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关系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集合概念及其理论是近代数学的基石,集合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通过学习、使用集合语言,有利于学生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高中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本章集合的初步知识是学生学习、掌握和使用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出发点。本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下一节学习集合之间的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和相等的含义,理解“ ≠ ”、“ ”的含义;
(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复习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联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和相等关系;
(2)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2)探索利用直观图示(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地认识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
(2)如何确定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与教具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作用,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理性、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
(1)A={1,2,3} B={1,2,3,4,5}
(2)A={x | x >3} B={x |3x-6 > 0}
(3)A={x |x是正方形} B={x |x是四边形}
(4)A={ x | x是直角三角形} B={ x | x是三角形}
(5)A={a, b} B= { b, a }
(6)A= B= {0}
(7)A={a, b, c} B={b, c, d}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置了7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体实例,包含了有限集、无限集、数集(包括不等式)、图形的集合.有限集数集,最为简单直观,对学生初步认识子集,理解子集的概念很有帮助;图形集合且是无限集,需要通过探究图形的性质之间的关系找出集合间的关系;无限数集,基于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启发学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研究集合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Venn图。对第一个例子,借助多媒体演示动画,帮助学生体会“任意”性。使学生在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的基础上建构子集的概念.
1.子集定义:对于两个集合与,如果集合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包含于集合,或集合包含集合,记作(或)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是集合的子集.
2.集合相等:对于两个集合A与,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同时集合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等于集合,记作
即,同时,则
3.比较两集合间的元素,得到真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且,我们称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记作()
说明:
1.空集的概念: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两个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两个关于集合关系的结论:(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2)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即:包含关系具有“传递性”.
设计意图:概念的提升,用特征性质之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已经在前面具体实例的分析中逐渐渗透,最后将具体集合间的关系,抽象到两个一般集合间的关系,通过从具体到抽样的研究突破难点.
例1. 某工厂生产的 产品在质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 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的集合,B表示质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
例2.写出集合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子集为:.
真子集:.
点评:该题虽然简单,但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漏掉空集与集合本身,一定要予以相当的关注.
例3已知,当,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学生练习:
1.课本P8,练习1、2、3;
2.设A={0,1},B={x|xA},问A与B什么关系?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NZQR; (2)AA;
(3){圆内接梯形}{等腰梯形}; (4)NZ;
(5){}; (6){}
4.有三个元素的集合A,B,已知A={2,x,y},B={2x,2,2y},且A=B,求x,y的值。
六、课堂小结
1.能判断存在子集关系的两个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进一步确定其是否为真子集;
注意:子集并不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素组成的集合。(因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空集中不含任何元素;“A是A的子集”,但A中含有A的全部元素,而不是部分元素)。
2.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注意区别“包含于”,“包含”,“真包含”,“不包含”;
4.注意区别“”与“”的不同涵义。 (与{}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
(1)课本P13,习题1.1A组题第5、6题。
(2)用图示法表示 (1)AB (2)A B
2. 预习作业
(1)预习内容:课本P9—P12
(2)预习提纲:
(1)并集和交集的含义及求法。
(2)求一个集合的补集应具备条件是什么?
(3)能正确表示一个集合的补集。.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