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米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
1mm=103μm 1μm ==103nm
2.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
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5.替代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
三、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自然界的某些有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时间的单位,比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月圆月缺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确定了更加稳定并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接受的标准,并有了更加先进的测量工具。
要点:
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 分(min) 毫秒(ms),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
2.时间的测量工具
(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
(2)古代有日晷、沙漏、水钟等。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
四、误差与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要点:
1.误差: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
考点1:长度单位及换算
1.以下单位是国际制单位的是( )
A.h B.s C.km D.mm
2.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 B.一名中学生的高度:16.4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0.24 D.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
3.下列有关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2:常见的长度及估测
4.下列物体的数值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1m
5.如图所示,是某型号小汽车的车轮及其有关数据,车轮的断面高为( )
A.225mm B.135mm C.60mm D.375mm
考点3:刻度尺的使用
6.如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实验小组利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块A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B.木块A对应的刻度尺比木块B对应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C.木块A的长度是3.65cm
D.木块B的长度是2.3cm
考点4:使用刻度尺的读数和数据记录
8.小明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0.235dm,由此可判断( )
A.小明测量中只有两次测量数据是有效的
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C.该物体长度最接近2.35cm
D.经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9.运动会前体育老师需要画百米跑道,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应选用下列工具中的( )
A.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0~30cm的钢尺
B.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0~1m的钢尺
C.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0~150m的卷尺
D.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0~150m的卷尺
10.关于“误差”和“错误”的正确说法是( )
A.只要进行测量,就一定会有误差出现
B.使用分度值更大的仪器,可以有效减小误差
C.测量时,不产生错误,就是在减小误差
D.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1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0cm B.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5.5cm
C.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5.50cm D.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5.84cm
12.某同学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到的数据分别是2.28cm、2.26cm、3.27cm、2.28cm,则该物体的长度为( )
A.2.28cm B.2.273 cm C.2.27cm D.2.26cm
考点5:测量长度的其他工具、方法
13.在校运会中测量立定跳远成绩时,选取最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分度值为1cm的10m皮尺
B.分度值为1mm的1.5m钢卷尺
C.分度值为1mm的米尺
D.分度值为1cm的硬杆尺
14.下列仪器不能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A. 日晷 B. 卷尺
C. 游标卡尺 D. 螺旋测微计
15.小学6年级学生赵方很喜欢玩玻璃弹珠,有一天同班同学问他那么爱玩玻璃弹珠,那是否清楚玻璃弹珠的大小,这让赵方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于是不服输的赵方下决心要亲手测量一下.
(1)经过思考,他采用了如图四种方法去测出玻璃弹珠的直径,你认为方法 是正确的. 请你选择其他三种错误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分析其错误原因 .
(2)采用了正确方法后,赵方进行了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81厘米、1.80厘米、1.79厘米、1.80厘米,你认为他应该记录的结果是 .赵方进行四次测量的意义是 .
16.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
(2)如图所示,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紧密缠绕25圈,总长度为 cm,金属丝直径为 mm。
考点6:时间的单位与测量
17.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A.秒 B.分 C.小时 D.千米
18.小明上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min,下列关于这一节课的时间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45min=45×h=0.45h B.45min=45×100s=4500s
C.45min=45×s=0.75s D.45min=45×60s=2700s
19.如图所示的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
A. 卷尺 B. 游标卡尺
C. 三角尺 D. 机械停表
20.我国古代的人们充满智慧,很早就会利用自然界中的现象,如图所示的沙漏记录的物理量是( )
A.长度 B.时间 C.速度 D.体积
21.如图所示,体育老师用停表记录小高某次短跑的成绩,则小高的成绩是 min s。
22.如图甲所示,测量铅笔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s。
一、单选题
1.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B.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8s
D.一个1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
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四个计时器能成功地记录下100m短跑时间的是( )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乙和丙 D.只有乙和丁
5.小明家里放有五把刻度尺:①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②最小分度值不是毫米的刻度尺;③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刻度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刻度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这些刻度尺中,可以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6.如图是测量成人一拃的长度,下列正确的是( )
A.视线乙的结果是19cm
B.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与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
C.视线甲的结果比视线乙大,是测量误差
D.甲乙两种读数相差无几,都是正确的
7.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8.小明把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刻度尺测得绕有17匝细铜丝的铅笔的长度L=18.4mm。如图所示。则正确的表示细铜丝直径的是( )
A.1.1mm B.1.08mm C.1.079mm D.1.0787mm
9.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金属刻度尺,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测量结果为L,用同样规格在室内放置的金属刻度尺,测量同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测量结果为L′,那么
A.L=L′ B.L>L′
