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指导:一切细节皆关情(课件16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指导:一切细节皆关情(课件16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5 06:52:21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通过批阅学生的作文,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文通字顺。能关注生活,能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搜集典型的人或事。
但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记流水账,泛泛而谈,内容空洞,语言乏味。尤其是在写人叙事的时候,或者是三言两语瘦如骨柴,又或者是废话连篇拖沓臃肿,缺少对人、事、景细致的描写,通篇没有一处亮点。
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的心灵体验。二是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记叙文中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
鉴于此,我特设计了这一节关于细节描写的指导课,希望这节课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效果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情感,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从生活中发掘动人的瞬间,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微妙的情感世界。在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细节不单是一种理性的写作技巧,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细节即情感,情到深处,如果有语言底子的话,细节自然能写好。就达成的效果来看,我认为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课。
一、生活是写作本源
生活是细节的源泉,一个个承载情感的细节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要想写出动人的细节,要从生活入手。但平时写作教学中,这一点常常被大多数人忽略。学生写作文要么从课外书上模仿抄袭,要么写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却忽略了身边一些最美的风景——生活细节,作文常常是文笔空洞,言之无物。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细节,用自己的笔把内心的情感通过一个又一个细节展现出来,这是最成功的一点。
二、经典是最好的范本
名家经典作品是学生写作过程中最好的指导和范例,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体味其中的传神之处,比单纯的理论说教要有效。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对名家经典作品的品读,理解并归纳写作方法,最终落实到片段训练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情到深处自然成
“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 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写出来的便是好文章。生活中有许多往事常被遗忘在时间的长河里,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却总会在眼前闪现。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却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带有情感温度的细节是才成功的细节。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会写记叙文了,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进行记叙文的训练,记叙文越写越差,究其原因,除了基础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而真情实感的缺乏又源于缺乏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这节作文课,我注重了情感对细节的重要性的强调,引导学生意识到写好记叙文贵在细节描写的成功,而细节描写的贵在表现人物情感,透视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这一点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这次写作课中,学生的写作展示和修改进步的效果是明显的。在写作方面,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要求,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再加上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就会有章可循,不会厌倦写作课。这需要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课堂掌控技巧。这是我欠缺的,在学生展示阶段,对学生的引导有时不够,不应急于给学生总结,给出答案。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遗憾留给了我进步的空间,这也是我努力地方向。
教材分析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在高考中更是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记叙文即叙述和描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文章。它是表现个体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最好文体,也是记录和实现个体成长的最佳载体。高中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语文教学,高中学生要能顺利地完成较为复杂的记叙文写作。
从新编辑的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我发现好多记叙文,尤其是江苏省。据参与阅卷的老师讲,记叙文中扣题的、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要比公式化的议论文得分高。
根据市教研室统一安排,高一两学期和初中衔接,继续学写记叙文,加大学生阅读量,积累语言丰富思维,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水平。
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爱亲情”,通过感受那光照千古、感人肺腑的拳拳孝心,让学生体味那亘古不老的至爱亲情,我设计这节细节描写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中亲情点点滴滴的动人瞬间。
课件16张PPT。 一切细节皆关情

高一语文(鲁人版)——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高青一中 杨培国
1. 认识细节和细节描写及作用(重点)
2.学习并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重点)
3.能初步把细节写的准确,生动(难点)学习目标
品味语段 感受细节
晨曦初照。
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爸爸把他和我的车子推出来,习惯性地看看树梢,辨一辨风向。如果是西风,爸爸的眉头便皱成一朵花;若是东风,爸爸眉头的花朵就绽开了。今天是东风,爸爸眉头的花朵开得格外灿烂。起初,我还觉得爸爸的举止可笑。当顺风轻快地骑车行驶在上学路上时,我幡然醒悟:爸爸无言的花朵里盛满了对女儿的一片真爱。
想到此时,爸爸正顶着风,吃力地蹬着车,驶向田里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唉,风里也有看不见得父爱! 《风里也有爱》(景色渲染)(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心理、含蓄的抒情)观看微课程《关于细节描写》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在关键处驻足,细说精妙之处。回味经典 探究方法方法一: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细化动作 延展过程
方法二: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味觉)(视觉)(听觉)调动感官,绘其神韵 一看见丈夫(盯、瞪、看)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跳、窜、纵 ),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者的婴儿。(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方法三:锤炼词语,彰显性格
小结写法1.细化动作
2.调动感官
3.锤炼词语片段描写: 最感动的瞬间
写作要求:
①运用细节描写(一个动作、神态、心理……)
