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万载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万载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25 09:5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丝织品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B.唐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宋朝纺织业实行工官制度并出现了手工工场
D.清代丝织业开始出现雇佣关系。
2、与宋元时期相比,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输出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制瓷技术进步 B.明清政府放宽了对外贸易的限制
C.新航路的开辟 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3、明清史志资料显示:松江府“壤地广袤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由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
①江南市镇经济繁荣 ②棉纺织业显著发展
③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4、下列古代文明成就的出现与右图同属一个时期的是
A.灌钢法 B.曲辕犁
C.“钧紫” D.花楼机
5、下图为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局部)。该织锦结构复杂,工艺精湛。经考证,专家认为这是当时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据《史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 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代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心态
②汉代的官营纺织业技艺精巧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流行的字体是楷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面两幅图片的前后变化说明中国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家庭手工业已消失
C.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D.机器工业开始出现
7、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
A.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 B.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
C.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 D.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
8、在中国古代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青铜器—唐宋/棉布—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唐宋/陶瓷—明清/棉布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 ( http: / / www.21cnjy.com )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中国却在元代就已经掌握了一次纺出三根纱的高超技术,对这一技术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是(   )
A.郦道元 B.黄道婆 C.哈格里夫斯 D.汉文帝
10、 “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提出和实施不禁让我们想起古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11、右图是《便民图纂》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幅画,它反映的是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其中图中的手工业是指
A.冶铁业      B.制瓷业
C.丝织业 D.棉织业
12、2015年7月9日在南京展出的雍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年间烧造的“青花瓷奶杯”,该奶杯口窄腹宽,还多了个把手;是根据西方顾客的要求专门订制的,因为中国瓷器里从来没有这种器形。尽管造型很西方,但杯壁上却透出浓浓的“中国风”,上面的主题纹饰是中国传统图案——《雏燕凌云图》和《童子春牧图》,寓意“科举顺利、及第有望”。材料信息
A. 说明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 适应了当时瓷器对外销售的需要
C. 反映了当时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 表明青花瓷是外销的最主要瓷器
13、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 B.麻   C.棉 D.毛
14、 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 ( http: / / www.21cnjy.com )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弟,一人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 (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荀子·儒效》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7、(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铰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l9世纪初——一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l9世纪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有什么新现象?(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现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四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3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已占据主要地位……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材料二 《管子·轻重乙》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缛、一椎、一钰,然后成为农……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铢,然后成为女。”
材料三 《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的先进冶铁技术。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冶铁业与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A
6、C
7、C
8、C
9、B
10、B
11、C
12、C
13、B
14、A
15、B
16、 (1)生产目的:制造官府专用和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私用的物品。发展状况:规模大、人数多、开销巨大。经营特点:官办、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等。(8分)
(2)特点:父子相传(家族内传承)。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闭性。(4分)
17、 ( http: / / www.21cnjy.com )
18、解析:本题以冶铁业的发展为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注意只答冶铁技术,不要把所有冶金技术都答上。第(2)问要依据材料中“大业”、“大用”、“器用便利”、“农夫乐事”等信息作答。
答案:(1)①战国时期,淬火工艺有所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②汉代冶铁开始以煤炭做燃料。③竖炉冶铁的鼓风设施由自然通风逐渐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又发展到畜力鼓风,东汉初年出现水力鼓风装置——水排。④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农业发展对铁农具的需求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冶铁业的发展使铁农具的使用更加广泛,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