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 课件(共20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 回延安 课件(共20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8 00: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党中央就设在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延安一直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中心。它是革命圣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贺敬之便是其中之一。
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
回 延 安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析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鉴赏诗歌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1.文学常识填空。
贺敬之,现当代   、   。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 》,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 》等。
诗人
剧作家
白毛女
贺敬之诗选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盏( ) 喘( ) 搂( )
窑( ) 畔( ) 眶( )
羊羔( ) 糜子( ) 黍类( )
柳林pù( ) 白羊dǔ毛巾( )


méi
yáo
shǔ
zhǎn
chuǎn
pàn
kuànɡ
ɡāo
lǒu
(1)糜子:
(2)登时:
(3)脑畔上:
(4)鸡毛信: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立刻。
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一种果实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   ,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 ,亦可 。常运用 手法,用语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民歌
抒情
叙事
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填空。
比兴
1.诗人贺敬之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十年,诗人重回延安,当他回到延安的时候,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请大家快速朗读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思路,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
2.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的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探究一:分析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1.诗人贺敬之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十年,诗人重回延安,当他回到延安的时候,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请大家快速朗读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思路,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3)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4)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5)颂延安,圣地大贡献
兴奋
感激
喜悦
赞颂
热爱
2.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
试着找出相关的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直接抒情:
(1)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延安熔炉锻造了“我”,与延安永远有着割舍不掉的感情。
(2)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间接抒情(动作描写):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2)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用“黄土”代表这片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民,“抓”“贴”等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扑”这一动作正是这种心情的外在表现。
间接抒情(语言描写):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间接抒情(场景描写):
比兴: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探究二:掌握比兴手法的运用。
阅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赋、比、兴是其中典型的写作手法。《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起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阅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运用“比”的诗句:
(1)“延安母亲就在这里” “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
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示亲切和敬意。
(2)“长江大河起浪花”
比喻与亲人团坐在炕上,说的话像江河的浪花一样没完没了。
(3)“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比喻延安的蓝天像大明镜,映照着美好的景象。
运用“兴”的诗句:
(1)“树梢树枝树根根”
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此句也可视为比兴兼用。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以羊羔吃奶之事引起我吃延安的小米、长成人之事,含有延安
是“我”家的意思。此句也可视为比兴兼用。
(3)“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说“肩膀上的红旗手中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4)“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
回延安
阔别十年重回延安——兴奋喜悦
追忆当年战斗生活——血肉关系
亲人相见话延安——深厚情谊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喜看延安繁华——赞美党的指导
颂延安光辉历史——展望美好明天
1.分析“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的表达效果。
“千声万声”所表现的是连声呼唤,“千”“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呼唤声之多,表达了对延安的思念之深。“母亲延安”直接把延安称作母亲,把“我”和延安的关系揭示了出来。
2.如果把诗歌名称“回延安” 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家中,回到母亲的怀抱里,显得无比的亲切,“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去”“到”没有这种效果。