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第4课《七月的天山》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第4课《七月的天山》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9 15:4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第4课《七月的天山》同步训练
1.看拼音,写汉字。
bái duàn shān jiàn fǔ shì mǎ tí
( ) ( ) ( ) ( )
jiàn luò yán ān mǎ ān
( ) ( ) ( )
答案:白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落 延安 马鞍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学生们易把白缎的“缎”字写成锻,所以像这些易混淆的字必须理解词语的意思。白缎是指白色的缎子,常用蚕丝、涤纶及其他纤维用缎纹织成的一种织物,靠经(或纬)在织物表面越过若干根纬纱(或经)交织一次,组织紧密,表面平滑有光泽。还有就是学生们容易把山涧和溅落这两个同音字“溅”“涧”弄混淆,所以应重点区分词语的意思,溅落:指重物自高处落入水中。山涧:下面带流水的山谷中的裂缝。
点评:识记并正确书汉字,并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把易混淆的字区分。
2.比一比,组词。
缎( ) 骄( ) 府( ) 缤( )
锻( ) 矫( ) 俯( ) 滨( )
答案:缎(绸缎 白缎) 锻(锻炼) 骄(骄傲) 矫(矫气)
府(中府) 俯(俯视) 缤(缤纷) 滨(海滨 滨区)
解析:
分析: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点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题几组形近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3.多音字组词。
yǐn( ) chóng( )
饮 重
yìn( ) zhòng( )
答案:
yǐn( 饮水 ) chóng(重新)
饮 重
yìn(饮马) zhòng(重量)
解析:
分析:对于多音字的题型,把词语应放在语句中去理解,这样才能方便学生熟记。像“饮”这个多音字就不好识记,三声饮是生活中常见的比较容易识记,但是四声饮马应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喂牲畜(牛、马)的意思,喂马喝水。
点评:对于多音字的练习,学生必须正确识记,并且识记词语的意思。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 ) 闪耀—( ) 萦绕—( )
答案:幽静 闪烁 萦绕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
分析:对于近义词的题型,只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寂静:没有声音 ;安静,很静。闪耀:一种非常刺眼的光。萦绕:缠绕出现的意思。
点评:只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5.在正确的读音上画√。
饮马(yìn yín) 重叠(chóng zhòng) 转盘(zhuǎn zhuàn)
绵延(yán yà) 山涧(jiàn jiān) 斑斓(lán luán)
答案:yìn chóng zhuàn yán jiàn lán
解析:
分析:对于字音、字形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点评:考查学生要识记汉字,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
6.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罗列 排列
(1)光是( )事实不行,必须加以研究分析。
(2)他把书架上的书( )得整整齐齐的。
答案:(1) 罗列 (2) 排列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对相近词语意思的的辨析。罗列:排列;陈列。排列: 从m个不同的元素里,每次取出n个元素,按照某种顺序排成一列。
点评:只要对词语的意思掌握,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7.按要求写词语,再填空。
 (1)表示“看”的词语:
  A、你骑在马上,可以( )阳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
  B、( )蓝天,朵朵白云轻轻地飘荡。
  C、战士们手握钢枪( )着前方。
  D、站在山顶( ),整个村庄尽收眼底。
  (2)用“柔”组成词语:
  A、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 ),山形也逐渐变得( )。
  B、这幅画色彩明丽,线条( )。
  C、妈妈很( ),从不跟我发火。
答案:(1)俯视 仰望 注视 眺望 (2)柔嫩 柔美 柔和 温柔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只要对整个词语理解不难写出答案。
点评:只要对词语的意思掌握,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雪峰 ( )的白莲
 ( )的雪水 ( )的溪水
 ( )的山涧 ( )的鳞光
 ( )的日影 ( )的塔松
答案:(巨大)的雪峰 (盛开)的白莲 (融化)的雪水 (五彩斑斓)的溪水
(高悬)的山涧 (闪闪)的鳞光 (细碎)的日影 (密密)的塔松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需要平时注意积累,生活中积累的多,越不会出现丢分的现象。
点评: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9.写反义词。
寂静—( ) 俯视—( ) 高悬—( ) 五彩缤纷—( )
答案:喧哗 仰视 低垂 色调单一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寂静:没有声音 ;安静,很静。俯视:指从高处往下看出处。高悬:高高挂起。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点评:只要词语的意思掌握,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10.照样子,写词语。
(1)白皑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重叠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绿油油 红彤彤 金灿灿 (2)高高兴兴 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叠词的掌握。主要是ABB式和AABB式词语的积累。
点评: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很容易找到答案。
11.我能准备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并写出解析。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融化的雪水,从高耸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万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8&fv=0&is_app=0&jk=6e09ef915f220bf3&k=%B4%E4%C2%CC&k0=%B4%E4%C2%CC&kdi0=0&luki=1&n=10&p=baidu&q=73079015_cpr&rb=0&rs=1&seller_id=1&sid=f30b225f91ef096e&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1682154&u=http%3A%2F%2Fwww%2Efrjy%2Ecn%2Fyuwen%2Frenjiaoban%2Fsixia%2F2012%2D01%2D19%2F54356%2Ehtml&urlid=0" \t "_blank )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8&fv=0&is_app=0&jk=6e09ef915f220bf3&k=%CB%FE%CB%C9&k0=%CB%FE%CB%C9&kdi0=0&luki=3&n=10&p=baidu&q=73079015_cpr&rb=0&rs=1&seller_id=1&sid=f30b225f91ef096e&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1682154&u=http%3A%2F%2Fwww%2Efrjy%2Ecn%2Fyuwen%2Frenjiaoban%2Fsixia%2F2012%2D01%2D19%2F54356%2Ehtml&urlid=0" \t "_blank )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8&fv=0&is_app=0&jk=6e09ef915f220bf3&k=%B7%E7%BE%B0%BB%AD&k0=%B7%E7%BE%B0%BB%AD&kdi0=0&luki=5&n=10&p=baidu&q=73079015_cpr&rb=0&rs=1&seller_id=1&sid=f30b225f91ef096e&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1682154&u=http%3A%2F%2Fwww%2Efrjy%2Ecn%2Fyuwen%2Frenjiaoban%2Fsixia%2F2012%2D01%2D19%2F54356%2Ehtml&urlid=0" \t "_blank )。