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学情评估(一)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学情评估(一)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7 18: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学情评估(一)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收回外国兵营地产,征用兵营及其他建筑,还建立了人民海关,使海关管理权完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据此可知,中国(  )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D.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家
2.《最寒冷的冬天》中写道:“中国人用简陋的武器,凭借他们的独创性、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不得不正视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可见这场战争(  )
A.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B.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C.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1953年9月,毛泽东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C.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D.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4.漫画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反映,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下面所示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
INCLUDEPICTURE"25FJ31.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25FJ31.tif" \* MERGEFORMATINET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
5.“在1952年、1953年,国家甚至把建设急需的理工科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4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1953年寒假重点分配到重工业、国防工业各部门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3%。”这段材料可佐证当时(  )
A.土地改革的成果需巩固 B.“一五”计划建设的迫切需要
C.社会主义改造急需人才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武汉不仅是江城,更是桥都,一座又一座的桥梁,让“跨越天堑”的理想成为现实。武汉长江大桥巍然屹立60余年,甚至遭受过70余次轮船撞击,仍“身体结实像青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  )
A.新中国成立前夕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改革开放时期 D.八字方针提出以后
7.1954年毛泽东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8.1954年6月至9月,我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的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一活动(  )
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B.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
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D.体现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
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其中“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是指(  )
A.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C.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10.下面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INCLUDEPICTURE"25FJ32.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25FJ32.tif" \* MERGEFORMATINET
A.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1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赶英超美、全民大炼钢铁、粮食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大跃进和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起构成所谓的“三面红旗”。“三面红旗”(  )
A.利于工农业健康发展 B.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
C.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D.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12.1958年6月初,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到了6月17日,又提出“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这反映出我国(  )
A.民族的凝聚力强化 B.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经济调整工作完成 D.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13.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工农业比例失调,产业结构失衡,粮食生产出现问题,全国不少地区粮食供应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三大改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B.召开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制定“一五”计划,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提出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发展
14.他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许下“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他是(  )
A.蒋道平 B.钱学森 C.王进喜 D.袁隆平
15.“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追思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雷锋
16.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写道:“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主要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D.城市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17.下面是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图中统计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INCLUDEPICTURE"25FJ33.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25FJ33.tif" \* MERGEFORMATINET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1978年至1984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的总产量分别增长33.6%、188.8%、128.2%;农业总产值增长118%;农民人均年实际收入增长15.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数据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延续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88年,我国首次取消粮票,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粮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终止流通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国防安全体系的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一国两制的成果实践
20.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吸引了更多的外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提升,从简单的加工贸易到生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这表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B.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D.扩大了沿海的经济开放区
21.1989—1991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快速的国家之一。这可说明(  )
A.杰出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B.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这些思想理论都(  )
A.打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局面 B.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
C.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23.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之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标志着我国自贸区建设迎来“2.0”时代。这反映我国(  )
A.开启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B.实现了中国梦宏伟蓝图
C.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 D.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4.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说明(  )
A.港、澳高度自治权的完善 B.祖国大陆实现了完全统一
C.“一国两制”促进港澳发展 D.香港、澳门从此繁荣稳定
25.2023、2024年清明节前后,马英九曾表示,我们中国人强调慎终追远,“大部分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与民族认同有坚定的信念”。这反映出海峡两岸的(  )
A.经济互补互利 B.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C.文化同根同源 D.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26.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B.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7.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许多“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20世纪70年代,突破我国粮食“卡脖子”技术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28.《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是“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这说明(  )
A.文艺作品真实地再现历史 B.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巨大
C.中国的文艺作品形式多样 D.文艺作品反映历史的变迁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美国政府从现实出发,调整对华政策,力图改善中美关系,影响了一些国家对中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政策。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摘编自马廷中《美国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2分)
(2)小历同学认为“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你是否同意小历同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第三套人民币图样展示(部分)
INCLUDEPICTURE"25FJ34.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25FJ34.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二 第四套人民币图样展示(部分)
INCLUDEPICTURE"25FJ35.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25FJ35.tif" \* MERGEFORMATINET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认为哪张人民币图样最能体现新中国初期的建设成就(写出图片序号即可),说明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四套人民币图样中人物选材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设计意图。(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4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首都钢铁公司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958年建成了侧吹小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中国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在首钢诞生,揭开了中国转炉炼钢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以后,首钢在扩大产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又取得显著成就。自创建以来,一代代首钢人依靠艰苦奋斗、科技创新,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中国第一,取得了2000余项科技成果。
——摘编自人民日报《工业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成就表(部分)
    时间项目     1978年 2017年
GDP(国内生产总值) 3678.7亿元 832035.9亿元
进出口总额 355亿元 278099.2亿元
铁路营业总里程 100(指数) 245(指数)
农村贫困人口 7.7亿人 基本实现脱贫,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
人均预期寿命 68岁 76.7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首钢发展的背景,并简述首钢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INCLUDEPICTURE"25FJ36.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历福建\\25FJ36.tif" \* MERGEFORMATINET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一到图四中的两幅图片(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中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一、1.B 2.D 3.B 4.A 5.B 6.B 7.D 8.D
9.D 10.C 11.C 12.D 13.D 14.C 15.B
16.C 17.A 18.C 19.C 20.A 21.B 22.D
23.A 24.C 25.C 26.B 27.C 28.D
二、29.(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答案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得分)
(2)【示例一】判断:同意。
理由: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调整了对华政策,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因此,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
【示例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除了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外,还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我不同意小历同学的观点。
30.(1)【示例一】选择:图一。
理由: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示例二】选择:图二。
理由:图二折射出我国实行人民参政议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共同点:选用各民族人民的形象。
设计意图: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
(3)货币见证中国历史的发展;货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1.(1)背景:“一五”计划的完成。
影响:首钢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推动我国工业的发展。
(2)成就: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交通业发展迅速;历史性地解决了贫困问题;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意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等。
(3)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优越的政治制度等。
32.【示例】图片序号:图一、图四。
观点: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论述:“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结论: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我们要向他们学习,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担当,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