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班级为实验班高一9班,该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稳固,文本领悟能力较强,课堂反应能力敏捷并能积极配合教师;但高一学生在文章理解的深度上还不够,还没有掌握鉴赏语言艺术的方法,且当前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感受甚微,就难以理解作者反映的严酷事实,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由此造成了学习中的难点。
效果分析
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首先学生掌握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梦想以及他怎样去实现这个梦想,了解了美国的历史以及黑人的悲惨命运;其次学生通过赏析文本掌握了鉴赏方法,对以后学习同类型文章以及做阅读理解习题有了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注重了朗读,采取了个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但是问题也很明显,就是选取了朗读较好的学生展示,对于朗读较差同学没有明显的作用,对于朗读没有非常明确的方法指导。
本节课的展示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出了学生的心声,学生对未来都是有美好的向往,但是在让学生写“我有一个梦想”时,没有规定格式,对于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不大。所以在评测练习中,我让学生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写一段排比句,弥补不足。
我有一个梦想
桓台县渔洋中学 孔祥燕
教学目标
1、理解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2、揣摩语言,体会演讲词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理解马丁路德金的这个梦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间密码
密码 人物 事件
1852 斯托夫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
1863 林肯 解放黑奴宣言
1963 马丁·路德·金 我有一个梦想
2008 奥巴马 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
同学们,这组时间轨迹,其实也是黑人追逐梦想的轨迹,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课堂,走近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聆听他们梦的心声。
下面就开始我们的梦想之旅吧!
第一站——知人论世
学生自读学案,了解文章背景
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48年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1年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刺杀,年仅39岁。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了解了马丁路德金其人之后,让我们把他装入我们梦的背囊,继续前进,前方还有很多的未知在等着我们。
第二站——夯实基础
注音:? 蜕变tuì? ? 戳子?chuō? 杀戮 lù 镣铐liào
枷锁jiā 匿迹nì 侈谈chǐ 蜿蜒wān yán
解释词语: 义愤填膺:指满腔义愤
空头支票:因票面金额超过存款余额或透支限额而不能生效的支票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十分吃惊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
第三站- -文本研读
《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面对数万听众发出的呼喊,为了这个梦想,他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几个问题:
1、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参考:追求自由、平等,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在美国实现真正的民主。
2、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参考:黑人的生存现状
美国政府没有兑现他的承诺
如果不这样,美国社会就会动摇
3、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参考:非暴力;团结白人;坚持,不后退
第四站- -语言赏析
本文是篇演讲词,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同时又设喻巧妙,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想象力,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本文的语言艺术.
示例:1、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方法:手法+句意(上下文、关键词)+感情
参考: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和“爽朗的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本文是篇演讲词,比喻、排比的手法很多,学生可自由发挥)
第五站- -拓展延伸
可惜, 马丁·路德·金没能看到他的梦想之花开遍美国就已经遇刺身亡,年仅39岁,但是他那为梦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
马丁·路德·金的儿子在参加纪念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40周年时说: “我知道我的父亲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一个梦。”
为什么说“我的父亲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一个梦”?
(参考:法国作家加缪说过:我反抗,所以我存在。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人类共同的尊严。马丁路德金虽然逝世,但是他的为梦想而执着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去尊敬,可从马丁路德金对美国甚至民权运动的影响角度入手分析)
第六站—妙笔生花
学生的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那么同学们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课前把征集的学生的梦想写到便利贴上,在黑板上拼成“梦”字,然后任意选取同学的梦想来读,并把提前录好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
我的梦想:
我梦想我流出的汗水能赢得桃李芬芳!
我梦想我呕沥的心血能育出参天栋梁!
我梦想我思考的大脑化作你雅典娜式的智囊!
我梦想我火红的心脏化作你宙斯高擎的火炬!
我梦想我坚实的臂膀化作你丘比特手中的神箭!
