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猫
郑振铎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人之一。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西方从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猫》正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
妄下断语:不经考量,仅凭主观臆断轻易下结论。
犯了罪,害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走。
速读课文,思考:
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
整体感知
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伤感与遗憾之情。
第1-2自然段
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及其结果
第一部分
第3-14自然段
写养第二只猫的经过和结果
第二部分
第15-34自然段
写养第三只猫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部分
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些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结全文的关键性语句,使文章衔接自然,层次清晰。
通读全文,从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地位和结局几个方面,完成下表。(注意圈画,直接摘录或者概括)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人眼看猫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从隔壁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张妈拾来的
浑身黄色
丢失
不活泼,忧郁懒惰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
花色灰白······不好看······更难看了
死亡
受家人宠爱
更有趣、更活泼
病死
很受喜爱
很活泼
说一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作者是如何进行详略安排的?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张妈拾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花色灰白······不好看······更难看了
性情 很活泼 更有趣、更活泼 不活泼,忧郁懒惰
在家中的地位 很受喜爱 受家人宠爱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
结局 病死 丢失 死亡
找出三次养猫得失的过程中,我和家人的情感态度的词句
喜欢
难过
酸辛
更喜欢
愤恨
不喜欢
难过
愧疚
“我” 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芙蓉鸟事件
判断丑猫吃了芙蓉鸟,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不确凿。“我” 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没有快意。
案件转折:
所以真凶是:黑猫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所以这个事件是:冤案
案件结果: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被打了,死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的心情:
原因: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它受到冤屈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找一找:
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2、“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想一想: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猫的亡失的失落,对夺人所爱的人的恼恨之情。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的感情。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通过刚刚的学习,同学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呢?
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龙应台先生对于作家的观感:“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这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
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
反衬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件,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以登上泰山之后看到其他山峰变小来反衬出自己志向远大。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下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马克西姆·高尔基)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表现了“我”因冤枉棒打第三只猫的伤心与自责,同时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决不可主观臆断。此外,作者身上还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可贵精神。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会如何对待弱小?如何看待生命呢?
开放题:
知易行难!
1、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根据一点儿可疑的迹象就主观臆断,不能依靠自己的强势和暴力对小动物进行随意的惩戒。
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方面,我们要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良好环境,使弱者得到帮助,得到幸福;另一方面,作为弱者要不甘落后,不逃避,积极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知易行难!
感谢观看!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