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倍镜下未观察到衣藻的细胞核,因其属于原核生物
B. 斐林试剂与梨匀浆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其含有葡萄糖
C.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不需要低倍镜的参与
D. 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2. 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下列有关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其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 生态系统是由有联系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C. 生物个体不一定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
D.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能够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 在自然界中,小麦、玉米等在即将成熟时,如果持续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天气之后又遇到大雨天气,其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发芽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于结合水的
B. 水在常温下呈液态与水分子间的氢键不易形成和断裂有关
C. 小麦发芽的代谢速率与水含量有关
D. 进入冬季的植物、细胞中结合水/自由水的值通常增大
4. 人和哺乳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因其血红蛋白上的血红素分子而呈现红色。叶绿素分子与血红素分子具有极为相似的结构,不同之处主要是其中的无机盐离子有差异,两者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红素可能位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核中
B. N是构成叶绿素和血红素的微量元素
C. 镁参与组成叶绿素,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D. 上述事实说明细胞中无机盐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5. 青蛙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科研人员对离体蛙心进行实验时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蛙心的收缩不能维持;用含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不能为蛙心的持续跳动直接提供能量
B. 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对维持青蛙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 哺乳动物的血液中Ca2+含量过高,会出现抽搐症状
6. 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质网能与细胞膜、核膜直接相连
B. 高尔基体中形成的囊泡可与细胞膜融合
C. 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D.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中心体膜等
7. 已知细胞结构a、b、c、d具有下列特征:a、b、c均由双层膜构成,且都含有DNA,其中,a的膜上有小孔,而b、c的膜上没有小孔,b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根据是否有核糖体附着,该结构分为两种类型。某兴趣小组观察试样A、B、C的细胞结构,结果发现试样A无此四种结构,试样B四种结构均有,试样C仅无结构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d是单层膜结构,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完全不同
B. 试样A、B、C可能分别来自发菜、菠菜叶、口腔上皮
C. 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的是结构b或c
D. 试样A的遗传物质呈链状,存在于拟核中
8. 营养学家对日常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所得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食物名称 黄豆 绿豆 猪肉 牛肉 豆油
每100g食物中所含蛋白质的质量/g 35.1 21.6 13.2 18.1 0
A. 蛋白质通常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B.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豆油,不出现紫色反应
C. 蛋白质在黄豆中含量最高,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 补充蛋白质可选择黄豆及牛肉
9. 某同学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构建的模型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模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Ⅰ为原核生物、Ⅱ为蓝细菌、Ⅲ为发菜,则符合该模型
B. 若Ⅰ为大肠杆菌、Ⅱ为拟核、Ⅲ为核糖体,则符合该模型
C. 若Ⅰ为脱氧核糖核酸、Ⅱ为核糖核酸、Ⅲ为核酸,则符合该模型
D. 若Ⅰ为固醇、Ⅱ为胆固醇、Ⅲ为维生素D,则不符合该模型
10. 图表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a是核糖,则b是构成植物细胞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B. 病毒体内共有4种m,大肠杆菌细胞内共有5种m
C. 若m为胸腺嘧啶,则b只能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 人体细胞内构成核酸的物质b共有8种
11. 如图为某同学画的植物细胞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B. 结构2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无机盐,无蛋白质
C. 结构3和结构4含有少量DNA
D. 结构8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2. 科学家利用帽状体为伞形的伞藻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伞藻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多细胞真核生物
B. 细胞核取出越早,对帽状体的形成影响越大
C. 伞藻细胞核核膜对物质的交换不具有控制作用
D. 伞藻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该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微粒体中的膜是该核糖体膜结构的一部分
B. 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的内质网腔为光面内质网腔
C. 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可与高尔基体融合
D. 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分泌蛋白会聚集在内质网腔
14. 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肽键被断裂则取决于肽酶的类型。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肽酶P可以催化①处的化学键断裂
B. 在肽酶P的作用下,图示肽链的水解产物共含有4个肽键
C. 图示肽链最多由5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D. 图示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至少1个
15. 平衡膳食是指选择多种食物,经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膳食,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膳食中的葡萄糖和蔗糖可被人体小肠细胞直接吸收
B. 人体小肠细胞摄入的糖类和脂肪之间,不能相互大量转化
C. 胆固醇可能导致动脉硬化,但平衡膳食中也应含有胆固醇
D. 肥胖患者通过控制饮食保持能量平衡,可有效减重
16. 错误折叠的异常蛋白质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小分子绑定化合物ATTEC,这种“小分子胶水”可以将自噬标记物(LC3)和异常蛋白质结合形成黏附物,黏附物被包裹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被降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TTEC与异常蛋白质的结合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B. 溶酶体膜和自噬体膜两种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C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主要说明膜结构具有流动性
D. 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能使异常蛋白质水解成多肽或者氨基酸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番薯包括红薯和白薯,刚挖出土的时候都没有太多甜味,晒干并放置一段时间后,水分慢慢蒸发和减少,且其中储藏物不断代谢转化,它们就会越来越甜。图1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番薯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取成熟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番薯研磨液,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入6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入6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番薯挖出土并晒干,主要散失的是______水,此操作能够降低其发芽速度,理由是______。
