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24 18: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姓名: 班级: 成绩: 2016.4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 B.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D.西部大开发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3.这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A.“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4.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邓小平所提出的“适合于香港的政策”是指
A.“一国两制” B.“求同存异”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 D.社会主义制度
5.右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6.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白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7.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8.2015年5月,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9.“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0.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国共两党领导人再次会晤。这有利于
①推动两岸交流,实现祖国统一 ②促进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③消除民族差异,实现共同繁荣 ④维护国家主权,实现民族自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下图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我国省级自治区一览表
自治区 成立时间 首府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银川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拉萨
A.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12.“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政府为开辟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少数民族问题
13.嘉兴有一位著名大师——金庸。他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贯彻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5.下面哪个地区不适宜使用“一国两制”政策,请把它找出来
A.台湾 B.深圳 C.澳门 D.香港
16.2014年6月10日,《“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发表,对香港回归17年的历史作了全面总结回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时宣布,正式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
A.中央人民政府 B.福建省 C.深圳市 D.广东省
17.“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是因为几个小时前
A.举行了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
B.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8.201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也是广西解放六十五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
C.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19.电视荧屏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台湾艺人的身影:欧弟在主持《天天向上》,林志颖父子出演《
A.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B.大陆明星实力不如台湾明星
C.台湾同胞完全赞同“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
20.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为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21.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2.“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23.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标志我国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24.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的自治州、自治县等。
25.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26.为实现祖国统一,江泽民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并代表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 ”构想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 ”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8. 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年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9. 和 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开了重要的一步。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过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 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1)材料一中提到的香港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我国澳门又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
(2)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乡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 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
(3)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证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摘自《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
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加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摘自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
问题……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2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新的发展
(3)据材料三,分析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问题 到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多少周
年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问题能够解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BAAA DDBBA
11-20 BAAAB ABDDC
二、判断题
21-26 ABBAAB
三、填空题
27.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
28.1951 1997
29.香港 澳门
四、材料题
30.(1)英国 葡萄牙
(2)中英《联合声明》
(3)①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③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31.(1)《马关条约》;抗日战争
(2)“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3)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
(4)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要坚决同—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32.(1)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
(3)主权问题。19周年。中国提出了符合国情和香港历史现实的正确方针,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共同愿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国际地位的提高。
(4)“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