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一个粗瓷大碗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课型:略读实践课
挑战一:我能读准确
陈列 赵一曼 袭击 日寇 通讯员 搪瓷缸子 高粱 一顿 炊事棚 充饥 侦察
(1)我给妈妈盛(chéng shèng)饭,妈妈笑了,那笑容就像一朵盛(chéng shèng)开的花。
(2)经过思考,他最终还(huán hái)是决定把捡来的财物交还(huán hái)给失主。
多音字
√
√
√
√
挑战二:烈士我了解
赵一曼(1905—1936),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赴东北。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领导职务。1935年11月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不幸被捕,1936年8月英勇就义。
挑战二:烈士我了解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
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 它在1931年至1945年抗战,其高级将领皆由中国共产党员担任,中国共产党曾由于进行长征而与其失去联系,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抗联的主要创建者领导人——杨靖宇
学习活动
活 动 一:梳理故事,感受人物
活 动 四:生字书写平台
活 动 三:拓展阅读,深度了解人物
活 动 二:揣摩内心,对话人物
活 动 五:宣讲英雄故事
活动一:梳理故事,感受人物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一个粗瓷大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将粗瓷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
通讯员
赵一曼
送给赵一曼一个粗瓷大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找一个碗,好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呀!”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部队虽然还有一点点粗粮,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备他呢?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活动一:梳理故事,感受人物
将粗瓷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
通讯员
赵一曼
送给赵一曼一个粗瓷大碗
活动一:梳理故事,感受人物
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
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
活动二:揣摩内心,对话人物
默读3-8自然段,思考赵一曼和通讯员对待粗瓷大碗是怎样的态度,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
◎画一画:画出围绕粗瓷大碗,通讯员和赵一曼不同表现的句子。
◎想一想:他们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
◎读一读:同桌合作朗读,读出人物的情感。
“送碗”与“还碗” “盛饭”与“倒饭” “急叫”与“笑说”
通讯员 赵一曼 通讯员 赵一曼 通讯员 赵一曼
不同表现 好不容易找到了碗,连忙送来。 “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内心 急切,对赵一曼关心 关心老百姓
评价小助手
画出相关语句
表格填写认真
朗读声情并茂
我获得了 枚金牌
活动二:揣摩内心,对话人物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读一读这段话,说说哪些字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活动二:揣摩内心,对话人物
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赵一曼仅用过一次这个碗,它的感人之处又在哪里呢?
活动二:揣摩内心,对话人物
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粗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没有碗的日子很长
小通讯员“找碗”和“送碗”的急切——对赵一曼的关心。
自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赵一曼对送来的碗是什么态度呢?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活动二:揣摩内心,对话人物
活动二:揣摩内心,对话人物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语言描写
试着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赵一曼和小通讯员的话。
以身作则,爱护老百姓
学习5~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从哪些句子、字词可以看出赵一曼关心、爱护同志?
为什么“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活动二:揣摩内心,对话人物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侧面反映出赵一曼已经很久没有吃过饱饭了,同时也表现了小通讯员对赵一曼的关心。
活动二:揣摩内心,对话人物
赵一曼对胜利的期盼和对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憧憬。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侧面表现出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
活动二:揣摩内心,对话人物
活动二:揣摩内心,对话人物
“送碗”与“还碗” “盛饭”与“倒饭” “急叫”与“笑说”
通讯员 赵一曼 通讯员 赵一曼 通讯员 赵一曼
不同表现 好不容易找到了碗,连忙送来。 “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内心 急切,对赵一曼关心 关心老百姓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
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表现了小通讯员对赵一曼的关心
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侧面表现出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
赵一曼对胜利的期盼和对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憧憬。
关心战友,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活动三:拓展阅读,深度了解人物
默读《“红枪白马”的女政委》,说说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文章
主要事迹
“红枪白马”的女政委
1935年秋,赵一曼在掩护部队突围时身负重伤被俘。日军对她使用酷刑逼供,但她坚贞不屈,最终在1936年8月2日壮烈牺牲。
被捕
坚贞不屈
活动三:拓展阅读,深度了解人物
通过以上两篇文章,总结赵一曼的人物品质。
赵一曼不仅有着艰苦朴素,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有伟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立场,为了革命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活动四:生字书写平台
将它们分类填一填吧!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活动五:宣讲英雄故事
烈士的故事,我们应当铭记。就让我们来一场宣讲活动,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事迹,讲讲赵一曼的故事吧。
事迹①
事迹②
人物:赵一曼
宣讲卡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小宣讲员xxx,我为大家带来“赵一曼的故事”...... ......
◎选一选:选择令你印象深刻的事迹
◎填一填:提炼关键词句完成宣讲卡
◎讲一讲:借助宣讲卡,小组内宣讲赵一曼的故事
◎评一评:评出组内最佳宣讲员,在班级里宣讲
1936年8月,赵一曼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酷审讯和酷刑,她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赵一曼的一生短暂但精彩,她为民族解放事业顽强斗争,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与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组织 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