C.L<L′ D.无法比较二者的大小
10.甲、乙都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甲测量的结果是18.5cm,乙测量的结果是18.48cm,那么( )
A.甲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用力拉卷尺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偏大
B.甲、乙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1cm和1mm
C.甲、乙测量的结果不同,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D.甲、乙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都没有误差
二、填空题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关系:
m; ;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
②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3)误差和错误:
①任何测量中的 都是不可避免的, 是可以避免的。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确度 的测量工具;采用 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 等。
12.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学生的身高为1.6 ;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 ;
(4)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 。
13.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 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是60次,那么,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 秒。
14.某学生测一本280页的书总厚度是1.4厘米,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毫米。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 ,求 的方式来减小误差。
15.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 (选填“甲”或“乙”)刻度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所测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16.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直径是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17.湖北神农架科学考察队在丛林深处松软平整的泥地上发现“野人”行走时留下的新鲜脚印,队员小明用方格纸描下了“野人”的脚印,如图所示,并测出脚印深2cm,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是3cm,则“野人”每只脚的面积为 cm2(不满一格的以半格计)。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照此推算“野人”身高大约为 m。
18.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π取3)
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0.04厘米,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r为2厘米,外半径R为6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
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为2厘米,外半径为R为6厘米,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为7.7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R0=5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
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这是实验室或体育比赛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请你在图中标出时间为3min10s时指针的位置。
20.小明练习使用刻度尺时测出一小块长方形木条的长度为2.00cm,请在图中补画完整。
21.如图所示,把一枚壹元硬币放在刻度尺上,给你来个直角三角形,在图中画出你测量这枚硬币直径的方法。
四、实验题
22.(1)小冬同学用手中的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下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2)小冬先后测量了4次,测得的结果分别为4.49cm,4.50cm,4.16cm,4.52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 ,这支铅笔的长度为 cm。
23.某学生为测定语文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了零刻度是否磨损;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D.数得语文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 ;其中 步骤是错误的,应改为 。
24.用刻度尺测长度
一、目的要求:
(1)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用刻度尺进行特殊长度测量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二、实验材料:
刻度尺、三角板、木块、硬币、细金属丝、铅笔
三、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考核要点及要求
观察测量工具 先估测被测物体长度,观察刻度尺的 和 ,选出合适的刻度尺
测木块的长度 放:刻度尺应该 被测木块 读:读数时视线应 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记:最后数据由 和 组成。实验应多次测量求 ,减小误差
测硬币直径 利用 法测硬币长度
测细金属丝直径 利用 法测细金属丝直径
实验常规 清洁桌面,用具摆放整齐、规范
25.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练习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厚度,记为L;
②查看物理课本的页码,记为n;
③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两处错误:
(1)错误步骤为 (填步骤序号);应改为 ;
(2)错误步骤为 (填步骤序号);应改为 ;
(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A、B两空中应分别填写: 、 ;
(4)他做了3次实验,其目的是 ;3次实验中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6mm、0.088mm和0.087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 mm。
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 平均值L/mm
1
2
3
第19课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米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
1mm=103μm 1μm ==103nm
2.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
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5.替代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
三、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自然界的某些有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时间的单位,比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月圆月缺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确定了更加稳定并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接受的标准,并有了更加先进的测量工具。
要点:
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 分(min) 毫秒(ms),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
2.时间的测量工具
(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
(2)古代有日晷、沙漏、水钟等。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
四、误差与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要点:
1.误差: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
考点1:长度单位及换算
1.以下单位是国际制单位的是( )
A.h B.s C.km D.mm
【答案】B
【解析】AB.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符号为s,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符号为m,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 B.一名中学生的高度:16.4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0.24 D.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
【答案】A