②简短的景色渲染、委婉抒情
③至少运用学过的一种方法
④不超过100字。学以致用 初步创作交流展示 修改作品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彼此交流作品,然后推荐出一篇作品来,给大家回报。然后帮他修改自己的作品。要选择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精当的描写,力争把细节再细化,让读者通过阅读文字,如见其人,如感其情。
最感动的瞬间
深夜,星星眨着眼睛,挂在天空。
病房内,床头微弱的光,照着昏睡的母亲。几天前,母亲因头部受伤住院,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不时伴有咳嗽和呕吐。一阵猛烈的咳嗽,惊醒了睡意朦胧的我。我赶紧一边叫着“娘”,一边给她擦拭,清洗。微弱的灯光下,母亲头发花白,满脸的皱纹,闭着眼睛,一脸的慈祥。不经意间,我发现有两行清泪,沿着母亲的眼角,慢慢地流出。我轻轻地给母亲擦去泪痕,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唉,与母爱相比,儿子小小的回报微不足道,竟让母亲如此动容!我紧握母亲的手,泪如泉涌。
天上,星星眨着眼睛,看着人间,正歆享这瞬间的感动。下水例文布置作业 实践应用 为巩固我们这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请同学完成下面的作业:
题目: 那段———— 的日子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快乐、烦恼、忧愁、激动、懊悔等。
2、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再见!高青县第一中学录制2015年4月2号教材分析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在高考中更是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记叙文即叙述和描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文章。它是表现个体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最好文体,也是记录和实现个体成长的最佳载体。高中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语文教学,高中学生要能顺利地完成较为复杂的记叙文写作。
从新编辑的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我发现好多记叙文,尤其是江苏省。据参与阅卷的老师讲,记叙文中扣题的、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要比公式化的议论文得分高。
根据市教研室统一安排,高一两学期和初中衔接,继续学写记叙文,加大学生阅读量,积累语言丰富思维,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水平。
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爱亲情”,通过感受那光照千古、感人肺腑的拳拳孝心,让学生体味那亘古不老的至爱亲情,我设计这节细节描写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中亲情点点滴滴的动人瞬间。
高一语文备课组杨培国“一切细节皆关情——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观评记录
学 科
高一语文
时 间
2015年4月2日
地点
四楼录播室
主 持 人
杨培国
中心发言人
高一全体语文教师
参加人员
田立起 经晓秋 王坤 佟应红 王艳丽 董红硕 冯晓聪 单佳
备课内容
评课:杨培国《一切细节皆关情——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发 言
主要内容
一、杨培国上课陈述:
今天下午第二节,我用高一(3)班的学生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一切细节皆关情——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让学生品味语段 感受细节。
做法:1、给学生展示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片段《风里也有爱》
2、多媒体微课——细节和细节描写展示
设计说明:品味了经典语段,小组讨论什么是细节和细节描写,而理解细节描写的内涵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点,也是总结方法并学以致用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降低难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这一学习目标。因此,让学生先感知,后总结,为下一环节总结细节写作技巧打下基础。另外,展示微课,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正确的把握细节和细节描写的内涵和作用。
接下来,回味经典 探究方法。
做法:
1、回顾已学教材中的细节描写经典片段
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的经典片段和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的精彩描写。
2、揣摩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经典细节。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对教学重点地第二次突破。结合已学的经典细节总结出写作技巧:1.细化动作;2.锤炼词语;3.调动感官。同时也是对课内重点课文的再次复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学以致用 初步创作
让学生以“最感动的瞬间”为题,写一个细节描写片段。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对本课教学成果的一个检验阶段,让学生在设置的具体情景中展开联想,感悟如何捕捉生活细节。让学生充分的利用我们学习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更好的对本节课时的重难点进行训练。完成了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再次,交流展示、修改作品
1、 小组讨论交流,推荐本组优秀作品
2、 汇报展示,找优缺点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主要让小组通过讨论交流,筛选出本组最好的作品,通过汇报展示,让大家找出优缺点,让学生结合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进行修改,要选择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精当的描写,力争把细节再细化,优化。
最后,布置作业 实践应用
为巩固我们这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布置作业
设计说明:这一作业是对细节描写方法的进一步训练。
二、评课
(一)王艳丽: 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合理
1.杨老师的导入新课和初步感知用了10分钟,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细节描写,感受什么是细节和细节描写。 2.回味经典 探究方法,用时12分钟,学生从经典中探究描写细节的方法。3.初步创作和交流展示用了22分钟,这一部分是重难点。教师的讲解透彻,答案展示规范,对学生答题有引导的作用。时间分配合理,突出了重难点。
(二)董红硕:学生主体性体现的好
杨老师这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倾听时间较长,专注度较高,学生学习过程中辅助倾听的行为(做笔记)比较多。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主动记笔记,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参与面广,参与热情度,专注度高。
(三)冯晓聪: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
杨教师讲解透彻,答案展示规范。杨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学生。杨教师自始至终使用多媒体,还用了微课。
(四)单佳: 课件的设计实用,简洁明了
杨教师设置问题恰切,导学功能显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有效地引导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益。
(五)佟应红: 教师设置问题的有效性
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对设置的问题都能较好的进行探讨。
(六)王坤: 学生活动参与的广度
杨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由学生完成的老师不代劳,比如学生展示习作,修改习作都有学生自己来完成,连展示带修改有20多个同学参与了互动。
