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D 2. C 3. D 4. B5. A6. C7. D8. D9. C10. C11. A12. D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ABC
14. AB
15. BCD
16. 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1) ①. 0或2 ②. 3 (2)乙和丙
(3)eY、XF、XF
(4) ①. 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分别进入了不同的子细胞中。 ②. c→a的过程中,发生了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所以姐妹染色单体数目③变为0,染色体数目②加倍,DNA数目①不变。
18.
(1) ①. 钾离子(K+)外流 ②. 相反
(2) ①. 3(或三) ②. 树突膜或胞体膜
(3)神经元③对神经元②有抑制作用,防止神经元②持续兴奋导致肌肉持续收缩
(4) ①. Ⅳ ②. Ⅰ ③. Ⅱ
19.
(1) ①. 下丘脑 ②. 骨骼肌战栗 ③. 下丘脑和垂体
(2) ①. 下降 ②. 减弱 ③. 乙
(3) ①. 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②. 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微量和高效
(4)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20.
(1)丁 (2) ①.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②. 反应更迅速、强度更强(抗体数量更多)
(3) ①. 下降 ②. 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的作用
(4)细胞免疫过程中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裂解被被原图感染的靶细胞,从而使靶细胞裂解,病原体暴露出来;体液免疫过程形成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识别并结合暴露出来的病原体,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
21.
(1) ①. Ⅲ期 ②. 根冠、萎蔫的叶片 ③. 输导组织
(2) ①. 相对含量 ②. 促进 ③. 下降
(3) ①. 下降 ②. 将野生型和光敏色素B突变型拟南芥分组后分别置于正常光下和遮阴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组拟南芥是否有避阴反应。 ③. 若正常光下均无避阴反应,遮阴条件下野生型拟南芥有避阴反应,光敏色素B突变型拟南芥无避阴反应,则可证明光敏色素B使植物有避阴反应。绝密★启用前
高二生物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甲虫腹部的燃烧室中储备有氢醌和过氧化氢。当天敌靠近时,燃烧室中的两个小囊会立刻分泌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可催化过氧化氢将氢醌氧化成醌的过程),燃烧室中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然后灼热难闻的馜高速喷射而出以攻击和吓退天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过氧化物酶可为氢醌氧化过程提供能量
B. 酶具有专一性,一种底物只能与一种酶结合
C. 燃烧室中的高温不影响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D. 甲虫可高速喷射出大量的醌吓退天敌,这与酶的高效性有关
2. 雨生红球藻存在CO2浓缩机制,它利用碳酸酐酶将空气中的低浓度CO2浓缩到叶绿体周围,促进光合作用的过程中CO2的固定。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用红光和白光处理的雨生红球藻的碳酸酐酶活性,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雨生红球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据图可知,红光处理能促进雨生红球藻的暗反应
B. 红光信号可被光敏色素接收,进而影响特定基因表达
C. 雨生红球藻光反应产生的NADH可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D. 由白光处理突然改为红光处理的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ADP含量可能增加
3. 野生一粒小麦(2n=14)与其近缘物种簇毛麦(2n=14)杂交后获得F1。对F1根尖分生组织进行辐射处理,根尖组织发生如下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变异与杂交育种的原理一致
B. F1减数分裂过程中因纺锤体形成被抑制而出现联会紊乱
C. 新物种F1的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为异源二倍体
D. 图示变异可改变染色体中基因的位置,一般不改变染色体的数目
4.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公布,Victor Ambros教授和Gary Ruvkun教授获得殊荣,以表彰他们“发现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micro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来调控基因表达。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icroRNA可作为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模板
B. microRNA和靶mRNA之间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C. microRNA是在转录水平上调控靶基因表达的
D. RNA可与DNA、RNA等结合,不能与氨基酸结合
5. 下图是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为机体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b的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正常的基础之一
C. c主要来自a,若c的循环受阻,则机体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D. 若图示方框中的组织为肝脏,则饭后半小时b中葡萄糖含量Ⅱ端比Ⅰ端低
6. 急性农药中毒是急诊科最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洗胃是抢救口服农药中毒患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实验人员对分别用温开水和恒温等渗冲洗液进行洗胃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洗胃液含量/mL 低钾血症并发 率/% 低钠血症并发率/%
恒温等渗冲洗液 13546±2244 7.7 1
温开水 13615±1981 34.6 30.8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洗胃液的种类及洗胃液含量
B. 42℃的恒温等渗冲洗液最有利于保持胃内酶的活性
C. 与温开水相比,恒温等渗冲洗液洗胃能减少胃黏膜发生水肿的概率
D. 低钾血症患者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低钠血症患者的情况则相反
