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一、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
1、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二、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
(1)声与声音: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声音相对而言要窄的多,它仅指人耳能听到的部分声。可以利用声音(或回声)的音调、响度变化来传递信息,利用辨听声音的音色确定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如: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古代大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2)回声定位:蝙蝠靠超声波在夜间捕捉昆虫,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回声定位。根据这种方法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3)B超: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返回,这一特性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诊断与治疗。
2、声与能量
(1)发声体的振动具有能量,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过程,就是利用介质向外传递能量的过程,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加大而逐渐衰减。
(2)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仪器,把清洗物放在清洗液里,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振动将物体上的污垢都振动下来,而且不会损坏物体,超声波的振动比可闻声波更加强烈。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祛除人体的结石,向人体内发送超声波,结石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
要点:
声音在产生时可以携带一定的信息;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也可以传递一些信息;声波被反射时,
回声可以传递信息。
考点1:超声波和次声波
1.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因而人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2.江西是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经地,许多候鸟可以通过频率 (选填“高于”或“低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信息。游客经常能听见候鸟的鸣叫声,鸣叫声是通过 传到游客耳朵的。
3.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4.地震时产生的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频率低于 Hz,且破坏性大,人耳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5.地震波是由于地震而产生的向四处传播的震动,主要由横波、纵波组成。2021年9月16日,在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产生的地震波造成了大量房屋损毁,同时由于地层岩石在断裂、碰撞过程中还会产生次声波。下列关于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可达3×108m/s D.频率低于20000Hz的声波就是次声波
6.如表是人和几种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从表中看出,可以发出次声的是( )
人 蝙蝠 大象 狗
发声 85~1100Hz 10000~120000Hz 14~24Hz 452~1800Hz
听觉 20~20000Hz 1000~120000Hz 1~20000Hz 15~50000Hz
A.人 B.蝙蝠 C.大象 D.狗
考点2:超声波的利用
7.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 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递 的性质。
8.寒冬来了,妈妈害怕开空调太干燥,给小雨买来了一台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 ,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超声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 ,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 回来,根据 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 ,根据这个原理,学家发明了 。
10.在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一物体1min振动了600次,则人耳 听到该物体发出的声。
11.听到雷声就知道可能要下雨,这说明了声音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2.如图所示是一艘轮船正在利用声呐系统探测鱼群位置。轮船声呐系统能够发出人耳 (填“能够”或“不能”)听到的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再接受反射回来的这种声波,确定鱼群位置。若发出的这种声波经0.2s反射回来,那么鱼群距离轮船的距离是 m。(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考点3:次波的危害
13.次声的危害
产 生:火山爆发、 、 、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等都能产生次声.
危 害:(1)对人:破坏人体器官,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破裂出血、危及生命;(2)对物: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
注 意:由于次声的危害性,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14.下列事实中,应用次声波的是( )
A.蝙蝠用来判断障碍物或飞虫的位置和距离 B.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
C.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 D.预报海啸和台风
15.下列事例中,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 )
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 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D.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16.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而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 20000OHz
B.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20Hz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D.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17.次声波时刻潜伏在我们的周围,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 、 、 、雷电等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可以传得 ,而且几乎无孔不入。较强的次声波对人体是 (选填“有害”或“有利”)的。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从中获取信息来预报 、 ,或为监测 提供依据。
考点4:声音的利用(声与能量、信息)
18.如图所示的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赫兹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令人大开眼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9.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20.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
21.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2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23.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公众场所我们会听到“高音喇叭”中的“讲卫生、勤洗手、一米线、少聚集”的提示声音。“高音喇叭”指的是喇叭发出声音的 较大,使用喇叭宣传利用了声音能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
24.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铃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25.声呐装置是利用超声波方向性 (选填“好”或“差”)、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的,其频率大于 Hz;声呐系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一、单选题
1.下列事例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声呐 B.超声波清洗机 C.超声波焊接器 D.超声波钻孔机
2.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下列声音的利用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超声波金属探伤仪
C.医生利用听诊器诊病 D.超声波粉碎胆结石
3.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超声波