【解析】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cm,合0.18m,0.175m接近0.18m,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约165cm,合1.65m,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元硬币的厚度在2mm左右,应该为2.4mm=0.24cm,故C不符合题意;
D.本外文字典的厚度在15cm左右,应该是13.5cm=1.35d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有关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169.8cm×10-2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错误;
B.“169.8×10-2”得到的数据没有单位,故B错误;
C.进率及过程正确,故C正确;
D.“169.8cm×10-2”不等于1.698m,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2:常见的长度及估测
4.下列物体的数值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1m
【答案】C
【解析】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比5mm还小,约为2.5mm,故A不符合题意;
B.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4cm,比10cm小,故B不符合题意;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约为18cm=1.8dm,故C符合题意;
D.课桌的高度与人的高度相近,约为80cm=0.8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所示,是某型号小汽车的车轮及其有关数据,车轮的断面高为( )
A.225mm B.135mm C.60mm D.375mm
【答案】B
【解析】由题知,,断面宽度=225mm,可得
断面高度=断面宽度×扁平比=225mm×60%=135mm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刻度尺没从零刻线开始测起,故A错误
B.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未与被测长度紧贴,故B错误;
C.刻度尺从零刻线开始测起,且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故C正确;
D.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D错误。
故选C。
7.如图所示,实验小组利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块A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B.木块A对应的刻度尺比木块B对应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C.木块A的长度是3.65cm
D.木块B的长度是2.3cm
【答案】C
【解析】A.如图可知,木块A对应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木块A的分度值为1mm,木块B对应的刻度尺相邻刻度线间的长度值为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所以木块A对应的刻度尺比木块B对应的刻度尺精确度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木块A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65cm对齐,所以木块A的长度为
L=3.65cm-1.00cm=2.65cm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木块B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3cm对齐,所以木块B的长度为2.3cm,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4:使用刻度尺的读数和数据记录
8.小明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0.235dm,由此可判断( )
A.小明测量中只有两次测量数据是有效的
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C.该物体长度最接近2.35cm
D.经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答案】C
【解析】A.观察数据,2.63cm与其他数据偏差太大,属于错误数据,0.235dm可换算成2.35cm,是正常数据,故有3次有效测量数据,故A错误;
B.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三个正确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数字对应的是分度值,为0.1cm,故B错误;
C.为了减小误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得物体的长度为,故C正确;
D.误差在测量过程中始终存在,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9.运动会前体育老师需要画百米跑道,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应选用下列工具中的( )
A.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0~30cm的钢尺
B.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0~1m的钢尺
C.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0~150m的卷尺
D.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0~150m的卷尺
【答案】D
【解析】测量百米跑道,最大测量值应比100m要大,其精确度要求并不太高,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即可。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关于“误差”和“错误”的正确说法是( )
A.只要进行测量,就一定会有误差出现
B.使用分度值更大的仪器,可以有效减小误差
C.测量时,不产生错误,就是在减小误差
D.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A
【解析】A.误差不可避免的,测量时一定会有误差出现,故A正确;
B.在测量范围内,使用分度值更小的仪器,可以有效减小误差,故B错误;
C.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有时也会存在错误,故C错误;
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D错误。
故选A。
1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0cm B.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5.5cm
C.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5.50cm D.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5.84cm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最小一个的长度为0.1cm,因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故A错误;
BC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相平,应该在A的位置读数,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从零刻度开始测量,因此长度为5.50cm。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某同学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到的数据分别是2.28cm、2.26cm、3.27cm、2.28cm,则该物体的长度为( )
A.2.28cm B.2.273 cm C.2.27cm D.2.26cm
【答案】C
【解析】从题中给出的四个数据可知,测量数据为3.27cm的是记录错误的数据,则该物体的长度为其它三个记录正确的数据的平均值,测量长度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测量结果要保留两位小数,该物体的长度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5:测量长度的其他工具、方法
13.在校运会中测量立定跳远成绩时,选取最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分度值为1cm的10m皮尺
B.分度值为1mm的1.5m钢卷尺
C.分度值为1mm的米尺
D.分度值为1cm的硬杆尺
【答案】A
【解析】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立定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1 3米左右(世界纪录约3.4米),故最小刻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量程大于3m就可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下列仪器不能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A. 日晷 B. 卷尺
C. 游标卡尺 D. 螺旋测微计
【答案】A
【解析】如图,日晷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都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刻度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小学6年级学生赵方很喜欢玩玻璃弹珠,有一天同班同学问他那么爱玩玻璃弹珠,那是否清楚玻璃弹珠的大小,这让赵方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于是不服输的赵方下决心要亲手测量一下.
(1)经过思考,他采用了如图四种方法去测出玻璃弹珠的直径,你认为方法 是正确的. 请你选择其他三种错误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分析其错误原因 .
(2)采用了正确方法后,赵方进行了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81厘米、1.80厘米、1.79厘米、1.80厘米,你认为他应该记录的结果是 .赵方进行四次测量的意义是 .