7. 呃逆(打嗝)通常是膈肌痉挛导致的,由一个反射弧完成,其相关中枢位于脑干。临床上可采用神经传导抑制剂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呃逆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膈肌构成
B. 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使脑干受压时可能引起呃逆
C. 巴氯芬可能通过降低传入神经的兴奋性而起作用
D. 呃逆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须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8.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神经元逐渐丧失结构或功能甚至死亡而导致的一类疾病。突触囊泡蛋白2A(SV2A)是一种糖蛋白,其数量可反映突触的密度。SV2A参与囊泡的成熟和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SV2A的形成与核糖体、线粒体等有关
B. 通过囊泡胞吐释放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
C. 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体内SV2A的数量可能较正常个体的少
D. SV2A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蛋白特异性结合以促进神经递质释放
9.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激素的发现与探究历程中,科学家们设计了许多巧妙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分别用到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B. 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后,正常胰腺的提取液可治疗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小狗
C. 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最终运至胰腺内分泌部发挥作用
D. 饲喂或注射激素后观察动物表现属于通过加强激素作用来推断激素的功能
10. 研究表明,鼻腔和上呼吸道是免疫细胞“记忆”入侵病原体的关键部位,记忆使免疫细胞能够抵御未来类似微生物的攻击。现已在鼻腔中发现了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鼻腔和上呼吸道的黏膜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 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C. 类似微生物再次入侵时,鼻腔中的浆细胞均来源于记忆B细胞
D. 通过鼻腔或喉咙接种的黏膜疫苗可能比注射到肌肉中的疫苗更有效
11.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时,为检测活酵母的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4倍后,用等体积的台盼蓝染液染色,再用长和宽均为1mm、深度为0.1mm、规格为16×25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4个中方格的细胞数。若预期活酵母的密度为4×1010个/mL,理论上4个中方格内未被染色的细胞数应不少于( )
A. 50个 B. 100个 C. 3×103个 D. 4×103个
12. 不同生境中植物具有与该生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植物类型甲的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植物类型乙的茎细长,叶薄,机械组织不发达;植物类型丙的叶呈针状,气孔在夜间才开放。植物类型甲、乙、丙所处生境类型最可能依次为()
A荒漠、草原、森林 B. 森林、荒漠、草原
C. 森林、草原、荒漠 D. 草原、森林、荒漠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患者的代谢发生紊乱,并出现高血糖、酮症(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过多导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综合征,且伴随脱水和呕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给患者补充适量的生理盐水,以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B. 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现象,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C. 可通过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及时注射相应剂量的胰岛素进行治疗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糖类较少导致供能不足,进而使脂肪分解增多
14. 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IPEX)综合征的特征为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肠病伴顽固性腹泻和吸收不良。基因检测发现某患儿FOXP3基因的第767号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发生替换,导致肽链中第256号氨基酸由甲硫氨酸变为苏氨酸(密码子由AUG变为ACG)。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
B. FOXP3基因第767号核苷酸被替换后的碱基为胸腺嘧啶
C. 可增加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对IPEX综合征患者无显著疗效
D. 对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15. 如图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下一年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K对策和r对策是生物的两种繁殖策略模式,其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r对策生物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据图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呈现“S”形曲线增长
B. 大熊猫属于K对策生物,对其保护的关键是提高环境容纳量
C. r对策生物没有绝灭点的原因可能是这类生物繁殖能力较强
D. 传染病和天敌都是影响r对策和K对策生物的密度制约因素
16. 某同学家承包了十亩鱼塘,鱼塘中养殖着鲢鱼、鳙鱼、草鱼、青鱼等多种鱼。其中,四种鱼及其食物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物种的生态位就是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B. 四种鱼在鱼塘中互利共生,其分布体现了群落水平结构