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听诊器改变了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了
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4.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声速高于次声波的声速
B.水母可以听到8Hz~13Hz的超声波
C.彩超是借助次声波获得人体内部脏器的图像信息的设备
D.利用次声波的特点可以计算出大范围内海洋的平均温度
5.“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B.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最大频率
C.声音太小
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最小频率
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7.随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出现,指纹识别手机越来越普及。下列对超声波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速度比普通声波快,解锁时间短
B.频率超过20000Hz,人类听不到
C.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屏幕
D.能够传递信息,分析比对指纹
8.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听到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
B.该现象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小于20000Hz
D.它和蝴蝶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都属于超声波
9.如图所示是一款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声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关于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次声波
B.该装置发出的声波能量大,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声源不需要振动
10.现在大多数汽车都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打开倒车雷达,在显示器上就能显示出障碍物与汽车之间的距离,避免倒车时与障碍物相撞,关于倒车雷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
B.倒车雷达利用声传递能量
C.倒车雷达利用声传递信息
D.倒车雷达发出的声波我们听不到
11.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收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对这一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
12.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眼镜上的污垢振动频率至少大于 Hz,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嗡嗡”的声音,这 (填“是”或“不是”)超声波。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
14.昆虫在飞行时抖动翅膀发出声音,苍蝇每10s翅膀振动3520次,蜜蜂每20s翅膀振动3800次,蚊子每5s翅膀振动3200次,那么它们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人类的听觉的范围是20~20000Hz,可见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他们发出的声音。
15.2018年2月6日晚,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警报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
16.蝙蝠在夜间觅食,却碰不到墙壁核树枝,它们的“绝技”实际上利用的是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非洲热带雨林的一群大象突然静静地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它们交流的语言对人类来说是一种 波.
17.物体在1s内振动1次,频率是1Hz.人对声音的听觉有一定限度.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Hz到 Hz.超过 Hz 的叫超声波,低于 Hz的叫次声波.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是因为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 声波.
18.蝙蝠采用发出 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它发出的声音人 听到(填“能”或“不能”).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大海啸,瞬间夺去近30万人的生命.可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仁慈”地饶过了绝大多数野生动物的性命.从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听到 .
19.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则人的听觉范围是 Hz,蝙蝠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次声波。大象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20.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万米级海试。潜水器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声学系统,声学系统由母船部分和潜水器本体部分组成,为“奋斗者”号实现了水声通信、精细探测和定位导航。
水声通信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也无法通过一根连接母船的线缆来进行通信。所以科学家为“奋斗者”号量身定制了一套数字水声通信系统,如图所示,它将语言和文字等信息编码调制后,通过换能器进行发射和接收,实现数据交互,把所有的关键数据语潜水器准确、高效地与母船进行沟通。
精细探测为“奋斗者”号在水下航行和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尽管马里亚纳海沟两侧都是非常陡峭的海山,但是“奋斗者”号安装有前视成像声呐设备,可对前方海山的距离和轮廓进行实时探测,帮助它精准避开障碍物。
定位导航使“奋斗者”号水下作业精准高效。由于水下没有卫星定位,必须使用声学定位。下潜之前,科学家通过设备的标定实验,使声学系统可以输出精确的速度等关键数据,再将定位与多普勒测速仪、惯性导航设备组合后进行导航,就能实现万米海底“大海捞针”,“奋斗者”号仅半小时就收回了之前在海底布放的一些目标物。
(1)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因此 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沟通的唯一方式;
(2)前视成像声呐设备能发出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让潜水器在漆黑的万米深海中精准避障。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请写出“奋斗者”号声学系统的一个优点: 。
三、实验题
2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声现象时所做的实验。
(1)如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实验方法: ;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同时还能够说明 可以传声;
(4)在这个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 。
22.(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2)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至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材料二:雪花落水也有声
相信大部分读者看到本文题目,都会认为,它看起来不讲科学而含诗意。要知道,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某年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超 (填“超”或“次”)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距离,是由于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声波到接受到回声所用时间为2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
(5)下雪天鲸鱼异常烦躁的原因是 。
24.如图四幅图片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一张硬塑料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请你据此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
(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撒一些黄豆在鼓面上,通过黄豆跳起的高度来反应鼓面振幅的大小,这种物理方法叫 。
(3)如图丙所示,用抽气机抽气,听到振铃声越来越弱,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现象可推理出: 。这种物理方法叫 。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长钢尺(足够长)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然后用一样大的力拨动钢尺,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声音的音调变 了(选填“高”或“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我们再也听不到钢尺振动的声音了,这是因为 。
25.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
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并简述其合理性.
