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雷电颂
一、教材分析
《雷电颂》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单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篇课文。第二单元是抒情文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散文诗具有散文的形式美和诗歌的韵律美,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雪电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象征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语言风格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语文,就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艺术家,用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就是引领学生进入到课文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心灵沟通;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诠释语文的最好方式。而且我一直认为: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而且还能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如果说文字是一种心灵的创造,那么朗读就是一种再创造。聆听优美真情的朗诵表演,感悟文字的真情倾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陶醉其中,并且激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共鸣和朗诵欲望。同时,语文是有声的文学,朗读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素养,朗读教学理应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二、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自主阅读和自主研读的能力还较低,所以在课堂上,我更多采取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老师引导、视频示范点拨为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习诵读的技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阅读学习习惯,提升诵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朗读和问题引导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散文诗的特点进行学习,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表达手法到无处不在的真情流露。师生共同讨论分享。
针对班级孩子热情高,好胜心强,课堂设计以诵读为主线——声情并茂读美文、加点肢体表情语、美文熟读应成诵。三步阅读,层层指导,逐步提高,在诵读中,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体验文章的情感,学会朗读技巧,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在朗读中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气势。2.诵读赏析——在诵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探究文章的写法,理解作品的内蕴。3.研读探究——在研读中体会屈原的深切的爱民之情和无畏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诵读《雷电颂》,揣摩作品的语言和写法,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利用网络技术,选择、下载、剪裁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频。上课伊始利用歌曲创造气氛,在指导诵读时利用视频资料学生在诵读中“加点肢体表情语”,跟随朗诵者学习朗诵技巧。2.自制PPT课件。利用课件展示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导入新课;利用课件进行形象的朗读感知、诵读赏析、研读探究;利用课件进行知识夯实,技巧点拨……从而实现形象课堂和高校课堂的目标。3.百度搜索。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4.360云盘。资源共享,互相答疑,上传作业,上传学案。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 、方法、手段等)
一、情景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大家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歌曲,你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对,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屈原》)。 2.交流:你了解屈原吗?从哪里了解到的?(指名介绍屈原) 3.引入:在中华悠久的文化史上,屈原的忠烈发源了滚滚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成永恒的纪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内心独白——《雷电颂》 聆听歌曲《屈原》,进入学习状态。 交流自己所了解分屈原,说明知识学习渠道,进而总结获取知识的渠道。 课件展示:1.屈原歌词2.播放歌曲《屈原》 获取方法:1.网络搜索2.自己制作
二、 朗读感知 听课文1-4段朗读示范,学习朗读技巧,自由朗读课文5-13段 (课件展示) 1.展示思考: 诗人在呼唤什么,在斥责什么?初读感悟: 本文在语言气势上有何特点?2.交流:(1)生字词交流。指名读预习卡有关生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理解词义时可以巧借形旁明词义。举例: 睥睨(都是目字旁,与眼睛有关):斜着眼看,侧目而视,有厌恶或高傲之意 咆哮(都是口字旁,与嘴巴有关):本义是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也可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2.梳理层次: 本文语言:(试用几个词语来概括) 1.听读,思考感悟文章内容和语言特色。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总结:诗人在呼唤风雷电(1--8),在斥责东皇太一、东君等土偶木梗(9-13) 本文语言: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课件展示:1.思考: 诗人在呼唤什么,在斥责什么? 初读感悟: 本文在语言气势上有何特点? 2.【字词导航】:巧借形旁明词义 获取方法:.自己制作课件