(七)经晓秋: 授之以渔,以经典做引导,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两条路:写和读。写是实践,读是积累。教材中学过的都是写作的范例,有很多借鉴之处,但平时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的读和写分离开来,没有主动向教材学习。杨老师针对这一点,选用了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名段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领悟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并在写作中尝试运用,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愉悦。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小建议:方法的探究再浓缩一下时间效果会更好。
(八)田立起:杨老师的这堂写作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两点教学理念: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能为文”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叶圣陶如是说。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杨老师在这堂课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作者是学生,评价者是学生,修改者还是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的自然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值得肯定。
2、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处处皆语文。丰富多彩的细节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我们的写作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与写作之间源头与活水的关系。杨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资源,杜绝了闭门造车、杜撰“假大空”文章的现象。
总的来说,杨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非常成功的写作课。如果非要找问题的话,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学生习作展示时,有个别问题可引导的 再深入些,可能效果更好些。
负责人签字:杨培国
评测练习
1、课堂评测练习
学生以“最感动的瞬间”为题,写一个细节描写片段
片段描写: 最感动的瞬间
写作要求:
①运用细节描写(一个动作、神态、心理……)
②简单的景色渲染、简短的委婉抒情
③至少运用学过的一种方法
④不超过100字。
2、课后评测练习
题目: 那段———— 的日子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快乐、烦恼、忧愁、激动、懊悔等。
2、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课后反思
高一写作教学是初中记叙文文体到高二议论文文体的过渡期,但从学生平时作文来看,能够写出像样的记叙文的不多。大多学生写的文章总是枯燥、肤浅,空洞无物,记流水账,总是写不长。尤其是在写人叙事的时候,或者是三言两语瘦如骨柴,又或者是废话连篇拖沓臃肿,缺少对人、事、景细致的描写,通篇没有一处亮点。为了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技巧,就安排了这样一节课。对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优点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科学
这节课我制定了三个目标:认识细节和细节描写及作用,学习并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能初步把细节写的准确,生动。三个目标从感知开始,再从理解到运用,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教学环节有梯度、教学手段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这样几个主要环节:
1、品味语段、感受细节,主要给学生呈现关于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
2、回味经典、探究方法,这一环节是对教学重点地第二次突破。结合已学的经典细节,总结出写作技巧,同时也是对课内重点课文的再次复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提高课堂效率;
3、学以致用、初步创作,这一环节是对本课教学成果的一个检验阶段,是对难点的第一次突破,让学生在设置行写作训练,更好的对本节课时的重难点进行训练。完成了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4、交流展示、修改作品,这一环节主要让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是对难点的最后突破。筛选出本组最好的作品,通过汇报展示,让大家找出优缺点,让学生结合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进行修改,要选择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精当的描写,力争把细节再细化,优化。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能为文”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叶圣陶如是说。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我在这堂课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作者是学生,评价者是学生,修改者还是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的自然是学生。我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
(四)大语文观:生活处处皆语文。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丰富多彩的细节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节课我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从指导学生写作训练到下水例文,结束语及作业的布置,我都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从生活中采撷素材。我们教师的写作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与写作之间源头与活水的关系。
二、教学不足
运用有效教学这把尺子衡量,反观当时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及教学设计,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诉求,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高一的学生,细节描写这个概念应该是不陌生的,因为初中阶段很多叙事描写类文章有出现。因而关于细节描写的定义、类别、作用当属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只要课前要求学生整理归纳,课上教师检查、点拨、梳理,让它系统化就可以了,大可不必把它当一个教学目标,在课上花近10分钟的时间来讲这知识。导致后面能力训练时间不够,训练不充分,而这一能力也正是学生所欠缺,所需求的。
(二)关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写作课是重知识的灌输,还是重方法的指导、能力的训练?很显然应是后者。在教学中我也注意了时间的调控,但知识的讲解还是用了10分钟,方法的介绍用了12分钟。我觉得前两者最好控制在15分钟内为最好,这样能力训练就能留足时间,难点就能多角度、有层次地加以突破。
(三)关于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写作课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作者是学生,评价者是学生,修改者还是学生。课堂上,我也注意了这一点,但总觉得这一点做得还不够,有欠缺,尤其是修改阶段,应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应急于给学生总结,给出答案。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储备知识,锻炼技巧。

课标分析
记叙文即叙述和描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文章。它是表现个体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最好文体,也是记录和实现个体成长的最佳载体。高中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语文教学,高中学生要能顺利地完成较为复杂的记叙文写作。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要求:
1、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2、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写作课标的具体要求
1、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我们的写作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与写作之间源头与活水的关系。
2、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