现在有关地震的资料上都写道:地震前夕,一些动物有异常反应,如老鼠出洞、鸡鸣狗叫等,而很少见到猫有什么反应,这是为什么?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内振动了次,它的频率是多少赫兹,人类能不能听到这种昆虫飞行的声音.
蚊子不但能吸人血、传播疾病,同时它的嗡嗡声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晚上睡觉时感到十分讨厌,人们常常采用蚊香进行驱蚊.
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不同规格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说明你的方法.
四、综合题
26.阅读材料
声呐的应用价值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掌握了许多尖端、先进的探测技术。如雷达,可以发现数百公里外的敌机;红外线望远镜可以在夜暮中发现隐蔽的敌人;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数小时内把地球表面整个地扫描一遍;射电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遥远的宇宙空间。但是为什么在水中却不采用这些先进技术而仍用落后的声呐呢?
原来,海水能吸引电磁波,雷达用不上了。海水吸热能力太强,红外线技术无用武之地;水的透光能力差,而吸收光的能力却很浓,光学观察设备如望远镜也使不上了。特别是深海中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探照灯又会暴露自己。而海水的传声能力却比在空气中强得多。声呐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声呐机发出一束束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再用特殊设备接受反射信号加以分析,这样就如同安上了蝙蝠的耳朵,周围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了。
超声雷达还可以探测云层。地面设备向云层发射一束束超声波,根据反射时间可以计算出云层高度。再分析回声的频率变化,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可以测出云层在空中漂移的速度。因此,声呐技术在它的特殊领域仍占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通过阅读以上文字,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人所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2)从文中可以看出声呐技术有哪些应用?① ;② ;③ 。
(3)短文中介绍的是关于利用声音传递 的例子,我们以前还学过利用声音也可以传递 。
第04课 噪声及其控制
一、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
(1)物理中,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要点:噪声和乐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属于乐音,但是从环保角度看属于噪声。如:悠扬的歌声,从物理学角度属于乐音,但是如果在晚上听到这样的歌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从环保角度就属于噪声。
噪声的强弱等级(1)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常见环境下的噪声等级(如图)
3、噪声的危害
(1)>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2)>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3)>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4、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要点:
1、噪声往往只能减弱,而不是完全的消除,因为在一些生产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噪声的。
2、噪声的减弱我们常常采取“隔”、“吸”和“消”的方法。如隔声墙、剧场墙上的吸音小孔、机器减震等。
考点1:超声波和次声波
1.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因而人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答案】 次声波 20
【解析】[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地震时由于地壳振动会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波,这种声音对人体危害极大,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人无法直接听到,所以一旦受到伤害,后果就很严重。
2.江西是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经地,许多候鸟可以通过频率 (选填“高于”或“低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信息。游客经常能听见候鸟的鸣叫声,鸣叫声是通过 传到游客耳朵的。
【答案】 低于 空气
【解析】[1]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因此候鸟可以通过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信息。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游客经常能听见候鸟的鸣叫声,鸣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游客耳朵的。
3.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答案】B
【解析】A.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电子牙刷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B。
4.地震时产生的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频率低于 Hz,且破坏性大,人耳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答案】 次声波 20
【解析】[1][2]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频率低于20Hz的声是次声波;地震可以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波,这种声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且它的频率低于20Hz,由于人无法直接听到,所以一旦受到伤害,后果就很严重。