C. 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进行立体养鱼,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 每种鱼都占据着稳定不变的生态位,这是与其他生物和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EeXFY的某动物(2n=8)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1中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仅表示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从真实情况分析,图1的甲细胞中有______个F基因,乙细胞中有______个四分体。
(2)图2中的b细胞可对应图1中的______。
(3)若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均出现一次异常,图1中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EEeY,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4)仅考虑减数分裂,图2中,与b细胞相比,c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原因是_____;c→a的过程中,细胞中相关物质的数量关系发生图示变化的原因是_____。
18. 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共同控制肌肉收缩的过程,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神经元。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神经元①的静息电位是由______引起的,其兴奋时,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2)图1中神经元之间有______个突触,a处为神经元的______(填神经元组成)膜。
(3)从图1中神经元的结构分析,机体防止肌肉持续收缩的机制为______。
(4)i.若图1放大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则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后,在P时刻用药物抑制a、b之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a处膜电位可能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
ii.神经元③未受到刺激时,用药物促使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
iii.用药物阻断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和Cl-通道,同时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
19. 下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图1表示人体受血糖浓度降低刺激和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三种调节模式(分别为甲、乙、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条件下,位于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引起_____使产热增加,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激素B、C的分泌,使代谢活动增强来增加产热。为维持血浆中相关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图1所示的负反馈调节过程中,B的靶器官为_____。
(2)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_____,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导致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_____;该过程是通过图2中_____(填“甲”“乙”或“丙”)模式调节的。
(3)血糖浓度降低时,D激素升高血糖的途径为______。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需定期抽取血样,测定血清胰岛素和血糖的浓度,有时血糖浓度的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测定胰岛素浓度的原理和血糖浓度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分别与激素调节______的特点有关。
(4)图2的甲模式中存在分级调节,分级调节的生理意义是______。
20. 科学家发现,给正常个体注射疫苗后,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下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并发挥作用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细胞中,_____细胞表面没有专门识别抗原的受体。
(2)除图中物质A作用外,乙细胞的活化还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______。注射疫苗后,再次感染相同病原体时,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其特点是______。
(3)环孢霉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能选择性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据此分析,环孢霉素A会导致细胞免疫功能______,原因是_____。
(4)靶细胞中病原体的清除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但有先后次序。请写出二者参与清除靶细胞中病原体的过程:______。
21. 科研人员测定了番石榴花芽分化过程中相关激素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脱落酸在______(填罗马数字)时期出现含量峰值,其合成部位有_____。生长素在成熟组织中可通过______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2)在番石榴花芽中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决定花芽分化的,是不同植物激素的______。据图推测,低浓度的生长素与赤霉素会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番石榴花芽分化,脱落酸/赤霉素、脱落酸/生长素______(填“下降”或“升高”)会促进番石榴雄蕊和雌蕊的分化。
(3)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某些植物受到其他植物的遮阴时,透过叶片的红光/远红光______(填“下降”“不变”或“升高”),光敏色素能感受到这种光照变化,并引起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如茎伸长明显),称之为避阴反应。现有生理状况相同的野生型和光敏色素B突变型(缺乏有功能的光敏色素B)拟南芥若干。请利用这两种拟南芥设计实验,验证光敏色素B使植物有避阴反应。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