补充阅读:王玉强课本诗
瘦瘦的林肯遇刺身亡,你为何要把责任扛在自己肩上?你的血液里,是否流淌着甘地非暴力的理想?是否暗暗担当着林肯的绝响?你黝黑的眼睛放射着光芒。你不知一个罪恶的狙击手,早把你瞄准,放枪,一九六八年,你也倒在呐喊的路上。如今美国的小学教室里,何处没有你的画像?那缤纷的七彩画,那不同肤色的孩子平等的起坐,自由的歌唱,才是你昨日微笑的衷肠。
课件11张PPT。密码
1852
1863
1963
2008 人物 事件
马丁·路德·金 我有一个梦想
林肯 解放黑奴宣言
奥巴马 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
斯托夫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学习目标1、理解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2、揣摩语言,体会演讲词的感染力预习检测杀戮
镣铐
枷锁
匿迹
蜿蜒签署?
鉴别??
蜕变?
戳子
侈谈shǔ
Jiàn
Tuì
Chuō
chǐLù
Liào
jiā
Nì
wān yán知人论世梦想之旅梦想之旅马丁·路德·金: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
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刺杀,年仅39岁。
1986年 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梦想之旅梦想之旅你心 我知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
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梦想之旅发现 欣赏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提示:手法+句意(上下文、关键词)+感情梦想之旅寻你 千里
马丁·路德·金的儿子在参加纪念父亲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40周年时说:“我知道我的父亲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一个梦。”
为什么说“我的父亲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一个梦”?梦想之旅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寄语:我梦想我流出的汗水能赢得桃李芬芳!
我梦想我呕沥的心血能育出参天栋梁!
我梦想我思考的大脑化作你雅典娜式的智囊!
我梦想我火红的心脏化作你宙斯高擎的火炬!
我梦想我坚实的臂膀化作你丘比特手中的神
箭!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与君共勉教情分析
1、这篇课文选自鲁人版必修五第四单元“以天下为己任”, 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演讲词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它除具有议论文论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讲究内容的针对性、思想性和鼓动性,语言的口语化,同时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而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抓住演讲词的主旨和特点,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看看它们是怎样将理论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有机的结合起来的。另外还要领悟、品味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文章旨在让学生体会马丁·路德·金为实现政治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进行良好的人格、品质的熏陶。
2、它是位于古文《齐桓晋文之事》与《华盛顿的选择》之间的一篇政治演讲词,上篇《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不断周游于诸侯国之间,巧言善辩,只为实现其“仁政”理想;下篇《华盛顿的选择》讲述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故事,与《我有一个梦想》有着微妙的联系,三篇文章都是讲述历史名人的故事,旨在说明他们为理想、为责任所付出的努力,能起到激励学生的效果。
观课记录
课题
我有一个梦想
授课人
孔祥燕
评价人
评价意见
孙宝红
整体设计巧妙,由浅入深;课堂节奏紧凑,教师驾驭能力较强,语言干脆利落,但是方言要竭力去掉,可适当放慢语速;课堂深度和质疑的声音缺乏。
何玉霞
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课堂语言精练、优美,评价到位;学生活跃朗读精彩
林艳萍
学生朗读展示精彩,教师针对性指导到位
语言优美,过渡流畅,值得借鉴。
吴欣涛
个读、齐读,学生读的有声有色,但缺乏教师的范读;板书设计较好;注重学生不同形式的参与课堂;问题设置层次性不强,教师评价反馈比较单调,有些形式化。
石霞
思路清晰,语言精练、到位,课堂节奏紧凑,学生配合度高,课堂有高潮;在学生互动中,教师点评到位,若加上学生们的点评则锦上添花,课堂更加精彩。
张波
诵读指导到位,反馈评价及时;语言干练,简洁;问题设计较好的贯穿全文,打乱课文思路而环节流畅;学生学案导学充分,课堂积极主动。
范怀美
整堂课流畅自然,以读为主,读出来气势,读出了感情,学生声音洪亮、整齐,教师循循善诱,善于评价,内容细致,小组讨论热烈,学生参与度高。
刘飞
课堂总结不完善,教师的评价语言有些单一;目标完成度高,教学方法指导恰当;可适当补充有关梦想的名言名句,丰富课堂内容。
贾秀娟
要注重对细节的把握,课堂环节完整而流畅,教师语言精练优美,过渡自然,但是对文本的挖掘还不顾深入,对课堂整体的掌控力仍需加强。
周敬鹏
板书设计简单大方,导入精彩引人注意;学生配合度高,教师带动性强;小组活动热烈,注重了实效,目标基本完成;注重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朗读精彩。
一、基础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瞭(liào)望 赎(shú)罪 枷(jiā)锁 义愤填膺(yīng)
B.蜿(wān)蜒 蜕(tuò)变 镣(liào)铐 心急如焚(fén)
C.峰巅(diān) 兑(duì)现 磐(pán)石 骇(hài)人听闻
D.祈祷(dǎo) 签署(shǔ) 撒(sā)气 摇摇欲坠(zhu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萎缩 汹涌澎湃 不能自拔 手足之情
B.戳子 情同骨肉 兄弟情谊 不言而喻
C.隔移 沙漠绿州 摧残煎熬 公之于众
D.歧视 无济于事 崇山峻岭 生活真谛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安之若素:心情紧张时,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B.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C.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一样。形容极其焦灼的心情。
D.不言而喻:用不着说就可以明白。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人受尽了苦难和折磨。