5.地震波是由于地震而产生的向四处传播的震动,主要由横波、纵波组成。2021年9月16日,在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产生的地震波造成了大量房屋损毁,同时由于地层岩石在断裂、碰撞过程中还会产生次声波。下列关于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可达3×108m/s D.频率低于20000Hz的声波就是次声波
【答案】A
【解析】A.物体振动产生声,次声波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次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的传播速度远远小于光速,约是340m/s,故C错误;
D.次声波指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故D错误。
故选A。
6.如表是人和几种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从表中看出,可以发出次声的是( )
人 蝙蝠 大象 狗
发声 85~1100Hz 10000~120000Hz 14~24Hz 452~1800Hz
听觉 20~20000Hz 1000~120000Hz 1~20000Hz 15~50000Hz
A.人 B.蝙蝠 C.大象 D.狗
【答案】C
【解析】通过分析表格中发声的频率可知,人、蝙蝠和狗的发声频率都高于20Hz,只有大象的发声频率低于20Hz,所以大象可以发出次声波。
故选C。
考点2:超声波的利用
7.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 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递 的性质。
【答案】 能量 信息
【解析】[1]通过超声波可以清洗及碎石,是声对物体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效果,这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工作的
[2]回声定位是通过超声波反射回来的时间及方位,获得一定的信息,声对物体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这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工作的。
8.寒冬来了,妈妈害怕开空调太干燥,给小雨买来了一台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 ,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超声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 能量 不能
【解析】[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 ,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 回来,根据 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 ,根据这个原理,学家发明了 。
【答案】 超声波 反射 回声 回声定位 声呐
【解析】[1][2]蝙蝠在飞行时能够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蛾子、蚊子等昆虫或其它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
[3][4][5]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对前方的物体做出判断,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10.在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一物体1min振动了600次,则人耳 听到该物体发出的声。
【答案】 次 超 不能
【解析】[1]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
[2]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学中B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3]物体在1min内振动了600次,所以每秒钟可以振动10次,故振动的频率为10Hz,人耳的听觉范围是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不在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不能听到的。
11.听到雷声就知道可能要下雨,这说明了声音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答案】 信息 超声波
【解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听到雷声就知道可能要下雨,这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障碍物的,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车的周围路面情况的信息。
12.如图所示是一艘轮船正在利用声呐系统探测鱼群位置。轮船声呐系统能够发出人耳 (填“能够”或“不能”)听到的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再接受反射回来的这种声波,确定鱼群位置。若发出的这种声波经0.2s反射回来,那么鱼群距离轮船的距离是 m。(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答案】 不能 超声波 150
【解析】[1][2]声呐系统发出的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超过了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故人耳不能听到,因频率高于20000Hz,故是超声波。
[3]设鱼群与轮船的距离为s,由题意可知,声波从发出到被接收,传播的距离为2s,所用时间为t0=0.2s,故声波传播s距离所用时间为
因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1500m/s,故由可得,鱼群与轮船之间的距离为
s=vt=1500m/s×0.1s=150m
考点3:次波的危害
13.次声的危害
产 生:火山爆发、 、 、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等都能产生次声.
危 害:(1)对人:破坏人体器官,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破裂出血、危及生命;(2)对物: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
注 意:由于次声的危害性,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答案】 地震 海啸
【解析】我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由于次声的危害性,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火山爆发、地震 、海啸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等都能产生次声.