(2)图2中所选取的番薯为______,而不选另一种番薯的原因是______。
①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进行______后,b试管由______色渐变为砖红色,与d试管相比,b试管颜色更浅,两试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图1中可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
②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试管呈蓝色,与c试管相比,a试管的颜色更______(填“深”或“浅”)。
18. 某野生池塘的相关成分如图所示,其中团藻(属于绿藻类)和栅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的场所位于叶绿体。回答下列问题:
(1)该野生池塘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______结构层次。某同学认为该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了种群结构层次,该同学的观点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2)栅藻细胞与蓝细菌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______生活的异养生物。细菌与病毒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为______。
(3)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流动着的,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
19. 层粘连蛋白分子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的结构成分,它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对细胞间粘连及细胞的分化等都具有作用。层粘连蛋白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假设该蛋白分子由m个氨基酸构成。图2是图1中B1链氨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位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中的蛋白质成分在______(填细胞结构)中合成,糖蛋白表面的糖类分子叫作______,具有的作用是______(答出1点)。图2片段含有肽键______个。
(2)层粘连蛋白分子的3条肽链之间形成了3个二硫键(二硫键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SH+—SH→—S—S—+2H),若组成图1中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n,则该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______。
(3)若两条B肽链含有的羧基数量相同,据图1、2可知,1个层粘连蛋白分子(仅考虑蛋白质部分)至少含有______个羧基。
(4)某兴趣小组欲探究能否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性,进行了相关实验。
Ⅰ.将蛋白质溶液分为等量的甲、乙两组,甲组进行高温处理,乙组作为对照组。
Ⅱ.分别向甲、乙两组溶液中滴加等量双缩脲试剂,并观察现象。
预测结果及结论:①若______,则______。②若______,则______。
20.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研究植物细胞的通透性,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科学家制备出细胞膜,并发现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在此基础上,荷兰科学家将从某种细胞的细胞膜中提取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这些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3:1959年,罗伯特森基于电镜下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三明治”模型的假说: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他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资料4:有人按照罗伯特森提出的模型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15~20nm;而实际测量的电镜照片中细胞膜的厚度为7~10nm。
资料5:1970年,科学家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分别标记小鼠细胞、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刚融合的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1)通过对资料1的分析,推测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包括_____。
(2)资料2中,最好选用_____作制备纯净细胞膜材料。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提取出这些脂质的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_____。
(3)资料4中,细胞膜的计算厚度远大于实测厚度,不支持资料3“三明治”模型假说中的_____的观点;资料5中的实验现象,不支持资料3中的_____的观点。
(4)辛格和尼科尔森综合以上实验以及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提出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是_____。
21. 细胞内部有很多结构,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下列材料都与细胞结构相关。
材料一:细胞中的胆固醇可以来源于血浆。人体血浆中含有低密度脂蛋白(LDL),可将胆固醇转运到靶细胞的细胞膜,以满足这些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转运过程如图1所示。
材料二:当线粒体受损时,细胞可通过清理受损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内的稳态。科研人员推测受损线粒体可通过进入迁移体(细胞在迁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囊泡结构)而被释放到细胞外,即“线粒体胞吐”。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LDL受体的化学本质为______。材料一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2)LDL-胆固醇进入细胞后经溶酶体水解产生游离的胆固醇,胆固醇最终经内质网、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为研究胆固醇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研究者用3H标记胆固醇,分离细胞器并检测相关细胞器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所示。该研究方法为______,结果表明胆固醇在细胞内转运的途径为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作出此推测的依据是______。
(3)线粒体被真核细胞内的______锚定并支撑着,“线粒体胞吐”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的特点。湖南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D
2. D
3. B
4. C
5. D
6. D
7. B
8. C
9. B
10. A
11. B
12. B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ABD
14. ACD
15. BC
16. A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1) ①. 自由水 ②. 自由水越少,新陈代谢越慢
(2) ①. 白薯 ②. 红薯有颜色,对实验结果有干扰 ③. 水浴加热 ④. 蓝色 ⑤. 还原糖 ⑥. Ⅱ ⑦. 深
18.
(1) ①. 生态系统 ②. 不合理 ③. 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但池塘中的鱼有不同的种类
(2) ①. 栅藻细胞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蓝细菌没有 ②. 寄生 ③. 细菌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
(3)逆时针
19.
(1) ①. 核糖体 ②. 糖被 ③. 细胞识别(或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合理答案) ④. 4
(2)mn - 18m+48
(3)7 (4) ①. 甲组溶液与乙组溶液均呈现紫色 ②. 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③. 甲组溶液与乙组溶液均呈现紫色 ④. 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性
20.
(1)脂质 (2) ①.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②. 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或膜含有双层脂质分子)
(3) ①. 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或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②. 细胞膜是静态结构
(4)流动镶嵌模型
21.
(1) ①. 糖蛋白 ②.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 ①. 同位素标记法 ②. 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 ③. 放射性在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和内质网上依次出现
(3) ①. 细胞骨架 ②. 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