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教材实验大盘点
目录
实验01 探究声音的产生 1
实验02 研究声音的传播 2
实验03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3
实验04 观察声音的波形 3
实验05 决定响度的因素 5
实验01 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实验器材】橡皮筋、音叉、乒乓球、水等。
【实验过程】(1)拨动绷紧的橡皮筋,一边听声音,一边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2)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到音叉激起水花,如下提所示。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探究声音的产生》常考问题:
(1)我们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与声音有关的现象,发现这些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由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一般性的结论。这里用到了归纳推理的方法。
(2)乒乓球被弹开、音叉激起水花的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这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
实验02 研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研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实验器材】真空罩、闹铃、抽气机等
【实验过程】(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2)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实验现象】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越来越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越来越强。
【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研究声音的传播》常考问题:
(1)真空不能传声这一实验结论的得出,所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叫做理想实验法。
(2)真空不能传声这一实验结论的应用,不能用声音测量月地距离,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03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实验: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
【实验器材】钢尺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使伸出桌边的部分较长。拨动钢尺,观察它的振动情况。逐渐缩短钢尺伸出的长度,重复前面的操作与观察。分析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它伸出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当伸出的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拨动钢尺就能听到较为清楚的声音,注意听它的音调。继续缩短钢尺伸出的长度并拨动钢尺,注意音调的变化。分析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它振动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实验现象】随着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钢尺振动越快,钢尺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实验结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常考问题:
(1)实验中听到的声音是由伸出桌面的部分钢尺振动产生的。
(2)每次拨动钢尺时,应保证相同的力度。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相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3)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4)当钢尺伸出桌面一定长度时,无论怎样也听不到钢尺振动的声音,原因是: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
实验04 观察声音的波形
实验:观察声音的波形
【实验目的】通过声音的波形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实验器材】示波器、不同频率的音叉、钢琴、长笛等。
【实验过程】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计算机或手机(如下图),观察声音的波形。换一个不同频率的音叉做实验,边听边观察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
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边听边观察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
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如下图)。用计算机或手机播放这几个声音片段,边听边比较它们的波形有何异同。
【实验结论】(1)高音调的声音频率高,波形密集;低音调的声音频率低,波形较稀疏。(2)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3)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观察声音的波形》常考问题:
(1)通过波形的疏密程度判断音调的高低。(2)通过波形的振幅判断响度的大小。(3)通过波的形状,判断音色是否相同。
实验05 决定响度的因素
实验:决定响度的因素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实验器材】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等。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把系好的乒乓球细线拴在铁架台上,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观察不同情况下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实验现象】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
【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
《决定响度的因素》常考问题:
(1)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
【典例1】(23-24八年级上·福建莆田·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
(4)如图丁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同时通过推理可知: 不能传声。
【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响度与振幅有关 空气能传声 乙 一 高 频率 变小 介质 真空
【详解】(1)[1][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把不容易看到的现象转换成便于观察的现象,这里运用了转换法。
[3]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4][5]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够传声,也可以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若把乙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由于甲图乒乓球直接接触音叉,音叉振动可以把乒乓球弹起。
(3)[6][7][8]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边短时,振动物体的长度短,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伸出桌边长时,振动物体的长度大,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实验结论:音调与频率有关。
(4)[9][10][1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传声的介质变少,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通过推理若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出,可得真空不能传声。
【典例2】(23-24八年级上·贵州黔东南·期中)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了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1)拨动塑料尺,观察到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塑料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规范实验操作后,将塑料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改变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发现用力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通过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塑料尺的音调发生变化,本次实验为了探究 ;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开一个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像如图丙所示。可见物体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改变。
【答案】 乙 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音色
【详解】(1)[1]此实验应该收集塑料尺的振动响度与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听到塑料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说明小明选用乙图实验。
(2)[2]要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应保持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塑料尺的力度。
(3)[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塑料尺的音调发生变化,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4)[4]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开一个小孔,在波形图中波的形状反映音色,观察波形图可知,波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音色发生改变,可以得到声音的音色与物体的结构有关。
【典例3】(22-23八年级上·河南新乡·阶段练习)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 2, 3, 4, 5, 6, 7,i”的声音来,这个声音是 振动产生。其中音调最高的是 瓶(选填“a,b,c,d,e,f,g,h”);
(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 ,用 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3)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如图丙,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 ;图丁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将看到乒乓球 (选填“能”或“不能”)弹开,理由是 。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图丙装置还可以探究 (选填序号)