14.下列事实中,应用次声波的是( )
A.蝙蝠用来判断障碍物或飞虫的位置和距离 B.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
C.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 D.预报海啸和台风
【答案】D
【解析】A.蝙蝠用来判断障碍物或飞虫的位置和距离的是超声波,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回声可测海底的深度,是利用超声波来测距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啸或台风发生时会伴随着次声波,所以利用次声波能预报海啸或台风,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下列事例中,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 )
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 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D.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答案】B
【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一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科学家可以用仪器监听到海啸、台风和地震时产生次声波。
【解析】声呐测定海底深度、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都是超声波的应用,预报台风和监测核爆炸是利用的次声波。
故选B。
16.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而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 20000OHz
B.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20Hz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D.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答案】B
【解析】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故选B。
17.次声波时刻潜伏在我们的周围,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 、 、 、雷电等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可以传得 ,而且几乎无孔不入。较强的次声波对人体是 (选填“有害”或“有利”)的。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从中获取信息来预报 、 ,或为监测 提供依据。
【答案】 地震 海啸 台风 很远 有害 地震 台风 核爆炸
【解析】[1][2][3][4][5]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等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可以传得很远,而且几乎无孔不人较强的次声波对人体是有害的。
[6][7][8]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从中获取信息来预报地震、台风,或为监测核爆炸提供依据。
考点4:声音的利用(声与能量、信息)
18.如图所示的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赫兹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令人大开眼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赫兹的声音,不是次声波,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故A错误;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错误;
CD.声波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波,在特定的频率下能够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效果,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9.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D
【解析】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超声波也是声波,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故B错误;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在传递信息,故C正确;
D.超声波是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超出了人的感知范围,潜艇上的舰员不能够听见,故D错误。
故选C。
21.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答案】B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渔民捕鱼时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答案】B
【解析】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琴声的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在空气中的传播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公众场所我们会听到“高音喇叭”中的“讲卫生、勤洗手、一米线、少聚集”的提示声音。“高音喇叭”指的是喇叭发出声音的 较大,使用喇叭宣传利用了声音能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
【答案】 响度 信息
【解析】[1]“高音喇叭”指的是喇叭发出声音的大小很大,即响度很大。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因此使用喇叭宣传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24.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铃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答案】 信息 空气
【解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上课铃声将“上课”这一信息传递给同学们,这是利用了生可以传递信息。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里的。
25.声呐装置是利用超声波方向性 (选填“好”或“差”)、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的,其频率大于 Hz;声呐系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答案】 好 20000 信息 能量
【解析】[1][2]声呐装置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的,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3]声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声呐系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一、单选题
1.下列事例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声呐 B.超声波清洗机 C.超声波焊接器 D.超声波钻孔机
【答案】A
【解析】声呐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和超声波钻孔机都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选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下列声音的利用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超声波金属探伤仪
C.医生利用听诊器诊病 D.超声波粉碎胆结石
【答案】D
【解析】A.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金属探伤仪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医生利用听诊器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粉碎胆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超声波
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听诊器改变了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了
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是心跳声音的强度太弱,响度太小,故A错误;
BC.听诊器前端实际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心跳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振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振幅就比前端要大很多,医生听到传来的声音也就大了很多,故BC错误;
D.医生是根据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来判断病人的病情,故D正确。
故选D。
4.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声速高于次声波的声速
B.水母可以听到8Hz~13Hz的超声波
C.彩超是借助次声波获得人体内部脏器的图像信息的设备
D.利用次声波的特点可以计算出大范围内海洋的平均温度
【答案】D
【分析】(1)空气中15℃时,声音的速度是340m/s;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没有关系;
(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次声波因为频率很低,在传播时能量损失越慢,传播得越远。
【解析】A.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没有关系,故A错误;
B.水母可以听到8Hz~13Hz的次声波,故B错误;
C.彩超是借助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脏器的图像信息的设备,故C错误;
D.次声波因为频率很低,在传播时能量损失越慢,传播得越远,利用次声波的特点可以计算出大范围内海洋的平均温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围绕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点与应用进行考查,属声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5.“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B.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最大频率
C.声音太小
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最小频率
【答案】B
【解析】医用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比人的正常听觉频率范围要高,所以人们听不见。
故选B。