B.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C.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只有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D.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向今天到会的和没有到会的人们公之于众。
B.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安之若素,竭尽全力地把事情做好。
C.我们怀着义愤填膺的心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D.每次碰到问题,他总是无济于事地说上一通大话空话,一点实际效用也没有。
6.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C.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的山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D.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二、赏析语言
课本范例: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提示:手法+句意(上下文、关键词)+感情(作用)
参考答案: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根据本文学习的方法进行习题演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言赏析
1、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和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活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2、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3、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4、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三、写作练习
以“我有一个梦想”为开头,写一段排比句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优师”自评与反思
针对本次活动,我选择的篇目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是演讲词,情感充沛,气势磅礴,多采用排比句,增强气势,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是篇演讲佳作。
课堂设计我设置了夯实基础、知人论世、文本探究、拓展迁移这四个方面。首先,在课堂前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文章的感染力;然后以一组时间密码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黑人为追逐梦想而进行的努力;学习目标两个,一是了解作者梦想的实质,二是赏析文章的语言艺术。
课堂主体进程一是夯实基础,主要是字音的落实,本课有几个易混淆的字词,通过读和订正让学生掌握记忆;二是文本探究,探究分为三步,通过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以及他要怎样去实现梦想这三个问题去深入了解文章;三是语言赏析,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学生可任选一处进行鉴赏;四是拓展延伸,主要是思考马丁·路德·金的儿子说“我知道我的父亲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一个梦”,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最后是展示同学们的梦想,以便利贴的形式提前把同学们的梦想贴在讲台上,然后通过投影展示,同时引出教师的梦想。
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每一堂公开课最主要是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才能不断完善、充实自己。整堂课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深入探究马丁·路德·金他对人权运动的主张,停留在表面,过于肤浅。
我在课堂中重视了朗读,采取了齐读、个读、小组读的形式,但是形式上不够多样,朗读涉及的学生范围不够广泛,指导诵读时也不能顾及全班学生;再者教师点评不够到位,没有指出明确的朗读注意要素,学生和小组的互评也不是很全面,朗读课读与评是分不开的,通过评要让学生朗读有一个质的提升;另外不要总是选择朗读好的同学范读,反而要更注重朗读较差同学的,提升全班同学的朗读水平。
在课堂环节设置上,鉴赏语言时因时间关系所以进行的较为仓促,回答问题之后,我没有及时的讲解和点评,没有引着学生去体会语句的内涵,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学生梦想的展示是课堂的亮点,只是在展示形式上采取了投影,如果让学生自己读可能效果会更好。
从教师自身素质上来说,一开始过于追求语言的优美与通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琢磨语言上,忽略了文本的研读,这与自身的性格有关,总是追求形式,不够踏实务实,语文课必须是实打实,扎实的,我的课太流于形式和表面的华丽,不够扎实,这方面还要向年级组的优秀教师学习。总之,我想要站稳讲台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学习。
这一次公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认清自己的机会,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我要想站稳讲台需要改掉自己懒散的性格,认真的向各位老师学习,总之,我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贯彻“三维目标”,重实践、积累、熏陶。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三、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三大支柱:
第一大支柱是 “感受·鉴赏” ——侧重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文章的第三环节中设置了对本文语言艺术的赏析
第二大支柱是 “思考·领悟”——侧重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文章第四环节我设置了对马丁路德金后续影响的一个探究。
第三大支柱是 “应用·拓展”——侧重语文延伸,即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我是通过写作来提升学生的素养
四、新课标对必修课程的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五、注重课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