三、 诵读赏析第一步:声情并茂读美文 1.自由朗读,写点赏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深情朗读,读出激情澎湃、气势雄浑的语势并试着写点赏析。如何写赏析? 2.:小组海选、展示精彩(2-3个小组展示)【点评导航】:诵读:哪些地方读的好?好在哪儿?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怎样读会更好?赏析:赏析写得如何?有什么有点和不足?怎么把握朗读时的“上下轻重缓急顿挫”。语调、轻重音、语速。背景助读:战国末年,秦国日渐强大,屈原看透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国要并吞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但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毁和齐国的盟约,转而依附秦国,走上妥协投降的道路,并且囚禁屈原。①关于象征屈原是在呼唤自然界的风雷电吗?风雷电在文中有没有深意?写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用某种具体事物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意义。可以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②呼告③关于修辞④多用短句梳理总结: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深情朗读,读出激情澎湃、气势雄浑的语势并试着写点赏析。2.小组海选、展示精彩学生范读,学生点评朗读优劣,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3.关于象征:风雷电:象征改变黑暗现实的变革力量。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形象、含蓄、凝练。 课件展示:1.【赏析导航】: A.人物内心情感的角度。(读着这段文字,我仿佛感受到……) B.语言赏析的角度。(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2.展示比赛流程:1.自由阅读,书写感悟。 (赏析导航)2.小组海选,推选优秀。(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感悟)3.全班竞赛,展示精彩。 3.背景展示
第二步:加点肢体表情语 1.声情并茂读美文,我们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悟了屈原的内心情感,学习了文章象征、呼告等写作技巧,但对于朗诵,好的朗诵者总是善于运用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来辅助自己的朗诵,更充分地表达内心的情感,相得益彰。来欣赏一段精彩朗诵:注意学习朗诵者肢体语言与表情语言。指名总结:从刚才的朗诵者身上学到了什么技巧? 欣赏视频学习朗诵技巧,自由朗诵交流总结 课件展示:1.朗诵视频 获取方法:1.网络搜索,截取。2.自己制作
第三步:美文熟读应成诵 加上肢体表情的辅助,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朗诵更精彩了,但老师发现,我们手中的课本影响了大家的表演,接下来,再给大家一个挑战,把你喜欢的地方先背下来,然后表演出来。 诵读屈原的内心独白,你读到了怎样的屈原?从哪里读出的? 背诵喜欢的段落,然后表演。 组内展示,互相指导 全班展示,互相交流 把握屈原形象:争取自由 反抗侵略 刚正不阿 奋不顾身 课件展示: 获取方法:1.网络搜索,截取。2.自己制作
四.研读探究: 1.字里行间,我们能读出屈原的愤怒,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写的仅仅是在写屈原吗?仅仅是屈原的愤懑?屈原的追求?2.课本P68附录话剧《屈原》最后一段向我们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请浏览。师:《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值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却消极抗日,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他说:可见,郭沫若是借历史上屈原的愤怒,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愤怒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如果说,屈原与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与屈原同化了……一曲《雷电颂》,老师感慨顿生,凝成《吊屈原》。结束语: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汨罗一投,屈原用生别离来诠释民族魂,雷电一颂,郭沫若让我们与屈原遥隔时空新相知。漫漫人生路,让我们追随屈原精神,上下求索。 1. 思考 2,浏览课本P68附录话剧《屈原》最后一段向我们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 3.感悟:争取自由 反抗侵略 刚正不阿 奋不顾身的是屈原,更是民族灵魂。4.诵读《雷电颂》,试着也写下感悟。写一首小诗、一个小片段或几句话。 1.课件展示:作者仅仅是在写屈原吗? “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在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郭沫若 《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 对于屈原,周恩来也曾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愤怒…… ——周恩来 吊屈原雷鸣电闪,咆哮毁灭,这一夜,雷电化为利剑,悲愤凝成力量。 你,足戴刑具,颈系长链,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冤被屈,黑夜呐喊——句句振聋发聩,却不为自己的安危,心,已和楚国山河一道破碎。炸雷急电呵,轰击吧!你慨然面对;土偶木梗啊,毁灭吧!你仰天长啸! 遥立在汨罗江畔,仿佛嗅到香草的芬芳;俯瞰那悠悠的碧水,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 获取方法:1.网络搜索,截取。2.自己制作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注重预习指导——借助“预习·展示卡”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现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老师不教,借助“歌曲”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激情。( “资料助读”板块:引领学生在文学常识、戏剧知识等方面做好课前预习; “自学收获”板块:学生自测预习效果,调整预习策略; “字词整理”板块:借助注释和词典,解决字词。)2.注重诵读教学——让琅琅书声回响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课堂。借助“诵读赏析”环节,巧用视频,指导学生朗诵技巧,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揣摩文中抒情性语言,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抒情效果,体验人物情感,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及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屈原深切的爱民之情和无畏的斗争精神。3.注重读写结合——诵读时引导学生写点赏析,欣赏课文后引导学生写点读后感,做到读写结合。4.注重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展示诵读和赏析,互相点评、指导和修改,重视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互帮互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直观性、形象性。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