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雪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比喻成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8&fv=0&is_app=0&jk=6e09ef915f220bf3&k=%D1%A9%C9%BD&k0=%D1%A9%C9%BD&kdi0=0&luki=2&n=10&p=baidu&q=73079015_cpr&rb=0&rs=1&seller_id=1&sid=f30b225f91ef096e&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1682154&u=http%3A%2F%2Fwww%2Efrjy%2Ecn%2Fyuwen%2Frenjiaoban%2Fsixia%2F2012%2D01%2D19%2F54356%2Ehtml&urlid=0" \t "_blank )极白,连白云映在扇面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8&fv=0&is_app=0&jk=6e09ef915f220bf3&k=%C9%C8%C3%E6&k0=%C9%C8%C3%E6&kdi0=0&luki=4&n=10&p=baidu&q=73079015_cpr&rb=0&rs=1&seller_id=1&sid=f30b225f91ef096e&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1682154&u=http%3A%2F%2Fwww%2Efrjy%2Ecn%2Fyuwen%2Frenjiaoban%2Fsixia%2F2012%2D01%2D19%2F54356%2Ehtml&urlid=0" \t "_blank )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贴切。
(2)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贴切形象的比喻。
(3)“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4)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中句子的理解。
点评:此类题目有一定难度,所以学生必须对课文全面了解。
12.我能理解课文并填空。
  “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码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___________,像天边的霞光___________,像高空的彩虹___________。”读了这句话,我发现作者用了___________句式描写了同一个实物——___________,我觉得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么绵延 那么耀眼 那么绚烂 比喻 两岸的野花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课文了解的全面就不会出现失分的情况。
点评: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只要对课文内容熟悉,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3.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电脑里有许多看不完学不尽的知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估计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电脑里有知识。(2)内洞比外洞大得多,估计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修改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缩句、病句修改的掌握,(1)缩句主要是去掉修饰语。(2)大概和估计表示的同一种意思,应去掉一个。
点评:只要对修改病句和缩句的方法掌握熟练,很容易找到答案。
14.写出下列词语的修辞手法。
(1)密密麻麻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 )
(2)鱼儿在水中快乐的舞蹈。 ( )
答案:(1)比喻(2)拟人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点评:只要对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掌握熟练,很容易找到答案。
15. 把词语补充完整。
波( )壮阔 水平如( ) ( )地而起 峰( )雄伟
答案: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拔地而起 峰峦雄伟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积累。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水平浪静:比喻水面如镜子一样平静。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峰峦雄伟:指山峰或山峦雄壮而伟大。
点评:学生要注意积累成语,并且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6.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融化的雪水 从高悬的山涧 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 浪花往上抛 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答案: , , , , , , 。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逗号表示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
点评:只要对标点符号的运用掌握熟练,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7.课内阅读。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填空。
山色( 柔嫩 ) 山形( 柔美 ) 溪流( 缓慢 )
(2)本段中把野花比作( )( ) ( )
(3)本段作者运用了( )的写作方法。
A 排比与拟人 B 排比与比喻
答案:(1)山色( 柔嫩 ) 山形( 柔美 ) 溪流( 缓慢 )
(2)锦缎 霞光 彩虹 (3)B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课文了解的全面就不会出现失分的情况。
点评: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只要对课文内容熟悉,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8.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千里牧场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象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在闪烁着白光。
当你尽情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处处都可以看见千百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发亮,好象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象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1)在下面的括号里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原始森林 ( )的酥油草 ( )的草原
(2)用横线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他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句话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答案(1)墨绿 清脆 碧绿 (2)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象风平浪静的海洋。
草原 海洋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文中就有答案,所以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必须,仔细读短文。(2)既然说是比喻句,我们首先就应该了解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的用法,这样就不难找到答案。
点评:题目比较简单,考查的都是平时知识的积累,所以很容易找到答案。
19.你知道按下列景观的所在地吗?查阅资料填一填。
布达拉宫( ) 黄山( )
颐和园( ) 秦兵马俑( )
答案:西藏拉萨 安徽黄山 北京 陕西西安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需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查阅资料。
点评:此类题目有一定难度,所以学生要积累课外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