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热学实验突破
1.[2024黑龙江大庆模拟]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然后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对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甲和图丙图像可知:
(1) 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 在阶段中点处物质的内能____点处物质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阶段物质共吸收了________________的热量,段物质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已知。
2.[2024江苏南京模拟]为了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烧杯内水的初温和质量相同,实验中忽略热量的损失。
(1) 实验前调整铁夹的位置,其目的是使________(选填“陶土网”或“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实验中根据________________(选填“温度计的示数”或“加热的时间”)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2) 小明选用了燃料和燃料进行实验,当燃料燃尽时,小明记下了各个时刻烧杯中水温,绘制了图乙的图像,则可初步判断燃料______的热值大。
3.[2024河南郑州模拟]小明学习了比热容知识后,想比较、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1)用两个相同的带有保温层和显示温度的电热杯,不计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如图所示。
(2)将____相等的、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电热杯中,然后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增大液体的内能。
(3)将处于室温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铜块,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盖子。经过一段时间,液体温度降为,液体温度降为。
(4)分析可知,铜块在______(选填“”或“”)液体中吸收的热量多,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4.[2024福建泉州模拟]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三颈烧瓶做水的沸腾实验。
(1)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水沸腾时的特点:__________,温度保持不变。
(2) 撤去酒精灯后,水停止了沸腾。接着,将三颈烧瓶的瓶口全部用塞子密封住,小明发现利用图丙装置将注射器的活塞________(选填“向上拉”或“向下推”),可以让已经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
(3) 小明对着烧瓶外壁喷冷水,使烧瓶内水蒸气遇冷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瓶内气压变化,图丙中的水再次沸腾了,他所喷撒的位置是______(选填“”或“”)位置。
5.[2024辽宁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1) 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应利用甲、丙两幅图进行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
① 由图可以看出、两种液体中,______液体的吸热本领更强;
② 如果已知液体的比热容是,则液体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研究不同燃料的热值,利用其中______(选填“甲”“乙”或“丙”)两幅图进行实验。实验时发现:两种燃料完全燃烧完了,在这之前液体都沸腾了,你能否比较出两种燃料的热值?____(选填“能”或“不能”)。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你可以对他们组提什么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4广东珠海模拟]“如何才能快速解冻从冰箱拿出来的冻肉呢?”小海查阅资料后利用冰块、食用盐和白糖进行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步骤一:取三份初温和①相同的冰块,其中两份分别均匀撒上质量相等的少量食用盐和白糖;
步骤二:将三份冰块同时静置于漏斗中,用电子秤测量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每隔记录一次;
步骤三: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总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1) 步骤一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
(2) 分析图丁可知:烧杯的质量为____,甲装置的冰块质量为____,使用________(选填“食用盐”或“白糖”)可以更快速解冻冻肉;
(3) 小海完成本次实验耗时将近,不更换或不增加实验器材的前提下,请你为他提出一条缩短实验时间的可行建议:________________;
(4) 若小珠重复小海的实验,取出质量为、初温为的冰块,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了,则冰块所吸收的热量为__。
第5节 热学实验突破
1.(1)
(2) 大于; 晶体熔化过程吸热
(3) ;
2.(1) 陶土网; 温度计的示数
(2)
3.质量; 热传递; ;
4.(1) 98; 继续吸热
(2) 向上拉
(3) 液化;
5.(1) ① 甲、丙燃料相同,液体不同
5.(1) ①
②
(2) 甲、乙; 不能; 增加水的质量或减少燃料的质量
6.(1) 质量
(2) 31.8; 4; 食用盐
(3) 减少冰的质量
(4)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