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 )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2)宿( )营地上gōu( )火红啊,fá( )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3)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bīn(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2.选词填空。
(1)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________。(停息、休息、停留)
(2)你可知道,我们________你,——你的人民________你!(想念、思念)
(3)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________(呼喊、呼唤)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B.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C.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D.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经典作品,一般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再到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
B.在《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现场,选手们信手拈来一句句古典诗词,让我们发自内心由衷的敬佩。
C.运动让人快乐。长期久坐,不仅影响体能,还容易导致作息紊乱,引发负面情绪。
D.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的原因。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稍作盘桓, 脚下便有拱动之感,令人趔趄; ②那些萌动的小草,伸展的根系使出浑身解数,吸纳蓬勃生机,和春天一起仰望。 ③快点走,我想出来逛逛。 ④三月出户,漫步郊野,每一片土地都在向上萌动。 ⑤或有低 沉的催促声:
A.④②①③⑤ B.④①⑤③②
C.①③②④⑤ D.②⑤①③④
7.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现代抒情诗,是现当代女作家柯岩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创作的。
B.诗歌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法,起到了渲染气氛、强化感情进而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C.“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这句话表达了亿万人民热爱周总理的深挚感情。
D.“想念”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________?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________!
(2)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你班同学搜集的周总理的挽联,请你补充完整。
有雄才,有伟略,有奇勋,实在有德;
无后裔,无偏心, , 。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二)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呵,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10、“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诗中列举了哪些地方?
11、全诗如何描述周总理“深深的足迹”的?
12、文中的破折号有何作用?
13、诗中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呵,母亲
舒 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14.这首诗的第1节写了什么内容 具有怎样的作用
15.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16.诗人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三)阅读艾青的两首诗(节选),完成各题。
【甲】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乙】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抒情诗《大阳》和《火把》情思浓郁地表现祖国、民族和人民的苦难, 愤怒诅咒现实的黑暗, 热情地赞美光明;艺术上, 他注重诗雄浑、朴素隽永的艺术风格。
B.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火把”。“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火把”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等)。
C.艾青的成名作是《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D.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是在 1978 年以后,诗歌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鱼化石》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18、【甲】诗中“它”指什么?这首诗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乙】诗中“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献给周总理的花
①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②然而,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 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③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
④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下了车,便赶到天安门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场更加肃穆了,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地眷念!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⑤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⑥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纸条: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您的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情深,它像荷花一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敌人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
20.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
22、选文第④段先描写后抒情,结合《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①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 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⑥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luá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略有改动)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
。
24. 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地道”是什么意思?“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这句话表明老舍先生什么特点?
。
25. 老舍先 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
26.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加点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
。
2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
答案
1、(1)suì (2)sù 篝 伐 (3)宾 2.(1)停息 (2)想念 想念 (3)呼唤
3.A 4.C 5.B 6.B 7.D
8.(1)你在哪里呵 你的人民想念你
(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3)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4)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9.无享受 真正无私
10、祖国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中南海。
11、通过拟人手法,用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的回答说明周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
12、破折号起到了声音延长的作用。
13、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岗位,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坎上。
14.第1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15.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
16.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诗人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忧伤之情。
17、B
18、太阳,本诗蕴含着诗人对光明(或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19、“洁白的浪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起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出发的盼望、奋斗的激情;“铁链的喧哗”从听觉的角度抓住“抛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到达的盼望、胜利的喜悦。
20.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自己见过各种花的美好,为下文写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做铺垫,渲染了一种沉痛、哀伤的氛围。
21.全国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是用纸做的,是没有生命迹象的,但是这些花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它们跳动着八亿人的脉搏,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每一个人,因此是“最富于生命”的花。
22.选文第④段三个感叹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限的眷念之情,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逝世的极度悲痛之情;最后一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沉痛的哀悼之情。《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想念你”的反复使用,强烈地抒发了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23.(1)上大学时,同学请老舍先生吃饭,“我”作陪;(2)老舍先生请开会的同行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3)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的费用。
24.真正的,纯粹。 表明老舍先生和蔼、亲切、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架子 ,又熟悉北京、热爱北京的特点。
25.小处更能表现人的品行,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以小见大来表现老舍先生蔼然可亲、深入百姓、细心体贴等优良品质。(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26、.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发出的亮光如同太阳和月亮,高得像泰山北斗一样,表达了对他的尊重、欣赏、敬佩、赞叹。
27.. 示例:是一个和蔼可亲、谈吐自然,说话京味十足,广交各界朋友的大学教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文学家、语言大师。是一个不摆架子、和蔼可亲、热情大方、细心体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