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围绕“伟人”的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展现了伟人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单元“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三单元“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基础上的发展提高。从“借助图片”到“借助词句”,从“讲述课文内容”到“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本单元教学建议以读为主线,并引导学生课前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单元核心目标:
1.借助描写环境、人物神态的词句,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
2.关注描写动作的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有关事物的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节日的欢庆场景。
4.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
15 八角楼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会写“八角楼、深夜”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片和课文理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楼、争、代、临”等10个生字,会写“楼、披、轻、利”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3.初步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执教时间 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1.将课文大声读3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自主学习书后生字词。3.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在1927年的时候,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茅坪村的一座小楼里,因为那座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就叫八角楼。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角楼上》。2.了解主人公。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过渡:看,这就是这篇故事的主人公——毛主席。你们了解他吗?3.介绍毛主席4.学习“楼”字。我们先来看题目中的“楼”字,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它吗? 学生读课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毛主席的资料。3.学生交流汇报、组词。
二、认读生字、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重点句子朗读。出示句子:(1)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2)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3)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3.认读生字。(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2)识记生字。①结合语境识字。出示夜晚的图片,和课文中的句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②结合字源识字。出示“腊”字的演变示意图,学生理解“腊”是一个形声字,意思是年终祭祀。可以组词“腊月”,注意和“蜡烛”区分开来。4.整体感知。(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2)观看插图,说说毛主席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 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重点朗读这几个句子,教师指导正确的读音和节奏。3.学生结合语境识记“临”字。组词:降临、来临、光临。
三、精读课文,深度感知 学习第1自然段。1.读一读第1自然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相机板书:人物:毛主席 时间: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地点:茅坪村 八角楼)2.讲解“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指为了和敌人作斗争,毛主席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时期。当时井冈山的条件非常艰苦,所以课文说“艰苦斗争的年代”。3.提问:“夜幕降临”是什么意思?4.出示句子,体会“每当”一词的精妙。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1)预设:“每当”一词,强调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天天如此。(2)用关联词“每当……就”说一句话。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1)指导朗读要点:第一句可以用平静讲述的口吻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第二句“每当……就……”朗读时要一气呵成。(2)指名朗读,相机点评。 1.师生互动2.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说一说。3.学生对比朗读。4.学生交流5.学生朗读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请学生观察,根据结构给生字分类。2.指名回答生字结构。3.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1)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左右结构的字,请同学们按照三看法,观察这4个字。一看结构,二看占格,三看关键笔。你有什么发现?(2)教师范写,指导要点。楼,左窄右宽,“木”的捺变点,“米”撇伸向“木”侧,“女”的撇点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披,左窄右宽;“皮”第一笔是横钩,勿写成横,第二笔竖撇撇向“扌”下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轻,左窄右宽,“车”作偏旁时笔顺为先竖后提,第四笔横改提,第五笔横撇起笔于竖中线,与“车”首笔横持平。利,左宽右窄,“禾”的捺边点,“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1.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领2.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2.课后作业。(1)将本课会写字在本子上。(2)给爸爸妈妈读一读课文。 学生互动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年、夜”2个字。2.理解“寒冬腊月、凝视”等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执教时间 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1.将课文大声读3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自主学习书后生字词。3.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词语你还认识吗?出示词语,齐读复习。八角楼 斗争 年代 深夜 文章 握笔 凝视 沉思 察觉 油灯 胜利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星星之火 学生齐读词语
二、精读课文,深度感知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八角楼上》,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1.出示“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1)指名读,理解“寒冬腊月”的意思。“腊月”指的是每年最寒冷的农历十二月。(2)提问:“单军衣”“薄毯子”“竹椅”,说明了什么?说明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条件十分艰苦。(3)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依然这样忘我的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2.出示“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1)指名读,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的字面意思:当时条件艰苦,大家都用油灯照明,油灯发出类似蜡烛的微光,毛主席将灯芯拨一下,火焰能更亮一些。(2)语言训练。出示例句: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预设:放学铃声响了,我把文具和书本放进书包里,拉上拉链(liàn),冲出教室,向家里跑去。3.出示“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察觉到。”(1)理解词语。凝视:指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沉思:认真、深入地思考。察觉:发觉,看出来。(2)圈画该句中的“凝视、沉思、察觉”等词语,提问:从画出的这三处词语,你能感觉到毛主席此时的____?(3)提问:星星之火是什么意思?(板书:星星之火 指明道路)(4)联系上下文思考,毛主席凝视着星星之火,他在沉思什么?4.出示“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1)提问:光辉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说是光辉的著作?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6.对照插图和关键词语,说一说毛主席在那个夜晚是怎么工作的。毛主席穿着……披着……坐在……他左右……右手……凝视 沉思 滑落 察觉 1.学生自读课文2.学生交流学生自由读句子。让学生模仿句子,用一连串的动词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放学回家的。4.学生交流5.学生在提示下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三、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上下结构的字,请同学们按照三看法,观察“年、夜”这两个字。一看结构,二看占格,三看关键笔。你有什么发现?2.范写指导:(1)年,首笔撇靠近竖中线起笔,三横等距,上短下长,第二、三横分别居于横中线上下,竖笔在竖中线上。(2)夜,上窄下宽,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捺要舒展。3.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 1.学生观察交流。2.学生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3.学生展示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在井冈由斗争的艰苦年代里,毛主席不畏寒冷,深夜在八角楼上写文章指导革命的动人情景。2.课堂演练。3.课后作业。(1)搜集有关毛主席的小故事和同学分享。(2)完成本课练习。 学生互动
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