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解析】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故C错误;
D.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子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故D正确。
故选D。
7.随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出现,指纹识别手机越来越普及。下列对超声波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速度比普通声波快,解锁时间短
B.频率超过20000Hz,人类听不到
C.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屏幕
D.能够传递信息,分析比对指纹
【答案】A
【解析】A.各种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人类听不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的频率高,穿透能力很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所以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分析比对指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听到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
B.该现象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小于20000Hz
D.它和蝴蝶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都属于超声波
【答案】B
【解析】A.超声波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超过了人耳听觉的上限,人耳不能听到,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可以去除牙齿上的污垢,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正确;
C.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所以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高于20000Hz,故C错误;
D.蝴蝶振动翅膀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属于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B。
9.如图所示是一款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声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关于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次声波
B.该装置发出的声波能量大,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声源不需要振动
【答案】C
【解析】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在30~60Hz,而次声波的频率要小于20Hz,所以该装置发出的不是次声波,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声波可以传信息,也可以传能量,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10.现在大多数汽车都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打开倒车雷达,在显示器上就能显示出障碍物与汽车之间的距离,避免倒车时与障碍物相撞,关于倒车雷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
B.倒车雷达利用声传递能量
C.倒车雷达利用声传递信息
D.倒车雷达发出的声波我们听不到
【答案】B
【解析】A.倒车雷达在倒车时,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因此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倒车雷达发出的声波频率范围高于20000赫兹,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倒车雷达发出的声波我们听不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收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对这一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
【答案】A
【解析】海上风暴产生的同时会产生次声波,水母能接收到次声波,所以像收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故选A。
12.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声音都在海水中传播,所以速度相同,根据公式可知,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由题知,所以,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眼镜上的污垢振动频率至少大于 Hz,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嗡嗡”的声音,这 (填“是”或“不是”)超声波。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
【答案】 20000 不是 能量
【分析】利用声除了可获得信息外,还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
【解析】[1]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所以眼镜上的污垢振动频率至少大于20000Hz。
[2]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耳听不到超声波,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嗡嗡”的声音,不是超声波。
[3]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上的污垢,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14.昆虫在飞行时抖动翅膀发出声音,苍蝇每10s翅膀振动3520次,蜜蜂每20s翅膀振动3800次,蚊子每5s翅膀振动3200次,那么它们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人类的听觉的范围是20~20000Hz,可见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他们发出的声音。
【答案】 蚊子 能
【分析】频率是指物体在1s中内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Hz,人类的听觉的范围是20~20000Hz。
【解析】[1]苍蝇每10s翅膀振动3520次,苍蝇翅膀的振动频率为
蜜蜂每20s翅膀振动3800次,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为
蚊子每5s翅膀振动3200次,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为
蚊子振动的频率快,所以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蚊子。
[2]人类的听觉的范围是20~20000Hz,可见人类能听到他们发出的声音。
15.2018年2月6日晚,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警报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
【答案】 次 信息
【解析】[1]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人听不到,一些动物可以听到.
[2]声能够传递信息、传递能量,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警报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16.蝙蝠在夜间觅食,却碰不到墙壁核树枝,它们的“绝技”实际上利用的是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非洲热带雨林的一群大象突然静静地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它们交流的语言对人类来说是一种 波.
【答案】 回声定位 声呐 次声
【分析】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从而做出判断.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
【解析】蝙蝠在夜间觅食,却碰不到墙壁核树枝,它们的“绝技”实际上利用的是回声定位,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非洲热带雨林的一群大象突然静静地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它们交流的语言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次声波.
故答案为回声定位;声呐;次声.
【点睛】此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关键知道回声定位原理的应用.
17.物体在1s内振动1次,频率是1Hz.人对声音的听觉有一定限度.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Hz到 Hz.超过 Hz 的叫超声波,低于 Hz的叫次声波.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是因为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 声波.
【答案】 20 20000 20000 20 次
【解析】[1][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到20000H;
[3]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00Hz的声音;
[4]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5]人类听不到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因为这种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
18.蝙蝠采用发出 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它发出的声音人 听到(填“能”或“不能”).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大海啸,瞬间夺去近30万人的生命.可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仁慈”地饶过了绝大多数野生动物的性命.从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听到 .
【答案】 超声波 不能 次声波
【解析】解答:蝙蝠采用发出超声波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声呐产生的声音大多是超声波,人听不到;因为大多数动物的听觉频率小于20Hz,即能够听到次声波,因此在自然灾害来临时,伴随有次声波产生,人无法察觉,但大多数动物能够察觉,因此它们是利用听到次声波而逃过灾难的.
【点睛】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无法听到超声波.人不能听见次声波,但大多数动物都能够听到次声波.