【答案】 丁 见详解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解析】(1)[1][2]甲图桌面没有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所以该方法错误;
乙图刻度尺没有准确放在玻璃弹珠的直径上,刻度尺测出的数值会比直径小,所以该方法错误;
丙图不能确保刻度尺在玻璃弹珠的直径,所以该方法错误;
丁图能准确测出玻璃弹珠的直径;丁图中玻璃弹珠的直径等于右边三角板直角边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左边三角板直角边对应的刻度值;所以该方法准确;
(2)[3]玻璃弹珠的直径是:
[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6.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
(2)如图所示,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紧密缠绕25圈,总长度为 cm,金属丝直径为 mm。
【答案】 A C 4.95 1.98
【解析】(1)[1][2]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即,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
(2)[3][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所以铜丝绕圈总长度为
所以金属丝直径为
考点6:时间的单位与测量
17.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A.秒 B.分 C.小时 D.千米
【答案】A
【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故选A。
18.小明上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min,下列关于这一节课的时间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45min=45×h=0.45h B.45min=45×100s=4500s
C.45min=45×s=0.75s D.45min=45×60s=2700s
【答案】D
【解析】分钟与秒的关系是
1min=60s
所以一节物理课的时间
45min=45×60s=2700s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如图所示的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
A. 卷尺 B. 游标卡尺
C. 三角尺 D. 机械停表
【答案】D
【解析】ABC.卷尺、游标卡尺、三角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故ABC不符合题意;
D.停表是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我国古代的人们充满智慧,很早就会利用自然界中的现象,如图所示的沙漏记录的物理量是( )
A.长度 B.时间 C.速度 D.体积
【答案】B
【解析】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体育老师用停表记录小高某次短跑的成绩,则小高的成绩是 min s。
【答案】 1 21
【解析】[1][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图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1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5s,因此秒表读数为1min21s。
22.如图甲所示,测量铅笔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s。
【答案】 乙 1 3.50 277.5
【解析】[1]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乙。
[2][3]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零刻度对齐,右侧在3.50cm处,所以铅笔的长度为3.50cm。
[4]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偏过“4”和“5”中间的一半,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4min37.5s=277.5s
一、单选题
1.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B.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8s
D.一个1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
【答案】B
【解析】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不符合题意;
B.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故B符合题意;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14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1元硬币的直径为2.5cm,面积约为500mm2,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图中物体的一端没有对齐零刻线且视线与尺面不垂直,B图中物体的一端没有对齐零刻线,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D图正确.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米、毫米和纳米,相邻单位之间进制是1000。
A.正确的换算过程为
故A错误;
BC.正确的换算过程为
故BC错误;
D.正确的换算过程为
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四个计时器能成功地记录下100m短跑时间的是( )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乙和丙 D.只有乙和丁
【答案】B
【解析】短跑所用时间少,对仪器的选择原则是量程够用就可以,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同时要求仪器方便操作,所以甲图的石英钟和乙图的电子手表不方便计时;用丙图机械停表和丁图电子停表比较合适,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5.小明家里放有五把刻度尺:①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②最小分度值不是毫米的刻度尺;③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刻度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刻度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这些刻度尺中,可以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①如果刻度尺的零刻线磨损时,可以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也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②测量物体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刻度尺,不是都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子;③如果刻度尺的刻线模糊不清,会造成读数错误;④若刻度尺的长度比物体短,可以进行分段测量,也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⑤如果刻度不均匀,则测出物体的长度不准确.故选C.
【点睛】一般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是否够用、分度值的大小都不影响刻度尺的使用;
如果刻度尺的刻度线模糊不清,读数就不准确.
6.如图是测量成人一拃的长度,下列正确的是( )
A.视线乙的结果是19cm
B.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与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
C.视线甲的结果比视线乙大,是测量误差
D.甲乙两种读数相差无几,都是正确的
【答案】B
【解析】A.刻度尺分度值为1cm,读数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视线乙的结果是19.0cm,故A错误;
BC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与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而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可避免,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7.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B
【解析】A.1元硬币的厚度在1cm左右,用刻度尺测量不准确,分度值有点大,故A不符合题意;
B.采用累计测量法,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出的平均值比较准确,故B符合题意;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会准确,求平均值也不会准确,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得出的不是一枚硬币的厚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小明把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刻度尺测得绕有17匝细铜丝的铅笔的长度L=18.4mm。如图所示。则正确的表示细铜丝直径的是( )
A.1.1mm B.1.08mm C.1.079mm D.1.0787mm
【答案】A
【分析】已知线圈宽度和圈数,两者之比是细铜丝的直径。
【解析】细铜丝的直径为
故选A。
9.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金属刻度尺,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测量结果为L,用同样规格在室内放置的金属刻度尺,测量同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测量结果为L′,那么
A.L=L′ B.L>L′
C.L<L′ D.无法比较二者的大小
【答案】B
【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解析】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即L>L′.故选B.