A.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答案】 水和瓶子 h 伸长桌面的长度 相同 音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转换法 A
【详解】(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由图甲知,敲瓶子时,是瓶子和水振动发声。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高。.水越多,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反之,音调越高,所以音调最高的是h瓶。
(2)[3][4][5]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和钢尺振动频率的关系。
(3)[6]由图丙知,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进一步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7][8]图丁中,敲响右边的音叉时,音叉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的音叉,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则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乙中两音叉之间为真空,声音无法传播,所以不能看到左侧音叉将乒乓球弹起。
[9]由于物体的振动不易观察,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动现象转换为易于观察的乒乓球的振动现象,这是应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10]利用图丙的装置,当敲击音叉的力度不同时音叉振动的幅度也不同,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对应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不同,所以可以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故选A。
【训练1】(24-25八年级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以下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图甲所示。
(1)这些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
(2)小明、小华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②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乙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3)如图丙所示,在教室里,老师敲响B音叉时,与A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动起来。根据上面有关探究,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
【答案】(1)振动;(2) 小 ①;(3)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讲话时声带在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1][2]当把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能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可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猜想①是正确的。
(3)[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训练2】(24-25八年级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 ,这说明 ,泡沫小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气,听到的声音将 ,由此推理可知: ;
(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这说明声音的 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4)如图丁A、B是钢尺的振动输入示波器后我们看到的波形图,其中图 是响度较大时产生的波形。
【答案】(1) 弹起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放大音叉的振动;(2) 逐渐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3) 音调 频率;(4)A
【详解】(1)[1][2][3]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起,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小球的弹起反映了音叉的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采用了转换法。
(2)[1][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气,罩内的传声介质变少,听到的声音将变小,由此推理可知:如果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罩内没有传声介质,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1][2]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即声源振动的频率变高,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即声音的音调变高,这说明了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4)图B中的波形相对较为稀疏,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振幅明显小于图A。振幅大意味着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大,因此响度也就大。
【训练3】(24-25八年级上·陕西渭南·阶段练习)某实验小组用一把钢尺、塑料尺、示波器、话筒等仪器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1)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则轻拨与重拨时,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2)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当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此时振动的频率低于 Hz;
(3)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4)小明将话筒与示波器相连接,记录尺子发出声音的波形。小明三次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波形如图乙所示。
①小明三次实验 (选填“是”或“不是”)用的同一把尺子进行的;
②三次实验中,图 波形对应的实验尺子伸出桌面长度最短;
③三次实验中,图A和B波形对应的实验,拨动尺子的力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响度;(2) 低 20;(3)音色;(4) 是 C 不同
【详解】(1)若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振动频率不变,则音调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边的一端,轻拨与重拨时钢尺振幅不同,则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1]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将变慢,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
[2]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发声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下限,即钢尺此时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
(3)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因此当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
(4)①[1]由图乙可知,三次实验得到的声音的波形的形状相同,说明三次实验用同一把尺子进行的。
②[2]由(2)分析可知,用相同的力拨动时(振动发声的响度相同),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由乙图的B、C两图可知,振幅相同,C图表示的声音频率更大,音调更高,所以,图C波形对应的实验尺子伸出桌面长度较短;由A、B两图可知,尺子振动发出声音的振幅不同,声音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说明图A、C波形对应的实验尺子伸出桌的长度相同;由此可知,三次实验中,图C波形对应的实验尺子伸出桌面长度最短。
③[3]图A和B波形,声音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说明拨动尺子的力度不同。
1.(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敲击音叉A,音叉B将乒乓球弹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之间的空气可以传递能量
B.A、B之间的空气与音叉发生了相互作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A,音叉A发出声音的音色会变化
D.若在宇航员生活的空间站内做此实验,乒乓球依然可以弹起来
【答案】C
【详解】AB.由题意可知,敲击音叉A,音叉A振动发声,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音叉A对空气有作用,使得空气振动,空气再对音叉B有作用,使得音叉B振动,音叉B再将乒乓球弹起,说明A、B之间的空气可以传递能量,故AB正确,AB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A,音叉A发出声音的响度会变化,音色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若在宇航员生活的空间站内做此实验,空间站内存在供宇航员生活的“空气”,“空气”依然可以传递能量,因此乒乓球依然可以弹起来,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拨尺发声实验中,多次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端,尺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其(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答案】B
【详解】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振动的振幅相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故选B。
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丙图: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答案】B
【详解】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这表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可以推理假如玻璃罩内是真空,将不能听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火焰获得了能量,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人耳。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声呐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
【答案】 空气 音色 超声波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2]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北京)股份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