19.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则人的听觉范围是 Hz,蝙蝠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次声波。大象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答案】 20~20000 不能 不能
【解析】[1]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则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
[2]次声波不在蝙蝠的听觉范围,所以蝙蝠不能听到次声波。
[3]超声波不在大象的听觉范围,所以大象不能听到超声波。
20.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万米级海试。潜水器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声学系统,声学系统由母船部分和潜水器本体部分组成,为“奋斗者”号实现了水声通信、精细探测和定位导航。
水声通信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也无法通过一根连接母船的线缆来进行通信。所以科学家为“奋斗者”号量身定制了一套数字水声通信系统,如图所示,它将语言和文字等信息编码调制后,通过换能器进行发射和接收,实现数据交互,把所有的关键数据语潜水器准确、高效地与母船进行沟通。
精细探测为“奋斗者”号在水下航行和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尽管马里亚纳海沟两侧都是非常陡峭的海山,但是“奋斗者”号安装有前视成像声呐设备,可对前方海山的距离和轮廓进行实时探测,帮助它精准避开障碍物。
定位导航使“奋斗者”号水下作业精准高效。由于水下没有卫星定位,必须使用声学定位。下潜之前,科学家通过设备的标定实验,使声学系统可以输出精确的速度等关键数据,再将定位与多普勒测速仪、惯性导航设备组合后进行导航,就能实现万米海底“大海捞针”,“奋斗者”号仅半小时就收回了之前在海底布放的一些目标物。
(1)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因此 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沟通的唯一方式;
(2)前视成像声呐设备能发出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让潜水器在漆黑的万米深海中精准避障。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请写出“奋斗者”号声学系统的一个优点: 。
【答案】 声波 超声波
信息 超声波的传播距离远
【解析】(1)[1]由文中可知,水声通信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
(2)[2][3]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的特点。
(3)[4]“奋斗者”号声学系统“无线链路”灵活、方便;通信距离远等。
三、实验题
2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声现象时所做的实验。
(1)如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实验方法: ;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同时还能够说明 可以传声;
(4)在这个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 。
【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转换法 能量 空气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解析】(1)[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2]实验中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泡沫塑料球的弹起,运用了转换法。
(3)[3][4]如图甲、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传递能量,也能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4)[5]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2.(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2)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答案】 D 频率 一 高 振动的频率 见解析
【解析】(1)[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塑料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笔帽内空气柱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能完成探究目的;
故选D。
[2]通过探究知道,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3][4][5]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第一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短,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高;第二次钢尺伸出桌面长,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6]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很难振动,振动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至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材料二:雪花落水也有声
相信大部分读者看到本文题目,都会认为,它看起来不讲科学而含诗意。要知道,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某年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超 (填“超”或“次”)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距离,是由于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声波到接受到回声所用时间为2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
(5)下雪天鲸鱼异常烦躁的原因是 。
【答案】 超 能量 真空不能传声 1500 见解析
【解析】(1)[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超声波。
(2)[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3)[3] 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距离,是因为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4]声音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
由得
(5)[5]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之间,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杂乱无章,这些声响对于鲸鱼来说是噪音,所以鲸鱼会感到异常烦躁。
24.如图四幅图片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一张硬塑料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请你据此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
(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撒一些黄豆在鼓面上,通过黄豆跳起的高度来反应鼓面振幅的大小,这种物理方法叫 。
(3)如图丙所示,用抽气机抽气,听到振铃声越来越弱,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现象可推理出: 。这种物理方法叫 。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长钢尺(足够长)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然后用一样大的力拨动钢尺,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声音的音调变 了(选填“高”或“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我们再也听不到钢尺振动的声音了,这是因为 。
【答案】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什么关系 转换法 真空不能传声 科学推理法 低 钢尺发声的频率低于20Hz,属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解析】(1)[1]用硬塑料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木梳的齿振动快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听到两种音调不同的声音,根据这一现象提出的物理问题是: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什么关系?
(2)[2]敲击鼓使其振动发声,鼓面振动较小,不宜观察,在鼓面放置一些黄豆,敲击鼓面,通过黄豆跳起的高度来反映鼓面振幅的大小,这种物理方法叫转换法。
(3)[3][4]由实验现象可知,用抽气机抽气,听到振铃声越来越弱,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根据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声音越来越弱,进一步推理,若抽成真空,则听不到声音,故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
(4)[5][6]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然后用一样大的力拨动钢尺,此时钢尺振动变慢,频率变低,所以声音的音调变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我们再也听不到钢尺振动的声音了,这是因为钢尺发声的频率低于20Hz,属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25.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
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并简述其合理性.
