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7课 辛亥革命
【新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狭义:
广义:
一、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探究一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状况。
(1)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1901年清政府宣布“新政”: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
材料三: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材料四: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哉!
——邹容:《革命军》
(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革命军》刚一问世,便不胫而走,销售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成为引导志士仁人走向革命道路的明灯。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成立地点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会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学界 黄兴、宋教仁 湖南长沙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学界 蔡元培 上海
材料五:
(5)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
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推翻满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前提
保障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
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经济
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未明确反帝、无彻底的民权和土地纲领
辛亥革命的旗帜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6)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军事基础
材料六:
保路运动
材料七:
1911年,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有人说;“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
(7)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课堂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必然性:
①历史教训: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走不通。
②物质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③思想基础:清末民权意识增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⑤群众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2、偶然性:
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②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
二、革命的过程如何?
1911.10.10
1912年,
1912.3.11
1912.2.12
1912.3.10
自主学习 勾勒辛亥革命的过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
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颁布
临时政府成立
清帝退位
袁世凯就职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
1911年12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活动在南京举行。
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得票数
中华民国成立
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5、6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选举以及被选举等自由权利。
第16条: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弹劾总统
第51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45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原则或制度?
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一座丰碑。
时间:1912年3月11日
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
临时约法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旁立者)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宣统退位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职
落入革命果实落入袁之手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的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旧官僚的拥护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探究:落入袁世凯革命果实的原因
三、如何评价革命?
1、历史意义
(2)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共和政体。
(3)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
思想解放。
(5)移风易俗: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1)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剪辫子 放足运动 中山装 西式婚礼
2.局限性:
(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
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材料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