侵略、维护远东及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了保证,有助于新中国的恢复和发展。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波兰
蒙古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印度尼西亚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列支敦士登
芬兰
(2)建国后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3、外交成就
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954年6月,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
平等互利(条件)、
和平共处(目标)
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其他国家代表对华是何种态度?
周总理在会议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本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
(4)1954年4月,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上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朝鲜问题由于美国的阻挠未达成任何协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方的积极努力得以政治解决。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积极阐述中方的观点与态度
(4)1954年4月,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这一期是1954年5月10日 ,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即“边打边谈”。三年之后,《时代周刊》再次选择周恩来作为封面人物。但此时西方世界的外交家们,却不能不面对一个铁一样的现实:曾经和蔼、儒雅、谦恭的他,走进日内瓦,参加朝鲜停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谈判会议,成了西方世界最难对付的对手。这位来自中国的总理,充满自信地向西方世界的列强们,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挑战。
(4)1954年4月,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中国政府代表在日内瓦会议上
日内瓦会议的历史意义:
为新中国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打开外交新局面作出了贡献。
(4)1954年4月,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的三大危机:
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暗杀事件
一些国家当面攻击共产主义
会议结束拿出什么样的成果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异
同
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宗教信仰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整个会议期间,周恩来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三次力挽狂澜,树立起了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也正是在这一精神指导下,诞生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会议休息期间,各国代表纷纷找周总理签名留言
出席万隆会议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的时候的朋友!”
已故万隆会议秘书长鲁斯兰·阿卜杜加尼生前曾说过:“没有周恩来,万隆会议便不可能成功。”
美国记者鲍大可说:“我没有听说哪一个人不折服于他的个人品格,即使最强烈反对他的政敌也不例外。”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冲破封锁
1、背景:
(1)国际
①两个阵营内部的控制与反控制,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②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③苏共“二十大”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
④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
(2)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及“左”倾思想的影响
2、外交战略:
“两个拳头打人”、“两个中间地带”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冲破封锁
3、成就:
1964年,中与法建交
周恩来访问14个亚非国家
中日民间交流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一拳打美帝,一拳打苏修(反苏反美)
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
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外交战略:
“两个拳头打人”、“两个中间地带”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冲破封锁
②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冲破封锁)。。
①出现了以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一拳打美帝,一拳打苏修(反苏反美)
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
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成就:
中法建交被称为“外交核爆炸”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1、背景:
①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国劣势,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②资本主义阵营:欧洲联合,日本崛起;
③社会主义阵营:中苏关系恶化,关系降到冰点;
④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反帝、反殖
、反霸的主力军。
(2)国内时局:
(1)国际时局: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发展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
2、外交战略:
“一条线、一大片”
“一条线”外交战略,即按照大致的纬度(大概北纬50度)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一大片”指团结“一条线”周围的国家,其目的是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头。
①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外交成就:
②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1971年11月,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中方代表
图中人物是谁?
他们心情如何?
他们为何如此?
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中国重返联合国遭到了哪些阻力?
为什么此时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
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旧金山联合国筹备会议上,50个国家的代表起草了《联合国宪章》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经五大国以及其他签字国的过半数批准,联合国宣告正式成立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但由于美国等国家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
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支持;
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
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这是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 ,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以如此简洁的一句话,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时隔22年之久重返联合国。文章写道:“当意气风发的毛泽东在1949年发表他著名的演讲,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他的助手向地处纽约的年轻的联合国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联合国驱逐由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政府……而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美关系恢复正常的原因?
梳理中美建交的完整过程?
思考中美建交的历史意义?
1972年尼克松访华,跨越大洋的握手
④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应对苏联的军事威胁
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利于解决中美长期争端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陷入越南战争难以自拔
霸主地位遭到欧日挑战
④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
④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过程:
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这标志长期尖锐对立的中美两国从此走上了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④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过程: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④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过程:
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会见美国总统卡特
中美建交的历史意义:
直接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中国突破外交困境,迎来建交高潮;
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和平的发展。
④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经过认真、友好的协商,签署了《联合声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⑤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年——2012年)
(一)背景
1、国内:
2、国际: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②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
全方位、无敌国、不结盟
材料:1985年3月4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制定对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年——2012年)
(三)外交成就
2、世纪之交:与周边国家关系取得新进展
1、改革开放之初:发展大国关系
①解决了与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②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 “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③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取得新进展。
①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②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20次“10+1”领导人会议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年——2012年)
(三)外交成就
3、进入21世纪:全方位外交
①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日本:战略互惠关系
②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 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③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
G20集团国2016杭州峰会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年——2012年)
(三)外交成就
3、进入21世纪:全方位外交
①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②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③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④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多边外交主要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展开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协商与合作。
这是2007年1月22日《时代周刊》封面,封面以蜿蜒的长城和喷薄而出的红日为背景,文字说明:“新王朝的开始——中国世纪”“当美国身陷伊拉克战争无法脱身时,一个新的超级力量已经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时代》封面的寥寥数语,显示美国对于中国的担忧随着自身的乏力而日渐强烈。
这是2009年9月28日《时代周刊》封面,封面以金边红心的五角星占据整个封面,“China‘s Moment(中国时刻)”的字样嵌在中央。”表明美国媒体此时关注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中国人有太多值得庆祝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中国追逐世界权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本期周刊题为《通往繁荣之路》的文章开篇这样写道。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一)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1、背景:
2、外交理念与成就:
大国关系
邻国关系
中非关系
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
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二)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来
(1)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①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
②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
③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边国际性会议;
④出台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
1、理论创新:
一坚持三推动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贏的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2、实践创新: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二)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来
(2)贡献中国方案,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2、实践创新:
(1)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
(三)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
1、背景: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政策理念:
(1)四个反对:①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反对冷战
思维,③反对干涉别国内政,④反对搞双重标准。
(2)一个宗旨: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一个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
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
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这是2017年11月13日《时代周刊》封面,除美国本土版外,杂志封面都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上“中国赢了”(China Won)。这是《时代》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在内文《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一文中,作者指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而美国则落居第二”。
维护国家利益,增强自身实力;
淡化意识形态,明辨国际形势;
施展外交智慧,坚持独立自主。
四、课程总结
时期 外交政策、理念 与美苏关系
1949年—50年代中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
中共十八大以来
“一边倒”
联苏反美
“两个拳头打人”
“两个中间地带”
反苏反美
“一条线”“一大片”
联美反苏
“全方位”“无敌国”
“不结盟”
联美联俄,和平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联美联俄,和平外交
探究: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
①经济: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政治:中共的正确领导
③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际关系
④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⑤道路:符合本国国情,走和平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