现在有关地震的资料上都写道:地震前夕,一些动物有异常反应,如老鼠出洞、鸡鸣狗叫等,而很少见到猫有什么反应,这是为什么?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内振动了次,它的频率是多少赫兹,人类能不能听到这种昆虫飞行的声音.
蚊子不但能吸人血、传播疾病,同时它的嗡嗡声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晚上睡觉时感到十分讨厌,人们常常采用蚊香进行驱蚊.
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不同规格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说明你的方法.
【答案】见解析所示
【解析】根据题干的图中信息得到:狗的发声范围:452 1800赫兹,猫的发声范围是:760 1500赫兹,而蝙蝠是10000 120000赫兹,海豚的是7000 120000赫兹.狗的听觉范围是:15 50000赫兹,猫的听觉范围是:60 65000赫兹,而蝙蝠是1000 120000赫兹,海豚的是150 150000赫兹.所以猫的发声的频率范围最小.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海豚.根据以上信息可得出其共性的特征:(1)①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一般均小于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②很多动物可以听到人所听不到的超声波;③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的动物低.(2)因为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老鼠、鸡、狗的听觉都比次声波还低,但是猫的听觉最低是60Hz.所以鸡狗都能听到,而猫听不到.(3)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1s振动了300次.它的频率是300Hz.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人能听到这种昆虫的声音.(4)(1)实验器材:蚊香及支架、细线、刻度尺、秒表、火柴;(2)测量方法:①取一段细线,用刻度尺量出细线的长度L;②将蚊香放在支架上,将细线的一端与蚊香的末端重合,然后沿蚊香将细线铺在蚊香上,在蚊香上与细线的另一段重合处做出记号;③用火柴点燃蚊香,测出其燃烧到记号处使所用的时间t;④计算蚊香的燃烧速度v=.
【点睛】比较人与其它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的不同;比较人与其它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的不同.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它们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而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1)测量长度需要用刻度尺及细棉线,测量时间需要用秒表,做的关于蚊香的实验,就应该有蚊香,而且要点燃蚊香就要火柴;(2)先用刻度尺与细棉线测出一小段蚊香的长度s,再用秒表测出燃烧这段需要的时间t,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算出蚊香燃烧的速度.
四、综合题
26.阅读材料
声呐的应用价值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掌握了许多尖端、先进的探测技术。如雷达,可以发现数百公里外的敌机;红外线望远镜可以在夜暮中发现隐蔽的敌人;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数小时内把地球表面整个地扫描一遍;射电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遥远的宇宙空间。但是为什么在水中却不采用这些先进技术而仍用落后的声呐呢?
原来,海水能吸引电磁波,雷达用不上了。海水吸热能力太强,红外线技术无用武之地;水的透光能力差,而吸收光的能力却很浓,光学观察设备如望远镜也使不上了。特别是深海中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探照灯又会暴露自己。而海水的传声能力却比在空气中强得多。声呐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声呐机发出一束束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再用特殊设备接受反射信号加以分析,这样就如同安上了蝙蝠的耳朵,周围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了。
超声雷达还可以探测云层。地面设备向云层发射一束束超声波,根据反射时间可以计算出云层高度。再分析回声的频率变化,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可以测出云层在空中漂移的速度。因此,声呐技术在它的特殊领域仍占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通过阅读以上文字,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人所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2)从文中可以看出声呐技术有哪些应用?① ;② ;③ 。
(3)短文中介绍的是关于利用声音传递 的例子,我们以前还学过利用声音也可以传递 。
【答案】 340m/s 20 Hz ~20000Hz 可以探测海底情况 可以计算出云层高度 可以测出云层在空中漂移的速度 信息 能量
【解析】(1)[1]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 人所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 ~ 20000Hz,频率低于20 Hz的是次声,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
(2)[3][4][5]如上文所述,声呐技术可以用于计算云层高度、探测海底情况、测出云层在空中漂移的速度等。
(3)[6][7] 材料中说明关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我们以前还学过利用声音也可以传递能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