10.甲、乙都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甲测量的结果是18.5cm,乙测量的结果是18.48cm,那么( )
A.甲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用力拉卷尺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偏大
B.甲、乙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1cm和1mm
C.甲、乙测量的结果不同,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D.甲、乙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都没有误差
【答案】B
【解析】A.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甲测得的结果是18.5cm,最后的一个5是估计值,倒数第二位是8,表示8c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乙测得的结果是18.48cm,最后一个8也是估计值,倒数第二位是4,表示4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B符合题意;
CD.两名同学使用了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由于测量总是存在误差,在误差范围内,两人的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有误差,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关系:
m; ;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
②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3)误差和错误:
①任何测量中的 都是不可避免的, 是可以避免的。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确度 的测量工具;采用 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 等。
【答案】 10 垂直 下一位 数字 单位 误差 错误 更高 更合理 平均值
【解析】(1)[1][2][3][4][5][6]单位换算如下
(2)[7][8]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以免读错;为了提高精确度,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9][10]只有数字没有单位的结果是不能准确地表示一个物理量的大小的,物理中的测量结果必须数字和单位组成。
(3)[11][1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无论如何测量,测量值只是向真实值靠近,但不能百分之百和真实值相等。故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因为仪器使用错误或者人为错误等造成的,这是可以改正和避免的。
[13]为了减小误差,在仪器方面,可以使用更精密的仪器,提高测量精度,减小误差。
[14][15]为了减小误差,在测量方法方面,可以采用更合理的方法减小因方法原因带来的误差。多次测量中,有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有时小于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的。
12.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学生的身高为1.6 ;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 ;
(4)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 。
【答案】 m dm mm s
【解析】(1)[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即1.7m左右,学生的身高应该为1.6m。
(2)[2]中指指尖到大拇指指尖大约是2d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比此数值略小一些,为1.75dm。
(3)[3]一般纸张的厚度在100μm即0.1mm。
(4)[4]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所以一般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6s。
13.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 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是60次,那么,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 秒。
【答案】 0.75 45
【解析】[1]由题意可知,脉动80次所用时间为1min,即60s,故可知每次脉动的时间为
[2]由题意可知,乘电梯时,从楼底到楼层脉动60次,故可知乘电梯所用时间为
14.某学生测一本280页的书总厚度是1.4厘米,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毫米。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 ,求 的方式来减小误差。
【答案】 0.1 用精密度更高的仪器 平均值
【解析】[1]由题意可知,280页书的总厚度为1.4cm,一张纸有两页,可知这本书的纸张数为
故可知每张纸的厚度为
[2][3]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精密度不够、实验方法不够完善、读数时存在偏差等原因导致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用精密度更高的仪器、求平均值等方式来减小误差。
15.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 (选填“甲”或“乙”)刻度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所测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答案】 乙 0.1 2.80
【解析】[1][2]由图可知,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选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测量较准确,故应选用乙刻度尺。
[3]物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cm刻度线对齐,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为2.80cm,所测物体的长度记为2.80cm。
16.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直径是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答案】 1.20 337.5
【解析】[1]直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纽扣左边读数为2.00cm,右边读数为3.20cm,纽扣的直径为
3.20mm-2.00mm=1.20cm
[2]秒表的小盘分度值为0.5min,大盘分度值为0.1s,小盘的指针指在5min~6min之间,大盘指在37.5s处,故整个秒表的读数为
5min37.5s=337.5s
17.湖北神农架科学考察队在丛林深处松软平整的泥地上发现“野人”行走时留下的新鲜脚印,队员小明用方格纸描下了“野人”的脚印,如图所示,并测出脚印深2cm,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是3cm,则“野人”每只脚的面积为 cm2(不满一格的以半格计)。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照此推算“野人”身高大约为 m。
【答案】 369 1.89
【解析】[1][2]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是3cm,得出每小格的面积,从图中数出脚印所占的总格子数,进而得出“野人”每只脚的面积为
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照此推算“野人”身高大约为
h=3cm×9×7=189cm=1.89 m
18.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π取3)
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0.04厘米,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r为2厘米,外半径R为6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
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为2厘米,外半径为R为6厘米,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为7.7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R0=5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
【答案】 2400cm 2240cm
【解析】[1]甲同学的方法:
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因为纸的厚度为d=0.04cm;卷筒纸内半径r=2cm,卷筒纸外半径R=6cm,
所以纸的总长度为
[2]乙同学的方法:
卷筒纸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被拉开的部分卷筒纸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被拉开的部分卷筒纸的厚度为
因为卷筒纸内半径为r=2厘米,外半径为R=6厘米,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7.7米=770厘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5厘米;
所以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
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这是实验室或体育比赛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请你在图中标出时间为3min10s时指针的位置。
【答案】
【解析】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2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时间为3min10s时的分针应该指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据此标记分针位置如图所示;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1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0s,如图所示
20.小明练习使用刻度尺时测出一小块长方形木条的长度为2.00cm,请在图中补画完整。
【答案】
【解析】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刻度为1.00cm,该物体的长度为2.00cm;所以末端刻度值为
2.00cm+1.00cm=3.00cm
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把一枚壹元硬币放在刻度尺上,给你来个直角三角形,在图中画出你测量这枚硬币直径的方法。
【答案】
【解析】对于硬币直径不好直接测量,可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在中间找出它的直径,再通过两块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用末端三角板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硬币的直径,如下图:
四、实验题
22.(1)小冬同学用手中的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下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2)小冬先后测量了4次,测得的结果分别为4.49cm,4.50cm,4.16cm,4.52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 ,这支铅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 C 1mm 4.16cm 减小误差 4.50
【解析】(1)[1]由图知:A.铅笔左端没有与刻度线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物体,故B错误;
C.刻度尺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故C正确;
D.铅笔左侧既没有与刻度线对齐,也没有与整格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没有与铅笔右侧所对刻线相垂直,故D错误。
故选C。
(2)[2]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四次的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3]四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的实验数据4.16cm与其余三次测量数据的准确值不同,为错误数据。
[4][5]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为了减小测量误,则物体的长度是
23.某学生为测定语文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了零刻度是否磨损;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D.数得语文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 ;其中 步骤是错误的,应改为 。
【答案】 C
【解析】[1]首先检查三角尺零刻度是否磨损,再取一定数量的纸张,用三角尺测量这叠纸的厚度L,最后用所测厚度除以纸张的张数就可以了,故顺序是BDAC。
[2][3]取了100页的纸张,即50张纸,每张纸的厚度应该是
故错误的步骤是C。
24.用刻度尺测长度
一、目的要求:
(1)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用刻度尺进行特殊长度测量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二、实验材料:
刻度尺、三角板、木块、硬币、细金属丝、铅笔
三、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考核要点及要求
观察测量工具 先估测被测物体长度,观察刻度尺的 和 ,选出合适的刻度尺
测木块的长度 放:刻度尺应该 被测木块 读:读数时视线应 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记:最后数据由 和 组成。实验应多次测量求 ,减小误差
测硬币直径 利用 法测硬币长度
测细金属丝直径 利用 法测细金属丝直径
实验常规 清洁桌面,用具摆放整齐、规范
【答案】 量程 分度值 紧贴 垂直于 分度值 数值 单位 平均值 组合 累积
【解析】
方法步骤 考核要点及要求
观察测量工具 先估测被测物体长度,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选出合适的刻度尺
测木块的长度 放:刻度尺应该紧贴被测木块 读: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最后数据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实验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测硬币直径 利用组合法测硬币长度
测细金属丝直径 利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直径
实验常规 清洁桌面,用具摆放整齐、规范
25.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练习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厚度,记为L;
②查看物理课本的页码,记为n;
③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两处错误:
(1)错误步骤为 (填步骤序号);应改为 ;
(2)错误步骤为 (填步骤序号);应改为 ;
(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A、B两空中应分别填写: 、 ;
(4)他做了3次实验,其目的是 ;3次实验中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6mm、0.088mm和0.087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 mm。
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 平均值L/mm
1
2
3
【答案】 ① 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记为L ③ 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纸的张数 纸张的总厚度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0.087
【解析】(1)[1][2]由题意可知,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所以不应该含有物理课本的封面厚度,所以步骤①错误,应改为: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记为L。
(2)[3][4]一张纸分两面,两个页码,n个页码,表示张纸,即纸张的厚度为
所以步骤③错误,应改为: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3)[5][6]表格是用来记录数据,所以应该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所以在A中应填写:纸的张数;B中应填写:纸张的总厚度。
(4)[7]由于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误差,因此做了3次实验,其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8]根据三次数据计算出的数值,可求出一张纸厚度的平均值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